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胃镜下插管小肠双重造影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肠疾病的检出率随着胶囊内镜、双气囊套管小肠镜的应用而提高,但由于经济、操作等原因胶囊内镜、双气囊套管小肠镜还不能普及。小肠气钡双对比造影仍是诊断小肠疾病的最常用方法,传统采用导管法小肠灌肠造影,由于该方法操作烦琐,插管成功率低,临床上难以推广。我们自1998年起...  相似文献   

2.
小肠出血43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晁宏伟 《临床医学》2008,28(11):16-17
目的探讨小肠出血的病因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84年1月至2008年4月收治的43例小肠出血的病因及诊断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血原因以肿瘤为多见(22例,占51.16%),其余依次为血管病变(9例,占20.93%),炎性肠病(8例,占18.60%),小肠憩室(4例,占9.30%)。经胃镜检查诊断4例,小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诊断6例,DSA检查诊断4例,剖腹探查结合术中内镜检查诊断29例。结论肿瘤是小肠出血的主要原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剖腹探查及术中肠镜检查是诊断小肠出血的主要手段。小肠部分切除术是治疗小肠出血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背景:由于小肠曲折冗长,一直缺乏有效检查手段。小肠病变以隆起性病变为主,目前影像学检查以小肠双对比造影为主,近年随着多螺旋CT的广泛应用,CT仿真内镜在空腔脏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两者的价值比较需要进一步明确。目的:评价CT仿真内镜与双对比造影检查在诊断小肠隆起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取离体猪小肠标本,于内壁模拟大小分别<5mm及5~10mm,10~15mm类圆形隆起性病变,先行多层螺旋CT扫描,利用工作站进行CT仿真内镜成像,然后进行小肠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由资深医生采用单盲法评价诊断,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自信度及正确率。结果与结论:对标本<5mm组的病变,小肠双对比造影技术的自信度级别优于CT仿真内镜技术,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较大病变的小肠息肉,两种诊断方法的自信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CT仿真内镜与小肠双对比造影检查对小肠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各有优势,综合运用可以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4.
由于小肠曲折冗长,一直缺乏有效检查手段。小肠病变以隆起性病变为主,目前影像学检查以小肠双对比造影为主,近年随着多螺旋CT的广泛应用,CT仿真内镜在空腔脏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两者的价值比较需要进一步明确。目的:评价CT仿真内镜与双对比造影检查在诊断小肠隆起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取离体猪小肠标本,于内壁模拟大小分别〈5mm及5-10mm,10-15mm类圆形隆起性病变,先行多层螺旋CT扫描,利用工作站进行CT仿真内镜成像,然后进行小肠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由资深医生采用单盲法评价诊断,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自信度及正确率。结果与结论:对标本〈5mm组的病变,小肠双对比造影技术的自信度级别优于CT仿真内镜技术,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c0.05)。而较大病变的小肠息肉,两种诊断方法的自信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CT仿真内镜与小肠双对比造影检奁对小肠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各有优势,综合运用可以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5.
小肠是胃肠道最长的部分,又因行经盘曲重叠,利用常规钡餐造影检查不利于连续观察,造成X线诊断困难,虽然临床提倡采用的小肠灌肠法克服了某些困难,显示了一定优点,但同时存在插管痛苦和禁忌证,所以还不能作为常规方法。笔者在X线诊断实践中,采用小肠气钡双重对比低张造影法,简便易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小肠病变X线检查,无论在方法上理论研究或临床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国内学者多采用“十二指肠插管法”,“小肠钡餐逆行注气双对比造影”,此二法虽有一定的优点:在短时间内使全部小肠满意充盈,形成双对比相;可看清互相重叠的肠曲;使肠曲充分扩张、钡住连续、涂布均匀、粘膜皱壁勾画细腻、清晰;对小肠器质性病变、微小病变的诊断很有帮助。其缺点是不能观察小肠功能性改变;插管相对麻烦,有一定的难度;并发症多,患者痛苦大;该法对回肠的显示不如空肠容易掌握,尤其是钡量的多少较难控制,钡量少时不能到达回肠末端,钡…  相似文献   

