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若伦 《河北医药》2010,32(20):2879-2880
目的观察替尼泊甙(VM26)+顺铂(DDP)配合全脑放疗与单纯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的疗效、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方法将86例肺癌脑转移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放疗组(放疗组)和放化综合组(综合组),每组43例,放疗组:脑转移灶≤3个者,全脑放疗40Gy后,缩野放疗至总量60Gy;脑转移灶〉3个者,全脑放疗至总量40Gy。综合组:放疗同时,采用DDP、VM26进行化疗。结果放疗组和综合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5/42)和87.8%(36/41)(P〉0.05)。平均生存期分别为5.8个月和11.6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11.9%和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高于放疗组。结论肺肿瘤脑转移患者全脑放疗同步VM26+DDP化疗可以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2.
我们1994-05~1996-09用鬼臼噻吩甙(VM26),顺铂(DDP)化疗,并与放疗同步治疗肺癌脑转移瘤24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4例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31~67岁,中位年龄58岁。全部病例均经CT扫描,其中单发灶5例,多发灶19例。全部病例原发灶均经病理证实,其中肺鳞癌4例,肺腺癌15例,小细胞未分化癌5例。脑转移部位依次为额叶、颞顶部,小脑和顶枕部。1.2 方法化疗:VM26 100mg,静脉点滴,每日1次,连用3~5d;DDP 100mg/m2,第1天用,静滴;全身水化并止吐处理。放疗:采有8MV-X电子直线加速器放疗,对原发…  相似文献   

3.
1993年1月至1997年12月,我院对收治的肺癌脑转移患者的其中21例进行了以鬼臼甲叉甙(VM-26)为主的化疗配合放疗的综合治疗。其中非小细胞肺癌18例,小细胞肺癌3例,脑转移灶均经CT或MRI证实。男性19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55岁。 联合化疗方案:VM-26100mg 0.9%NS250ml静滴,1~3d(或1~5d);顺铂(DDP)20mg 0.9%NS250ml静滴,1~5d,3~4周为1疗程,共计4~6疗程。化疗前给20%甘露醇250~500ml 地塞米松5~10mg静滴使用,降低颅高压同时也有利血脑屏障的开放。1995年以后又对放疗后的化疗再加上长春地辛(VDS)3mg 0.9%NS500ml静滴,1d,8d。放疗:  相似文献   

4.
肺癌脑转移4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肺癌脑转移的临床特点及不同治疗方式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1995年1月~2000年12月本院400例肺癌脑转移的临床资料。结果 肺腺癌的脑转移发生率最高(41.3%)。单发脑转移121例(30.2%),多发脑转移279例(69.8%)。脑转移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运动感觉障碍及意识障碍。肺部原发灶未治疗组平均3.1个月出现脑转移,治疗组平均7.4个月出现脑转移。脑转移灶手术切除或r—刀治疗辅以化疗放疗的中位生存期及1年、2年生存率较高。结论 肺腺癌最易发生脑转移,要重视肺癌脑转移的不典型起病方式,肺部原发灶的治疗可以延缓脑转移的出现,脑转移灶手术切除或脑r—刀辅以化疗放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肺癌脑转移的部位、时间与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治疗、生存时间诸因素的关系。方法:依据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脑转移多见血循丰富的额顶颞区,临床各期均有转移发生,转移时间由短到长依次为小细胞癌,腺癌,鳞癌。对原发病灶治疗后转移时间由长到短依次为:手术加化疗或和放疗,化疗加放疗,化疗,对症治疗。对转移灶进行放疗加化疗使平均存活时间延长。结论:肺癌脑转移发生时间与病理类型相关。积极治疗可延长存活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吉非替尼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用药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来本院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0例.对照组全脑放疗进行干预,而试验组应用吉非替尼结合全脑放疗进行治疗.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出现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红肿瘙痒、头痛头晕等不良状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病灶控制率、1年生存率、生存时间等状况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吉非替尼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疾病有着较好的作用价值,明显减少了不良状况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肺癌脑转移,治疗原则上以化疗为主。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较少,药物对脑转移病灶较难控制。我们同步脑放疗、化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病人30例,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替莫唑胺联合同步全脑放疗对肺癌脑转移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患者24例,全脑放疗总剂量40 Gy,2 Gy/次,5次/周。全脑放疗后,对部分局部病灶三维适形局部加量至50~60 Gy。所有患者于放疗第1天开始给予替莫唑胺75 mg·m-2口服治疗,直至放疗结束,如有不良反应不可耐受则停用化疗药。后续根据患者的系统治疗和耐受情况,患者在放疗结束后接受系统化疗或继续替莫唑胺辅助治疗(150~200 mg·m-2·d-1,5/28天),最多行6周期辅助治疗,评价患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24例患者全部完成颅脑的同步放化疗,10例患者接受个体化选择的系统化疗,7例接受最佳支持治疗,3例患者接受4个周期替莫唑胺辅助治疗,3例患者接受了6周期辅助治疗。放化疗结束后颅内病灶评价: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7例,稳定12例,进展3例,总有效率37.5%,疾病控制率87.5%,中位PFS为5个月,中位颅内病灶PFS为6个月。18例患者出现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其中3例(12.5%)出现Ⅲ~Ⅳ度血液学毒性反应。4例(16.7%)出现Ⅲ~Ⅳ度非血液学毒性反应。结论: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疗效较满意,不良反应可耐受,治疗依从性较好,远期生存获益仍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9.
