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脏腑辨证中只有肝脾不和而没有肝胃不和。肝属五脏,藏血,性喜调达,主疏泄;胃居六腑,主受纳和腐熟水谷,曰“水谷之海”,以通为顺。如果肝胃不和必将导致脏腑功能失衡。本文试图从肝气犯胃,木不疏土,肝郁化火乘胃,土壅木郁四个方面论述肝胃不和的不同证候.典型病例,治法与方药,进而更好的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2.
彭太平 《新中医》1994,26(1):22-23
肝胃不和辨治彭太平1肝气犯胃肝气犯胃是指肝的疏泄功能太强,病因多由于精神刺激,令肝的气机失常,产生横逆犯胃之症。主要症见急躁易怒,胸胁胀满作痛或乳房胀痛,胃失和降则可见纳呆、嗳气、恶心、呕吐、泛酸等症。其治则当用平肝和胃法,使太强的肝气得以平息下降,...  相似文献   

3.
肝脾失调与肝胃不和两证皆由工作紧张,生活不规律,情志抑郁或恼怒引起脾胃病证所致。患者多以胸胁胀满,脘腹作痛,食纳不佳等症前来求诊。笔者根据多年临床治疗经验,认为如能掌握两证的共同生理病理机制并能善于区分肝脾失调与肝胃不和的不同病证特点,灵活辨证施治,则会收到桴鼓之效。1对病理机制的认识肝脾失调与肝胃不和两证都与肝脏病理有关。肝者将军之官,其性刚劲,主疏泄,喜条达,又为风木之脏,体阴而用阳,主升主动。肝能调畅全身之气机,协助脾胃之气的升降,促进脾胃运化功能。周学海《读书随笔》云:“肝者贯阴阳,统气…  相似文献   

4.
胃,一脏一腑,一升一降,一主疏泄藏血,一主纳化而多气多血,肝之性喜升,而恶降,胃以通降为顺,五行之理,木能疏土,肝气条达,中土疏利,亦即肝气的疏泄升发,有利于胃气之和降下行.<灵枢·平人绝谷>说:胃肠"更虚更满,故气得上下,五脏安定".言五脏则肝在其中,而胃肠气机又以胃气的下行为主导,"胃肠流通,气机畅茂",因此,胃气之息息下行,有助于肝气疏发布散,肝藏血为刚脏,以阴为体,胃纳谷属燥土,喜滋润濡养,又为水谷之海,气血化源,"食气入胃,散精于肝",化源充盛,胃津胃液满盈,则肝阴肝血充足,对肝胃气机的协调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肝胃不和”,是肝与胃的相互制约关系失去平衡而出现的一种病理机制。这种制约关系失去平衡,就会导致肝与胃的生理机能失去常态,而出现一系列病理症状,即“肝胃不和”。一、肝的生理功能及其病变肝主藏血,开窍于目,其荣在面,又有主疏泄、主升发等功能。张隐庵说:“肝气急而志坚,故为将  相似文献   

6.
7.
略论“肺胃不和”湖北省归县中医院(443600)余韵星关键词肺胃不和;辨证治疗“肺胃不和”出自清·薛生白《湿热病篇》,尔后诸家鲜有论及。笔者以其颇具临床实际意义,故简略论述,就正于同道。一、概念《湿热病篇》云“肺胃不和最易致呕,胃移热于肺,肺不受邪。...  相似文献   

8.
9.
本文从肝胃之间的脏腑关系,建立证型的原则以及现代文献对肝胃不和证型的描述,分析得出肝胃郁热的说法不够明确.在没有指出肝胃郁热具体的临床表现而缺经证型是不符合建立证型原则的.同时指出,所谓的肝胃郁热证应该包含在肝胃不和证里面,因此在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辨证分型同时提出肝胃不和与肝胃郁热实际上是犯了概念不清、逻辑不明的错误.  相似文献   

