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黎衬开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9):138-138,141
目的:探讨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妊娠结局。方法:对本院2007年1月~2008年6月168例确诊为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产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4例胎膜早破中以流产引产史、感染及胎位不正多见。孕28~34+6周与孕35~36+6周胎膜早破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发病率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1)。结论:应进一步重视对胎膜早破的病因,孕前常规妇检,避免多次人工流产和引产,掌握胎膜早破的妊娠相关因素及处理方式,一旦有难产发生,应及时处理,以降低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性早产的妊娠结局。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08年10月在本院诊断胎膜早破性早产156例,其中孕周28~33^6+周52例(组I),孕周34~36“周104例(组Ⅱ),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组I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感染、颅内出血、新生儿死亡高于组Ⅱ,差异有显著性(P〈0.05),脐带脱垂、刮宫产、臀助产、产后出血、产褥感染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孕周〈34周的胎膜早破性早产围产儿病率高,应积极防治,延长孕周,以减少围产儿病率。  相似文献   

3.
胎膜早破合并早产120例妊娠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合并早产者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的相关因素及胎膜早破发生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120例胎膜早破合并早产者,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及围生儿死亡与孕周的关系及胎膜早破发生的原因:结果胎膜早破合并早产孕35~36^-6周组与孕28~34^-6周组比较,其Apgar评分较高,新生儿窒息及围生儿死亡率均较低,两组比较其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胎膜早破合并早产宜于孕34周后经阴道终止妊娠为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并发早产不同胎龄、孕28—34^+6周不同潜伏期、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5年6月胎膜早破并发早产113例新生儿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34^+6周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及缺氧缺血性脑病高于35—36^+6周(P〈0.05);28—34^+6周潜伏期〈72h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死亡高于潜伏期〉72h组(P〈0.05);臀牵引与其它分娩方式在出现新生儿并发症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胎膜早破不足35周者均应使用单疗程激素治疗,以减少早产儿并发症、降低新生儿病死率。若为臀位,选择剖宫产对胎儿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好发因素、处理与妊娠结局。方法对102例早产合并胎膜早破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其好发因素、不同孕周的分娩方式及对围生儿结局的影响。结果90.2%早产合并胎膜早破存在好发因素。〈34孕周者围生儿死亡率显著高于≥34孕周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02,P〈0.05)。〈34孕周者新生儿窒息率高于近足月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2,P〈0.05)。结论积极预防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发生,对不同孕周的患者需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以减少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新生儿存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好发因素、处理与妊娠结局。方法对181例未足月胎膜早破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孕周的分娩方式及对围生儿结局的影响。结果76.8%未足月胎膜早破存在好发因素。孕28~34+6周与孕35.36+6周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孕28—34+6周与孕35~36+6周未足月胎膜早破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积极预防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发生,对不同孕周的未足月胎膜早破需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以减少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新生儿存活率。  相似文献   

7.
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因素分析及结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正确处理早产合并胎膜早破,降低围生儿发病率及死亡率的方法。方法:对本院2008~2009年收治的106例早产合并胎膜早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6例胎膜早破中以流产引产史、感染及胎位不正多见;A组与B组胎膜早破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发病率前者明显高于后者。结论:应严格掌握胎膜早破的妊娠相关因素及处理方式,及时处理难产,降低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210例早产胎膜早破妊娠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正云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3):1702-1703
目的:观察胎膜早破合并早产的妊娠结果。方法:对210例胎膜早破合并早产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0例中孕28~34周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孕34~36 6周者(P<0.01),6例新生儿死亡均发生于孕34周前。结论:对于孕28~34周者在胎膜早破时采取期待疗法,对于孕周小者,尽量延长孕周至34周以上,以降低新生儿发病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吴月芳  尚清 《中国医药》2006,1(12):758-759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合并早产的分娩方式和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胎膜早破合并早产孕妇1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阴道分娩和剖宫产两种分娩方式新生儿结局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孕35周后分娩的新生儿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孕35周前分娩的新生儿,不同孕周新生儿结局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分娩方式应结合母亲及胎儿的实际情况、剖宫产要考虑本院新生儿抢救水平,慎重进行。〈孕35周胎膜早破者,尽力延长孕周,最大限度地改善围生儿结局,如无早产儿救治能力要及时转诊。  相似文献   