以脑转移为首发症状的肺癌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明之  周毅  罗志强  钟军 《江西医药》2006,41(8):566-568
目的探讨以脑转移为首发症状的肺癌治疗的效果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2001-2003年46例以脑转移为首发症状的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行手术切除脑转移灶。1例仅行化疗症状未缓解.所有行全脑照射后的病例均有一定疗效,症状缓解23例,症状减轻16例,全组中位生存12个月,0.5、1、2年生存率分别为69.6%、47.8%。19.6%。结论肺癌脑转移一旦确诊应进行以放射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可以改善症状和延长生存时间。预后与脑转移灶单发和多发无关,全脑放疗加X刀或局部小野推量能提高生存率。单有脑转移较伴有颅外转移的患者预后要好。  相似文献   

10.
肺癌是一种临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极易发生脑转移。治疗方式包括手术、颅脑放疗、全身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以上几种方式的联合。因WBRT易导致认知能力减退,SRS及3DRT逐渐成为首选。但疗效受制于病灶数目及大小,仍无法完全取代WBRT。靶向治疗愈演愈热,凭借其强大的入脑能力,使脑转移灶明显缩小降期,与颅脑放疗相结合可获更佳受益。针对PD-1及PDL-1的免疫治疗也逐渐崭露头角,在降低脑转移灶新发率及延长患者生存期等方面更具优势,虽与颅脑放疗可协同应用,但因病例数据稀少、发展期短,仍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联合放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108例进行治疗,肺原发癌及脑转移病灶切除术联合放疗和吉西他滨、替莫唑胺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和并发症,随访情况和生存率。结果无手术死亡病例,均康复出院。胸部手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前神经症状均获得缓解。肺切除后出现并发症18例,其中9例先行肺手术的无神经症状患者,术后第1天出现颅内高压症状,经甘露醇、激素治疗等治疗症状控制,于术后第9天施行脑部手术,此外出现心房颤动4例,延期肺漏气2例。10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5~83(24.7±6.7)个月。随访复发46例(42.6%),其中累及肺15例,累及脑31例。6例分别于术后3个月、6个月CT发现脑肿瘤复发而接受γ刀治疗。淋巴结转移广泛的患者生存率明显较低。结论对非小细胞肺癌伴脑转移患者积极进行肺原发癌及脑转移病灶切除术联合放疗和吉西他滨、替莫唑胺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且先行脑部手术患者并发症少,对N0患者获益明显。  相似文献   

12.
白若伦 《河北医药》2010,32(15):2046-2047
目的观察同步放化疗联合香菇多糖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将112例肺癌脑转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脑转移灶≤3个者,全脑放疗40Gy后缩野放疗至总量60Gy;脑转移灶﹥3个者,全脑放疗至总量40Gy。治疗组:放疗方法与对照组相同,放疗同时予TP方案化疗并静脉滴注香菇多糖治疗,28d为一周期。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7%和83.3%(P〉0.05)。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1.8个月和5.6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41.5%和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步放化疗联合香菇多糖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可以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同期放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近期疗效及其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60例患者随机被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30例.A组:进行全脑放疗,总剂量40Gy,局限病灶追加剂量10~16Gy,或做适形放疗,剂量16~20Gy;同期化疗,DDP15~20mg/m2,第1~5d,VM26 60mg/m2,第1~3d,静脉滴注,21天为一周期,两个周期为一疗程.B组:单纯进行放疗,具体情况同上.结果 对脑转移的控制率,有效率(CR PR)A组为83.3%(25/30),B组为63.3%(19/30);中位生存期,两组分别为10个月和8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36.7%(11/30)和23.3%(7/30).两组对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同期放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具有较好疗效,切实可行,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采用吉非替尼治疗的NSCLC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口服吉非替尼250mg,1次/d,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结果11例患者颅内病灶的有效率(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27.3%和81.8%。全身病灶的RR和DCR分别为36.4%和81.8%。接受吉非替尼联合脑部放疗的患者RR上优于接受埃克替尼单药治疗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R和DCR与年龄、性别、病理类型、ECOG评分、脑转移种目、吉非替尼治疗情况、脑部放疗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状况均无关。