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洁  郝建功 《河南中医》2014,(4):654-655
目的:分析包头市东河区2011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方法:对2011年报告的手足口病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1年东河区手足口病病例186例,5—7月间共报告病例87例,占全年报告病例数的46.77%;散居儿童占75.81%(141例)、幼托儿童占23.66%(44例)、学生占0.53%(1例);病例均已经过临床诊断。结论:应针对重点人群开展监测和健康教育宣传活动,临床上应加强对手足口病患者的及时识别和诊疗以及对重症病例的监测和救治。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研究 2013–2018 年东莞市大朗镇手足口病的流行现状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选择 2013 年 1 月至 2018 年 12 月东莞市大朗镇手足口病患者 3174 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手足口病的流行现状, 并分析流行病学特征。采用 Poisson 回归模型分析发病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果:手足口病在一年 四季均可发病,其中发病高峰主要在夏季,发病数最多的时间为 4 ~ 7 月。所有手足口病患者中,男性 2057 例,占比 64.81 %, 女性 1117 例,占比 35.19 %,二者比例关系为 1.84:1。其中本地人口年平均发病率为 61.38/10 万,外来人口年平均发病率 为 167.61/10 万,外来人口发病率比明显高于本地人口,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发病年龄方面,5 岁以下患者 3088 例,占比 97.29 %,3 岁以下患者 2807 例,占比 88.44 %。散居儿童患者 2615 例,占比 82.39 %,幼托儿童患者 500 例, 占比 15.75 %,总例数 3115 例,占比 98.14 %,学生患者 48 例,占比 1.51 %。发生幼儿园聚集性病例 34 起,家庭聚集性病 例 12 起,共涉及病例数 129 例,占比 4.06 %。重症手足口病患者 10 例,其中肠道病毒 71 型(EV71)为 8 例,柯萨奇病 毒(CoxA16)为 1 例,其它肠道病毒感染 1 例。结论:手足口病在发病人群、发病季节等方面均有明显的分布特点,在流 行季节应进一步加强疫情监测,对重点人群加大宣传力度,对于发现的疫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控,避免疾病扩散和传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及肾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总结2004年5月~2008年9月117例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资料,对过敏性紫癜的发生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及肾脏受累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①发病年龄在6~13岁者占81.23%,平均年龄(9.0±2.7)岁;9月~次年3月发病率占全年发病的85.12%;感染仍是主要诱因(37.27%);35.45%因以胃肠症状首发而误诊。②紫癜以双下肢最多见(99.32%),57.46%出现反复出现,71.05%紫癜于30天内消退。③56.13%出现肾脏损害,95.40%发生在起病3个月以内,临床上以‘肾病综合征最常见(42.15%),病理改变Ⅱ级以上者占75.38%,急性期没有出现肾功能不全。④发病年龄在10岁及以上,反复性紫癜发作超过30天者存在明显肾脏损害易感因素(占87.62%)。结论:儿童过敏性紫癜发生急性期肾衰竭较少见,但肾脏病理改变相对严重;尤其起病年龄10岁以上、紫癜反复超过1个月是儿童过敏性紫癜易发肾脏损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王萍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3):127-127,132
目的:了解杨陵区手足口病流行规律,为制定手足口病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个案资料对2010年辖区各医疗单位及外地各医疗单位上报的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0年手足口发病比去年同期发病明显增多,报告发病率为115.63/10万,无重症及死亡病例。全区波及1个街道5个乡镇,4岁以下儿童为发病主要人群,共190例,男女性别比为2.94:1。病例主要集中在4—7月份。结论:4-7月加强手足口监测及防控工作,尤其对散居儿童应重点防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研究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其预防措施。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580例手足口病患儿,对其手足口病变与临床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分析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手足口病1~3岁患儿约占63.1%,高于其他年龄的患儿(P0.05),区域分布乡村发病率55.2%,城区44.8%,乡村明显偏高(P0.05)。发病季节主要集中于春节(4~6月);手足口病临床表现主要集中为发热、皮疹、神经系统症状等。结论分析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地域、季节等,加强儿童家属及幼师的预防意识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近三年来手足口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伟 《中医临床研究》2010,2(21):102-103
