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消息     
新名词新信息设计婴儿:据报道,由于英国政府放宽了对人体胚胎(包括胚胎干细胞)研究的限制,世界上第1例“设计婴儿”将于明年3月前后诞生。这名“设计婴儿”是为了避免患先天性视网膜母细胞瘤婴儿的降生而经心营造的,部分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发生是在合子(即受精卵)时期便决定了的,原因是精子或卵细胞带有一种有缺陷(或突变)的Rb基因,该基因的缺陷或突变使得成视网膜细胞无限增生,于是婴儿出生后必定罹患该疾患。为了不让这样的婴儿出生,医生要对合子进行筛查。即让精子与卵在体外受精,等它们发育为数个细胞时期,从中取单个细胞进行DNA分析,确…  相似文献   

2.
章静波 《解剖学报》2006,37(5):491-491
设计婴儿:据报道,由于英国政府放宽了对人体胚胎(包括胚胎干细胞)研究的限制,世界上第1例“设计婴儿”将于明年3月前后诞生。这名“设计婴儿”是为了避免患先天性视网膜母细胞瘤婴儿的降生而经心营造的,部分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发生是在合子(即受精卵)时期便决定了的,原因是精子或卵细胞带有一种有缺陷(或突变)的Rb基因,该基因的缺陷或突变使得成视网膜细胞无限增生,于是婴儿出生后必定罹患该疾患。  相似文献   

3.
最近有证据表明骨肉瘤的发生中也涉及到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Rb)的突变。作者用Rb基因的cDNA探针(Rb-1和Rb-5)通过Southern杂交分析研究了30例骨肉瘤(无眼肿瘤家族史)Rb基因的结构异常。13例(43.3%)有Rb基因的结构异常,包括Rb基因的全部或部分缺失及重排,其中7例纯合性缺失,6例半合性缺失或重排,后者5例每一片段的密度减少到正常细胞的一半,表明在其中的一条同源染色体上全部Rb基因缺失。用RFLP和酯酶D的泳动率分析13号染色体等位基因的合子性,28/30例病人白细  相似文献   

4.
Rb是视网膜母细胞瘤敏感基因,在目前不断发现与增多的肿瘤抑制基因中,人们对它了解最深。在许多人类肿瘤发生过程中Rb都突变或失活状态,在儿童散发性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发生中,由于体细胞突变,Rb基因的双拷贝同时失活。然而,最近有不少报道认为Rb基因在个体的早期发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阐明Rb的功能及其突变的影响,作者构建了Rb的一个等位基因已被破坏的小鼠模型,结果显示这种杂合体动物不易患视网膜母细胞瘤,但有些  相似文献   

5.
Pond.  B  李文伦 《国际遗传学杂志》1989,12(5):256-259
有些遗传改变包括改变基因功能,改变基因表达,或基因丢失(表1)导致了癌的发生。若干年来一直着眼于显性癌基因突变的研究,但最近对视网膜母细胞瘤发生的遗传事件的描述又将研究兴趣集中于基因功能的丧失。Vogelstein等关于结肠癌多发性遗传位点丧失的报道,是最近发现中的一个,其它例子列于表2。视网膜母细胞瘤大约20年前,De Mars提出在某些家族性癌中,基因携带者可能是隐性突变的杂合子,继之后发生的体细胞突变使某个细胞的致癌基因成为纯合子,从而导致癌变。后来,Knudson发现家族性和散发型视网膜母  相似文献   

6.
一项来自几位胚胎学科学家的新研究显示,一个特别小的RNA片段可能在恶性儿童眼部肿瘤——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的生长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该肿瘤与Rb蛋白(或称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的突变有关,Rb功能障碍也与其他肿  相似文献   

7.
人类视网膜母细胞瘤易感性(RB1)基因是位于染色体13q14上的肿瘤抑制基因。该基因产物是一种105kD,与细胞正常表型维持有关的磷酸核蛋白。最先报道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发生与核基因纯合型失活有关。以后又有报告该基因致变还与许多实体瘤(如骨肉瘤、乳癌、小细胞肺癌、膀胱癌、肉瘤和间充质肿瘤)发生有关。失活的几种机制有:基因部分或全部缺失;位于外显子区的点突变。或位于内含子外周连续拼接序列区的点突变。这些突变导致异常产物的合成或105kD  相似文献   

8.
背景:外源性Rb基因的导入是抑制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增殖的有效途径,piggyBac转座子介导的外源基因表达载体高效安全,在基因治疗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的:探讨piggyBac转座子介导的外源性Rb基因的转染效率及其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的抑制作用。 方法:采用RT-PCR技术扩增Rb基因编码区Rb cDNA,定向插入到载体pPiggyBac,获得PiggyBac调节的Rb表达质粒pPiggyBac-Rb;通过单独转染或合并pPiggyBac-helper转染人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SO-RB50。 结果与结论:考马斯亮蓝染色证明piggyBac转座子系统的转染效率最高,荧光定量PCR以及免疫荧光实验证明其介导的目的基因Rb与宿主SO-RB50细胞基因组整合效率最高且可在细胞中长期稳定表达,MTT实验证明经其所介导的外源性Rb基因表达对细胞活性影响最为显著。结果提示piggyBac转座子有可能成为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治疗的安全有效载体。关键词:piggyBac转座子;SO-RB50细胞;转染;Rb基因;基因治疗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20.033  相似文献   

