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调查学龄前、后儿童血清铁蛋白(SF)含量状况,以便能诊断早期缺铁性贫血,使其及早得以治疗,从而促进儿童的正常发育。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RIA),将163例学龄前、后(包括幼儿园和小学1~5年级学生)儿童按所处环境分为市区组和郊县组进行血清SF测定。结果:调查发现市区组儿童血清SF含量明显低于郊县组儿童(低13.66%);在163例中有19例血清SF值〈14ng/ml(占11.66%),且市区组中有11例SF值〈12ng/ml,而其它贫血指标均正常的隐性贫血患儿(占6.75%)。不同年龄血清SF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另外,有10%的儿童血缘基本正常,但其SF值均〈12ng/ml,经服用铁剂后1个月复查,血清SF值均〉14ng/ml。结论:调查学龄前、后儿童血清SF含量状况,对早期诊断缺铁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学龄前、后儿童血清铁蛋白(SF)含量状况,以便能诊断早期缺铁性贫血,使其及早得以治疗,从而促进儿童的正常发育。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RIA),将163例学龄前、后(包括幼儿园和小学1-5年级学生)儿童按所处环境分为市区组和郊县组进行血清SF测定。结果:调查发现市区组儿童血清SF含量明显低于郊县组儿童(低13.66%);在163例中有19例血清T值<14ng/ml(占11.66%),且市区组中有11例SF值<12ng/ml,而其它贫血指标均正常的隐性贫血患儿(占6.75%)。不同年龄血清SF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另外,有10%的儿童血缘基本正常,但其SF值均<12ng/ml,经服用铁剂后1个月复查,血清SF值均>14 ng/ml。结论:调查学龄前、后儿童血清SF含量状况,对早期诊断缺铁性贫血或隐性贫血及观察服用铁剂治疗效果,进而促进儿童的正常发育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庚型肝炎病毒(HGV)复制及其酶学改变的关系,将患者血清中HGV-RNA提取,经逆转录合成HGV-CDNA,再以巢式PCR检测,并对反映肝细胞损害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腺苷脱氨酶(ADA)和鸟嘌呤酶(GUA)的活性进行了分析。结果228例肝病组中HGV-RNA阳性率为10.5%,在174例非肝病组中阳性率为7.5%。在HGV-RNA阳性37例中,HBV-DNA阳性13例,占35.1%;HCV-RNA阳性6例,占16.2%;HGV、HBV和HCV都阳性2例,占54%。37例庚肝中,ALT异常33例,占89.2%;ADA异常26例,占70.3%;GUA异常17例,占459%。说明血清ALT仍是反映HGV复制的最敏感的酶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朝鲜族初中生的肥胖状况及肥胖学生与体质量正常学生个性特征的差异。方法体质量指数(BMI)=体质量/身高^2(kg/m^2),根据季成叶推荐的中国青少年BMI超重/肥胖筛查分类标准法计算儿童的BMI值,以体质量超过相应性别、年龄的BMI肥胖值为肥胖。结果本次调查检出肥胖学生为71名,肥胖患病率为11.49%。女生肥胖患病率为16.50%,男生肥胖患病率为10.65%,有显著性差异(P〈0.05);初中一年级肥胖患病率为10.34%,初中三年级肥胖患病率为13.12%,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长春市朝鲜族中学生肥胖患病率为11.49%,女生患病率高于男生,初中三年级学生高于初一年级。  相似文献   

5.
超重和肥胖者血清TNF-α、IL-6及CRP与肥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7~36岁超重和肥胖者炎性指标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与肥胖指标的关系。方法:测量研究对象的体质量、身高及腰围(WC),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和体脂含量百分比(FAT%)。以BMI为依据,把66个研究对象分为超重肥胖组(BMI≥25kg/m^2,0B组)32例,正常对照组(BMI〈25kg/m^2,NOB组)34例。空腹静脉取血,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TNF-α、IL-6水平,快速免疫消浊比浊法测定血清CRP水平。结果:OB组体质量、WC、BMI及FAT%明显高于NOB组(均P〈0.01);血清TNF-α、IL-6、CRP水平较NOB组有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炎症指标均与WC、BMI及FAT%呈明显正相关(均P〈0.05)。结论:17~36岁超重肥胖者机体可能存在炎症指标的异常,且与肥胖关系密切,提示其机体可能存在一定慢性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肝脏损害的临床特点以及应用阿司匹林后肝脏损害的变化。方法对73例KD患儿的肝功能进行检测,并将其分为肝功能正常组(47例)和肝功能异常组(26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KD患儿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为30.5%,主要表现为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或伴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γ-GT)增高,血清总蛋白、自蛋白(ALB)降低,白蛋白/球蛋白(A/G)倒置。肝功能异常多伴有消化道症状,肝肿大4例,胆囊壁毛糙2例,胆囊积液1例,胰淀粉酶升高伴胆红素异常1例,黄疸少见。治疗后胃肠道症状均于3-4天内改善,肝功能异常患儿大多于两周内恢复正常。肝功能正常组与肝功能异常组应用阿司匹林后临床症状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D患儿肝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ALT或伴AST、γ-GT增高,血清总蛋白、白蛋白降低,肝肿大及黄疸少见。肝功能异常患儿应用阿司匹林后一般不会加重肝损害,可以按通常剂量给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朝鲜族肥胖中学生与体质量正常学生个性特征的差异。方法①体质量指数(BMI)=体质量/身高。(ks/m^2),根据季成叶推荐的中国青少年BMI超重/肥胖筛查分类标准法计算儿童的BMI值。②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测定在柳河县朝鲜族完全中学读书的朝鲜族肥胖学生(n=103)和体质量正常学生(n=509)的个性特征。