目的:主要了解本地区手足口病的流行情况,探讨流行因素。方法:收集新医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2009年、2010年(1~7月)就诊的所有手足口病例。结果:0~4岁儿童病例数占总病例数平均为94.49%。全年病例较高月份为3—7月份。男女性别比例平均为1:2.19。结论:手足口病0~4岁儿童发病率较高,发病最小的是30天,最大的是25岁。发病高峰主要春末夏初,发病呈明显的季节性。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手足口病例在逐年增加,重症病例也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找出手足口病流行规律,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方法对2008—2010年发生的手足口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8—2010年病例数分别为97例、95例和693例,无死亡病例。结论0~3岁婴幼儿发病率为84.86%,男女比例为1.57:1,散居儿童与幼托儿童病例比例为1.74:1,占发病总数的98.31%,各乡镇、办事处均有发病。3月开始逐渐增多,5月达高峰,7月以后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对手足口病的认识,总结分析2007年1月~2010年6月在我院就诊196例资料完整的手足口病临床资料。结果196例患者中3-5岁128例(占65%),3、4两月发病182例(占93%),发热114例(占58%),其中低热110例。196例均有皮疹。180例(占92%)有口腔黏膜病变。提示本病在本地区以3~5岁儿童发病率最高,3~5月为发病高峰;病情轻,病程约1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儿童骨折的流行病学状况,为儿童骨折提出较好的预防措旌。方法:收集2003年至2010年来我院就诊的1329例儿童骨折儿童的资料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对骨折的类型、原因及发病季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儿童骨折中男性发病率较女性高,以6—14岁儿童多见。骨折类型:尺桡骨骨折的发病率最高,占所有骨折的28.37%;胫腓骨骨折其次,占21.75%。骨折原因:摔伤和交通事故占据绝大部分,其中摔伤占47.55%,交通事故占30.55%;秋季发病率最高28.7%、冬季发病率最低22.87%。结论:根据儿童骨折流行病学的不同情况,展开针对不同个体的健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它完全有减少发病率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小儿手足口病的症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小儿手足口病患儿的预防和控制对策。方法以该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接受治疗的168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展开研究,对小儿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病症状和发病特点。结合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病症状、发病特点和临床实际诊治经验,提出针对性预防和控制管理措施。结果小儿手足口病患儿的年龄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5岁以下儿童在所有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中占比达到88.09%;小儿手足口病发病时间中以夏季人数最多,占比58.33%,秋季次之,占比28.57%,春季和冬季发病率较低,占比均不足10.00%;小儿手足口病发病后患儿会在手部、口腔、足部和臀部等位置出现不同程度的疱疹,其中多以口腔为首发部位,同时患儿均伴随有发热症状。其中也有很多患儿伴随发生咳嗽、恶心、呕吐症状,少数患儿伴随易惊症状。结论针对小儿手足口病发病症状和发病特点应采取加强小儿手足口病社会宣教,提高人们的预防意识;加强学校等幼儿集中地区的病情预防;加强医院急诊对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等措施,降低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和流行特点,为手足口病的治疗提供理论和实践经验及教训.方法:收集2010年一年内我院1657例手足口病患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多数发病的患儿年龄处在1~7岁(98%).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和皮疹,皮疹部位以手、足、口、臀、膝等为主.1469例患儿均出现了皮疹,其中1326例(82.89%)患儿出现了发热症状.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下降71例,占4.3%;白细胞上升505,占30.5%.常规抗病毒及对症治疗较好,本组1657例患儿全部在7天左右治愈.结论:手足口病多发病率较高的是3岁以下幼儿,每年的4至12月,即夏季和秋季为发病高峰.常规抗病毒及对症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望都县2010年手足口病疫情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红 《亚太传统医药》2011,7(5):197-198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望都县2010年1月1日—12月31日的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全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318例,其中寺庄乡发病数最多,占25.79%,5月份为发病最高峰,占56.92%,1~2岁发病率最高,占29.25%,散居儿童占77.67%,男女之比1.59:1。根据调查及时掌握手足口病疫情动态,针对发病特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发病情况分析,找出有效的控制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1998—2007年发病的布病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8~2007年共发病964例,发病职业以农民为主,占发病总数的71.47%,发病年龄集中在30~55岁组,占70.44%,男女发病性别比为3.23:1,发病呈春夏季高发的特点,占发病总数的76.45%。结论:目前白城市布病发病集中在农村,防治措施应以加强畜间检疫、免检,提高广大农民自我防病意识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干预对策。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2月手足口病患儿550例作为对象,所有患儿入院后均完成相关检查,查阅患儿病例资料,统计并记录患儿发病月份、年龄及性别,针对流行病学特征提出合理的预防干预对策。结果入组550例手足口病患者在不同月份均有发病,发病月份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6月、5月及4月,发病率分别占20.36%、16.18%与12.18%;550例手足口病患儿中男353例,占64.18%,女197例,占35.82%(P0.05);发病年龄人群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3岁、4岁及5岁,分别占:34.55%、29.09%与20.91%。