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金芪降糖片联合吡格列酮片对2型糖尿病高胰岛素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2型糖尿病高胰岛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单纯使用吡格列酮片口服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金芪降糖片。比较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血糖、餐后2 h胰岛素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血糖,餐后2 h胰岛素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高胰岛素血症患者使用金芪降糖片与吡格列酮片联合口服的药物治疗方案,能够更好地减轻患者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是一种治疗2型糖尿病高胰岛素血症的理想药物联合使用方案。  相似文献   

2.
地特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好的血糖控制可降低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风险。随着疾病进展,2型糖尿病患者需在口服降糖药物基础上联合胰岛素治疗,以使血糖控制达标。而在口服降糖药物基础上增加基础胰岛素治疗,是2型糖尿病患者起始应用胰岛素治疗的一种有效选择,传统的基础人胰岛素诺和灵N(NPH),多年来在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于口服降糖药物不能很好控制血糖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改为甘精胰岛素针联合阿卡波糖片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口服降糖药物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60例,分为甘精胰岛素治疗组(A组)及预混胰岛素针治疗组(B组)各30例,A组采用甘精胰岛素针联合阿卡波糖治疗,B组采用预混胰岛素针单用治疗,观察两种方法治疗前后血糖的变化、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血糖均明显下降。A组与B相比较血糖更加容易平稳,血糖达标时间短,胰岛素用量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针联合阿卡波糖片治疗T2DM疗效安全有效,适宜作为口服降糖药物不能良好控制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与注射胰岛素强化2周后改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差异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期间初次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老年患者,共计100例,将其分为实验组、研究组(每组各50例)。其中实验组为口服降糖药物患者,研究组为通过胰岛素强化2周后改口服降糖药治疗患者。然后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糖变化情况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通过积极地配合治疗,其血糖均控制在良好范围,研究组患者在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2周后的效果要高于实验组。结论口服降糖药与注射胰岛素强化2周后改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均有显著效果,但注射胰岛素强化2周后改口服降糖药治疗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要高于单纯口服降糖药物的患者,且服用降糖药物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要高于注射胰岛素治疗的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于口服降糖药物不能很好控制血糖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改为甘精胰岛素针联合二甲双胍片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口服降糖药物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60例,分为甘精胰岛素治疗组(A组)及预混胰岛素针治疗组(B组)各30例,A组采用甘精胰岛素针联合二甲双胍片治疗,B组采用预混胰岛素针单用治疗,观察两种方法治疗前后血糖的变化、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血糖均明显下降。A组与B相比较血糖更加容易平稳,血糖达标时间短,胰岛素用量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并且部分患者有体质量减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甘精胰岛素针联合二甲双胍片治疗T2DM疗效安全有效,适宜作为口服降糖药物不能良好控制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对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11月至2010年11月在本院收治的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8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41例,对照组41例,对照组给予精蛋白合成人胰岛素联合口服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在空腹血糖值、餐后血糖值没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在空腹血糖值和餐后血糖值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于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差,改为甘精胰岛素注射液联合二甲双胍片降糖的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80例,因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差,分为甘精胰岛素组(A组)40例,预混胰岛素治疗组(B组)40例,A组采用甘精胰岛素针联合二甲双胍降糖治疗,B组采用预混胰岛素针降糖治疗,观察甘精胰岛素组与预混胰岛素组治疗前后血糖的变化、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结论:甘精胰岛素针联合二甲双胍片治疗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平稳,低血糖发生率低,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片对口服药物血糖控制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是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起始基础胰岛素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以更好地指导临床糖尿病治疗。方法:选取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不佳,并同意接受起始基础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02例,对所有受试者进行第3个月和第6个月访视,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和空腹血糖(FPG),访视内容包括患者用药、血糖自我监测及不良反应等。结果:102例中100例完成研究,2例失访。起始基础胰岛素治疗后Hb A1c和FPG均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础胰岛素治疗后Hb A1c下降幅度与治疗前Hb A1c,FPG呈正相关。治疗后Hb A1c达标者23例,达标率23.0%,Hb A1c下降幅度分布在-1.5%~4.0%之间,治疗有效率为61.0%。治疗期间共有3例受试者发生5次日间症状性低血糖,进食含糖食物后症状缓解。结论:基础胰岛素治疗可有效降低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低血糖发生率低,但起始基础胰岛素治疗较晚,治疗后整体达标率不高,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要在早期启用规范化基础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途径,扩大治疗该病的临床思路。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糖尿病教育,定时、定量三餐饮食,并适量运动,使患者了解糖尿病自我护理知识。选择诺和灵30R、诺和灵R、诺和灵N胰岛素,起始按照餐前短效+基础胰岛素(3R1N)的治疗4次比例大致为:1.2:0.8:1:0.6,进行强化治疗,待血糖控制良好后,改用诺和灵30R2次/d治疗。根据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用量。结果46例中有9例胰岛素用量较少,血糖控制平稳,停用胰岛素,仅靠运动、饮食治疗;有16例口服降糖药物,有21例小剂量胰岛素诺和灵30R皮下注射治疗,血糖控制均较为理想。结论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新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好,使用安全、可靠、方便,是目前治疗较为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2型糖尿病患者磺脲类药加基础胰岛素治疗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对临床40例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物继发失效患者进行治疗,观察血糖控制情况,同时比较甘精胰岛素与中效胰岛素NPH的降糖效果及低血糖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1.
正陈阿姨今年67岁,确认2型糖尿病五年,口服降糖药物已无法有效控制血糖,在医院检查发现已经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及糖尿病肾病,医师建议停用口服降糖药物,改用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王阿姨一听吓得脸色都变了,她觉得使用胰岛素就意味着自己病情加重了,而且她一直认为打胰岛素很可怕,一旦用了就会上瘾,这一辈子就离不开胰岛素了。除此之外,她还  相似文献   

