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乙肝病毒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改良地依红法和免疫组化ABC法检测35例肾活检组织上沉积的HBsAg。两种方法检出率相同,35例中12例阳性(占34%)23例阴性(占66%),两种方法的正常肾组织对照均为阴性。阳性组肾小球上HBsAg沉积量与24h尿蛋白量成正相关;乙肝病毒感染与肾小球肾炎的发生关系密切,并提示改良的地依红方法检测肾组织上沉积的HBsAg可靠,ABC法特异性强,且敏感。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抗病毒联合保肾治疗乙肝病毒相关肾炎(HBV-GN)的效果。方法:对34例成人HBV-GN患者经抗病毒联合保护肝肾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毒学检查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抗病毒联合保护肝肾功能药物治疗后,成人HBV-GN患者24h尿蛋白含量、血谷丙转氨酶(ALT)和尿素氮(BUN)水平明显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者血白蛋白(ALB)和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水平明显升高,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HBsAg阳性例数、HBeAg阳性例数及HBV-DNA定量>105 copies/mL例数均明显增加,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抗病毒联合保护肝肾功能药物治疗成人HBV-GN,可抑制HBV病毒复制活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保护肝肾功能。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肾小球内有HBsAg沉积的27例各型肾炎的肾组织进行病理分析,其中膜性肾炎8例,膜增殖性肾炎3例,系膜增殖性肾炎13例,局灶硬化性肾炎3例,在各种病理类型的肾炎肾小球中都有不同程度的IgG、IgA、IgM、C_3呈粗大颗粒状沉积,以IgG的荧光强度最大,其轻链以K链为主。通过对沉积在肾小球内凝血纤溶因子的测定,证实其中11例存在高凝状态。透射电镜观察到部分病例肾小球的上皮下、内皮下系膜区有直径在30 nm~70 nm的病毒颗粒。  相似文献   

4.
肾小球肾炎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临床上常见。乙肝相关性肾炎(HBV-GN)具有免疫复合物介导损伤基础。对于肾炎患者合并HBV携带或乙肝相关性肾炎,可根据其临床和病理表现进行免疫抑制治疗,同时需使用拉米夫定进行预防。对于有HBV复制或肝炎活动的肾炎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免疫抑制治疗药物如糖皮质激素,血清HBV复制指标阴性时可考虑激素,但宜缩短疗程减少剂量,单独使用效果不佳;吗替麦考酚酯联合激素对HBV-GN有确切疗效。抗病毒药物如IFN-α短期治疗HBV-GN有效,其长期效果以及预防作用还不明确;拉米夫定抗病毒作用肯定,为免疫抑制治疗时预防用药;对拉米夫定耐药病毒可用阿德福韦治疗,但其对肾炎或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安全性有待研究。中医肾炎合并HBV感染为本虚标实之证,雷公藤结合症候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5.
郭永兵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14):2195-2196,2199
目的 观察联合应用复方甘草酸苷和拉米夫定治疗膜性乙肝病毒相关肾炎的效果。方法 将49例膜性乙肝病毒相关肾炎非大量蛋白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复方甘草酸苷和拉米夫定组及拉米夫定组,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1、8周后复方甘草酸苷和拉米夫定组24h尿蛋白定量明显下降(P〈0.01),疗效优于拉米夫定组。2、另外8周后复方甘草酸苷和拉米夫定组ALT明显下降(P〈0.01),Alb明显上升(P〈0.01),疗效优于单用拉米夫定组。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和拉米夫定联合治疗膜性乙肝病毒相关肾炎非大量蛋白尿者安全有效,疗效优于单用拉米夫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霉酚酸酯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肾小球疾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乙肝病毒携带者肾小球疾病8例,其中2例为肾病综合征;2例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3例为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1例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采用MMF0.5~1.0g,2次/d单独应用或与贺普丁0.1g,1次/d联合应用治疗1.5~6月。结果 MMF治疗后尿蛋白转阴7例。血浆白蛋白除1例下降外.均有不同程度提高。1例肾功能恶化.1例肾功能改善.其他6例肾功能保持正常。仅1例HBV-DNA滴度升高。8例均无肝功能损害及贫血的产生.白细胞维持在正常范围。升高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结论 对不能耐受激素及细胞毒类药物的乙肝病毒携带者肾小球疾病(包括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MMF可能为其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有待临床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患者药物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通过临床药师参与1例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患者拉米夫定耐药后抗病毒治疗过程的病例分析,介绍临床药师参与协助医生制定治疗方案的过程和体会.结果:临床药师积极查阅指南及相关文献,参与制定治疗方案,可提高药物治疗水平.结论:临床药师积极参与药物治疗,可提高药物治疗效果,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肾炎康复片治疗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经病理证实为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与对照组(B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肾炎康复片。结果:两组治疗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白蛋白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对肾功能、肝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肾炎康复片在治疗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减少尿蛋白、升高血白蛋白方面有较显著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干扰素α(IFN α)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HBV GN)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ELISA方法检测实验组与对照组血清IFN α浓度 ,并用地依红及免疫组化ABC法检测肾组织HBsAg。 结果 :HBV GN患者血清IFN α浓度明显低于慢性HBV感染无肾损害组及正常对照组 (P <0 .0 1)。在HBV GN组中 ,当IFN α <70 pg/ml时 ,IFN α浓度与 2 4h尿蛋白量呈正相关 (r =0 .42 4,P <0 .0 5 ) ;当IFN α≥ 70 pg/ml时 ,IFN α浓度与 2 4h尿蛋白量呈负相关 (r =- 0 .2 93,P <0 .0 5 )。结论 :IFN α浓度降低HBV就可能引起肾损伤 ,所以HBV GN患者有应用IFN α治疗的必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乙肝病毒感染状态与乙肝相关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形成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接受了肝切除术的乙肝相关肝癌患者,分析乙肝病毒感染相关因素(乙肝e抗原,乙肝病毒DNA等)与微血管侵犯发生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乙肝感染状态与微血管侵犯程度(轻度,重度)的关系。结果:血清甲胎蛋白大于400ng/mL、肿瘤多发、肿瘤包膜不完整、Edmonson分级为III/IV、血清e抗原阳性、血清乙肝病毒DNA大于2 000IU/mL是乙肝相关肝癌的微血管侵犯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乙肝病毒e抗原、乙肝病毒DNA水平以及与微血管侵犯的程度呈正相关(P<0.001)。抗病毒治疗与微血管侵犯的程度呈负相关(P<0.001)。结论:乙肝病毒感染状态与肝癌微血管侵犯的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抗病毒药物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苦参碱、乙肝疫苗 +白介素 2 (IL 2 )以及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Ara)对慢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 ]用荧光PCR方法检测 5 0例慢乙肝病毒携带者治疗前后血清HBVDNA含量。[结果 ]不同的抗病毒药物显示不同程度的抗病毒效果 ,其中乙肝疫苗 +IL 2以及联合Ara治疗前后血清HBVDNA含量下降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结论 ]慢乙肝病毒携带者抗病毒治疗以免疫联合疗法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抗病毒治疗36例对乙肝病毒携带者母婴预后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抗病毒治疗对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携带者母婴预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对2008年7月-2010年3月河北省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携带孕妇及其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从孕20周开始两组孕妇分别肌注人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口服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观察两组人群预后.结果 治疗组患者经抗病毒治疗,DNA明显下降,均在103-108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孕期抗病毒治疗可降低乙肝孕妇的病毒载量,提高母婴阻断率,减少产妇产后出血,对孕妇、新生儿是相对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我国最新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以及亚太地区、美国的慢性乙肝防治指南均明确指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包括非活动性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小三阳、乙肝病毒DNA阴性、肝脏功能正常)和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大三阳、乙肝病毒DNA阳性,肝脏功能正常)两种,都不需要抗病毒治疗,但需要进行医学监护,定期检查肝脏功能和乙肝病毒活动情况。  相似文献   