结论手足口病多发生在男性人群中,且以3~5岁居多,发病月份多集中在2~6月份,应加大手足口病宣传力度,对于高发季节加强预防与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急性肠梗阻的病因构成及治疗结果。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月至2008年1月的急性肠梗阻患者338例,男236例,女102例;年龄小于60岁为中青年组(158例),大于或等于60岁为老年组(180例);探讨主要病因的年龄分布和变化趋势。结果:导致急性肠梗阻的病因中肠粘连占60.8%,其中中青年组为78.4%(124/158),老年组为51.1%(92/180),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肠道肿瘤占21.1%,两组分别占20.5%(32/158)22.2%(40/180),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嵌顿疝占4.5%,两组分别为1.7%(3/158)6.6%(12/180),差异有显著意义(0.05〉P〉0.01)组死亡率分别为4.0%(6/158)13.3%(24/180),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基层医院急性肠梗阻的主要病因为肠粘连饧道肿瘤和嵌顿疝,肠粘连和肠道肿瘤发病呈上升趋势,嵌顿疝发病呈下降趋势;肠粘连发病以中青年居多,嵌顿疝以老年为主;肠道肿瘤在两组中发病相似;老年人的并发症和死亡率明显比中青年人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长武县2008-2012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手足口病爆发、流行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长武县2008-2012年手足口病例及爆发疫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长武县2008-2012年手足口病的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96.80/10万,发病有明显季节性,主要发病人群为儿童和青少年。爆发疫情主要集中在托幼机构和学校。结论:加强托幼机构和学校手足口病爆发疫情的监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隔离措施是防止本病发生和爆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关于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与临床分析。方法运用数字随机选择的方式,从该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接收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中,抽取80例展开研究,对其流行病学进行调查,分析其临床症状。结果手足口病的好发年龄是1~5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主要的临床症状以及皮疹和发热,其中发病部位多累及手、足、口或臀;患儿为不规则的发热,体温多处于37.5~38.5℃之间;患儿的白细胞数量大多为4×10~9/L~10×10~9/L;病程时间(5.0±1.2)d左右。结论对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进行调查研究,分析该病的临床发病特点及症状,并积极采取抗病毒治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8.
笔者从1993~1997年用肘拔、按摩点压推治疗本病269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69例中,男199例,女70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75岁,其中15~25岁26例(占9.66%),26~35岁63例(占23.42%),36~45岁111例(占43.12%),46~55岁46例(占17.10%),56岁以上18例(占6.69%)。从事体力劳动者204例(占75.84%),脑力劳动者63例(占24.10%);病程最短10天,最长15年,平均9个月;发病原因中有外伤史者39例(占14.5%),有受凉史者227例(占84.39%),有劳损史者15例(占5.57%),与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FMD)患儿发病住院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与气候因素的关系。方法:统计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因HFMD住院的患儿,对照同期的平均气温、平均相对湿度做相关性分析;按性别、年龄、季节、月份分布进行分层分析;运用圆形分布法分析手足口病的住院集中趋势。结果:手足口病男性住院人次明显高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89:1。住院高峰年龄为6岁及以下儿童。一年四季均有发病,春夏秋冬季四季中占比最高的是夏季(50.27%),其次是秋季(24.90%)和春季(20.93%),冬季占比最低(3.90%)。住院时间的具有明显的聚集性,住院高峰时点分布在5~9月份,2008–2018年的平均住院高峰时间为7月19日,平均高峰时期为4月12日至10月26日。月平均气温、月平均相对湿度与HFMD住院人次呈正相关。结论:夏季为HFMD住院高峰期;6岁及以下的儿童是预防的重点,HFMD与平均气温、平均相对湿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0~6岁儿童手足口病流行特征探究其分布规律及提出具体的防治措施。方法纳入2016—2017年0~6岁儿童手足口病监测数据及其肠道病毒核酸检测结果,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经统计,2016—2017年该地手足口病642例,6岁以下儿童600例,占总体发病例数93.46%,并且2016年及2017年6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例数分别为314例及286例,发现约超过30%患儿为1~2岁儿童且男童发病率远远高于女童;经统计,2016—2017年采集检测6岁以下手足口病患儿咽拭子标本536例开展肠道病毒核酸检测,其阳性检出242例且阳性检出率为45.15%,2016—2017年肠道病毒核酸检出分别45例及197例。其中,EV71检出113例、CoxA16检出27例及其他肠道病毒检出102例。结论 0~6岁儿童手足口病人群性流行特征较为鲜明,客观上要求相关医务人员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重点监控易患人群,增强手足口病患儿识别力度,针对重症患儿予以及时救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