10.
肝胃不和是脾胃病最常见的证候之一。临证时应详细分析病情,明辨病期,细察病理因素,灵活选用疏肝气法、降肝气法、降胃气法、降肝火法、泻肝火法、清胃火法、泻胃火法、活肝血法、补肝血法、补肝阴法等,方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张俊  谢彬  陈涤平  李文林 《时珍国医国药》2008,19(12):2891-2892
肝胃不和证是临床上胃脘部疼痛疾病的常见辨证类型,它有具体的定义和治法方药,而查阅文献资料鲜有医家对木土不和论述,甚至常常有人把木土不和与肝胃不和混淆,认为两者可以互换或通用,实际上木土不和与肝胃不和有很大的区别,认识不清楚往往会导致治疗不彻底.文章从病位、临床表现以及治法方药等角度试讨论这两者的不同点,旨在提醒众医家临证时要全面考虑病机,细化辨证论治,不可以偏概全.  相似文献   

12.
赵芸 《江苏中医药》2014,46(9):36-37
目的:观察抑肝和胃饮治疗妊娠恶阻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22例,给予中药抑肝和胃饮口服治疗,观察疗效。结果:22例中,治愈13例,好转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5%。结论:抑肝和胃饮治疗妊娠恶阻肝胃不和证,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胃痞是临床常见的脾胃系疾病,以胃脘部满闷不适为主要症状表现,可累及胸膈。胃痞起病较缓,病程周期长,无压痛感。患者常常伴随缺乏食欲、消化不良等症。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发生胃痞病的主要疾病之一。研究报道,胃痞发病多与胃肠运动障碍、幽门螺杆菌感染、内脏高敏感性、基因、社会心理等因素有关。近年来,胃痞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而临床上常见治疗方法的疗效一般,且长期用药可引发严重的心律失常等心血管方面的不良反应。中医学从整体观念出发,认为本病多由感受外邪、内伤饮食、情志失调、体虚久病等原因导致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宜,采取辨证论治方法,取得良好效果。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李廷荃教授临证多年,擅长治疗中医内科杂病,对胃痞的治疗有独到见解。他认为肝胃不和是许多脾胃病常见的证型,临床实践表明从肝论治胃痞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文章结合案例介绍李廷荃教授运用六君子汤联合四逆散加减治疗肝胃不和型胃痞的经验,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肝脾失调与肝胃不和两证皆由工作紧张,生活不规律,情志抑郁或恼怒引起脾胃病证所致.患者多以胸胁胀满,脘腹作痛,食纳不佳等症前来求诊.  相似文献   

15.
肝胃舒胶囊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庞菁  冯五金 《山西中医》2009,25(4):13-14
目的:观察肝胃舒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sia,FD)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7例F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服用肝胃舒胶囊,对照组服用吗丁啉,4周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7例,显效22例,愈显率59.18%,总有效率87.76%;对照组痊愈5例,显效18例,愈显率47.92%,总有效率81.25%。治疗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胃舒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精选邱明义教授治疗肝胃不和医案二则:一为肝失疏泄,升发不及,气滞中焦;二为肝失疏泄,升散太过,胃气上逆。病机虽均为肝胃不和,但具体表现有别,故治疗有所不同。邱明义教授选方、用药也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介绍了周慎主任医师治疗脾胃病的诊治经验 ,认为肝胃不和宜根据人的体质从气、从热、从寒、从痰等论治基础上遣方用药 ,药证相契 ,才能取得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柴芍和胃汤治疗肝胃不和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肝胃不和型胃痛患者随机均分成A组与B组各60例。A组常规给予西药雷尼替丁(Ranitidine)治疗胃病,B组给予柴芍和胃汤加减治疗,30天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A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6.7%,B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7%,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芍和胃汤治疗肝胃不和型胃痛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为观察胃宁茶袋泡剂治疗慢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给予胃宁茶和吗叮啉等治疗,共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为66.7%,P<0.01。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胡珂主任医师以养阴益胃柔肝法从阴虚论治肝胃不和胃痛的体会,辨析了肝胃不和胃痛肝阴虚为主与胃阴虚为主两种证型的治法与用方之微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