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肿瘤侵袭发展的关系及二者相关性.方法:80例卵巢癌及30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采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卵巢癌组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1.128±0.061,0.878±0.034)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0.426±O.085,0.178±O.050)(P<0.05).卵巢癌组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的阳性表达(93.8%,97.5%)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43.3%,53.3%)(P<0.05),卵巢癌组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二者阳性表达率成正相关(r=0.74,P<0.05).结论: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高表达与卵巢癌侵袭性密切相关,可作为检测卵巢癌侵袭性的有效指标.在肿瘤侵袭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产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莫诺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3 d皮层梗死周边区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1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3),模型组(n=3),莫诺苷小剂量组(n=3)、中剂量组(n=3)及大剂量组(n=3)。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30 min再灌注模型。术后3 h,莫诺苷各组予莫诺苷30 mg/kg、90 mg/kg、270mg/kg每天1次灌胃。术后3 d,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脑缺血皮层梗死周边区MMP-2、MMP-9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皮层梗死周边区MMP-2、MMP-9表达明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莫诺苷各组MMP-2、MMP-9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莫诺苷能降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3 d皮层梗死周边区MMP-2、MMP-9的表达,从而保护血脑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变化,探讨它在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实验在武汉大学医学院病理教研室进行。随机选取40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点模型,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结果: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假手术组及缺血再灌组非缺血半球未见表达.在缺血再灌组缺血侧6h开始表达,为(5.02&;#177;1.69)个/切面,在2d表达最强.为(21.52&;#177;2.03)个/切面,与缺血再灌6h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lt;0.01)。结论:脑缺血再灌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增加,提示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早期脑缺血再灌后损伤及加重有关。  相似文献   

4.
魏微  张微微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2):4488-4489,i003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表达的情况,探讨其在缺血再灌注炎性反应和脑水肿形成中的作用。方法: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观察再灌注后3,6,24,48h,5d MMP9的表达情况,并测定脑组织含水量。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MMP-9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再灌注24h阳性细胞数为(35.81&;#177;6.87)个/切片,较再灌注3h组(1.56&;#177;1.15)个/切片明显增加(P&;lt;0.05),这种增高趋势持续至再灌注后5d。测定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含水量,再灌注24d组为(81.49&;#177;0.68)%,较假手术组(78.11&;#177;1.36)%明显增加(P&;lt;0.01)。脑含水量的变化与MMP-9的表达增高趋势一致。结论:MMP-9参与了缺血再灌注血管源性脑水肿、炎症反应等过程并在损伤的修复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心络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通过比较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 -9)的表达,研究中药制剂通心络对缺血脑组织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4 h对照组、24 h通心络组、5 d对照组、5 d通心络组以及假手术组。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阻塞90 min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测定MMP- 9的表达。结果通心络治疗后24 h及5 d通心络组缺血侧MMP 9的表达较对照组下降(P< 0 .05)。结论通心络可能通过抑制MMP- 9 的表达起到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射频消融术(LRFA)在肝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12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LRFA组和对照组。LRFA组患者采用LRFA治疗后,继续采用FOLFOX4方案化疗;对照组仅采用PIAF方案化疗。主要观察指标为健康相关生存质量(HRQL)、实体瘤疗效评价(RECIST)等级、无进展生存期和2年死亡率;次要观察指标为血清VEGF和MMP-2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RFA组患者病情进展率明显降低(28.33%vs 50.00%,P=0.015);无进展生存期明显延长(500 d vs 380 d,P=0.013);临床干预后6个月时HRQL明显增高[(80.33±5.84)vs(65.87±9.59),P=0.000];临床干预后7、14和28天以及6个月时VEGF明显降低(P值均为0.000);临床干预后14和28天以及6个月时MMP-2明显降低(P值分别为0.003、0.001和0.000)。结论 LRFA明显改善了肝癌患者临床预后,并显著降低患者VEGF、MMP-2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系统性硬皮病(SSc)发病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表达的关系,探讨硬皮病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3例SSc患者皮损中VEGF及MMP-1的表达,21例正常人皮肤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1)VEGF在SSc患者皮损的表达明显强于对照组(P<0.001)。(2)MMP-1在SSc患者皮损的表达明显强于对照组(P<0.001)。