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急性脑卒中性质和脑卒中不同部位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关系。方法对126例急性脑血管患者进行多导睡眠监测分析。结果126例病人中轻度SAS35例,中度SAS46例,重度SAS24例,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比较,SAS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无显著差异,98例幕上病变和28例幕下病变的比较,2组发生SAS的发生率和类型亦无显著差异。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SAS发生率高,不同性质和不同卒中病灶可能与SAS的类型、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并不相关。 相似文献
2.
急性脑血管病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降低急性脑血管病并发SAS的发生率,改善脑血管病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对126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多导睡眠图(PSG)监测,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可能影响并发SAS的因素.结果 选入回归方程的因素有肥胖、脂代谢紊乱、饮酒、肢体瘫痪程度,其危险度比分别为3.17、4.27、9.14、4.04.结论 肥胖、脂代谢紊乱、饮酒、肢体瘫痪是急性脑血管病并发SAS的危险因素,而不同性质和不同卒中病灶与并发SAS并不相关.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PSSD)是一种常见但较少引起重视的卒中后并发症。同时,睡眠障碍也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临床常见的PSSD类型包括:失眠、白天过度嗜睡(EDS)、睡眠呼吸疾患(SDB)、快速眼动期行为障碍(RBD)、不安腿综合征(RLS)、周期性肢体运动(PLMS)、发作性睡病。多导睡眠仪(PSG)是诊断PSSG重要手段。本文主要对卒中与睡眠障碍的关系、PSSD的PSG的表现、PSSD的常见临床类型的特征分析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白天嗜睡是否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合并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关。方法对62例SAS合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53例SAS合并高血压病(高血压组)和61例无合并症的SAS(单纯SAS组)患者进行多导睡眠监测;采用Epworth嗜睡评估表(ESS)对其嗜睡程度进行测评。结果与单纯SAS组相比,TIA组和高血压组ESS、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微觉醒指数(MAI)明显升高(均P<0·05);TIA组和高血压组之间ESS、MAI差异无显著性。最长呼吸暂停/低通气时间和氧饱和度<90%的总时间,TIA组明显长于高血压组及单纯SAS组(均P<0·05),高血压组与单纯SAS组之间最长呼吸暂停/低通气时间和氧饱和度<90%的总时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白天嗜睡对于SAS合并脑血管疾病有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伴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抑郁症患者多导睡眠监测(PSG)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9年10月在苏州市广济医院睡眠医学中心完成整夜多导睡眠监测(PSG)的门诊和住院患者以及健康体检人群,从中筛选出四组被试,分别为伴中重度OSAHS的抑郁症患者(n=31)、不伴OSAHS的抑郁症患者(n=79)、中重度OSAHS患者(n=96)和正常对照组(n=32)。比较四组被试睡眠进程相关指标(总睡眠时间、睡眠潜伏期、觉醒次数)和睡眠结构相关指标(N1、N2、N3期及REM期占总睡眠时间的比例,REM潜伏期、REM期持续时间)以及睡眠呼吸相关指标(氧减指数)等参数。结果 睡眠进程方面,四组被试总睡眠时间、睡眠潜伏期和觉醒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874、3.959、12.291,P<0.05或0.01)。睡眠结构方面,四组被试N2期、N3期占总睡眠时间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3.885、48.013,P均<0.01);四组被试REM潜伏期、REM期持续时间、REM期占总睡眠时间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1.492、11.827、10.552,P均<0.01)。睡眠呼吸相关指标方面,四组被试氧减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0.585,P<0.05)。结论 伴中重度OSAHS的抑郁症患者存在严重的睡眠进程和结构紊乱,同时伴有更频繁和更严重的呼吸相关事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失眠症患者多导睡眠图(PSG)的临床分析。方法:应用PSG技术对92例失眠症患者(失眠症组)和83名正常对照者(NC组)进行PSG全夜监测;比较、分析两组睡眠进程指标:总记录时间(TRT)、睡眠潜伏期(SL)、醒起时间(EMAT)、醒觉时间(ATA)、运动觉醒时间(MAT)、醒觉次数(AT)、睡眠总时间(TSA)、觉睡比(A/TSA)、睡眠效率(SE)、睡眠维持率(SMT)、快速动眼睡眠(REM)测量值[REM的潜伏期(RL)、活动度(RA)、强度(RI)、密度(RD)、时间(RT)、周期数(NRP)]及睡眠结构[第1阶段睡眠(S1)、第2阶段睡眠(S2)、第3、4阶段睡眠(S3+S4)。结果:(1)睡眠进程:与NC组相比,失眠症组SL显著延迟,EMAT、ATA、MAT、AT和A/TSA显著增加,TSA、SE和SMT显著减少(P<0.05或P<0.01);(2)REM测量值:与NC组相比,失眠症组RL显著前移,RT显著减少(P均<0.01);(3)睡眠结构:与NC组相比,失眠症组S1显著增多,S2和S3+S4显著减少(P<0.05和P<0.01)。失... 相似文献
8.