14.
抗病毒是治疗乙型肝炎的关键。目前,很多乙肝患者对抗病毒治疗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认识,导致抗病毒治疗未能取得预期的疗效。那么,乙肝患者在抗病毒治疗中都存在哪些误区呢?1抗病毒治疗无关紧要很多乙肝病毒携带者由于平时无明显的不适感,所以他们长期不愿就医,不接受医生的系统治疗,甚至放弃定期的肝功能和病毒学指标的监测。而一旦出现不适感时,他们中的多数人往往已经发展为重型肝炎或肝硬化晚期。的确,有些乙肝病毒携带者可终生不发病,多数慢性肝炎患者在转氨酶轻度升高时也无明显的症状。但乙肝病毒却像潜伏在体内的“定时炸弹”,随时会制…  相似文献   

15.
16.
林伯杰 《河北医学》2010,16(12):1476-1478
目的:通过口腔治疗感染乙肝病毒25例临床观察,探讨口腔治疗过程中交叉感染的预防措施。方法:观察25例口腔治疗感染乙肝病毒患者患病情况及治疗过程。结果:经治疗后,感染乙肝病毒的25例患者其症状体征、血清病原学检查、肝功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结论:加强口腔门诊感染的管理,已成为口腔门诊医护人员的一项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17.
肾小球疾病免疫抑制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免疫反应是肾小球疾病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免疫抑制剂是治疗肾小球疾病的重要手段.近年,多种低毒高效的新型免疫抑制剂被用于肾移植及肾小球疾病的治疗.它们主要通过抑制免疫反应中的信号传导通路来发挥作用.因而具有很好的免疫抑制效应与选择性,本文介绍一些新型免疫抑制剂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振坤 《肝博士》2011,(3):35-37
抗病毒并非万事大吉夜色已深,天上的月牙儿不知何时钻进了一片云彩之中。法庭内灯火通明,没有一个人感到疲倦,大家精神百倍。因为HBV这个人民公敌罪孽深重,罪恶  相似文献   

19.
蔡季平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1):2168-2168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的缪晓辉教授在2005年5月召开的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上指出,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是乙肝病毒前基因组RNA复制的原始模板,虽然其含量较少,每个肝细胞内只有约5~50个拷贝,但对乙肝病毒的复制以及感染状态的建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清除了细胞核内的cccDNA,才能彻底消除乙肝患者病毒携带状态。  相似文献   

20.
为了了解原发性肝癌(PHC)与乙肝病毒(HBV)感染的关系,我们对130例PHC患者进行了乙型肝炎相关抗原、抗体测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