10.
陈晖 《中国医药》2006,1(5):310-311
目的探讨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合并胎儿生长受限孕妇分娩时机与围生儿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重度妊高征合并胎儿生长受限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孕周分为28~31^+6周、32~33^+6、34~36^+6、37~39^+6孕周4组,分析其围生儿结局。结果孕28~31^+6周组的新生儿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病死率显著高于孕32~33^+6、34~36^+6、37~39^+6周组(均为P〈0.01),而孕32~33^+6、34~36^+6周组与孕37~39^+6周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均为P〉0.05)。孕37~39^+6周组的羊水Ⅲ度污染、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孕32~36^+6周组(P〈0.01)。结论重度妊高征合并胎儿生长受限患者分娩时机宜在孕32~36^+6周。适时终止妊娠,对降低围生儿发病率及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产并发胎膜早破(PPROM)的妊娠结局及临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PPROM患者(其中孕28~33^+6周20例为早期组,孕34~36^+6周78例为晚期组)的临床资料。结果早期组与晚期组PPROM并发产褥感染、产后出血以及分娩方式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早期组新生儿Apgar评分≤7分的比率高于晚期组(分别为31.8%、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0,P〈0.05);早期组新生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感染的比率显著高于晚期组(分别为45.5%、22.7%和6.1%、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8.70、6.40,均P〈0.05)。结论孕28~34周胎膜早破宜采取期待疗法,保胎尽量达到或超过34周,根据母儿情况选择分娩方式适时终止妊娠,可有效降低围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李燕  刘艳红  庞岚  牛艳丽 《河北医药》2010,32(12):1593-1594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的发生因素,并分析不同孕周对分娩方式及围产儿的影响。方法对我院348例PPROM患者的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PPROM有易发因素存在,阴道炎37.9%(132/348),流产引产史28.2%(98/348),不明原因23.6%(82/348),瘢痕子宫6.0%(21/348),胎位不正2.6%(9/348)。348例PPROM患者,孕32—34+6周剖宫产率高于孕28—31+6周和孕35~36+6周(P〈0.05)。孕28—31+6周、孕32—34+6周的新生儿转PICU率、新生儿窒息率、病死率均高于孕35~36+6周组(P〈0.05)。结论阴道炎、流产引产史、不明原因是PPROM发生的主要因素,围生儿结局与孕周密切相关,剖宫产并不是降低围生儿不良结局的最佳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13.
王青华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7):2603-2604
目的:探讨早产性胎膜早破(PPROM)的危险因素、分娩方式及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05年12月的75例PPROM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5例PPROM主要与感染有关,孕28—35周与孕35~37周两组比较分娩方式差异无显著性(P〉0.05),早产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对于孕28~35周PPROM宜采取期待疗法,以减少新生儿合并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蕈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并发胎儿生长受限孕妇分娩时机与围生儿结局的关系。方法:分析于我院住院的妊高征合并胎儿生长受限患者53例的临床资料,按孕周分为28~31^+6、32~33^+6、34~36^+6、37~39^+6孕周4组,观察其围生儿结局。结果:孕28~31^+6周组的新生儿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病死率显著高于孕32~33^+6、34~36^+6、37~39^+6周组(均P〈0.01);孕32-33^+6、34~36^+6周组与孕37~39^+6周组与孕37~36^+6周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均P〉0.01)。孕37~39^+6周组的羊水Ⅲ度污染、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孕32~36^+6周期(均P〈0.01)。结论:妊高征并发胎儿生长受限患者分娩时机宜在32~36^+6周,适时终止妊娠对降低围生儿发病率及病死率有着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的危险因素及妊娠结局,选择终止妊娠的方法与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PPROM的孕妇216例,按孕龄分为三组:Ⅰ组(10例)28~31^+6孕周;Ⅱ组(36例)32—33^+6孕周;Ⅲ组(170例)34—36^+6孕周。观察三组宫内感染发生情况、新生儿情况及分娩方式等。结果83.3%(80/96)的PPROM有感染因素存在;Ⅰ、Ⅱ、Ⅲ组间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分别为70.0%、15.0%、4.3%,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新生儿死亡主要发生在Ⅰ组(60.0%),Ⅱ组与Ⅲ组中没有因早产而死亡;Ⅰ、Ⅱ、Ⅲ组剖宫产率分别为:30.0%、16.7%、24.7%,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PPROM尽量保胎至32孕周以上,可明显减少新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的病因、临床治疗及母婴结局。方法对178例未足月胎膜早破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孕周患者的临床处理方式及母婴结局。结果 28~31+6孕周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保胎治疗,容易导致宫内感染,但能降低早产儿感染、窒息及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P〈0.05);32~34+6孕周患者的保胎治疗能明显降低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respi 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发病率,保胎意义显著,同时亦增加了宫内感染及新生儿肺炎的发生率(P〈0.05);35~36+6孕周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保胎治疗新生儿窒息、NRDS的发生率与未保胎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产引产史是未足月胎膜早破发生的主要因素;围生儿的结局与孕周密切相关,对不同孕周末足月胎膜早破患者的处理有不同策略。  相似文献   

