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伤寒论》为阐述外感疾病的专书,是理、法、方、药比较完善的专著,全书共计397条原文合113首方剂。承《黄帝内经》,理论联系实际,首创“六经辨证论治”治疗外感病。其中的“三承气汤证”是一个典型缩影,可谓“冰山一角”。其方证主要包括调胃承气汤证、小承气汤证、大承气汤证,后世演化不胜枚举。此三证在《伤寒论》中共涉及条文34条:其中有“辨太阳病脉证并治”7条,“辨阳明病脉证并治”22条,“辨太阴病脉证并治”1条、“辨少阴病脉证并治”3条、“辨厥阴病脉证并治”1条。其内容思想贯穿全篇始末,是辨证论治思想的经典体现。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必”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80余条原文中,用了90多个“必”字,由于近代汉语词典、历代学者及多版教材多解释为“一定”、“必定”之义,这给学习《伤寒论》条文、对病症的理解及教学形成诸多误区,带来了许多争议,故有必要对《伤寒论》中“必”作一解析,以求纠正上述弊端。  相似文献   

4.
在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中,关于厥证的病因病机阐述得颇为详尽。笔者在学习《伤寒论讲义》(五版教材,以下简称《讲义》)过程中,认为《讲义》对第347条的解释有不妥之处。特阐述个人管见,祈教于同道。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胃气”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伤寒论》中胃气的涵义,分析胃气和的生理状态、胃气不和的病理状态,并提出保护胃气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在阴阳学说与张仲景医学思想体系的内在联系基础上,对阴阳在《伤寒论》中运用作了概括分析,阐述阴阳在《伤寒论》中的具体涵义。   相似文献   

7.
对《伤寒论》中关于“心下痞”证的认识及辨治规律进行了总结。认为本病病位当在心下胃脘部,为中焦脾胃之处。病因病机主要因太阳证误治,里虚邪陷所致,但亦有不因误治,邪热内陷而成者,主要由脾胃气虚,中焦斡旋失司,枢机不利,气机壅滞,导致寒热并存,虚实夹杂而成。同时,对《伤寒论》心下痞不同证型的辨治规律及其类似证进行了归纳对比。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六经中均可见口渴,并有对口渴详细的描述,口渴在各经的表现均有不同,从病因、病机、治法、方药角度探讨各经之口渴。  相似文献   

9.
对《伤寒论》某些条文中“正”的传统释义提出了异议 ,认为“正”一作程度副词 ,表示“最”、“极”之义 ;一作范围副词 ,表“只”、“仅”之义。  相似文献   

10.
考证了“和”字的文字学源流,对《伤寒论》中“和”字的应用进行了分析,论证了其中“相”、“调”互训、“和”、“谐”互训的文法,为53条条文的阐释提出了论据,并提出了仲景“和解”与后世“和解法”的异同。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作为一部旷世奇书,近两千年来,对它的研究从没有间断过,各家著述颇多,可以说创造了针对于一部书而著述的奇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目前在中医界流传的主要版本有宋本《伤寒论》《金匮玉函经》《注解伤寒论》《唐本伤寒论》《康平本伤寒论》《康治本伤寒论》及《桂林古本伤寒论》等,各本之间版本流传上有先后之别,内容上异同之处,给初学者或《伤寒论》研究者带来了很多的困惑。通过介绍常见《伤寒论》版本的简略,为喜爱和学习《伤寒论》的同志提供线索,选择适合于自己的《伤寒论》版本。  相似文献   

12.
通过结合现代医学理论讨论《伤寒论》太阳篇,探讨该篇中体现的治水思想。  相似文献   

13.
千杰  张明雪 《医学综述》2008,14(6):940-941
本文对《伤寒论》中涉及"心悸"的有关条文进行了讨论,分析了里虚之心悸、心阳不足之心悸、心阴阳两虚之心悸、阳虚水泛之心悸、气滞阳郁之心悸、邪郁少阳之心悸的理、法、方、药,体现了仲景辨证论治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将日本内阁文库所藏宋本《伤寒论》与中国所藏5部宋本《伤寒论》进行逐字校读,发现日本内阁本讹误甚多,结合赵开美精于校雠的学术经历和对善本古书的珍惜态度,可以确证内阁文库本不是赵开美本的原刻本而是日本翻刻本。中国所藏5部宋本《伤寒论》皆为赵开美原刻本,其中分初刻本与修订本两种版次。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伤寒论》经方对肾性水肿包括肾炎性、肾病性、肾衰性水肿的治疗,分析了其治则、临床症状及方中某些药物配伍的含义,其中有的结合现代医学观点来加强论述。总结了仲景治水是针对病因、病机,其治则是升降气机。  相似文献   

16.
从“伤寒”的涵义、“学科”的涵义、《伤寒学》和《(伤寒论)学》各自应包含的内容等几方面来剖析《伤寒学》教材名称的科学性,认为原《伤寒论讲义》教材无需更名,如果为了与原有教材有所区别,认为叫做《(伤寒论)学》要比《伤寒学》更恰当。  相似文献   

17.
学伤寒,用甘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草作为百药之长,在古代素有国老之称,足见其在中药中的地位。甘草具有补脾益气、缓急止痛、调和诸药、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等功效,其应用广泛,无论时方还是经方皆可见到其影子,尤其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方中甘草不仅出现的频率多,用量也值得探讨,其作用绝非仅限于"调和诸药"而已,因此有必要研究《伤寒论》甘草的用法及用量,并在临床中灵活使用,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通过频次法和分层聚类法探求《伤寒论》中甘草的量效规律。《伤寒论》中甘草的用量主要有4个层次:1两,主要与麻黄、杏仁、桂枝配伍,用于佐制麻黄发汗太过;2两,主要与桂枝、芍药,石膏、知母,附子、干姜等配伍,具有温阳益气和养阴之效,还可解附子之毒,防治热邪耗气;3两,主要与半夏、人参配伍组成小柴胡汤、泻心汤等,适用于中焦之呕吐病证;4两,主要与干姜配伍,补益兼以缓急,其证多有急、悸、利等症状。甘草在《伤寒论》中多用于虚、缓、寒证,以邪实为主者常用1、2两,以正虚为主者用3、4两。  相似文献   

19.
太阳病法当汗解,误下则会产生诸多变证。本文从病机的角度入手,分析各种变证,探求其发病机理,寻找共性,总结规律,并指出相应的治法方药,用以指导临床辨证论治错综复杂的伤寒病证。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中热厥的本质应为现代医学中脓毒症休克,二者皆由外界致病因素引起,均为急性感染性疾病引起的急危重症.“厥应下之”论述了热厥的治疗应以清热或攻下为主.脓毒症休克病因病机复杂,临证应四诊合参,辨证施治.若伴见阳明腑实证,治宜攻下,方以小承气汤内泄肠腑热结、外解厥阴气滞;若腑实未见,而是无形邪热内郁,阳气郁遏不能通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