结论 VEGF和MMP-1在SSc患者皮损中表达明显增强,VEGF参与了SSc的病理纤维化过程,其可能与SSc皮肤的硬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变化,探讨它在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实验在武汉大学医学院病理教研室进行。随机选取40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点模型,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结果: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假手术组及缺血再灌组非缺血半球未见表达,在缺血再灌组缺血侧6h开始表达,为(5.02±1.69)个/切面,在2d表达最强,为(21.52±2.03)个/切面,与缺血再灌6h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脑缺血再灌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增加,提示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早期脑缺血再灌后损伤及加重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met-alloproteinase-9,MMP-9)表达的情况,探讨其在缺血再灌注炎性反应和脑水肿形成中的作用。方法: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观察再灌注后3,6,24,48h,5dMMP-9的表达情况,并测定脑组织含水量。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MMP-9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再灌注24h阳性细胞数为(35.81±6.87)个/切片,较再灌注3h组(1.56±1.15)个/切片明显增加(P<0.05),这种增高趋势持续至再灌注后5d。测定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含水量,再灌注24d组为(81.49±0.68)%,较假手术组(78.11±1.36)%明显增加(P<0.01)。脑含水量的变化与MMP-9的表达增高趋势一致。结论:MMP-9参与了缺血再灌注血管源性脑水肿、炎症反应等过程并在损伤的修复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背景:肌苷参与机体多方面的代谢过程,对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其机制还没有彻底阐明。目的:研究肌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肌苷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和材料:本实验在青岛大学医学院脑血管病研究所和山东省脑血管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完成。成年健康雌性SD大鼠68只,体质量230~270g,清洁级,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干预措施:成年健康雌性SD大鼠68只,应用线栓法建立SD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32只和对照组32只,每组再随机分为缺血1.5h再灌流2,6,12,24h,2,3,7,14d组(n=4),另外4只作假手术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流后脑组织VEGF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脑组织未见VEGF阳性表达。对照组在皮层区和纹状体区VEGF在脑缺血再灌注2h开始表达,12h达高峰,持续24h,随即迅速降低。VEGF阳性细胞主要位于Ⅱ,Ⅲ,Ⅳ层神经元和血管内皮细胞,尤其神经细胞核周细胞浆和树突染色最深。肌苷治疗组VEGF表达于缺血再灌注2h~2d较对照组显著增高,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3.78~22.62,P<0.01)。结论:肌苷可上调脑缺血再灌注后VEGF的表达,可能是其缺血后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运动训练能否促进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功能恢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假手术组(n=10)和运动组(n=10),制作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再灌注模型,运动组再灌注24h起每天滚笼运动训练30min,分别在再灌注12h和21d测试行为功能,免疫组化法观察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再灌注12h,运动组和对照组的神经功能评分、前肢放置实验和后肢放置实验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再灌注21d,运动组行为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运动组再灌注12h 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再灌注21d VEGF蛋白表达水平运动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训练促进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肢体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与VEGF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2.
川芎嗪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川芎嗪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 将15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川芎嗪组.通过月桂酸钠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来复制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采用免疫组化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大鼠脑内VEGF阳性细胞数和VEGF mRNA表达,同时评价大鼠的神经功能缺失程度.结果 脑缺血后,大鼠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明显升高[(2.80±0.45)分比0],川芎嗪组神经功能症状得到明显改善[(1.80±0.45)分,P<0.01].假手术组大鼠脑内有少量VEGF阳性细胞表达[(11.70±1.83)个/mm2],模型组VEGF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35.28±2.88)个/mm2,P<0.01],VEGF mRNA表达增强(0.26±0.08比0.20±0.05);与模型组比较,川芎嗪组VEGF阳性细胞数[(47.16±3.78)个/mm2]明显增多(P<0.01),同时VEGF mRNA表达(1.12±0.11)也显著加强(P<0.01).结论 川芎嗪增强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VEGF的表达,是其抗脑缺血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丰富环境对大鼠局灶性脑梗死后梗死灶周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影响。方法:采用开颅电凝法制作SD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模型,术后第24小时随机分为丰富环境(EE)组和标准环境(SE)组。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t-1及Flk-1的表达。结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后,缺血区神经元变性、坏死,Flt-1和Flk-1在缺血周边区表达明显增加,经丰富环境干预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大量增加。结论:丰富环境可促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上调,进而促进微血管新生,有利于脑损伤修复。  相似文献   

14.