2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多导睡眠图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以阳性症状为主和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的多导睡眠图(PSG)模式,并观察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PSG的影响.方法:对15例以阳性症状为主和8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2次的PSG检查,给其中10例服用利培酮治疗6周,观察用药后PSG的变化,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睡眠进程紊乱以及睡眠阶段3,4比例下降,以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以阴性闰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相比,前者有更低的睡眠阶段2比例,用利培酮治疗后,睡眠进程指标改善,睡眠阶段2的时间和比例增加,REM睡眠潜伏期增加,REM强度减少.结论:以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更低的睡眠阶段2比例可能与该组患者的高警觉性有关.睡眠阶段3,4缺陷可能是一个素质标记,而部分患者REM睡眠指标异常可能是一个状态标记.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分析失眠症患者主、客观睡眠状况及睡眠质量。方法采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和多导睡眠图监测仪对27例失眠症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组分别进行睡眠质量评定和整夜多导睡眠图描记,次日晨完成早晨问卷。结果失眠症组睡眠问题多于对照组(P<0.01)。失眠症组总睡眠时间(TST),睡眠效率、REM睡眠时间、睡眠维持率、N3时间、N3%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睡后觉醒时间、觉醒次数、N2%、觉睡比、微觉醒总时间均高于对照组(P<0.01)。失眠症组入睡困难因子与睡眠维持率负相关(r=-0.44,P<0.05),与微觉醒总时间正相关(r=0.49,P<0.05);服药情况因子与觉醒次数、睡眠潜伏期、REM潜伏期、N2时间及N2%正相关(r=0.41~0.66,P<0.05或0.01),与REM睡眠时间及比例、N3时间及N3%负相关(r=-0.53~-0.41,P<0.05或0.01)。SRSS总分与N2%正相关(r=0.47,P<0.05),与睡眠维持率负相关(r=-0.41,P<0.05)。失眠症组的主观睡眠潜伏期大于客观睡眠潜伏期(P<0.01),主观总睡眠时间少于客观睡眠时间(P<0.01),而对照组主客观睡眠潜伏期、睡眠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比较差,存在入睡过长、频繁觉醒、深睡眠及REM睡眠减少等睡眠问题。同时对自身睡眠状况的评价存在主、客观的不平衡,失眠症患者有过分估计自己失眠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神经衰弱多导睡眠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22例神经衰弱和29例正常成人多导睡眠图的对照研究表明:神经衰弱患者睡眠潜伏期和记录总时间延长、觉醒时间次数增加、觉睡比值增大、睡眠效率和睡眠维持率下降、REM活动量、强度和密度均增高。这些改变是神经衰弱睡眠障碍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11.
凝视麻痹在急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意义(附10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凝视麻痹在急性脑血管病中临床意义的认识。方法 对104例伴有凝视麻痹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在104例患者中,男58例,女46例,脑出血的凝视麻痹发生率高于其它脑血管病,尤破入脑室者。伴有凝视麻痹的患者,意识障碍和死亡的发生率增高。结论 伴有凝视麻痹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预后不好。 相似文献
12.
Ting-Ting Low Wei-Zhen Hong Bee-Choo Tai Thet Hein See-Meng Khoo Adeline Y. Tan Mark Y. Chan Mark Richards Chi-Hang Lee 《Sleep medicine》2013,14(10):985-990
Background
We aimed to determine if timing of polysomnography (PSG) influences the diagnosis of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SA)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or 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Methods
A total of 160 patients admitted with AMI or stable CAD were consecutively recruited for either in-hospital (n = 80) or postdischarge (n = 80) PSG.Results
The median time from admission to PSG for the in-hospital and postdischarge groups was 1 day and 17 days, respectively (P < .001). Overall, 59 patients (36.9%) were diagnosed with OSA (apnea–hypopnea index [AHI] ?15), and they were more likely to have diabetes mellitus (DM), hypertension, hyperlipidemia, chronic renal failure, and a greater body mass index (BMI) (P < .05 for all). The diagnosis of OS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P = .037) in patients who had a PSG performed as an inpatient than those who had a PSG as an outpatien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interaction between clinical presentation and the effect of PSG timing on the diagnosis of OSA (P = .003). For the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AMI but not those with stable CAD, in-hospital PSG was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OSA (adjusted odds ratio, 3.84 [95% confidence interval, 1.42–10.41]; P = .008).Conclusion
The timing of PSG influenced the diagnosis of OSA in patients who presented with AMI but not in those who presented with stable CAD. 相似文献13.
