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研究侧茎垂头菊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侧茎垂头菊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侧茎垂头菊挥发油,用GC毛细管柱进行分析,归一化法测其相对含量,并用气相色谱一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共鉴定出印个化合物,鉴定出的化合物含量占总挥发油的75.66%。结论:侧茎垂头菊挥发油主要成分为[1S]-2,6,6-三甲基二环[3.1.1]2-庚烯,1,3,3-三甲基-2-乙烯基-环己烯,1,2,3,5,6,7,8,8a-八氢-1,8a-二甲基-7-[1-甲基乙烯基]-萘,正十六烷酸,4,4a,5,6,7,8-六氢-4a.5-二甲基-3-[1-甲基亚乙基]-[4-芳基,顺]-2[3H]-萘酮,1-s-[1-甲基-1-乙烯基-2,4-双[1-甲基乙烯基]-环己烷,4,11,11-三甲基-8-亚甲基-二环[7.2.0]-4-十一碳烯,α,α,4-三甲基-苯甲醇,反式松香芹醇,4-甲基-3-[1-甲基亚乙基]-环己烯,7,11-二甲基-3-亚甲基-1,6,10-十二碳三烯。  相似文献   

2.
亚菊属植物隶属于菊科春黄菊族蒿亚族,是与菊属相近的一种半灌木植物。我国亚菊属植物共有24种,主要分布于西北部地区,大多为民族用草药,抗逆性普遍较强。现代研究表明,该属植物主要含萜类、黄酮类、炔类、苯丙素类、挥发油类等化学成分,并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抗疟、抗氧化、杀虫等药理作用。该研究对该属植物中有关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为其今后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紫锥菊属植物的化学成分、药理及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康才  唐晓清  朱光明  陈宝儿 《中药材》2000,23(12):780-782
本文了综述了紫锥菊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该属植物的开发利用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4.
实验研究     
探讨藏药垂头菊体外抗肿瘤作用,为民族药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垂头菊黄酮为研究材料,小鼠S180、Hepa1-6、L1210、B16-F10、SP2/0瘤细胞株为研究对象,CCK-8、AO/EB、Annexin V/PI流式细胞术为研究手段,细胞生长抑制率、细胞凋亡形态和凋亡率为检测指标,研究藏药垂头菊黄酮体外抗肿瘤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垂头菊黄酮对L1210、S180、Hepa1-6、B16-F10瘤细胞的生长呈现不同的抑制作用;L1210瘤细胞为垂头菊黄酮敏感细胞,诱导L1210瘤细胞凋亡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特点,浓度在500~750μg/mL之间具有与阳性药物5-FU相当的诱导瘤细胞凋亡作用,浓度在1000μg/mL时,具有最大的细胞凋亡率或死细胞率(98.74%)。  相似文献   