7.
小肠克隆病(Corhns)是一种非特异性的小肠节段性炎症,好发于中青年人,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疾病。基本病理变化以反复溃疡伴有纤维化的肉芽肿增生性病变为特点。西方国家发病率较我国高。由于小肠的解剖结构特点,使得小肠克隆病的诊断较为困难,自从插管法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开展以来,特别近来数字化成像技术的日趋成熟应用,它已成为检查小肠病变的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21例小肠出血的病因和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肠出血的诊断问题。方法:对21例小肠出血的住院患者,分别进行小肠气钡造影、^99m锝核素扫描、选择性血管造影、剖腹探查及病理检查等。结果:在小肠出血的病因中,肿瘤11例(53%),憩室7例(33%),息肉1例(5%),血管菜2例(9%),在诊断方法中,8例为小肠气钡造影、5例为选择怀血管影造、4例为^99m锝核素扫描、1例为纤维结肠镜。结论:引起小肠出血的病因以肿瘤为多见,随室次之。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小肠气钡双对比重造影插管方法的改进。方法 总结22例小肠气钡双重造影病人胃镜下插管资料。结果 22例病人均1次插管成功,成功率100%,平均检查时间约45min左右。结论 应用导引钢丝、胃管胃镜引导插管省时、注气注钡操作性强、耐受性好、成功率高、未见明显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小肠出血的诊断问题。方法 :对 2 1例小肠出血的住院患者 ,分别进行小肠气钡造影、99m锝核素扫描、选择性血管造影、剖腹探查及病理检查等。结果 :在小肠出血的病因中 ,肿瘤 11例 ( 5 3 % ) ,憩室 7例 ( 3 3 % ) ,息肉 1例( 5 % ) ,血管畸形 2例 ( 9% ) ;在诊断方法中 ,8例为小肠气钡造影、5例为选择性血管造影、4例为99m锝核素扫描、1例为纤维结肠镜。结论 :引起小肠出血的病因以肿瘤为多见 ,憩室次之。小肠气钡造影、99m锝核素扫描及选择性血管造影对小肠出血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原因不明的小肠出血应及时进行剖腹探查。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小肠肿瘤X线及CT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原发性小肠肿瘤的X线及CT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肠肿瘤28例的临床资料和小肠钡剂造影及CT表现.28例均行数字化小肠气钡追踪造影,2例行小肠灌肠造影,7例行多层螺旋CT扫描.结果原发性小肠肿瘤小肠气钡造影表现包括充盈缺损、管腔狭窄、黏膜破坏或受压、管壁僵硬、龛影、肠梗阻或肠套叠.CT扫描表现为软组织块影、管壁增厚及肠管受压或狭窄.结论原发性小肠肿瘤X线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结合临床表现可明确诊断,与CT检查相结合可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肠出血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1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小肠出血3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小肠出血病因以小肠肿瘤和憩室为主,炎性息肉及血管病变少见.7例和6例患者经小肠气钡双重造影、B超与CT检查确诊,19例剖腹探查确诊.均采用手术治疗,32例随访1年以上均无复发.结论:剖腹探查和术中内镜检查是诊断隐匿性小肠出血病因的重要手段,对短期内出血大、有休克表现及原因不明的反复出血应行诊断性剖腹探查,以免延误抢救时机.  相似文献   