结果EPQ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从总体肥胖学生和体质量正常学生个性比较来看,内外向维度比较:肥胖学生外向人数比例较体质量正常学生比例多;掩饰性维度比较:肥胖学生有较高掩饰性的人数比例高于体质量正常学生。在精神质和神经质维度上未见差异。结论肥胖中学生掩饰性高,精神质明显,性格多外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单纯肥胖症的血脂异常与脂肪肝、肝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对91例6-14岁单纯性肥胖儿童血脂和肝功能各项指标进行了比较,并行B超检查,筛选25例同龄健康儿童作对照,结果:肥胖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肥胖并发脂肪肝组血TG水平明显高于无脂肪肝组(P<0.01),B超检查显示肥胖组脂肪肝发生率占23%,结论:单纯性肥胖儿童的脂质代谢存在明显紊乱,并发脂肪肝较为常见,应积极预防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许昌市入托儿童体检ALT水平,掌握学龄前儿童的肝功能代谢情况,发现异常提前进行干预治疗。方法儿童采用末梢血使用干式生化快速分析仪进行快速检测。结果 13407名入托儿童中绝大多数儿童ALT检测正常,126例异常,约占0.94%。结论入托儿童ALT异常,绝大多数是由药物损伤所致,临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应给予重视,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江阴地区自愿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异常与体质量指数(BMI)的关系。方法对该站2010~2013年采集的58 756份血液样本进行血液学检测,通过筛选,最终纳入58 289份。按照我国对世界卫生组织肥胖判断标准的修订标准,以28 kg/m^2为界,将所选血液样本分为肥胖组(BMI≥28 kg/m^2,n=584)和正常组(BMI〈28 kg/m^2,n=57 705),分析比较两组的ALT异常率。结果肥胖组ALT异常111人(19.3%),正常组ALT异常2 112人(3.66%),两组ALT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江阴地区肥胖献血者ALT异常率远高于正常献血者,应加强献血前ALT筛查,以降低血液报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体质量≤均数-2个标准差状况,为学龄前儿童合理营养干预措施提供资料。方法对2012年玉林市城区21所幼儿园学龄前儿童正常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385名学龄前儿童体质量≤均数-2个标准差(营养不良)儿童68例,发生率为2.01%。结论在校幼儿园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发生率有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的发展趋势,尽管营养不良发生率较低,仍需用对营养不良儿童家家属提供儿童营养指导,以利于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探讨学龄前肥胖儿童体质指数(BMI)与血清瘦素、胰岛素及性激素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60例学龄前(3~6岁)肥胖儿童作为观察组,60例健康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分别测量两组儿童身高和体重,计算其BMI,测定其血清瘦素、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雌二醇(E2)和睾酮(T)水平,并分析BMI与血清瘦素、胰岛素及性激素水平的相互关系。结果观察组BMI、血清瘦素、胰岛素、IGF-I、IGF-BP3和E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BMI与血清瘦素、胰岛素、HOMA-IR、IGF-I、IGF-BP3和E2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血清T呈显著负相关(P<0.05),但对照组儿童BMI与各血清指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BMI与血清瘦素、胰岛素和雌二醇水平存在正相关,与睾酮水平存在负相关,对学龄前儿童肥胖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与儿童肥胖相关的血液中差异代谢物,探讨肥胖儿童代谢紊乱的发生机制。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模式识别技术分析肥胖儿童血清中代谢物的变化,GC/MS检测25例肥胖儿童(肥胖组)和25例健康儿童(正常组)血清中代谢物,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PLS-DA)识别两组样本的血清代谢谱及代谢物。结果:肥胖组和正常组的代谢谱分离良好,肥胖儿童和正常儿童之间的血清代谢成分存在33个差异代谢物,绘制33个差异代谢物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肌酐、马来酸、莽草酸等16个代谢物面积大于0.5,可能是诊断肥胖儿童潜在的生物标志物。结论:肥胖儿童患者血清代谢物的变化机制和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的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乙醛酸和二羧酸酯代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体检人群中脂肪肝与丙氨酸转氨酶、体质量指数的关系。方法对1200例体检人员的肝脏B超、丙氨酸转氨酶和体质量指数的体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所选择的1200例受检人员中,体质量正常476例(39.67%),超重622例(51.83%),肥胖102例(8.5%)。与体质量正常组相比,超重组和肥胖组的ALT水平均较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体质量正常组相比,超重组和肥胖组的脂肪肝、ALT异常检出率均偏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肥胖组的脂肪肝检出率与超重组相比明显偏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体检人员超重率或肥胖率较高,体质量指数高的人群的脂肪肝、ALT异常检出率均偏高。  相似文献   

15.
