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慢性肝病并发肝源性糖尿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旭红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1):162-163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并发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72例慢性肝病并发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于慢性肝病合并肝源性糖尿病患者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辅以胰岛素控制血糖,疗效肯定。结论慢性肝病易发生糖代谢紊乱,最终发展为糖尿病,早期通过护肝、饮食控制、胰岛素降血糖等综合治疗疗效大多较好。早治疗、早发现可延长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8月~2007年12月收治的39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肝源性糖尿病与原发性糖尿病的临床表现相似,但以隐性多见。糖尿病的"三多"症状因受肝病的影响常不典型。肝病与糖尿病均较轻者,通过饮食控制就能达到降糖目的。肝病严重时,肝脏对血糖的调节功能失调,注射胰岛素可达到降糖的目的。结论:肝源性糖尿病以慢性肝炎和肝硬化者发生率高,临床表现不典型,其预后主要取决于肝病的类型及转归。  相似文献   

3.
姬红波 《中外医疗》2013,(28):109-109,111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合并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选取该院自2009年9月—2012年9月的60例慢性肝病合并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诊断且分析记录其治疗效果,并与普通2型糖尿病患者的实验室诊断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慢性肝病合并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以肝病表现为主,少数出现糖尿病症状。肝源性糖尿病的实验室检查中发现血清C肽分泌水平明显高于普通2型糖尿病患者,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严重时好发肝源性糖尿病,且对肝功能造成严重损害,通常治疗肝病时随着肝功能的好转,糖尿病得到有效缓解,血糖常降至正常。如出现死亡病理多因肝病加重所致。  相似文献   

4.
钟锐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6):60-62,6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病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特征及其可能机制,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慢性乙型肝病肝源性糖尿病(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179例(慢性乙型肝病伴发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26例肝源性糖尿病中107例血清HBV-DNA〉103copies/mL,92例是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26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与179例慢性乙型肝病伴发2型糖尿病患者相比人体质量指数(BMI)、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白蛋白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均呈低水平,无慢性乙型肝病伴发2型糖尿病多饮、多食、多尿症状和酮尿酸中毒、心、脑、肾等血管疾病,空腹血糖(6.82±2.42)mmol/L,显著低于慢性乙型肝病伴发型糖尿病[(9.50±2.34)mmol/L](P〈0.01);空腹和餐后2 h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均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病伴发2型糖尿病患者(P〈0.05)。在抗病毒治疗、改善肝功能、抗纤维化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经控制饮食,应用胰岛素联合胰岛素增敏剂可有效控制血糖。结论肝源性糖尿病临床表现主要是肝功能损害的症状,而慢性乙型肝病伴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以餐后高血糖为特征;HBV感染引起肝脏、胰岛损伤及其引发的胰岛素抵抗可能是肝源性糖尿病重要的发病机制,抗病毒治疗和积极应用胰岛素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朴贞秀  笪欣  王毅  马凌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1):102-103
目的 探讨肝病伴肝源性糖代谢异常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分别对8例慢性乙型肝炎伴肝源性糖代谢异常患者及65例肝硬化伴肝源性糖代谢异常患者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肝硬化患者中肝源性糖耐量减低(IGT)及肝源性糖尿病(DM)发生率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0.13%对3.22%,P<0.05;23.49%对1.07%,P<0.01).(2)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伴肝源性IGT或DM患者均无糖尿病症状,少有并发症,死亡原因多为原发肝病.(3)伴肝源性DM患者其FPG、PPG水平均显著高于伴肝源性IGT者(P<0.05),FINS、PINS及FCP、PCP水平均低于肝源性IGT患者(P<0.05,P<0.01).(4)加强原发肝病治疗将有利于纠正血糖,同时对肝源性糖代谢异常及时诊断及治疗,也有利于原发肝病恢复.结论 肝病继发糖代谢异常患者多发生于肝硬化患者,且以肝功能损害较重者为主,多无糖尿病症状;慢性乙型肝炎伴肝源性DM患者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增强,而肝硬化伴肝源性DM患者则减弱.加强原发肝病治疗将有利于纠正血糖,同时对肝源性糖代谢异常及时诊断及治疗,也有利于原发肝病恢复.  相似文献   