全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6.1个月,其中EGFR突变型为10.1个月。PFS与EG.FR基因突变状况有关,而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关。主要不良反应为皮肤干燥、皮疹和腹泻,以1~2级为主。结论吉非替尼对NSCLC脑转移有一定疗效,且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综合治疗对脑转移瘤患者生存率、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1998年~2 0 0 4年共收治的脑转移瘤患者4 2例,应用手术、放疗及化疗或手术加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结果:17例行手术切除较大和影响功能的瘤结节,病情稳定后对原发灶及转移灶行放、化疗,患者存活可延长至1a~2a。16例患者放、化疗兼治,生存时间提高3个月~6个月,其他患者自然转归。结论:采用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是治疗脑转移瘤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影响肺癌脑转移治疗效果的预后因素。方法对66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进行以全脑放射治疗为主,结合其他综合方法的治疗,将脑转移原发灶控制与否、脑外转移灶、单发或多发脑转移、化疗周期等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放疗后脑转移灶症状缓解率达80%,缓解期为2-50个月,中位缓解期为6个月;全脑放疗后CT或MRI显示脑转移灶局部控制率为22%;全组中位生存期6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25%和7.5%。经多因素分析显示生存率与多发脑转移、原发病灶未控呈负相关,而化疗4周期以上呈正相关。结论影响肺癌脑转移的主要因素是脑转移时原发灶控制与否、多发或单发脑转移、化疗周期数。治疗效果则由肿瘤的生物学特性、组织学、放疗敏感性、肿瘤负荷、位置、激素反应性和宿主的免疫状态决定。对原发转移、脑转移时原发灶的控制以及全身状况较好者,应采取积极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研究对肺癌脑转移瘤患者运用常规及三维适形放疗方式治疗的科学护理方法。方法选取肺癌脑转移瘤患者56例,对其采取常规联合三维适形的放疗及全面化的护理。结果 56例患者均完成放疗,完全缓解13例,部分缓解22例,病灶稳定15例,其余6例为病灶进展。总的治疗护理总有效率为89.3%。治疗效果较为良好。结论对肺癌脑转移瘤实行常规联合三维适形的放疗,且予以科学护理,能够帮助有效提升整体疗效,促进患者身体恢复痊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阳性,脑转移前未使用过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的肺腺癌脑转移患者脑部放疗(BRT)结合TKI治疗的最佳时机.方法 收集50例EGFR突变阳性,脑转移前未使用TKI治疗的肺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治疗方案、疗效及失败模式.结果 50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0.0个月,1年总生存率为82.0%,预期生存时间为23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ECOG评分、颅外转移灶、脑转移灶数目、放疗结合靶向时机与总生存期(OS)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脑转移灶数目和放疗结合靶向治疗时机与OS有关,先BRT组(BRT结束2周内行TKI治疗)较先TKI组(TKI治疗颅内进展后行BRT)有明显的生存获益(28 m vs 18 m,P=0.011).所有患者1年颅内无进展生存率为60.2%,预期颅内PFS时间为14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ECOG评分、放疗结合靶向时机与颅内PFS显著相关,先BRT组较先TKI组有较好的颅内PFS(17 m vs 10 m,P=0.019).结论 对于EGFR突变阳性、脑转移前未使用过TKI治疗的肺腺癌脑转移患者,放疗结束后行TKI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肺癌脑转移放射治疗配合化疗的疗效。方法 采用6MvX射线全脑照射DT30-40Gy,后对病灶区缩野追加剂量DT15-20Gy或仅做全脑照射35-45Gy,放疗结束后2周化疗以Me-CCNU,Vm26 2-3周期。结果 CR33.3%(10/30),PR50%(15/30),总有效率83.3%(25/30)。1年生存率26.7%(8/30),2年生存率16.7%(5/30),3年生存率10%(3/30)。2例已存活4年,目前仍健在。结论 肺癌脑转移即使是广泛脑转移,也不应轻易放弃治疗,应采取有效的综合治疗手段,以延长生命,提高生存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头颅X刀在肺癌脑转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999年10月~2006年10月,在我院诊断为肺癌脑转移病例72例,随机分为X刀组37例及放疗组35例,两组资料无统计学差异,X刀组采用X刀治疗16Gy~30Gy(处方剂量)加全脑放疗30Gy~40Gy,放疗组行全脑放疗30Gy~40Gy,然后再局部缩野放疗10Gy~20Gy。结果X刀组与放疗组的CR、PR、NC、PD、1年生率与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54.1%与42.9%、24.3%与34.3%、16.2%与14.3%、5.4%与8.5%、45.9%与31.4%、11个月与9个月,两组颅内单发病灶与多发病灶、颅外肿瘤控制与未控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27.0%与22.9%、18.9%与8.5%、32.4%与25.7%、13.5%与2.7%。结论X刀在治疗肺癌脑转移时,可提高1年生存率,延长中位生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