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CI-914是近年国外合成的哒嗪酮类衍生物,有较强的强心作用和较弱的降血压作用,能提高心力衰竭病人的心指数,尚能选择性地抑制心肌细胞和血小板内的磷酸二酯酶Ⅲ(PDEⅢ),后者提示CI-914可能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我们对CI-914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的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用Born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性,CI-914明显抑  相似文献   

2.
红藤水溶性提取物体外及体内给药均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并有促进血小板解聚作用,能增加离体豚鼠心脏冠状动脉(冠脉)流量,但不影响心率;可抑制大鼠血栓形成,提高兔血浆cAMP水平,但不提高血小板内cAMP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灯盏乙素对血栓形成及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采用电刺激大鼠颈动脉血栓模型评价灯盏乙素对血栓形成的影响;应用Born比浊法测定灯盏乙素体内外对兔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结果灯盏乙素对电刺激大鼠颈动脉引起的血栓形成具有明显的对抗作用;灯盏乙素体外显著抑制AA和ADP和PAF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其半数抑制浓度(m ed ium inh ib itory concentration,IC50)分别为70.5、39.8和97.7mg/L;灯盏乙素静脉注射也能明显降低AA和ADP、PAF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率,且呈剂量-效应关系.结论灯盏乙素有明显的抗血栓形成作用,其机制与其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兔iv咪苯嗪酮(CI—914)20mg/kg,用RIA法测定其皿浆中TxB_2和6—keto—PGF_(12)含量,给药后30min和60min,6—keto—PGF_(1α)/TxB_2比值显著升高(P<0.05)。在用放射性TLC法进行的洗涤大鼠血小板~(14)C—AA代谢实验中,CI-914在2~500μmol/L范围内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大鼠血小板TxB_2生成,IC_(50)为5.15μmol/L,对IIIIT生成的抑制明显弱于对TxB_2生成的抑制作用;在相同剂量范围内,  相似文献   

5.
溃结安对兔及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溃结安对兔及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 (1)麻醉兔后,颈动脉取血,制备富含血小板血浆(PRP),加入溃结安(0.45、0.90、1.80 g/L),用多功能血小板聚集仪测定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2)利用 2,4,6 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发大鼠 UC,溃结安(50、100、200 mg/kg)灌肠20 d,摘眼球取血,制备 PRP,测定 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溃结安(0.45、0.90、1.80 g/L)能明显抑制ADP诱导兔的体外血小板聚集率 (P均<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溃结安(50、100、200mg/kg)灌肠能降低UC模型大鼠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P均<0.01);溃结安用药呈一定量效关系。结论:初步证实溃结安能在体内及体外降低ADP诱导动物的血小板聚集率。  相似文献   

6.
山茶花总黄酮对血小板聚集和实验性血栓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山茶花总黄酮(TFC)对血小板聚集和实验性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血小板聚集实验法观察TFC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采用大鼠动静脉血栓旁路法观察TFC对实验性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 TFC 1.0、0.5、0.25 g/L能明显对抗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TFC 60、 30 mg/kg能明显减轻大鼠血栓的湿重.结论 TFC具有明显的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绞股蓝总甙与乙酰水杨酸对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绞股蓝总甙(Gypenosides,GP)与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ylic acid,ASA)对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和用血栓法测定血栓湿重。结果体内给药40mg、80mg、160mg/kg可明显抑制ADP诱导的大白鼠血小板聚集,并呈剂量信赖性地减轻血栓的重量,同时GP 60mg/kg可明显延长小白鼠尾动脉出血时间。结论GP具有对抗血小板聚集诱导剂引起的血栓形成作用。  相似文献   