本院收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一过性黄疽8例;其中男3例,女5例;年龄20~68岁,平均48岁。术前均行B超检查,诊断为胆囊炎、胆囊结石。其中胆囊颈结石嵌顿3例,慢性萎缩性胆囊炎3例,单发大结石(直径〉1.5cm)2例。术前肝功能正常.乙肝表面抗原阴性。术后12—24h出现右上腹胀痛;巩膜轻度黄染;血清胆红素升高,其中DBIL31-54μmol/L,占TBIL60%~67%;ALT、AST略升高;尿胆红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18—35岁不同体质量指数(BMI)的年轻人血压(BP)及颈总动脉内中膜(IMT)的情况。方法对107例18~35岁年轻人测量BP,采用超声仪检测颈总动脉IMT,按BMI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及肥胖组,分析三组间BP及IMT的情况。结果不同BMI的BP有显著性差异,以肥胖组最高(P〈0.05);不同BMI的颈总动脉IMT厚度及异常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肥胖组最高(P〈0.05)。结论18~35岁年轻人随BMI增加,血压升高、IMT厚度增加、异常检出率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IgE过敏原检测对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诊治的意义。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观察纽)血清IgE水平及吸入过敏原(phaditop)、食物过敏源(fx5E)进行检测,并对照60例正常儿童各项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IgE平均检测结果为(7.3±2.0)IU/mL,对照组IgE平均检测结果为(0.28±0.02)IU/mL,观察组血清Ig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吸入过敏原(Phaditop)及食入性过敏原(Fx5E)阳性率分别为3.33%、5.00%,对照组吸入过敏原(Phaditop)及食入性过敏原(Fx5E)阳性率分别为3.33%、3.33%,两组吸入过敏原及食入过敏原阳性率对比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清IgE水平上升是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一个主要特点,本次研究未见过敏原阳性率变化,过敏原与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关联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孕前体质量指数、孕期体质量增加变化与孕期心脏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单胎妊娠并足月分娩的正常初孕妇女180例,根据孕前体质量指数( BMI )分为正常(20kg/m2<BMI <24kg/m2)、超重组(24kg/m2≤BMI<28kg/m2)及肥胖组(BMI≥28kg/m2)各60例,按孕前BMI分级后,将孕期增重分为增重不足(孕期增重<P15)、增重适宜(P15~P85)与增长过多(>P85)3个亚组各20例。孕晚期末孕妇进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及血清脑钠肽( BNP)检查。比较不同孕前体质量指数及孕期不同体质量变化对孕期妇女心力衰竭发病率。结果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显示孕前体质量指数与孕期增重变化均为妊娠期妇女心力衰竭患病率增加的危险因素。两因素交互作用分析显示孕前体质量指数超重及肥胖与孕期增重过多均显著影响妊娠期心力衰竭发病率。结论孕前肥胖及超重、孕期体质量增加过多孕妇心脏负荷增加,心力衰竭发病率高。保持孕妇孕期适宜体质量增加有助于控制孕期心力衰竭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庚型病毒性肝炎临床和病理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家璋  徐俊杰 《江苏医药》1996,22(12):818-820
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从40例输血后丙型肝炎和30树非甲非乙非丙非丁非戊型肝炎(HNA-E)患者的血清中检测庚型肝炎病毒核酸(HGVRNA),阳性率分别为10.0%(4/40)和6.7%(2/30)。对6例庚型肝炎的临床和病理初步观察提示该病具有以下特点:(1)主要通过输血感染;(2)很少出现黄疸,ALT多在100U/L以下;(3)临床症状较轻,多系体检发现,(4)一般降酶护肝药很难奏效,病情容易反复;(5)慢性化发生率较高;(6)肝脏病理改变较轻,多属CPH。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HCV-RNA定量检测和HCV基因分型的临床意义。方法: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212例血清HCV-RNA或抗-HCV阳性标本,采用第三代ELISA夹心法检测抗-HCV,仝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ALT,应用RT-PCR法对78例标本进行基因分型。结果:在212例标本中HCV-RNA和抗-HCV双阳性的155例,两者阳性符合率73.1%(155/212),井且HCV-RNA载量和抗-HCV(+)例数里正相关(r=-0.92,P〈0.05);HCV-RNA载量与ALT异常例数(r=0.57,P〈0.05)呈正相关;78例标本丙肝基用分型HCVⅡ/1b型占92_3%。结论:HCV-RNA定量或抗-HCV检测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应用HCV-RNA定量或抗-HCV检测使诊断更为准确:我国人群丙肝感染以Ⅱ/lb型为主,基因分型诊断为选择药物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