17.
孕34周前胎膜早破128例妊娠结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孕34周前发生胎膜早破者期待治疗的妊娠结局。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住院分娩的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孕妇128例。根据胎膜破裂时孕周将孕妇分为两组,其中孕周28~31+6周为组I,共52例;孕周32~33+6周为组Ⅱ,共76例。对两组的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果组I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NRDS)、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颅内出血、围产儿死亡率高于组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分娩方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ROM是国产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胎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在临床工作中应提高PPROM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水平,从而提高产科治疗质量,降低同产儿病率。  相似文献   

18.
尚秧红  韩克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1):3247-3248
目的探讨早产的诱因和治疗效果。方法对2007年7月至2008年6月在南京市鼓楼医院住院的139例早产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3.17%早产由于胎膜早破,孕28~〈35周者围产儿死亡及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高于35~36周。结论早产与胎膜早破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有关,孕28~34+6周采用期待疗法,以减少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未足月胎膜早破临床特点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容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7):163-163
目的:观察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的临床特点及防治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2009年6月本院诊治的154例pPRO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入院24h内终止妊娠共42例,分娩时孕周平均(34.6±1.1)周;自然分娩11例,剖宫产31例;产后出血(384.6±78.3)ml,感染5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4例,死亡2例。实施期待治疗28~33+6周组期待治疗时间最长;25~27+6周组并发症发生率最高;发病越早,围生儿RDS发生率、死亡率越高。结论:pPROM的临床比较常与职业、流产引产史、感染等有关,结合发病时间实施个体化治疗,孕周〈28周胎膜早破者不宜继续妊娠,以引产为宜;孕期已达34周或以上者原则上应尽快终止妊娠;对孕龄28~33+6周胎膜早破患者,可选择期待治疗;加强健康教育、预防感染、避免腹压突然增加、多进食富含维生素E、C的食物,对预防胎膜早破发生有益。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的妊娠结局,探讨其母儿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PPROM患者115例,按照孕周分为3组(28~31+6周25例,32~33+6周47例,〉34周43例),分析3组的妊娠结局。结果 3组阴道分娩、剖宫产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8~31+6周的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肺炎、颅内出血、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和围生儿死亡与〉34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生儿死亡与32~33+6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33+6周的新生儿窒息与〉34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处理,抗感染、促胎肺成熟、延长孕周,以降低PPROM母婴并发症发生率及新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