13.
在消化道出血中 ,小肠出血可谓最难诊断 ,由于小肠镜检查未能广泛开展而仍以一些影像检查反映该区域的病变 ,传统的口服法胃肠造影对冗长的小肠既费工费时 ,也难以充分显示病变部位 ,对小肠病变的诊断率仅有 7.4%~ 9.7% [1] ;文献报道直接用十二指肠导管插管可使阳性率达 47.3 %~75 .0 % [2 ] ,但插管技术要求较高 ,有一定的失败率 ,且操作医师受X线照射时间较长 ,限制了临床应用 ;我们采用胃镜下插管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小肠出血 2 6例 ,插管成功率10 0 % ,阳性检出率为 92 % ,与手术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85 .5 %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简便有效的小肠病变检查方法,提高克罗恩病的检出率。方法用浓度为20%-30%的稀钡2000-3000ml口服,观察小肠黏膜及结肠,诊断克罗恩病。结果用改良的快速小肠双对比法更能准确发现克罗恩病的节段性、非对称性病变,卵石征,纵行溃疡X线征象。结论快速小肠双对比法是有效的观察小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地研究在小肠可疑性肿瘤疾病的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与传统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的具体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和中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诊断得以确诊的50例小肠肿瘤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本组患者行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观察组)与传统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对照组),对比两组诊断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检出率是92.0%,对照组的检出率是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肠可疑性肿瘤疾病的诊断中,与传统气钡双重造影检查比较,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的检出率更高,可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肠出血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小肠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41例小肠出血病因中肿瘤占首位(27/41),良性多于恶性,其次为血管病变、小肠憩室、克罗恩病;通过小肠气钡双重造影、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99mTc—RBC扫描、胶囊内镜及剖腹探查和术中内镜等技术,41例均找到病灶,进行了相应的手术治疗。结论:小肠出血病因肿瘤占首位,其次为血管病变、小肠憩室、克罗恩病。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核素扫描、剖腹探查和术中内镜为诊断小肠出血的主要手段,胶囊内镜对小肠出血具有诊断价值,其灵敏性、准确性尚需系统的大宗的临床资料研究.  相似文献   

17.
小肠插管钡灌造影方法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应用内镜引导下进行小肠钡灌造影诊断小肠病变的特点。方法 内镜引导下导管通过十二指肠水平段 ,尽量达到Treitz韧带的水平 ,进行有选择浓度的钡剂进行低张力造影 ,本组 2 7例患者应用了此项诊断方法 ,全部获得成功。结果 发现小肠腺癌 1例 ,Meckel憩室 3例 ,回肠克罗恩病和回盲部肿瘤各 1例。结论 该小肠插管钡灌造影为小肠疾病可提供一种安全、简便、有效、快捷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8.
小肠出血的血管造影和小肠钡灌肠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小肠出血诊断准确性。方法:3-20天内对20例小肠出血进行血管造影和小肠钡灌肠二种检查。结合手术和病理所见,对照血管造影和小肠钡灌肠的表现,就其定位和定性诊断价值进行比较。结果:血管造影和小肠钡灌肠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0%和75%。结论;血管造影和小肠钡灌肠二种检查方法相结合,取长补短,可大大提高小肠出血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9.
任权  黄涛 《中国内镜杂志》2005,11(2):174-175
目的 总结原发性小肠及其系膜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断方法。方法 分析26例原发性小肠及其系膜恶性肿瘤检查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原发性小肠及其系膜的恶性肿瘤诊断困难,误诊率极高。结论 提高对其疾病的认识,早期合理选择低张性小肠气钡双重造影、小肠稀钡灌肠、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十二指肠镜、ERCP、腹部B超、CT或胶囊内镜等检查,能提高其诊断率。  相似文献   

20.
小肠出血的病因与诊断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小肠出血占整个消化道出血的3%-5%,其病因复杂多样,国际与国内报道不甚相同,我国以肿瘤、憩室、伤寒、出血坏死性小肠炎为多见;临床诊断应依据病人的病史、病程、有无活动性出血以及出血量选择吞线试验、全消化道钡餐造影、小肠气钡造影、红细胞核素扫描、血管造影以及小肠镜等检查方法,以明确出血部位;并采取相应手术、介入或手术探查 中内镜检查的方法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