6.
肝源性糖尿病1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慢性肝病并发糖尿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114例慢性肝病并发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各种治疗措施对血糖的控制特点.结果 20.59%肝病患者出现肝源性糖尿病,其中14.94%患慢性乙型肝炎,40.14%患乙型肝炎肝硬化,9.4%患酒精性肝病,36.3%患慢性丙型肝炎,25%患血吸虫肝病.结论 基础治疗是控制肝源性糖尿病血糖主要措施,注重各种治疗措施对肝源性糖尿病的血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肝源性糖尿病是指继发于慢性肝实质损害而发生的糖尿病,是慢性肝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重要特征是慢性肝病患者尽管存在高胰岛素血症,但由于胰岛素抵抗仍表现为高血糖,且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及时诊断和合理治疗,对改善肝源性糖尿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收治的肝源性糖尿病42例患者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肝源性糖尿病是指继发于慢性肝实质损害而发生的糖尿病,是慢性肝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重要特征是慢性肝病患者尽管存在高胰岛素血症,但由于胰岛素抵抗仍表现为高血糖,且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及时诊断和合理治疗,对改善肝源性糖尿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肝源性糖尿病42例患者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肝病患者可出现糖耐量减低,部分病人最终发生糖尿病,称为肝源性糖尿病,本文将肝病并发糖尿病24例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张沛怡 《肝博士》2010,(5):21-21
肝脏是葡萄糖代谢的主要器官,肝脏功能严重受损时往往会影响正常的糖代谢,甚至可出现糖耐量减低或糖尿病,这种继发于慢性肝功能损害的糖尿病统称为肝源性糖尿病。大约有80%的慢性肝病患者存在糖耐量异常,糖尿病比率可达50%,而正常人群糖尿病发生率仅为0.6%。肝源性糖尿病临床表现均有原发肝脏疾病的表现,如乏力、腹胀、尿黄、消化道症状等。因此,对肝病尤其是肝硬化并发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应该区别于一般性情况对待。  相似文献   

