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比较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与开胸手术治疗高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类型及发生率。方法选取行VATS(VATS 组)、行开胸手术(开胸组)手术治疗的高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各80例,观察术后心律失常类型及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整体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4.38%,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 VATS 组为17.50%低于开胸组的31.25%( P <0.05);两组术后心律失常类型均以房颤为主,房颤、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窦性心动过缓单发发生率 VATS 组分别为10.00%、2.50%、1.25%、0.00%,开胸组分别为11.25%、3.75%、2.50、2.50%,单发各心律失常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VATS 组合并2种及以上类型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50%,低于开胸组的10.00%( P <0.05)。结论VATS 与开胸手术治疗高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类型以房颤多见,开胸手术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同时发生2种及以上类型心律失常发生率相对高于 VATS 术式,其他类型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无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2.
非心脏手术开胸术创伤 ,对呼吸、循环系统均有一定的影响。现对我院 1988年 1月至 2 0 0 0年 9月 2 38例非心脏手术开胸术后发生心律失常 38例 (15 .96 % )进行回顾性分析 ,旨在探讨非心脏手术开胸术后心律失常的防治。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我院 1988年 1月至 2 0 0 0年 9月共行非心脏手术开胸术 2 38例 ,38例在术后 10 d内发生心律失常。38例中 ,男 2 7例 ,女 11例 ,年龄 36~ 73岁。年龄≥ 6 5岁 14例 ,占 33.33%(14 / 4 2 ) ,血氧饱和度 <96 %者 9例 ,占 32 .14 % (9/ 2 8) ,术前有心血管疾病 13例 ,占 37.14 % (13/ 35 ) ,术后有…  相似文献   

3.
胸部手术围手术期心律失常的发生原因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律失常是开胸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1996年12月~2002年6月我科共收治1100例开胸手术患者,其中231例术后发生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1%。现探讨其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及处理原则。  相似文献   

4.
心律失常是胸部非心脏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报道发生率约为19.4%〔1〕。本院胸外科于1997年1月~12月共行胸部非心脏手术130例,术后发生心律失常22例,占16.9%。分析原因,与低氧血症、疼痛、电解质紊乱等因素有关。现就其发生原因和相应的...  相似文献   

5.
吴琼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4):367-367,375
胸科非心脏手术后心律失常为常见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病人生命。2006年1月至2007年5月我科共行胸科非心脏手术238例,其中,38例术后7d内发生心律失常,发生率15.97%,较文献报道胸科非心脏手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41.94%低。现就所采取的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65岁以上老年患者行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和传统开胸手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将776例行胸外科手术的高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VATS组和传统开胸组。VATS组140例,平均年龄75.2岁;传统开胸组636例,平均年龄73.1岁,(P〉0.05)。结果:VATS组手术后心肺并发症总发生率18.6%。传统开胸组31.5%(P〈0.05)。VATS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61.5%,传统开胸组68.0%(P〉0.05)。术后两组心脏并发症总发生率47.8%,肺并发症总发生率67.3%(P〈0.01)。结论:因胸部疾患行胸外科手术的高龄患者,VATS组术后心肺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开胸组。全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心脏并发症。因此,为了手术安全,对高龄患者应提倡采用创伤小的VATS,以减少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非常高龄患者开胸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处理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70岁以上高龄患者行开胸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处理的特殊性。方法:总结近年这类手术麻醉患者89例,术前全面了解各重要脏器病变严重程度及代偿能力,并作相应的术前准备,选择合适的药物、监测及调控措施,预防术中心肌氧供需失衡、术后疼痛应激,低氧血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结果:89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全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7.02%,6例患者术后需行呼吸支持。需行呼吸支持,循环不稳定和中枢神经功能障碍者分别为6.7%,33.5%和7.8%。47例术后行PCA镇痛;术后死亡率为3.4%,麻醉死亡率为0。结沦:高龄开胸非心脏手术患者。充分的术前准备,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加强麻醉管理和维持心肌氧供需平衡,是降低围术期风险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王宏伟 《吉林医学》2014,(6):1259-1259
目的:探讨开胸手术患者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开胸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结果:开胸患者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为年龄≥60岁男性、术前心电图异常、血氧饱和度低等。结论:对于开胸手术围手术期患者术前积极控制心脏原发病病情,术中尽量降低对心脏的损伤;术后吸氧、预防并发症是防止发生心律失常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9.
老年非心脏开胸手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老年非心脏开胸手术后心血管并发症,对450例老年非心脏开胸手术术后发生的心血管并发症29例进行分析,缺氧和多器官衰竭为主要原因,术后应给予预防性处理,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0.
对1730例各种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中20例二次开胸止血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探讨体外循环下心脏术后出血的原因、治疗方法及二次开胸止血的指征。本组二次开胸止血占1.2%,死亡率25%。认为体外循环下心脏术后出血是较常见并发症,与术中止血是否彻底及体外循环后肝素中和是否完全,体外循环时间长短,以及患者凝血机制是否健全等多种因素有关。对体外循环下心脏术后出血应采取积极态度,及时二次开胸止血,不要因为有一定的并发症、死亡率而丧失抢救病人生命的机会,但要严格掌握指征。  相似文献   

11.
出血是心脏直视手术后常见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2%~25%。需紧急救治,部分患者需再次开胸止血,Petaja等报道出血后再次开胸止血率为3%~5%。若处理不当,轻者会增加输血量和治疗费用,延长住院时间,影响患耆康复;重者危及患者生命。我院于2005年6月~2008年2月共进行心脏直视手术496例,术后发生出血47例,其中再次开胸止血15例,现回顾性分析其心脏手术后出血的发生原因、处理及预防特点。  相似文献   