当归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再灌注后血管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观察大鼠缺血性脑损伤再灌注后,当归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rgrowthfactor,VEGF)层粘连蛋白(laminin)表达的影响。方法:65只雄性Wistar大鼠,体重160—180g,随机分成假手术组(A组),缺血组(B组)和当归组(C组)。制作右大脑中动脉血供阻断(MCAO)模型,缺血2h后,恢复灌注。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与血管生成密切相关的VEGF和层粘连蛋白在缺血损伤再灌注后3h,6h,12h,1d,3d,7d变化。结果:C组除再灌注后3h外各个相应时间点VEGF蛋白表达明显增加,与B组和A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C组层粘连蛋白在缺血再灌后3d,7d时较A组和B组明显增多(P<0.05)。结论:当归促进缺血性脑损伤后血管生成,可能是当归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当归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VEG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及当归注射液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血损伤组和当归治疗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方法观察VEGF表达变化.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缺血损伤组和当归治疗组大鼠VEGF蛋白表达均在24 h达到高峰后减弱;RT-PCR显示缺血损伤组VEGF mRNA在3 h开始表达增强,6 h达到高峰,后很快降低,至第7天恢复到基线水平;当归治疗组VEGF mRNA在3 d达到高峰后缓慢降低,至第7天仍有大量表达,且各时间点VEGF的表达比缺血损伤组明显增加.结论当归可促进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VE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运动训练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微血管新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对局灶性脑缺血后微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5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模型组、康复组;模型组和康复组动物以线栓法制成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康复组术后1天开始进行运动训练.每周5天,共4周;其余两组常规饲养。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因子表达,测定微血管密度。结果: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后,缺血区神经元变性、坏死,VEGF和因子在缺血周边区表达明显增加.经运动训练干预后,VEGF和因子表达大量增加,做血管数目明显增加。结论:运动训练可通过促VEGF表达上调.促进微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常规和强化运动训练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运动功能以及海马区和梗死灶周围微管相关蛋白-2(MAP-2)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脑中动脉阻塞1h,再灌注第7、14和21天,54只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造模对照组(A组)、常规运动训练组(B组)和强化运动训练组(C组),分别采用姿势反射试验、肢体不对称应用试验和角落试验观察各组大鼠的运动功能。结果:3组实验大鼠的3项行为学测试评分在造模后24h均无明显差异,但在第7、14和21天时则有一定差异,与A组比较,除造模后第21天时B组角落试验评分外,B组和C组3项测试评分在造模后第7天、14d和21天均明显好于A组;与B组比较,除造模后第21天肢体不对称应用试验评分外,C组评分在第14天和21天均明显好于B组。MAP-2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A组比较,B组和C组在海马区和梗死灶周围MAP-2表达的光密度值在第14天和21天时均明显高于A组,而且C组MAP-2表达的光密度值在第14天和21天时也明显高于B组。结论:运动训练可促进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与脑内MAP-2水平上调有关,强化运动训练的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其受体(FGFR)的表达,探讨藻蓝蛋白对脑缺血损伤的干预作用。方法: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52只,应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MCAO/R)模型,藻蓝蛋白进行治疗,TUNEL方法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检测bFGF和bFGFR的表达。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6h,皮质区和纹状体区神经细胞凋亡逐渐增加,至第1d达高峰,第3d开始下降,第14d时仍高于假手术组;藻蓝蛋白治疗组凋亡细胞的变化与对照组相似,同一时间点相比较,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脑缺血再灌注后皮质区和纹状体区神经元bFGF和FGFR表达增强,再灌注6h神经细胞即出现bFGF表达,第1d达高峰,后逐渐减弱,至第14d仍高于假手术组;藻蓝蛋白组神经细胞bFGF和FGFR表达的变化趋势与对照组相似,同一时间点比较,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藻蓝蛋白可能通过促进bFGF和FGFR的表达,激活内源性神经保护机制而发挥抗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缺血3h以及缺血3h、再灌注3、6、24、48和72h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大鼠脑组织VEGF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脑组织有极低水平的VEGF表达,脑缺血后表达主要位于半影区,随缺血及缺血-再灌注时间延长,中心区由表达增强降低至正常水平,半影区表达逐渐增强。结论内源性VEGF表达增强,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运动训练对大鼠损伤远端脊髓及骨骼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运动促脊髓损伤功能恢复的机制。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24只,采用改良Allen撞击法制作T9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模型。术后随机分为损伤后1d组、1周组、训练组(术后1周开始训练,共4周)、对照组(未行训练)。分别在损伤前、损伤后第1、2、3、4及5周时采用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评定运动功能。取损伤后1d、1周,对照组及训练组大鼠L5—S1节段脊髓及腓肠肌新鲜组织,采用RT-PCR及Westernblot法测定VEGF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①对照组与训练组BBB评分均较损伤后1周、2周明显提高,但训练组较对照组增加更为显著(P<0.05);②训练组脊髓及腓肠肌VEGFmRNA及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损伤后1d、1周组显著增加(P<0.05);对照组与损伤1周组、1d组比较脊髓及腓肠肌内VEGF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1周组脊髓内VEGF较1d组表达增加(P<0.05),而腓肠肌内VEGF表达较1d组降低(P<0.05)。结论:运动训练能有效诱导脊髓损伤大鼠远端脊髓及骨骼肌VEGF表达,促进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