11.
2 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一种由多因素引起的具有遗传易感性的内分泌代谢性 疾病。本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目前,现代医学对本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临床 上对本病的治疗多以增强胰岛β细胞的敏感性或促进胰岛素分泌稳定血糖为主,其中包括饮食运动治疗、口服 降糖药物治疗、胰岛素治疗等。传统医学认为2 型糖尿病属于“消渴”范畴,病位在肺、胃、肾,其基本病机是阴虚 燥热,辨证时多采取“三消辨证法”。然而,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现有的中西医治疗方 法已经无法全方位、多层次的满足临床2 型糖尿病患者的需要,所以寻求安全高效的治法迫在眉睫。无论是从基 础理论、分子机制、动物实验还是临床研究来看,从肝脾论治2 型糖尿病存在着独特优势,逐渐成为当今的研究热 点。该文将从肝脾论治2 型糖尿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从而为临床治疗2 型糖尿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2型糖尿病病证结合诊疗方案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文献调研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将2型糖尿病分为阴虚热盛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湿热内蕴证、阴阳两虚证,建立病证结合诊疗方案,同时在3家省级“三甲”医院进行临床观察与研究。结果在186例临床观察病例中,方案治疗组92例在FPG、PPG、GHbAlc 3项实验检测指标,以及临床症状积分改善方面,均明显优于单纯西药对照组72例。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所设单纯中药组22例,对FPG、PPG 2项指标疗效不如方案治疗组,也不如单纯西药组,但对GHbAlc的指标疗效与临床症状积分的改善优于单纯西药组,与方案治疗组相似。结论病证结合诊疗方案治疗组对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肯定,不但优于单纯西药对照组,也优于单纯中药组。有一定的示范作用与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2型糖尿病中医辨病辨证论治方案的临床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2型糖尿病中医辨病辨证论治方案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型糖尿病分为阴虚热盛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湿热内蕴证、阴阳两虚证,建立其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并进行临床疗效验证。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状况和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而中西医结合组优于中药组(P〈0.05)。中药组对FBG、PBG疗效不如西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P〉0.05),但是中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对HbA1C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中医辨病辨证论治临床疗效肯定,而中西医结合组疗效优于单纯中药组和单纯西药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源性糖尿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肝源性糖尿病患者5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生率患者中为6.8%(52/758),肝硬化为18.9%(35/185),与慢性肝炎相比差异显著(P<0.01)。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中的血糖重度升高的比率:肝硬化与慢性肝炎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糖尿病是慢性肝病的常见并发症,多发生于肝硬化患者,糖尿病轻重与肝损害成正比,肝源性糖尿病的预后与年龄、饮食、身体素质、饮酒、用药合理性、并发症等因素相关,控制饮食、保肝、抗病毒和胰岛素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肝硬化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中医证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前瞻性研究肝硬化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的证候特点及中医辨证分型。方法: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了73例肝硬化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证候特点及辨证分型资料,与34例2型糖尿病患者资料相比较,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组间差异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肝硬化合并糖代谢异常组患者的证候特点与肝硬化组患者的证候特点较为相似,提示二者有相似的病理基础。根据临床诊断发现:肝硬化合并糖代谢异常组以肝郁脾虚证及肝肾阴虚证为主;肝硬化组以肝郁脾虚证及肝脾血瘀证为主;而糖尿病组则以阴虚证为主,其中包括肾阴亏虚及气阴两虚证。结论:肝硬化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以肝郁脾虚、瘀阻肝络为主证,2型糖尿病以阴虚为主证。  相似文献   

16.
中医辨证论治治疗糖尿病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军 《河北医学》2008,14(9):1060-1062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论治中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54例糖尿病患者,辨证后分为气阴两虚、阴虚热盛、肝肾阴虚、湿热内蕴、阴阳两虚等型,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入院后,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对病人进行综合辨证组方,中药内服,每日1剂。结果:除3例未能随访外,42例患者疗效显著,7例有效,2例无效。总显效率达86.49%。结论:中医辨证论治、结合现代医学理论组方服用中药治疗糖尿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冠心病是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之一,亦是糖尿病病人致死的主要因素。祖国医学对其早有记载,将之归属于消渴病、胸痹、真心痛、心悸等范畴。近年来,许多临床试验和观察分析发现糖尿病冠心病以气阴两虚、心血瘀阻为多,故采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冠心病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厦门地区10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前后中医证素变化特点。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10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证素辨证方法,观察胰岛素治疗前、治疗后6周及12周时证素的分布及变化特点。结果 10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病位证素以肾、肝证素居多。病性证素中,以热、阴虚、气虚、湿证素为主。治疗6周、12周后,仍以肾、肝证素频数及积分较高;实性证素居前两位的仍为热、湿证素,虚性证素前两位为阴虚、阳虚。结论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胰岛素可使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证素分布发生变化,肾、热、肝、阴虚、湿频数下降,其中气虚频数及积分明显下降,而阳虚频数及证素积分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急性期中医证候及相关病情程度。方法:选择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患者53例,非糖尿病合并脑血管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中医证型诊断分为风痰火亢、风火上扰、痰热腑实、风痰瘀阻、痰湿蒙神、气虚血瘀和阴虚风动等7个证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记录,进行两组比较。结果:两组气虚血瘀、阴虚风动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组气虚血瘀、阴虚风动证型较非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组多见,病情较重。  相似文献   

20.
总结中西医中关于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的研究结果,更有利于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的治疗,延缓病程进展。通过文献检索,了解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的病因病机及治法,并加以分析整理。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疗效较好,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