9.
在细胞融合实验中发现,当恶性细胞与非恶性细胞杂交时,恶性受到抑制,这可能表明恶性肿瘤是体细胞隐性突变的结果。1971年Ohno就从理论上作过体细胞隐性突变比通过显性突变更有可能产生恶性肿瘤的论述,并认为隐性突变可由于导致同源染色体上未受累基因丢失的遗传事件而表现出来。这种半合子状态通常由同源染色体本身丢失引起。同年,Knudson用这种一般模型专门解释眼部肿瘤—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发生模式。Friend等已接近于鉴定出与视网膜母细胞瘤有关的基因。视网膜母细胞瘤以两种形式出现:一种  相似文献   

10.
家族性和散发性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年龄发生曲线的分析,形成了遗传性的是一次突变所致,而散发的涉及到两次突变,可能累及相同基因的两个等位基因的假说。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易感性呈单基因显性遗传(外显不全)。故Knudson指出家族性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致病是在生殖细胞两个等位基因中有一个缺失或突变。一次击中发生曲线表明,第二次突变是发生在体细胞水平。作者最近完成了对肾细胞癌(RCC)的分子杂交和细胞遗传学的分析。早期的细胞遗传学研究已揭示,该病主要是3号染色体的短臂末端缺失。作者发现21例中的18例  相似文献   

11.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眼科领域内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该肿瘤部分病例的发病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本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人们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于细胞水平、亚细胞水平、分子水平对视网膜母细胞瘤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实现了Rb基因在染色体的定位、Rb基因cDNA的分离、克隆等,并对Rb基因的产物及生物学功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它不仅对揭示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发生、遗传提供了分子水平的依据,而且为人们研究肿瘤遗传机理提供了极好的天然模型。本文对Rb基因研究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并对以往的研究及研究前景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2.
小细胞肺癌(SCLC)与几个不同的遗传位点杂合性缺失相关,这些遗传位点包括3p、13q和17p。为了检测定位于13q14的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Rb)是否可能是肺癌隐性突变的位点,作者用Rb互补DNA探针(p0.9R和p3.8R)检测了8例原发性SCLC肿瘤和50个包含肺癌所有主要组织学类型的细胞系。在1例SCLC原发性肿瘤的DNA中检测到Rb基因的结构重排,出现新的HindⅢ片段,而正常的10kb片段显著减少,此片段在肿瘤中可能是纯合性缺失的。在4个SCLC和一个类癌瘤细胞系中Rb基因有二种类型的结构异常:(1)正常HindⅢ片段纯合性缺失,伴随一个或二个新带的出现;  相似文献   

13.
14.
视网膜母细胞瘤(Rb)是幼儿眼内最常见的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证实其发生之关键在于Rb基因的纯合型丢失,该基因定位于13号染色体长臂1区4带(13q14),系隐性基因,也是最早发现的抗癌基因。然而在大多数Rb,13q14  相似文献   

15.
遗传性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易感性以显性方式传递,现已将决定该肿瘤易感基因(RB)定位于13q14,与酯酶D基因紧密连锁。有人认为RB基因的两个等位基因都失活时,即可导致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发生。在一些视网膜母细胞瘤中,13q14有分子缺失,证明RB基因在细胞水平上是以“隐性”方式起作用的,与用转染等方法检测出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恶性抑制的遗传学研究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通过细胞杂交进行的,发现某些特定染色体及染色体的特定区段起着抑制恶性的作用。细胞的恶变与细胞的分化是一对矛盾,有许多证据说明杂交细胞中的恶性抑制是由于恶性细胞中分化的遗传缺陷得到了互补。抗癌基因的发现是恶性抑制研究的重大突破,认识到细胞的恶变不仅需要激活细胞癌基因,同时还需要抗癌基因失活;目前已在视网膜母细胞瘤、Wilm氏瘤、小细胞肺癌及乳腺癌中发现了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Rb基因)失活或表达水平降低,本文主要介绍在这些领域中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7.
视网膜母细胞瘤(Rb)是儿童最常见的眼内肿瘤,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RB 基因双拷贝突变也可产生 RB。携带RB 易感基因个体其它肿瘤发病率明显增加。RB 基因定位于13q14并已分离出来。已弄清RB 基因 DNA 顺序,可用 PCR 扩增二个多态位点周围侧翼顺序,对 RB 家系进行连锁分析。以往用基因内 DNA 探针对 Rb 进行产前和产后筛查,仍然有10~15%家庭或没有相关探针资料,或无关键成员 DNA 样本。本文报道一个家系,其特征是患儿几年前死于继发性肿瘤。用于扩增的 DNA 是从石  相似文献   

18.
在人类癌症研究中有两项主要新进展,即①检测了假定的人类癌基因;②描述了可能使癌基因表达的肿瘤特异的染色体畸变。本文讨论在人类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发生中,在其视网膜瘤座位上有二倍的“抑制”等位基因的染色体证据。定位于13q14的二倍的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野生型等位基因Rb~+/Rb~+)明显地起作用,其作用方式基本上不同于由人类癌基因产生肿瘤的假定机理。对于Rb基因来说,它可能表现为功能丧失  相似文献   

19.
视网膜母细胞瘤(Rb)是一种常见的眼部肿瘤,有遗传型和非遗传型两种类型。最近证明Rb基因定位于13q14.2—14.3,70%的肿瘤具有等位基因杂合性丢失(LOH)。Rb肿瘤的细胞遗传学分析发现,除13q14缺失和易位外,常有i(6p),1q+和DM,HSR等。Rb基因(RB1)约180kb长,由27个外显子组成,编码4.7kb长的mRNA,928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产物pRB。pRB能抑制细胞生长,因而缺乏这种正常的活性产物,与肿瘤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0.
视网膜母细胞瘤(Rb)是一种起源于视黄醛母细胞的儿童肿瘤,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始动因素是RB1基因的双拷贝缺失。在遗传性Rb家系中,欲在发病前作DNA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