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阿尔茨海默病(AD)是原因未明的中枢系统退行性病变,多发于中年或老年早期,主要表现为进行性的记忆障碍、认知障碍及精神行为异常等。AD患者都伴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现就AD患者睡眠障碍的中西医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AD睡眠障碍的发生机制下丘脑视交叉上核。下丘脑视交叉上核(SCN)是哺乳动物重要的昼夜节律起搏器,它产生的昼夜节律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AD睡眠障碍主要是由下丘脑视交叉上核和其他生理节律控制系统的变化所导致。SCN通  相似文献   

2.
睡眠障碍的现代病因病机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睡眠障碍是神经内科复杂的系列疾病之一,分类繁杂广泛,临床表现多样,与病因病机关系密切。2005年美国睡眠医学研究院提出的睡眠障碍国际分类(ICSD-2)将其分为8类,计90多种疾病。包括:失眠症;与呼吸相关的睡眠障碍性疾患;非呼吸障碍性白天过度嗜睡;昼夜节律紊乱所致的睡眠障碍;异态睡眠;睡眠相关运动障碍性疾患;独立症状群,正常变异,尚未定义者;其他睡眠障碍性疾患,如生理性(器质性)睡眠障碍、非物质性或  相似文献   

3.
就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睡眠障碍流行病学及中医调护PTSD患者睡眠紊乱问题进行探讨,指出睡眠障碍可预测PTSD的发展和严重程度,针对睡眠障碍的治疗能缓解PTSD的其他病理症状,而睡眠紊乱可恶化PTSD的核心症状,所以治疗PTSD应对睡眠损害引起足够重视;西医药物或心理疗法存在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及一定程度的治疗局限,中医调护失眠、多梦、噩梦等睡眠问题历史悠久,效果确切且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辣木叶和辣木叶复方提取物对小鼠睡眠时间的影响。方法:ICR小鼠随机分为两个实验组,连续灌胃给药2周后,进行延长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实验和巴比妥钠睡眠潜伏期实验,观察受试药与戊巴比妥钠、巴比妥钠的协同催眠作用,比较各给药组对小鼠睡眠时间的影响。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均能显著缩短巴比妥钠诱导的小鼠睡眠潜伏期(P 0. 01);辣木叶复方(1)和(2)可明显延长戊巴比妥钠诱导的小鼠睡眠时间(P 0. 05或P 0. 01),其他给药组未出现统计学差异,但是出现了延长睡眠时间的趋势。结论:辣木叶复方提取物具有改善小鼠睡眠功能的作用,其中,辣木叶复方(2)的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正原发性失眠(Primary Insomnia)指难以入睡和维持睡眠困难,起病至少1个月;睡眠紊乱引起苦恼或社会、职业等障碍,且排除由发作性睡病、与呼吸相关的睡眠障碍、生物节律睡眠障碍等障碍所致;排除由重性抑郁症、广泛性焦虑等障碍所致;排除由各种躯体疾病、酒精或药物的心理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人被睡眠问题困扰,因心理或其他因素的压力产生了一系列的睡眠问题。伴随着医学的发展,睡眠障碍越来越被临床所重视。中医对睡眠障碍自古就有很多的治疗经验,对于各类失眠有其独特的见解,在一些棘手的失眠问题上运用中医药手段可取得不错的治疗成果。本文主要探讨睡眠障碍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围绝经期失眠(PMI)是妇女自生育期的规律月经过渡至绝经阶段时出现的与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相关的睡眠障碍,临床上多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时间减少、夜间易觉醒,严重时彻夜不眠,严重影响围绝经期妇女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临床上西医治疗多以安眠镇静药物为主,虽可取得一定疗效,但长期使用可产生依赖性、耐药性和反跳性失眠等[1]。近年来,中医针灸治疗PMI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显著改善其临床体征,提高其生活质量。兹将近5年来针灸临床治疗PMI的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失眠是指睡眠时间或质量不足的一种病症,其临床表现以睡眠改变为主,包括入睡困难、睡眠时间短、甚则彻夜不寐,或睡眠不实、醒后难以再睡,或睡眠质量下降、睡时多梦,常伴次日头昏、精神不振、困倦等。一般而言,暂时的失眠不会引起严重后果,但长期失眠可引起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病等慢性病,或导致精神神经障碍乃至抑郁症的发生;另外,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针灸治疗卒中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发现针灸治疗卒中后睡眠障碍效果显著,针灸结合其他疗法亦可明显改善卒中后睡眠障碍;分析评价其临床疗效,优化卒中后睡眠障碍的治疗方案、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治疗周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复方酸枣仁胶囊对小鼠睡眠的影响作用。方法通过直接睡眠实验、延长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实验、戊巴比妥钠阈下催眠剂量实验和巴比妥钠睡眠潜伏期实验,比较复方酸枣仁胶囊低、中、高3个剂量(55、110、220mg/kg)对小鼠睡眠的影响。结果复方酸枣仁胶囊可显著延长戊巴比妥钠诱导的小鼠睡眠时间(P<0.01),显著缩短巴比妥钠睡眠潜伏期的作用(P<0.01),但未见该复方酸枣仁胶囊的直接睡眠作用,对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催眠作用的影响也比较小(P>0.05)。结论复方酸枣仁胶囊对小鼠具有一定的改善睡眠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失眠是很多人都会有的生活经历,偶尔的失眠不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太大影响,但经常性失眠无疑会对生活质量造成严重伤害。现代医学认为,失眠是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不足。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DIMS),为各种原因引起入睡困难、睡眠深度过浅或频度过短、早醒及睡眠时间不足或质量差等,是一种常见病。导致失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结起来主要有环境因素、个体因素、躯体因素、精神因素、情绪因素等等。  相似文献   