8.
用RIA法和放射性TLC法分别测定血小板内cAMP和(~(14)C)-AA代谢产物的含量。PGE_1能协同CI-930升高血小板内cAMP水平,同时,不改变CI-930对(~(14)C)-AA代谢产物生成的影响。SQ-22536在100μmol·L~(-1)时不能改变CI-930升高血小板内cAMP含量和影响AA代谢的作用。提示CI-930对AA代谢的影响可能与其升高细胞内cAMP水平的作用无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穿心莲成分API0l34(APl)抗血小板活化和聚集的机制。方法 建立高脂血症家兔动脉血栓形成模型。观察穿心莲成分API0134(AN)对闭塞性血栓形成时间(OT)、血小板聚集、血液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含量、血小板内三磷酸肌醇(IP3)含量和IP2受体(1P2R)表达的影响。结果 API能够显著延长OT和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PAF和血小板内IP2含量,抑制血小板内IP2R蛋白的表达。API50mg/kg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API5mg/kg。结论 API具有较强的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作用,API对血小板PAF—IP3/IP3R信号途径的抑制作用,是API抗血小板活化和聚集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穿心莲成分 API0 1 34 (API)抗血小板活化和聚集的机制。方法 建立高脂血症家兔动脉血栓形成模型。观察穿心莲成分 API0 1 34 (API)对闭塞性血栓形成时间 (OT)、血小板聚集、血液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含量、血小板内三磷酸肌醇 (IP3)含量和 IP3受体 (IP3R)表达的影响。结果  API能够显著延长 OT和抑制血小板聚集 ,降低血液 PAF和血小板内 IP3含量 ,抑制血小板内 IP3R蛋白的表达。API 5 0 mg/ kg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 API 5 m g/ kg。结论  API具有较强的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作用 ,API对血小板 PAF- IP3/ IP3R信号途径的抑制作用 ,是 API抗血小板活化和聚集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草棉花总黄酮对大鼠血小板聚集及脑血栓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草棉花总黄酮对血小板聚集功能及对大鼠脑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功能,放免法测定血浆中TXB2、6 keto PGF1a的含量,经颈内动脉注射复合血栓诱导剂(1 ml/kg)诱发大鼠右侧大脑半球内血栓形成,观察总黄酮对大鼠脑电图、脑重量、脑内伊文思蓝含量的影响和脑病理切片。结果:总黄酮(50、200 mg/kg×7 d)对3种血小板聚集诱导剂分别引起的大鼠体外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P<0.01),其中剂量为200 mg/kg的总黄酮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抑制率为75%,对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抑制率为73%,对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抑制率为67%。总黄酮(50、200 mg/kg×7 d)可降低大鼠血浆中TXB2 的水平,增加大鼠血浆中6 keto PGF1a水平(P<0.01),并能对抗大鼠大脑血栓形成(P<0.01)。结论: 总黄酮可能通过影响血浆中TXA2 和PGI2 的含量而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发挥抗血栓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脱氢紫堇碱(DHC)对兔血小板中cAMP 和cGMP含量的影响以探讨其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结果DHC显著增加兔血小板中cAMP的含量,而降低兔血小板中cGMP的含量.结论DHC可能通过增加血小板中cAMP的含量和降低血小板中cGMP的含量而产生血小板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复方银杏滴丸抗血栓及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复方银杏滴丸(CO-GBE)抗血栓形成及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方法①制造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模型,测定血栓湿重及干重;②分别采用胶原、PAF、ADP诱导豚鼠血小板聚集,测定血小板在不同时间点的聚集率以及最大聚集率.结果.复方银杏滴丸 40、20、10 mg/kg均可以不同程度地抑制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减轻血栓干重及湿重(P<0.05,P<0.01);抑制不同诱导剂诱导的豚鼠血小板在不同时间点的聚集,降低其最大聚集率.结论.复方银杏滴丸可明显抗血栓形成,并具有高效广泛的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脑安滴丸 ( NDP)抗血栓形成及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方法 :利用实验性体内血栓形成测定仪、体外血栓形成测定仪、血小板聚集仪等测定血栓形成时间、血栓干重及湿重、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结果 :NDP高、低剂量组均能延缓体内血栓的形成 ,减少体外血栓的形成量 ,并可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上述 3项指标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NDP具有较好的抗血栓形成及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相似文献   

15.
绞股蓝总皂甙对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绞股蓝总皂甙(Gypenosides,GP)灌服给药对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发现GP(50mg/kg,100mg/kg,ig)对二磷酸腺甙(ADP)、花生四烯酸(AA)及胶原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体外实验表明GP(FC100μg/ml,20μg/ml)对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GP(100mg/kg,200mg/kg,ig)对大鼠实验性脑血栓、体外动脉血栓及小鼠肺血栓的形成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关系。找示绞股蓝总皂甙为一血小板功能抑制剂。  相似文献   

16.
复方葛根注射液对血液流变学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复方葛根注射液对大鼠血小板聚集功能及兔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试药组(20、40、80 mg/kg)及阳性药(川芎嗪40 mg/kg)组,测定给药3 d后血小板聚集率;家兔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试药组(10、20、40 mg/kg)及阳性药(川芎嗪20 mg/kg)组,测定给药3 d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复方葛根注射液能显著抑制血小板的聚集率;显著降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纤维蛋白原.结论复方葛根注射液对血液流变学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汉防已甲素(下简称汉甲)和异搏定在离体兔、猪血小板聚集试验中,均能明显地抑制由花生四烯酸(AA)、二磷酸腺苷(ADP)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诱导的聚集反应,剂量与效应相关,汉甲的作用约2~10倍强于异搏定.在兔静脉注射汉甲10mg/kg或异搏定20mg/kg,也明显抑制AA、ADP和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反应.抑制作用在给药后20~30min开始,60min达到高峰,120min后作用逐渐消失.汉甲的作用机理可能与钙拮抗有关.  相似文献   

18.
原阿片碱来自延胡索的干燥块茎。作者通过体内、外实验模型对原阿片碱的血小板聚集作用作了研究。结果表明原阿片碱对由胶原、花生四烯酸钠和二磷酸腺苷(ADP)诱发的小鼠肺血栓有抑制作用,对胶原、ADP诱发的大鼠体外血小板聚集也有抑制作用。其效力相当或优于阿司匹林、潘生丁。体外实验,通过环腺苷酸(cAMP)和花生四烯酸二者代谢系统的研究,阐述了原阿片碱的血小板聚集作用机制。原阿片碱能增加cAMP在血小板中的含量,也能增强兔血小板中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但对cAMP-磷酸二脂酶无效。在血小板中的TXA_2的生  相似文献   

19.
作者用竞争性蛋白结合法测定家兔血小板悬浮液的cAMP含量,观察到冠心Ⅱ号提取液在抑制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的剂量下能使血小板内cAMP含量明显增加,此作用与前列腺素E_1有协同作用。推测冠心Ⅱ号的作用环节可能是抑制了血小板磷酸二酯酶.  相似文献   

20.
现已证明,血小板的聚集、聚集抑制与血小板内cAMP含量有关,故建立血小板内cAMP含量的测定,对研究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某些药物药理机制,具有重大的意义。我们对血小板cAMP测定方法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