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6~1990年间,手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533例,术前检查发现19例(3.6%)有高尿素氮血症表现,19例中术后死亡5例,其中2例直接死亡原因为急性肾功衰竭(ARF)。术后又有68例(12.8%)有高尿素氮血症表现,其中22例(4.1%)直接死亡原因为ARF,术后ARF死亡占全部肾功改变病例总手术病死率的26.5%(22/83)。术前黄疸持续时间在30天以内组中,术后2.2%(4/183)发生ARF而死亡,在黄疸持续时间超过31天组中,术后5.1%(18/350)发生ARF而死亡。术前血胆红素在171μmol/L以内组中,术后1.5%(4/271)发生ARF死亡,而在172μmol/L以上组中,术后6.9%(18/262)发生ARF死亡。上述结果说明肾脏损害与肾功保护是恶性梗阻性黄疸围手术期处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肝癌术后黄疸原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围手术期影响肝癌术后胆红素水平的相关因素以及相应的处理办法。方法 回顾分析 2 94例肝癌手术病例 (排除术前存在梗阻性黄疸者 ) ,找出影响术后胆红素的因素。对比术后胆红素≥ 5 1.3m mol/ L 与术后胆红素 <5 1.3mm ol/ L 两组病人在危险因素与近期疗效的差别。结果 术后胆红素与术前胆红素水平、肝硬化程度、手术持续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相关。 4 8例观察组病人术前胆红素水平更高 (P<0 .0 0 1)、肝硬化较重 (P<0 .0 0 1)、手术持续时间长 (P<0 .0 0 1)、术中出血多 (P<0 .0 1)、住院时间长 (P<0 .0 1)、并发症和死亡率增高 (P<0 .0 0 1)。结论  1围手术期胆红素水平在判断肝癌病人近期疗效中具有价值。 2手术应选择肝硬化程度轻或 /无 ,肝储备功能良好的病人、控制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时处理术后胆道梗阻、加强围手术期治疗  相似文献   

3.
梗阻性黄疸患者硬膜外阻滞后血管低反应性的原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梗阻性黄疸患者硬膜外阻滞下实施手术 ,血压下降显著 ,且对常用升压药反应较差。为探讨其原因 ,我们在麻醉前后的不同时期分别抽血测定一氧化氮 (NO)和内皮素(ET)的含量 ,以探究两者与血管低反应性的关系。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2 0例择期手术的梗阻性黄疸患者 (黄疸组 ) ,男 12例 ,女 8例 ,年龄 42~ 6 6岁 ,其中胆总管结石 9例 ,胆管癌 2例 ,胰头癌 9例 ,黄疸持续时间 (17 4 6± 8 5 7)d。血清总胆红素 (15 3 14± 87 35 ) μmol/L ,结合胆红素(78 2 7± 32 5 8) μmol/L ,谷丙转氨酶 (ALT ) (12 6 0 4±87 96 )IU ,球蛋白 (2 9 0 …  相似文献   

4.
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死亡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登国  余秀专  胡韵  胡康 《腹部外科》1999,12(5):207-208
目的: 探讨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死因。方法: 对142 例梗阻性黄疸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2 例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病死率为7.04% (10/142)。术前血胆红素≤171 μm ol/L和> 171 μm ol/L组患者术后病死率分别为3.33% (3/90)、13.46% (7/52)(P< 0.05);血浆白蛋白< 30.0g/L和≥30.0g/L组为17.5% (7/40)、2.94% (3/102)(P< 0.01);年龄< 60 岁和≥60 岁组分别为3.49% (3/86)、12.5% (7/56)(P< 0.05);良、恶性梗阻性黄疸组术后病死率分别为3.67% (4/109)、18.18% (6/33)(P< 0.01)。结论: 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死因主要是由于高胆红素血症、内毒素血症引起的器官功能衰竭。高胆红素血症、低蛋白血症、高龄和恶性肿瘤是使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病死率增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不同途径胆道支架置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42例回顾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目的 探讨不同方式胆道支架置入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选择.方法 回顾分析42例不能根治切除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记忆金属合金胆道内撑支架经开腹手术置入(n=18)、经PTCD置入(n=17)及经ERCP置入(n=7)治疗的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胆管末端支架置入达到内引流.支架植入术后胆红素均在术后第1周下降约100 μmol/L; 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及谷氨酰转肽酶在术后第1周开始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全组中位生存时间为22周,平均生存(32.89±33.87)周.全组围手术期死亡2例,死亡率为4.76%.主要并发症有胆管炎8例,胆道出血3例,肝功能衰竭2例.结论 胆道支架经开腹手术置入、经PTCD置入及经ERCP置入均可有效解除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胆管梗阻,改善肝功能; 临床应根据患者的局部及全身情况选择不同的置入方式,提高安全性及有效性,尽可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胆道梗阻时间对围手术期免疫功能及营养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梗阻性黄疸的高胆红素血症可引起多脏器损害 ,是围手术期的危险因素。