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谷园     
李时珍晚年,以衰弱多病之躯,不远数千里,携带五十二卷《本草纲目》,从家乡湖北蕲春跋涉至江苏太仓,谒见医学外行王世贞,“愿乞一言,以托不朽”。王何许人,值得时珍如此孜孜以求?王乃明代著名文学家、戏曲理论家,早年与李攀龙同为后七子领袖,李死后,王独掌文坛二十年,“才最高,地望最显,声华意气笼盖海内,一时士大夫及山人词客、衲子羽流莫不奔走门下,片言褒赏,声价骤起”(《明史》本传)。王世贞并未辜负李时珍的切盼之情,所作序文,不仅高度概括《本草纲目》的巨大价值,而且运用丰富的文学语言描绘其丰富、深邃、细微之特色:“如入金谷之园,…  相似文献   

2.
五、龚廷贤龚廷贤(《金溪县志》作“应贤”),字子才,号云林。明代,我省金溪县人。生于公元1522年(明·嘉靖元年),卒于公元1619年(明·万历四十七年),享年97岁。出身于世医家庭,曾任太医院吏目。父亲袭信,号西,精医术,亦曾供职太医院。第廷器、子懋陞,侄懋宫,均为医宫。廷贤早岁习举子业,屡试不售,乃转而随父学医,继承祖业。曾隐居金溪县之云林山中,因别号“云林山人”。在隐居期间,潜心研究医学,从事著书立说。他除了继承家学以外,还经常寻师访贤,与  相似文献   

3.
<正> 张景岳,名介宾,字会卿。山阴(今浙江绍兴)人,自称其住所为“通一斋”。先祖原是四川绵竹县人,于明初因军功被任为世袭绍兴指挥,遂迁居浙江。他生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卒于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终年七十八岁(据《中国历史人物生卒年表》载:张介宾生于嘉靖三十四年乙卯,即公元1555年;卒于崇祯五年壬申,即公元1632年。与上有异)。张景岳天性颖慧。幼时课诵“不呫呫章句”。十三岁时,随父亲到京城,跟畿辅名医金梦石学医,尽得其传。他勤于读书,博览经、史、子、  相似文献   

4.
何梦瑶     
何梦瑶,字报之,号西池,清代广东南海县人。约生于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卒于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享年70岁。何氏幼年聪悟过人,“十岁能文,十三工诗。(《南海县志》)然由于他“少(年)多病失学”;几次考试均落弟。为此,何氏不得不在治经习文之余,“诵歧黄家言”,对医学进行刻苦的研究。此外,他对文学、音乐、数学也有很深的研究。《广东通志》称他“旁通百家,而尤以诗名”。康熙庚子(公元1720年),苏州惠士奇督学广东,训士子以实学。何梦瑶曾以《珠江竹枝词》试士,赋曰:“看月谁人得月多,湾船齐唱浪花歌,花田一片光如雪,照见卖花人过河。”为惠士奇所喜,将他誉为“南海明珠”,聘入幕僚中,从此受  相似文献   

5.
陈实功     
陈实功,字毓仁,号若虚,明代崇川(今江苏南通市)人。约生于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卒于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享年82岁。陈氏幼年多病,因而究心医理,传说他“少遇异人,授以刀圭之术”。遂后,乃肆力于医。他临证经验丰富,尤对外科专注,曾先后用了四十多年时间,精研自古流传下来的关于外科方面的论著。他读书,不仅涉猎广,而且注意选择,对“名医确论”的古医籍,总是“旦夕手不释卷”,“印之在心”,“慧之于目”,因而医术精湛,冠绝一时。他谦逊待人,虚心好学。据说他有一次出诊,路过南通南门水关桥,一个乞丐模样的人要向他讨  相似文献   

6.
张景岳,名介宾,字会卿。称自住所为“通一斋”。祖籍四川绵竹,明初祖上以军功起家,迁居浙江会稽(今绍兴市),世袭绍兴卫指挥使。 他生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幼时课诵“咕咕章句”,十三岁(黄宗羲《南雷文定》作十四岁)随父“定西候客”寿峰至北京,从畿辅名家梦石先生金英学医,得其心传。“为人端静,好读书”(《浙江通志》),访交“奇才异能之士”,广览经、史、子、集,淹贯百家之说,性颖慧,“负经世才”,近之者如大寒之加重裘,盛夏之沐清风,“豪杰士也”。爱研究天文、堪舆、音律、兵法、战术,习  相似文献   