12.
赵鑫 《中国实用医药》2012,7(13):158-159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空腹血糖经过饮食,运动,口服降糖药长期治疗仍难以控制的患者予以睡前加用不同剂量中效胰岛素(NPH)治疗效果观察.方法 将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为饮食+运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治疗组为饮食+运动+口服降糖药物+睡前中效胰岛素治疗.结果 治疗组降糖效果明显,无一例发生夜间低血糖反应.结论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明确指出,2型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的基础上,如果血糖仍为达到控制目标,即可开始口服药和胰岛素联合治疗[1].  相似文献   

13.
口服降糖药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口服降糖药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饮食控制及口服降糖药物治疗但血糖控制不满意的2型糖尿病患者,每天加用1次甘精胰岛素(来得时)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清蛋白(GSP)及腔腹C肽变化。结果治疗后FBG、2hPG、GSP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空腹C肽未见明显变化。结论口服降糖糖药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有良好的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甲亢合并糖尿病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亢合并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我院自2004年5月至2009年7月收治的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后,随着甲亢不同程度的控制,血糖也得到改善并控制良好。结论2型糖尿病中,胰岛素或C肽释放试验多呈低反应曲线,故对于轻型糖尿病患者可给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但对于较重患者应使用胰岛素治疗或二者合用以产生协同作用。治疗过程中随着甲亢的控制,应及时减少降糖药物的剂量,以防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复方丹参改善糖尿病多发性末梢神经病变2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5 9例患者符合 1985年WHO诊断标准 ,为诊断明确的糖尿病患者。其中合并多发性末梢神经病变的诊断参考郑白蒂 ,胡国贤 ,朱禧星 ,等[1] 的诊断标准。年龄 3 5~ 61岁 ,男 3 6例 ,女 2 3例。其中Ⅰ型糖尿病 15例 ,Ⅱ型糖尿病 44例 ,入院时HBAIC平均为 9.2 %。 5 9例患者中 3 4例使用口服降糖药物 ,14例使用胰岛素治疗和双胍类或阿卡波糖口服治疗 ,11例使用胰岛素治疗 ,空腹血糖控制 <8mmol/L ,餐后 2h血糖控制在 10mmol/L。其中合并糖尿病肾病 14例 ( 2 3 .7% ) ,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12例 (…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胰岛素全程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00例2型糖尿病(T2DM)合并肺结核患者在常规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同时,随机分为胰岛素(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观察组52例)和口服降糖药治疗(对照组48例),比较治疗后两组的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痰菌转阴情况及肺结核病灶X线变化.结果 治疗观察组的临床症状改善、胸片转归及血糖达标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降糖首选方案为胰岛素(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全程控制血糖,而肺结核化疗疗效与血糖控制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抽到医院收治的78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抽样原则分为对照组(38例)、观察组(40例),分别应用常规降糖药物、降糖药物联合长效胰岛素治疗,比较不同方法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PG、2hPBG、HbAlc、ALB水平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严重低血糖发生率少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中,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用药治疗安全,可广泛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早期胰岛素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治疗费用的影响。方法 14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即分为早期胰岛素治疗组和口服降糖药物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测定评估血糖控制情况;眼底动脉血管检查和尿β2微球蛋白测定法评估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比两组因治疗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而花费的医疗费用(包括门诊及住院的医疗费用)。结果胰岛素组和口服降糖药物组其有并发症或并发症加重的比例分别为25.0和61.8%(χ2=20.99,P〈0.001);口服降糖药物组总治疗总费用为胰岛素组的3.81倍,而口服降糖药物组并发症治疗费用为胰岛素组的4.20倍。结论早期胰岛素治疗可以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长秀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对547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不达标者进行治疗观察。入组后予以甘精胰岛素(长秀霖)或甘精胰岛素加口服降糖药物或甘精胰岛素加速效胰岛素皮下注射进行血糖调节,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血糖控制情况,并记录住院期间及出院后随访一周的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经甘精胰岛素(长秀霖)或甘精胰岛素加口服降糖药物或甘精胰岛素加速效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明显下降(P<0.05)。其中20例(32次)发生轻度低血糖,经基础胰岛素或餐前胰岛素剂量调整后症状消失。最终治疗方案一针甘精胰岛素、一针甘精胰岛素加一种口服降糖药、一针甘精胰岛素加速效胰岛素及一针甘精胰岛素加多种口服降糖药所占比例分别为8.0%、36.0%、17.9%、38.1%。甘精胰岛素和二甲双胍合用,可更好的控制餐后血糖,且低血糖的发生无总体无差异。结论甘精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降糖效果明显,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分析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与预混胰岛素相比控制血糖的疗效。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本院诊治的108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给药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患者予以预混胰岛素,研究组54例患者予以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分析两组患者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药物剂量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FBG、2 h PG及Hb Al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患者胰岛素使用剂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且体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与预混胰岛素相比,其控制血糖的疗效更为显著,且明显减少胰岛素的使用剂量,并有效控制患者的体质量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