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再论阴平阳秘不等于阴阳平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阴平阳秘”可从一家角度用“平衡”来讨论,但它包含着许多非平衡的和不能用“平衡”来讨论的内容。为“阴阳平衡”所下的定义,无法用“平衡”定义健康,必须用“正常值”来界定,即用“正常”定义“健康”。  相似文献   

2.
阴平阳秘不等于阴阳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阴平阳秘不等于阴阳平衡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平衡”概念在哲学和科学上是多义的,“阴阳平衡”概念的使用者向未对其定义作过具体规定,因而带来理解上的歧义性和任意性;按中医经典理论,“阴平阳秘”反映着阴与阳的全部相互关系,是阴阳关系的最佳状态,从未使用过“平秘”概念,更不包含、亦未注出过“平衡”之意;“阴平阳秘”所反映的人身实际内容,既有平衡现象,也有非平衡现象,用“要么是平衡的”、“要么是非平衡的”这种“二择一”判断来论断生命,是不合实际的;“阴平阳秘”是人的有守稳态,反映着人的生命活动中物质、能量、信息流变的平衡与非平衡的全部复杂情况,把它概括为“阴阳平衡”,阉割了“阴平阳秘”的精髓和灵魂。  相似文献   

4.
本世纪中叶始、人们用“阴阳平衡”来解释“用平阳秘”,尽管以“相对平衡”强调“动态”变化,但临床中仍理解为恒时恒定。作者从两词含义的理解和稳态学说等方面强调二者不能等同,应予区别。  相似文献   

5.
1“阴阳自和”的基本理论内涵“阴阳自和”是中医学的一项重要理论,是中医阴阳学说的一个重要命题。它反映了阴阳的根本性质。其理论来源于《素问·生气通天论》。原文曰:“凡阴阳之要,阳秘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素问·阴阳别论》曰:“阴之所生,和本曰和。是故刚与刚,阳气破散,阴气乃消亡。淖则刚柔不和,经气乃绝。”“阴阳自和”的含义可分为两层。首先,它表明阴阳之间的基本关系是“和”,即所谓“阴阳和平”、“阴平阳秘”,它是正常的生命活动的内在本质。相反,“阴阳不和”,“阴阳离决”是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6.
阴阳,是对一切事物中存在的两种对立组成形式的概括。中医学专著《黄帝内经》用阴阳学说的理论阐述人体的生理、病理等各方面的规律,认为“阴平阳秘”是健康状态。二十世纪中叶,人们为了使其含义现代化,用“阴阳平衡”来解释之。我认为,二者是不等的。理由如下: 其一,细酌《内经》原文,“阴平阳秘”不合“平衡”的意思。一般资料作如是解释:平者,和也;秘者,密也。《说文解字》注:平,舒也。《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有:“谨察阴阳之所在  相似文献   

7.
亚健康状态具有很强的社会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承受的社会压力逐渐增大,导致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女性明显多于男性。运用中医阴阳平衡思想从运动、饮食、心理、中药、针灸推拿等多方面来调适,以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状态,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体现,也是现代医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阴阳自和”是中医阴阳学说的一项重要内容,“自和”是阴阳固有的根本属性和规律,它是正常人健康生命活动的内在本质,“阴平阳秘”是“阴阳自和”的必然结果和最佳状态:“阴阳失调”是阴阳自和的水平下长,“阴阳离决”是阴阳自和的瓦解和破坏,养生和治病都要自觉运用“阴阳自和”的原理,促进“阴平阳秘”的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9.
“阴阳自和”是中医阴阳学说的一项重要内容。“自和”是阴阳固有的根本属性和规律,它是正常人健康生命活动的内在本质。“阴平阳秘”是“阴阳自和”的必然结果和最佳状态;“阴阳失调”是阴阳自和的水平下降;“阴阳离决”是阴阳自和的瓦解和破坏。养生和治病都要自觉运用“阴阳自和”的原理,促成“阴平阳秘”的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0.
再谈阴阳与寒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现代化,就是将传统中医对自然界和人体认识及其控制技能,随着现代科学文化的发展而发展.但是首先是解决基础理论问题.中医的基础理论,主要是阴阳与寒热.特作此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阴平阳秘"是对人体最佳生命活动状态的高度概括,是阴阳在保持各自功用和特性的情况下,通过相互作用所达到的整体协调状态;免疫通常指免除疾病(传染病)及抵抗多种疾病的发生,即通过激活免疫活性细胞以及产生的多种淋巴因子与抗体,在神经与内分泌激素调节下用以维持人体的生理平衡。中医的阴平阳秘学说与免疫学存在共通之处,相互间联系广泛。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世上万事万物都有阴阳,那么入也不例外。正常情况下,人体中的各种阴与阳之间保持着相对的平衡协调状态(古代称为“阴平阳秘”)。但是,一旦由于某种原因,导致了阴阳的平衡被打乱,疾病就发生了。疾病的实质就是人体内阴阳的失衡。  相似文献   