656例脑血管疾病DSA与MRA的对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洪林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3):34-35
目的评价DSA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656例脑血管疾病患者经股动脉插管行全脑血管造影。结果将DSA结果分类,采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处理,结果显示以缺血性脑血管改变最为常见,其次为颅内动脉瘤。结论DSA仍为诊断脑血管病的金标准.优于头颅CT及MRI。 相似文献
14.
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主观评估与多导睡眠图参数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失眠症患者对睡眠质量的主观评估,并通过对多导睡眠图(PSG)睡眠参数的定量分析,对失眠症患者的睡眠状况进行客观评估,进一步将二者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对失眠症患者和健康人各100例运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进行评定,并分别进行多导睡眠图的整夜睡眠描记,次日晨起后询问夜间睡眠情况.结果 失眠症组PSQI各成分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失眠症组的睡眠潜伏期(min)延长(失眠症组43.69±11.54,对照组16.01±10.44)、总睡眠时间(min)减少(失眠症组314.65±91.89,对照组446.41±77.81)、睡眠效率降低(失眠症组64.51%±18.59%,对照组91.32%±3.58%)、快眼动睡眠时间(min)减少(失眠症组33.26±15.61,对照组93.21±2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失眠症组对总睡眠时间的评估较PSG检测值显著减低、对睡眠潜伏期的评估较PSG检测值显著增高,自我评估与实际睡眠情况不一致.结论 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较差.失眠症患者的PSG各睡眠参数有特征性的改变,利用PSG检查发现失眠症患者对失眠情况的主客观评估不一致,存在过高估价睡眠潜伏期和过低估价睡眠时间的倾向.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与急性脑血管病(ACVD)的相关性,为ACVD的诊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63例同期我院住院的ACVD病人,其中脑出血(ICH)组21例,急性脑梗死(ACI)组42例;同期入院非脑血管病患者36例,我院门诊健康体检者41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共计总数140例。免疫比浊增强法测定hs-CRP水平,凝固法测定Fib水平,对各组hs-CRP与Fib均数进行比较,并行相关性分析和绘制ROC曲线,研究hs-CRP、Fib与ACVD的关系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①各组血清hs-CRP含量比较,ACI组hs-CRP含量明显增高(7.72±3.32),与正常对照组(2.17±1.33)、ICH组(2.45±1.31)及非脑血管病组(2.73±2.43)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ICH组与ACI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0.05),但较非脑血管病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各组血清Fib含量比较ICH组Fib含量增高明显(3.68±0.84),较正常对照组(2.55±0.56)、AACI组(3.27±0.85)及非脑血管病组(2.98±0.57)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组与ICH组、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非脑血管病组比较无差异(p>0.05);③各组hs-CRP与Fib相关性AACI组hs-CRP与Fib含量正相关(γ=0.376,P=0.014),ICH组hs-CRP与Fib含量不相关(γ=0.155,P=0.502),非脑血管病组hs-CRP与Fib含量正相关(γ=0.446,P=0.006),正常对照组hs-CRP与Fib含量正相关(γ=0.574,P=0.000);④hs-CRP、Fib ROC曲线分析hs-CRP、Fib 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9、0.729,面积的95%可信区间分别为0.705,0.873、0.645,0.813,两指标诊断ACVD有显著意义(P=0.000,P=0.000),含量越高诊断ACVD的可能性越大,hs-CRP对ACVD的敏感性较Fib高。结论 hs-CRP及Fib均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ACVD的病理生理过程,是评价机体损伤的总体量化指标,在ACVD的辅助诊断中具有一定的运用价值,其中hs-CRP对ACVD的诊断价值优于Fib,两者之间动态平衡破坏间接提示机体损伤严重程度,因此检测两者之间的动态变化能为临床早期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前脑血管疾病基因治疗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通过转基因防止血栓形成,减轻脑缺血急性期的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炎症反应等原因造成的神经元损害,以及修复脑血管损伤、促进血管生成改善脑组织供血。本文针对近年来对以上几点的研究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