5.
杨爱梅  曾艳  杨林  杨中铎 《中成药》2010,32(4):636-639
目的:对来自青海省的藏药戟叶垂头菊(Cremanthodium potaninii C.Winkl)花序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利用普通硅胶柱色谱方法和制备薄层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经超导核磁共振(NMR)、质谱(MS)、红外(IR)等现代波谱技术确定其结构.结果:从戟叶垂头菊的乙醇提取物中获得7个三萜类化合物,主要运用超导核磁共振(NMR)技术,结合文献中已报道的波谱数据等,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α-香树脂醇(Ⅰ)、棕榈酸16β-羟基蒲公英甾醇酯(Ⅱ)、olean-12-en-3β,16β-diol-3-O-palmitate(Ⅲ)、olean-12-en-3β,11α,16β-triol-3-O-palmitate(Ⅳ)、棕榈酸16β-羟基羽扇醇酯(Ⅴ)、棕榈酸16β,28-二羟基羽扇醇酯(Ⅵ)、16β-羟基假蒲公英甾醇酯(Ⅶ).结论:这7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介绍菊科斑鸠菊属Vernonia倍半萜内酯类及甾体皂苷类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对近年来有代表性的文献进行分析归纳。为促进对本属植物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有必要深入研究该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建立完善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B erland iera lya tra中的抗肿瘤活性化学成分。方法以M TT法进行抗肿瘤活性化学成分的追踪,利用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LH-20分离化合物,用理化和光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B erland iera lya-tra的CHC l3活性部位中,分离得到了两个细胞毒活性化合物,并确定其为3α-环氧短小伯兰菊素(3-αepoxypum ilin)和短小伯兰菊素(pum ilin)。结论3α-环氧短小伯兰菊素和短小伯兰菊素是该植物抗肿瘤的主要活性成分,也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的抗肿瘤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8.
菊三七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磊  王津江  宋洪涛  秦路平 《中草药》2009,40(4):666-668,附1
菊科菊三七属植物中含有生物碱、香豆索类、黄酮类、苯并呋喃及苯并吡哺衍生物等活性成分,具有良好的镇痛、止血、抗凝血、抗疟、抗炎、降血糖、抗肿瘤等药理活性.以国内外文献为依据,主要介绍了菊三七属植物的化学及药理研究状况,为进一步开展该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菊科药用植物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非药用部位化学成分的分布和动态积累进行分析评价,为该药用生物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别采用超高效液相-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仪(UPLC-TQ/MS)、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超高效液相-二极管阵列检测器(UPLC-DAD),测定不同生长期菊根、茎、叶中氨基酸类、核苷类、黄酮类及有机酸类成分的量。结果 氨基酸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菊的根、茎、叶中检测到13种氨基酸,总氨基酸的量分布顺序为:根>叶>茎;核苷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菊叶中检测到4种核苷,茎和根中分别检测到2种核苷,总核苷的量分布顺序为:叶>根>茎;黄酮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总黄酮类成分的量分布顺序为:叶>根>茎,其中叶片所含黄酮类成分量为9.94%~18.66%,根中质量分数为5.88%~8.02%,茎中质量分数为3.98%~5.41%;有机酸类成分分析表明,总有机酸的质量分数分布顺序为:叶>根>茎,叶中质量分数为2.44%~4.94%,根中质量分数为1.89%~2.64%,茎中质量分数为1.20%~1.48%。不同生长期菊根、茎、叶中黄酮类和有机酸类成分量发生动态变化,在菊花采摘后达到高峰。结论 菊非药用部位尤其是叶中含有丰富的资源性化学成分,且在采摘花序后为资源丰产期。该研究结果为菊花采收后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矮杨梅茎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对杨梅科杨梅属植物矮杨梅的茎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甲醇回流提取、色谱法分离、波谱法鉴定结构。结果:从该植物茎中共分离鉴定出8个化合物,分别是β-谷甾醇(1)、taraxerol(2)、myricanol(3)、山柰素(4)、槲皮素(5)、杨梅素(6)、杨梅苷(7)、芦丁(8)。结论:文章首次报道了矮杨梅茎的化学成分,化合物2,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六棱菊的生药鉴定方法。方法:利用植物形态、性状、显微、理化鉴别的方法。结果:六棱菊茎皮层存在大型裂隙,茎、叶表皮细胞均有大量非腺毛及少量腺毛存在。结论:为六棱菊药材的鉴别及质量标准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白棠子树(Callicarpa dichotoma(Lour)K·Koch·)为马鞭科(Yerbenaceae)紫珠属(Callicarpa Li)的野生植物。本属植物约有150种。我国产的就有三十五种。我厂生产用的是江西的一种。紫珠属植物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外伤出血、衄血、咯血、妇女血崩等症,而白棠子树在国内外用于临床都还很少。根据同属植物的药理、临床和化学成分等研究工作的报导,浙江民间尚有用老鸭糊和白棠子树、毛紫珠、杜红花等治外伤出血、内出血、血尿、风湿性关节炎、感冒发烧等。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六二医院用裸花紫珠作了大量的药理实验。证明该植物具有良  相似文献   

13.
三种松果菊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松果菊是菊科Compositae松果菊属Echinacea植物,分布在北美洲,该属植物约有9种[1] ,主要药用种是狭叶松果菊E .angustifolia ,紫花松果菊E .purpurea和淡紫松果菊E .pallida。松果菊的治疗用途十分广泛,可以治疗各种炎症和感染,其疗效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的肯定[1~4] 。对松果菊的研究也日趋深入,有关其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方面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工作,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现将其化学和药理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1 化  相似文献   