12.
非心脏开胸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心脏开胸手术创伤对全身各系统均有较大的影响,其中术后心血管并发症尤为常见。众多研究表明,开胸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多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结果。国内报道其发生率为18%~58%,病死率达49.6%埋。Borgeal指出:开胸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因此,熟悉并掌握胸外科术后的各种并发症,进行必要的预防和护理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胸部非心脏手术创伤,对呼吸循环系统有较大影响。开胸术后心绞痛为严重并发症,可发展为心肌梗死。为提高术后存活率,及时诊断,正确处理是关键。现对我院胸部非心脏手术后心绞痛9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全肺切除时肺功能的评价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位星  罗万俊  蒋海河  龙隆   《中国医学工程》2006,14(1):61-62,65
目的探讨术前肺功能检查对评价全肺切除病人耐受性的意义。方法总结119例全肺切除术,术前根据FEV1、MVV及其占预计值比例、PPOFEV1、血气分析(特别是PCO2)结果及临床资料综合判断病人的耐受力。并强调完善的围术期处理。结果全组术后发生并发症29例(24.4%,其中肺部感染并发症13例,室上性心律失常9例,上消化道出血4例,心脏疝2例,二次开胸止血1例),住院死亡4例(3.1%,上消化道大出血2例,心跳骤停1倒,心脏疝1例),其余病例顺利出院。结论综合正确评价肺功能及病人的耐受性,积极的围术期准备既可避免让一些患者失去手术治疗机会,又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治疗心脏瓣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总结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5年1月365例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5例,女230例,年龄16~72岁,平均(51.2±10.7)岁。二尖瓣置换术244例,其中生物瓣膜置换术12例;主动脉瓣置换术65例;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56例;同期采用Devega或Kay法行三尖瓣成形术235例,行左房附壁血栓清除术91例。结果术后早期病死率3.01%,死因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3例,严重心律失常4例,呼吸衰竭2例,肾功能衰竭2例;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5.75%,低心排血量综合征3例,心律失常8例,急性肾功能不全3例,呼吸功能不全2例,术后开胸止血5例;心功能改善至Ⅰ级197例,Ⅱ级145例,Ⅲ级23例。结论术前有效治疗,选择合适手术时机,缩短手术及体外循环时间,提高手术技巧是降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病死率和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对1115例手术治疗老年食管癌贲门癌贲门癌术后并发急性心肌梗塞(AMI)4例分析,结果表明老年人心脏代偿功能减退及胸部大手术创伤的应激反应是术后并发AMI的重要因素,无典型心绞痛及心律失常并发症率高是老年AMI的特点,选择合适病例,做好术前准备及加强术后心脏功能监护是预防术后AMI及降低老年人开胸术后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围手术期应用美托洛尔控制心率对冠心病非心脏手术患者心脏并发症的影响。方法: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 为冠心病并行开胸非心脏手术的患者65例,围手术期使用美托洛尔控制心率,根据心率的控制情况分为控制心率达标组(A 组)(55-80次/min, n =48),控制心率未达标组(B组)(80-130次/min, n =17),分别于术前24 h内及术后72 h内行Holter持续监测,记录各个时间段平均心率、早搏次数、异位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发生情况,以及术后72 h内心脏并发症,对两组数据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和B组术后相比,前者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后者(P〈0.05);A组术后无心梗,B组术后1例发生急 性心梗死亡,2例术后发生急性心梗,后经抢救治愈。结论:围手术期使用美托洛尔有效控制心率可以减少冠心病非心脏手术 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预防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18.
食管 贲门癌围术期心律失常36例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心律失常是食管癌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由于开胸手术的创伤、手术操作的直接刺激以及手术造成的自主神经紊乱等因素,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几率较高。严重者可显著影响循环系统,危及患者的生命。而术后某些并发症,也以持久不易纠正的心律失常为早期表现。1999年-2005年我院行食管、贲门癌手术368例,其中围术期发生心律失常36例,经积极治疗原发病,应用抗心律失常措施,采取积极全面的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过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总结重症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处理的经验。方法:对2006年2月-2011年3月共28例重症心脏瓣膜病行瓣膜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总结分析。结果:围术期死亡3例,死亡率10.7%;并发症:早期出现低心排综合8例,其中1例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出现室性心律失常6例,其中1例因顽固室性心律失常死亡。心包、纵隔引流多二次开胸止血或(和)延迟关胸3例。术后感染性心内膜炎伴肾功能衰竭1例。术后脑梗死1例死亡。结论:注意重症心脏瓣膜病外科治疗的围手术期处理和手术时机选择对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提高手术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牛继前  陆芹 《四川医学》2001,22(9):822-823
目的:探讨普胸开胸术后心律失常的防治,方法:病例回顾分析,结果:238例普胸开胸术后发生心律失常38例,其中房性早搏22例,室性早搏15例,室上性心动过速8例,房颤和/或房扑10例,短阵室性心动过速5例,合并2种以上心律失常者15例,38例心律失常均经积极纠正病因,恰当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心律失常消失,年龄大于等于65岁,血氧饱和度<0.96,术前有合并症,术后有并发症和电解质失衡者发病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加强围手术期监护,减少术后并发症,及时恰当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可防治普胸开胸术后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