12.
<正>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称之为"绝经前后诸证"或"经断前后诸证")是以机体内分泌失调、免疫力低下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主的一组症候群。由于卵巢功能衰退、性激素波动或减少而致患者产生全身的、多系统的功能以及病理变化~([1])。围绝经期带来的月经失调、潮热出汗、睡眠障碍、抑郁症等身心变化,以及骨质疏松症、冠心病、脑血管病等绝经远期病变~([2-5]),使围绝经期及绝经后  相似文献   

13.
茉莉花挥发油调控睡眠质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茉莉花挥发油睡眠质量的调控效应,探讨其镇静催眠的作用基础。方法选取志愿者45人为受试者,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为睡眠质量的判定标准,比较受试者使用茉莉花挥发油前后睡眠质量的改变。结果 45人为受试者中17有睡眠障碍,使用茉莉花挥发油干预后减少至8人,而且有睡眠障碍组与无睡眠障碍组各项PSQI因子均有显著差异,在茉莉花挥发油干预后,无睡眠障碍组中,入睡时间、睡眠时间以及PSQI总分有改善;有睡眠障碍组使用挥发油后,PSQI各因子分除睡眠效率因子外,均有显著改善;进一步将有睡眠障碍组采用茉莉花挥发油干预后的指标与无睡眠障碍组比较,其中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因子等指标与无睡眠障碍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茉莉花挥发油可较好改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4.
黄秀贤 《陕西中医》1999,20(5):222-223
<正> 高泌乳素(PRL)血症可引起一系列卵巢功能障碍,有高PRL血症患者可表现出闭经溢乳、月经稀发、无排卵周期、不孕等等。笔者多年来运用滋肾调冲为主,佐以健脾疏肝、清热凉肝法治疗高PRL血症伴溢乳月经过少,月经稀发者取得较好疗效,现举验案3则如下。  相似文献   

15.
孙悦芬 《河北中医》2013,35(8):1193-1194
倒班工作睡眠失调是由于工作时间与社会常规的作息时间不一致而产生的失眠或嗜睡,属昼夜节律周期睡眠障碍.因为工作性质需要,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工作时间常被安排在睡眠时间(如轮班或倒班),而且工作时间不规律,常常发生倒班工作睡眠失调.2010-01-2012-09,笔者采用刮痧疗法治疗医务人员倒班工作睡眠失调48例,并与睡安胶囊口服治疗48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6.
周美红 《新中医》2016,48(9):16-17
目的:观察中药干预改善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效果。方法:88例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干预治疗。疗程21天。观察阿森斯失眠量表(AI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DS)分值。结果:2组干预后NFDS、PSQI、AIS分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与本组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PSQI、AIS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NFD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后睡眠效率、睡眠潜伏期和觉醒次数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与本组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睡眠效率、睡眠潜伏期和觉醒次数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6.8%,对照组15.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可有效降低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PSQI、AIS分值,缩短患者入睡时间,帮助患者建立正常睡眠周期,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早中期帕金森病(PD)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及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方法 根据PD睡眠量表(PDSS)评分,将87例早中期PD患者分为PD睡眠障碍组(46例)和PD不伴睡眠障碍组(41例),分析比较两组性别、年龄、发病年龄、病程、Hoehn-Yahr分级等基线资料,以及PD综合评分量表(UPDRS)、自主神经症状量表(SCOPA-AUT)、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PD生活质量问卷(PDQ-39)评分。对所有患者行中医辨证分型,观察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比较不同中医证型早中期PD患者的睡眠情况。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或Logistic回归法检验PDSS总分与各变量之间的线性趋势,探讨早中期PD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 (1)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D不伴睡眠障碍组比较,PD伴睡眠障碍组SCOPA-AUT、HAMA、HAMD、PDQ-39及UPDRS各部分(Ⅰ精神、行为和情绪,Ⅱ日常活动,Ⅲ运动功能)评分升高(P<0.05)。(2)本研究收集的87例早中期PD患者中,气血不足证...  相似文献   

18.
正原发性失眠即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是指患者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引起睡眠深度或频度过短、早醒及睡眠时间不足或质量差等,是临床多发病、常见病。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及生活方式的快速转变,原发性失眠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态势,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结果显示,失眠困扰着全球27%的人群,长期失眠使得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增加其罹患其他  相似文献   

19.
丁雯琰  金涛 《新中医》2020,52(5):10-13
黄褐斑与睡眠障碍密切相关,睡眠障碍患者黄褐斑特征较为显著。睡眠障碍可导致患者性激素水平、炎症因子、氧化应激状态及精神状态恶化,而这些病变又可加重睡眠障碍,导致黄褐斑的产生。笔者提出对睡眠障碍与黄褐斑关系主客观检测结合的大规模配对研究,旨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提高诊疗水平,在改善患者睡眠质量的同时治疗黄褐斑。  相似文献   

20.
月经失调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主要包括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月经周期缩短、周期延长等。临床常用性激素或雌孕激素序贯疗法治疗,比较繁琐。近年笔者应用复方18甲基炔诺酮治疗月经失调患者8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年龄15~50岁,未婚10例。其中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28例,月经周期缩短26例,周期延长34例。排除其他有器质性病变及口服避孕药禁忌证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