14.
漆树科植物盐肤木(Rhus javanica)是一种高大阔叶树,分布于韩国、日本和中国。在韩国,其茎皮和树叶用于治疗痢疾和腹泻。近来对盐肤木进行研究,如细胞培养生产鞣酸,并发现其对Ⅰ型单纯疱疹病毒的预防作用以及抗肿瘤活性等,但有关该植物的化学成分未见详细报道。本次从该植物的茎  相似文献   

15.
白背三七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白背三七(Gynura divaricata(L)DC.)为菊科三七草属植物,又名白(百)子菜,分布于台湾至华南、西南一带,喜生于潮湿的阴地上,根、茎、叶均可入药。文献仅见报道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吡咯啶生物碱,但并未对该植物进行过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作者对引种于我国广东地区的白背三七地上部分(茎和叶)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菊状千里光的甾醇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菊科植物菊状千里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菊状千里光的石油醚部位分得4个甾醇类化合物,分别为过氧化麦角甾醇、环阿尔廷-23-烯-3β,25-二醇、豆甾醇和β-谷甾醇。结论:所有甾醇类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广西南宁市横县的茉莉花茎的化学成分进行预试验研究。方法采用化学反应鉴别法对广西南宁市横县茉莉花茎分别用蒸馏水、95%的乙醇、乙醚三种溶剂进行提取,对提取液进行化学成分预试。结果通过预试验,我们可以初步确定广西南宁市横县茉莉花茎中可能含有糖类、苷类、有机酸、黄酮类、酚类、香豆素与内酯、植物甾醇、三萜类、生物碱、挥发油及油脂等化学成分。结论茉莉茎中含有多种植物活性成分,值得深入研究,此试验为进一步进行该植物的生物活性成分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昆仑雪菊的药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冬明 《浙江中医杂志》2012,47(10):776-777
昆仑雪菊(Coreopsis tinctoria Nuff.)学名两色金鸡菊,为菊科金鸡菊属(Coreopsis)植物,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和胃健脾之功,用花泡茶饮,可治疗燥热烦渴、高血压、心慌、胃肠不适、食欲不振、痢疾及疮疖肿毒[1-3].本文就昆仑雪菊的植物概况、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进行概述. 1 植物介绍 昆仑雪菊主要分布在新疆和田地区海拔高度3000米左右的昆仑山区,高30~60cm,茎直立,具纵的细棱,上部分支.叶对生,两回羽状全裂,裂片条形或条状拨针形,全缘,中部及下部叶具长柄,上部叶无柄或叶基下延成具翅的柄.  相似文献   

19.
亳菊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瑶华  秦民坚 《中草药》2006,37(12):1784-1786
菊花为常用中药,具有疏风散热、清肝明目、解疮毒的功效[1]。亳菊主产于安徽亳州、涡阳一带,有200~300年的栽培历史。亳菊与贡菊、滁菊、杭菊被《中国药典》(2000年版)收载于菊花品种中。研究发现,菊花因产地和品种的不同,其形态有所分化,化学成分也不尽相同,亳菊原植物经安徽中医学院教授王德群研究定名为新栽培变种Dendranthema morifolium(Ramat.)Tzvel cv.`boju'[2]。关于杭菊、滁菊、贡菊的非挥发性化学成分已有报道,对亳菊非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实验对亳菊进行了化学成分的系统研究,从中分得15个化合物,分别为金合欢…  相似文献   

20.
黄花稔属SidaLinn.植物含有甾醇类、生物碱类等多种化学成分。该属的多种植物作为传统中药广泛用于治疗哮喘、肾炎、感冒、发烧、头痛、溃疡等。在国外,用该属植物黄花稔Sida acuta Burm.f.治疗疟疾。对其有效成分白叶藤碱(cryptolepine)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认为该成分有抗炎、抗疟、抗肿瘤、降血糖等作用。国内对拔毒散S.szechuensis Matsuda的地上部分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从中提取、分离到8个甾醇类化合物、1个甾体皂苷、1个黄酮苷、1个单萜、1个吲哚类生物碱,并对其乙醇提取物做了抗菌实验。综述了该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概况,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属植物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