13.
目前关于人身阴阳本质的研究所面临的困难,在于把阴阳的本质设想并力图归结为某种特异性的物质成分。许多研究把阴阳的本质与阴阳的物质基础混淆了.阴阳的本质是抽象的,需从理论上概括,无法归结为物质实体,阴阳的物质基础是具象的,可找到具体的物质形态,但也不可能是可“提纯”的“阴物质”、“阳物质”,需要考虑更深刻、更复杂的场形态、波形态、能量形态。要取得突破,一要准确理解中医经典理论,二要运用现代科学关于物质的最新知识。  相似文献   

14.
15.
论中医阴阳平衡与Th1/Th2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理论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整体观,其核心内容就是平衡。各种疾病的发生都可以概括为阴阳之间平衡的破坏,而纠正阴阳失衡,恢复阴阳平衡是治疗疾病的总的原则。现代免疫学的发展证明了Th1、Th2细胞两者之间也存在着相互消长,双方任何一方的增强均可抑制另一方。多种疾病的发生会出现Th1/Th2的漂移,同样可以通过恢复Th1/Th2细胞间的平衡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许多疾病通过中医药治疗,发现Th1/Th2失衡得以纠正。所以Th1/Th2平衡与中医阴阳平衡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阴阳平衡与现代科学物质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是物质运动状态或构成成份相对于自组织系统最佳有序状态正负偏离的哲学抽提,偏快或构成成份增加属阳,反之属阴。几千年来的中医实践和几十年来的中医证实质研究从宏观和微观视角给出了有力的证明。精是气之母,精是物质,因此,气是依托于物质的,是物质的活力。物质的活力是指对自组织系统达成自稳态(有序)有贡献的物质运动状态或构成成份,阴阳二气则是物质运动状态或构成成份对系统最佳有序状态的正负偏离,但这种偏离不超过破坏系统有序的阈值。  相似文献   

17.
从新世纪视野对阴阳学说提出5点新认识:阴阳学说是唯物辩证法的第一学说;阴阳是特化的对立统一;是中医学专业的阴阳学说;阴阳学说的"深层内核";发展现代阴阳学说。重点阐述了作为阴阳学说"深层内核"的5条基本原理,即"太极"宇宙本原观,"一生二"的发生观,"二生三"的发展观,"阴阳自和"的有序观,本于"一"的元整体观,以及这些基本原理在唯物辩证法的现代创新和中医复兴中的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18.
阴阳三议     
认为阴阳就是具有固定属性的一分为二,这体现了阴阳的普遍性、固定属性、相对性及无限可分性。阴阳的一分为二是在静止情况下的分阴分阳,一分为三是在运动状态下的分阴分阳。其属性的划分是以日为纲,以月为纪,在一定条件下从部位、趋向、运动性质及定量四个方面具体划分  相似文献   

19.
从医学经典理论阴阳二十五度论证阴阳睡梦学说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阴阳睡梦——天人昼夜之道(睡眠醒觉与阴阳出入,阳寤阴寐与昼夜交替,阴阳睡眠与心神动静,阴阳承抱与协和睡眠);卫气循行——阴阳二十五度之说(营卫气昼夜循行的道路,卫行循行阴阳各二十五度,阳跷阴跷与循行异常);阴阳水火既济——睡梦失常调理之长(不寐的个体阴阳偏颇,失眠的阴阳心理调节,经方调节失眠的范例)。  相似文献   

20.
“阴阳自和”是人身阴阳的深层规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阴阳自和”是阴阳的本性,秦汉时期提出“阴阳自和”的概念和理论,张仲景的《伤寒论》及其后世研究对人身“阴阳自和”有了明确认识和临床运用。从现代系统自组织理论来看,“自和”是人身阴阳的深层规律,即人身的自组织规律,“阴阳自和”论是中医学关于人的自组织理论。但迄今的研究对这项理论重视不够,需要重新把它提出来,作为阴阳学说的一项基本理论,加深理论和临床研究,揭示“阴阳自和”在发病和愈病中的枢机地位,发展诊“自和”、用“自和”、助“自和”、调“自和”的诊治方法,确立“调其阴阳之所自,阴阳自和必自愈”的治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