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素问·至真要大论>日:"奇之不去则偶之,是谓重方,偶之不去则反佐以取之,所谓寒热温凉,反从其病也."仲景遵<内经>理论独创寒热并用法.即用苦寒与辛温两类截然相反药物的对立作用和不同属性,进行合理组合,使之产生两者均不具备的新的功能和作用,以达到祛寒散热,升清降浊,畅达气机,调理脾胃之作用,用于治疗寒热错杂,病情复杂的一类病证.  相似文献   

2.
辛开苦降法是《伤寒论》经典治法之一,其特点为寒温药并用,辛温通散以开郁,苦寒清热以降泄,一升一降共达祛除病邪、条畅气机之功。通过对《伤寒论》中大青龙汤、麻黄升麻汤、半夏泻心汤、小柴胡汤用药特点的论述,对辛开苦降之法在宣肺清热、和中消痞、和解枢机中的作用进行解析。同时结合临床实践,阐述运用辛开苦降法在表证、不寐证、脾胃湿热证等病症中的治疗用药体会,对辛开苦降法的理论及临床运用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3.
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98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仲景<伤寒论>半夏泻心汤为“三泻心汤”之首方,由半夏、黄芩、黄连、干姜、人参、大枣、甘草组成,具有辛开苦降、和胃消痞之功效.笔者以辨证论治为原则,治疗慢性胃炎98例,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4.
对《伤寒论》中五泻心汤证之浅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伤寒论》大黄黄连泻心汤证、附子泻心汤证、半夏泻心汤证、生姜泻心汤证、甘草泻心汤证,从识证机、识方药、识煎服法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组成】半夏12g,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各9g,黄连3g,大枣4枚。  相似文献   

6.
口腔溃疡是以口腔粘膜反复溃烂、迁延难愈为主要临床表部灼热疼痛,进食尤其是食用固体食物时疼痛加重.一般无明现的常见口腔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轻者局部胀痛,重者局显的全身症状,而追踪其病史,往往有身体疲劳、睡眠不足、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大便不调等表现.在中医文献中概称为"口疮"、"口疳",或"口破".  相似文献   

7.
8.
半夏泻心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为少阳误治导致虚痞而设的名方。由半夏、黄连、黄芩、人参、干姜、炙甘草、大枣七味药物组成,为辛开苦降、调和阴阳、促进脾胃运行正常的方剂。现代临床多用于治疗胃肠疾病及其它慢性病的调理。  相似文献   

9.
黄连-干姜药对是寒热并用、辛开苦降法配伍的典型组合,两药相使临床应用颇多。文章从五行相克理论出发论述黄连-干姜药对,关注其内应五脏配伍关系的内涵,取类比象,挖掘药对潜在中药四气五味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干姜暖脾黄连清胃可助肝气疏达,黄连清心火辖制欲热之肝旺,两药合用可清心抑肝以扶脾,平调寒热、畅达气机从而达到协调脏腑功能的目的。现代药理学及动物实验研究也为该药对配伍使用的科学性做出了相应的诠释。近代医家将它们广泛应用于胃肠道、糖尿病、恶性肿瘤、病毒感染等多种疾患,经临床研究证实其不同比例配伍均疗效肯定,效果稳定,无明确不良反应。因而对黄连-干姜这一药对基础理论的挖掘、临床运用特点及相关实验研究进行学习和阐述,可为中药药对黄连-干姜的临床合理性选用与拓展性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寒热并用法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寒热并用法是《伤寒论》重要治法特色和组方原则。从外感病、慢性病、脾胃病、危急重症等方面探讨了寒热并用法临床应用途径;列举验案二则以示范寒热并用法思路方法;对寒热并用法作用机理及临床意义提出了个人见解,具有一定临床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脾胃同居中土,生理相依,升降相因,共司纳运,斡旋气机;然脾胃又一脏一腑,一阴一阳,体用各殊.故《伤寒论》继承《内经》理论基础,针对其阴阳各异、体用各殊之特点,将脾胃之病于"辨太阴病脉证并治"与"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两篇分而论治,设立不同的治则方药,治胃多用凉润、攻伐,治脾多用温燥、补益;亦不忘其生理相依、病理相及,太阴阳...  相似文献   

12.
和法[1]是中医传统治疗八法之一.在<伤寒论>[2]中,调和营卫、和解表里、和中健脾及补泻合施;寒热并用诸法均可以归属和法范畴.和法的应用原则应是补虚之中、兼达其邪,常用于疾病初期的体虚感邪及疾病中后期的正邪相持或虚中夹实阶段.  相似文献   

13.
周勇  魏盼  周小康 《中医学报》2019,34(2):248-251
《伤寒论》所称"心下痞"即患者自觉心下痞满不舒,按之濡或硬,无疼痛症状。痞证之根本病机为中焦气机壅滞,脾胃升降失和。《伤寒论》中关于心下痞的"泻心汤"有五种,分别为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大黄黄连泻心汤及附子泻心汤。五方均主治痞证,然各方所治主证之病机有所差异:半夏泻心汤主治寒热错杂之痞;生姜泻心汤主治太阳少阳并病之胃虚不化水热痞;甘草泻心汤主治少阳阳明并病之胃虚痞;大黄黄连泻心汤主治寒郁化热,热邪壅聚之热痞;附子泻心汤主治热痞兼阳虚之证。五证虽均以痞为患,但病机不同,立法处方也应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灵活施治。  相似文献   

14.
探讨《伤寒论》泻心汤类方的方证关联,泻心汤类方具有辛开苦降、调和脾胃阴阳的作用,与胃癌脾胃虚弱、痰浊阻滞、阴阳失调的基本病机相符合,对胃癌及其并发症具有较好的疗效,认为《伤寒论》泻心汤类方在胃癌的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浅谈《伤寒论》三种治法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伤寒论》寒热并举、攻补兼施、表里同治法的运用和组方原则 ,为临床上正确处理表里虚实寒热错杂之证候提示了思路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中有不少方剂,是寒凉药与温热药同时使用,“寒温并用”是张仲景用药的一大特色。论述《伤寒论》中方药寒温并用的配伍目的,并略举数例分析其配伍机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伤寒论》中寒热药物并用,治疗寒热错杂(广义)证的用药原则。方法举例说明①寒热药物并用,量有轻重;②寒热药物并用,煎法不同;③寒热药物并用,意义有别;④寒热药物并用,培以固本等用药方法。结果这一法则不仅适用于外感病,而且在内科及妇科杂证都能方泛应用。结论经无数医家实践证明,用这类方剂都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首创5个泻心汤,总以苦降辛开之法,治疗不同成因的邪热互结,阻塞气机,升降失调之证。笔者随证加减,应用于湿热阻滞及邪热迫血妄行等证,每获良效,初步整理于后。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记载的下利、泄利,与现代医学的功能性腹泻类似。基于《伤寒论》辨治下利、泄利学术思想分析相关条文发现,六经皆可见下利和(或)泄利,张仲景分别从疏肝健脾、健脾益气、清热化湿、辛开苦降、温补脾肾、分利小便等方面进行辨治;且除六经外,此类疾病还有表里合邪、虚实夹杂、寒热互见、阴阳参错的复杂情况;此外,张仲景治疗时首先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而后抓主症,随证治之。因此,运用经方治疗功能性腹泻时,应探求经旨,不必拘泥,以使经方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20.
半夏泻心汤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均有记载,由半夏、干姜、黄连、黄芩、人参、甘草、大枣组成,该方寒温平调,辛开苦降,具有消痞除满之功。是和解少阴之代表方剂之一,半夏泻心汤,临床应用甚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