7.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苏轼(公元1037~1101年),生活在北宋中叶。他才气横溢,抱负远大,风华正茂之年即供职于京师,但人生的辉煌非常短暂。不久即因政见不合屡遭贬谪,步入了仕途的坎坷中,备受艰辛。宋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又以“乌台诗案”被控入狱,  相似文献   

8.
苏轼(公元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县人。父苏洵、弟苏辙,号称“三苏”。宋仁宗嘉祜二年(公元1057年)举进士,任河南福昌主簿,陕西凤翔判官。英宗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回京任殿中丞。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谪守杭州,后徙密州。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又徙徐州,时黄河大决口,苏轼率领军民筑堤守城,保全了城中生命财产。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徙湖州,后因写诗讽刺新法,被捕至京,入御史台狱,这就是后人称之的“乌台诗案”。出狱后被任做黄州团练副使。元丰三年二  相似文献   

9.
《老老恒言》为清代著名养生家、文学家曹庭栋的一部老年养生专著。曹庭栋,字楷人,号六圃,自号慈山居士,浙江嘉善人,工诗善画,著作颇丰,尤精养生之学,于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75岁之际,“随事、随物留心观察,闲披往藉,凡有涉养生者,摘取以参得失”,旁征博引,参考历代书籍30  相似文献   

10.
马援(公元前 14年—公元 49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年青时曾任王莽“新朝”新城郡“大尹”(太守)。后依附割据陇西地区、自封“西州将军”的隗器(? —公元 33年)。公元 25年,刘秀称帝,建立东汉王朝,以“建武”为年号。建武十一年 (公元 35年),马援被刘秀派往陇西郡任“太守”,建武十七年(公元 41年),又被封为“伏波将军”,并受命率军前往交趾镇压征侧、征弍起义,马援在交趾期间,为抵御该地区暑湿瘴气侵袭,常食当地所产薏苡仁,能“轻舟省欲,以胜瘴气。”  交趾地区生长的薏苡,种仁粒大、质优,马援在交趾时,不仅常食薏苡仁,而且有意把它…  相似文献   

11.
<正>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人称“初唐四杰”。其中的卢照邻,工于诗,其诗作《长安古意》有“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一句,古往今来为多少才子佳人所称道。然而世人并不尽知,这位才气过人的诗人,不但人生短暂,而且壮年遽染重疾,从此与医药相伴,卧病余生。他虽拜“药王”孙思邈为师,却仍是沉疴难起,最终不堪病痛折磨,投水自尽。卢照邻,字升之,约生于唐太宗贞观六年(公元632年),幽州范阳人。先从大  相似文献   

12.
六版惬古文)教材中,(养生论)一文有这样一句话:“是犹不识一慨之益,而望嘉教于旱苗者也。”查(说文》:“毅,格也。从木,放声。”(汉语大字典》:“毅,木名。又称‘格’,即构树。”知“毅”是树木的名称。如此,“望素我于阜南”则不易理解了,故疑“毅”为“毁”之误。教材中《养生论)选自明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黄省曾刻本(秘中散集),参校的是(昭明文选)。查《文选为974年中华书局影印的尤刻本,亦作“毅”。注云:“(国语),子鱼谓秦伯日:能使成靠教,君之力也。”原文并注皆作“毅”。然而,遍查《辞源》、《汉…  相似文献   

13.
公元1522年,继皇兄皇位登基的明朝嘉靖皇帝刚15岁,至29岁即卧床不起,且无子嗣,朝纲不振,群臣百忧。嘉靖遂下诏全国各地名医,广集长生不老医方,以传皇室血脉。方士邵元节和陶仲文以《云笈七笺》的老君益寿散作基础,又从众多滋补药  相似文献   

14.
“医案”是临床医学的總结。它不仅是现实事物的反映者,更重要的它还给现实事物的发展以方针性的启示和指导。因此历来医药学家都非常重视医案,并把医案看作是研究医学的宝贵资料。我国古代医药学家对于医案向来也很重视,以明代之江瓘(嘉靖28年——公元1549年)父子编辑的“名医類案”而言,即数达十二卷,分为二百多门,(江應宿原序称“为门一百八十有奇”,与实际有出入),虽然江氏在编辑義例中有些“鹜博嗜奇”  相似文献   