术前正确的评估 ,有利于病情的全面把握 ,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我们就胆道梗阻时间对患者免疫功能及营养状况的影响进行分析。一、材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 :梗阻性黄疸患者共 31例 ,其中男 19例 ,女 14例。平均年龄 5 8岁。其中胆管癌 12例 ,胆总管结石 9例 ,胰腺癌 6例 ,胆囊癌 1例 ,壶腹部肿瘤 3例 ,十二指肠乳头癌 2例。根据胆道梗阻出现的时间 (陶土样便出现的时间 )将患者分组 :第 1组 8例 ,梗阻时间小于 4周 ;第 2组 12例 ,梗阻时间介于 4~ 8周 ;第 3组 11例 ,梗阻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精氨酸(Arginine,Arg)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围手术期肿瘤坏死因了浕(TNF-浕)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影响。方法选择经手术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60例,随机分成常规治治疗组(R组)和加用精氨酸组(A组),每组30例。另取单纯性胆囊炎患者30例做对照组(C组)。R组术后给予常规营养支持,B组于术前1 d至术后7 d每日加用精氨酸20 g/d。分别于术前1 d、术后3 d、7 d、14 d取静脉血检测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和TNF-浕及sIL-2R。结果A组病人术后7d及14d的肝功能TB、DB、ALT、ALP水平均较R组好转(P<0.01或P<0.05);A组病人TNF-浕和sIL-2R水平较R组明显下降,7 d时二组比较P<0.05,14 d时二组比较P<0.01。结论精氨酸能够减轻梗阻性黄疸对病人肝功能的损害,降低TNF-浕和sIL-2R的水平,改善梗阻性黄疸病人机体的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8.
围手术期输血与肝脏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回顾性分析 1 30例肝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输血与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 ,探讨减少肝脏手术中失血的措施。方法 将 1 30例肝脏手术患者根据围手术期输血与否分为输血组 (78例 )和未输血组 (52例 ) ,对两组患者术后淋巴细胞总数、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术后抗生素应用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输血组术后淋巴细胞总数明显低于未输血组 (P<0 .0 5) ,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 38.5 %和 1 6 .7% ,均高于未输血组的 1 1 .5 %和 3 .8% (P<0 .0 5) ;术后抗生素应用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 (9.7± 4 .2 )d和 (1 8.7± 1 3 .1 )d ,高于未输血组的 (5 .3± 2 .3)d和 (1 2 .7± 5 .2 )d (P<0 .0 0 1 )。结论 肝脏手术围手术期输血与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有关。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肝脏手术中失血量和 /或减少输血量可能有助于降低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梗阻性黄疸术前不同减黄方式对疗效的影响,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术式给予一定的参考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10月~2019年3月收治的梗阻性黄疸患者为研究对象,共143例。依据患者的自身状况以及自愿原则,将患者分为不同的术式,分为ERCP组(78例)和PTCD组(65例)。ERCP组给予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PTCD组给予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舒适度评分以及术后5 d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结果 治疗良性梗阻性黄疸时,两组手术成功率相比(90.0%vs 8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CP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TCD组(5.0%vs28.1%),P<0.05;术后5 d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下降值对比(97.5±11.3)μmol/L vs(81.8±12.5)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时,两组手术成功率对比(63.2%vs 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15.8%vs 1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围手术期肠道微生态制剂应用对梗阻性黄疸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梗阻性黄疸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在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围手术期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肠道微生物制剂治疗。结果两组患者8种细菌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周8种细菌比例均较入院时降低,而观察组的益生菌所占比例上升,致病菌所占比例下降,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梗阻性黄疸术患者围术期应用肠道微生态制剂可降低其术后炎症反应,抑制感染和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