15.
孙思邈(公元581—682年),享年101岁,是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孙氏兼通儒、佛、道三家之作,有“真人”、“药王”之称。据陕西韩城县志记载,孙思邈本为屈原后裔。屈原有三子,屈原死后,其三个儿子皆入秦(陕西省境内)。一处耀州(即现在陕西耀县),更姓孙;一处浦城,仍本姓;一处韩城,更姓房。耀县城东北十五里的孙家塬,即是孙思邈出生地。孙氏著有《备急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孙氏以“千金”命名,主要是认为“人命至重,贵于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相似文献   

16.
万氏名全,字密斋,今湖北罗田县大河岸镇人,约生殁于公元1495~1580年.为我国明代嘉靖至万历年间著名的儿科学家. 先生祖籍豫章(今江西南昌)。祖父万杏城,曾以幼科闻名乡里.祖病故后,父万菊轩“继其志而述之”.明代成化庚子年(1480)间,菊轩因于兵荒而定居于罗田大河岸,后“娶先  相似文献   

17.
高武,号梅孤,明代著名针灸家,四明(今浙江鄞县)人。《鄞县志》说:“高武先攻武举,后专医。”高氏选取《内经》、《难经》有关针灸经文,重新编次,撰《针灸节要》(又称《素难节要》、《针灸素难要旨》)三卷。刊于嘉靖丁酉年(公元1537年)又聚集明代以前的各家针灸文献,编辑成《针灸聚英发挥》四卷。该书影响较大,写成嘉靖已丑年(公元1529年)。全书编辑方法,是用简单到复杂,由基础到临床,是一部有较高参考价值的针灸专著。  相似文献   

18.
<正> 武之望,字叔卿,明末陕西省临潼县人,生于公元1552年~1628年(嘉靖31年至崇祯1年),享年七十六岁。先生“幼治儒经”,“为关中鸿儒也”,“早登黄甲,饱经史,学问经济无一不参古圣贤之精微,政治地理无一不超古大臣之纲纪”,“擢巍科,位督宪,功垂青史,为一代名臣”。他夙嗜岐黄,经验丰富,“少与同年王肯堂先生医学齐名”,实儒而医者。先生一生遍览群书,博学多闻,认为历代医家著述汗牛充栋,不免存偏执之弊,“如守一家之传难免挂漏,阅诸氏之说又苦浩繁,”且良莠并存,研读诚难,他说:“余尝遍观群书,粤自灵素以来,名哲代作,著述日繁,汉有七家,唐得六十四,宋益以一百九十有七,其余可传者,共五百九十六部,一万有九十二卷,而吾熙朝之彦,续有万余卷,汗牛充栋,诚难枚举,然简册浩繁,虽有见地之真,不乏偏执之弊,学者望洋而叹,安认指归也,”或“择理不精,折衷鲜据,故累千万言而不觉其详也。”为此刻意“旁搜博雅”,用毕生精  相似文献   

19.
龚廷贤,字子才,号云林,江西省金溪县霞澌龚家村人(现属合市乡)。生活于明·嘉靖一年~明·万历四十七年(即公元1522年~公元1619年)。龚氏一生,行医60余载,理论渊博,经验丰富,著述颇丰,是我国明代著名医学家。兹就龚氏治气治血的医学思想在中风病论治的临床运用,作一粗浅?..  相似文献   

20.
当归补血汤,顾名思义,当归为主药,以补血为首要作用。除人们所熟悉的东垣当归补血汤外,尚有南宋高宗(公元1127年~1131年)时太医陈素庵的当归补血汤。明·嘉靖间(公元1522年)陈氏十九世裔孙文绍根据祖传《陈氏秘兰全书》(今佚)撰辑《陈素庵妇科医要补解》。陈氏当归补血汤即见于该书“调经门”。曰:“经水三月一来名居经,……俗名四季经。其脉微而涩,微者阳气虚,涩者阴血少。妇人得之,艰于子息,宜服当归补血汤。”方用当归(去尾)一两二钱,炙黄芪一两,生姜三片,大枣五枚。按曰:妇人“居经究属血少,若血充足,自然应期而至,所谓月事以时下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