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推测N甲基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atereceptor,NMDAR)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xcitatorypostsynapticpotentials,EPSP)活动对兔P3波的作用。方法采用NMDAR竞争性拮抗剂AP5(3.125、6.25、12.5mmol/L)在海马CA1、CA3微量注入,观察P3波电位变化。结果AP5在CA1区呈一定量效依赖延长P3a波潜伏期,在CA1、CA3为明显量效依赖延长P3b波潜伏期,AP5对P3a、P3b波电压振幅无明显影响。结论CA1区NMDAREPSP活动是P3a波发生相关神经元兴奋的易化因素,可能是海马实施对P3a波潜伏期调节的重要机制。CA1、CA3区NMDAREPSP可能共同对P3b波发生相关神经元兴奋起易化作用,故可影响其潜伏期。  相似文献   

2.
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障碍的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机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 观察四血管阻断(four-veasel occuluaion,4VO)大鼠海马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的变化规律,探讨其在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形成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改良的Pulsinelli‘s 4VO法建立大鼠VD模型;电脑控制的穿梭箱系统和离体海马脑片诱导的CA1区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检测大鼠学习记忆;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大鼠海马NM-DAR1mRNA的表达。结果 VD组大鼠的主动回避反应(active avoidance response,AAR)在2周时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lt;0.05),4周和2个月时更加明显(P&;lt;0.01),海马脑片LTP的诱导出现明显障碍;VD组2周时CA1和CA3区NMDAR1mRNA表达较对照组增高,DG区无明显改变;4周和2个月时海马各区表达均减低。结论 大鼠海马区NMDAR与学习记忆有关,在脑缺血的早期表达增高介导了兴奋毒性作用;但在缺血后期,NMDARmRNA表达减低可能与学习记忆损害有关,为进一步进行NMDAR拮抗剂和激动剂治疗VD的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慢性复合应激对大鼠学习与记忆的影响及应激后脑海马内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亚基NR2A,NR2B表达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3-04在同济医学院组胚教研室第二实验室进行,取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9只,随机分为复合应激组(n=25)和对照组(n=14)。复合应激组动物每天交替暴露于复合应激原环境(睡眠剥夺、垂直旋转、噪音刺激和持续光照)中达6周,对照组动物不干预。用Morris水迷宫测试中的逃避潜伏期和Y迷宫作业测试中寻找安全区的正确率来评估其空间学习与记忆成绩。两组动物行为学测试后麻醉状态下处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处理方法分析脑海马CA1,CA3、齿状回区NR2A。NR2B的表达。结果:37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Morris水迷宫逃避潜伏期:复合应激组大鼠明显短于对照组[(15.89&;#177;9.15),(27.30&;#177;12.51)s,t=3.199,P〈0.051。②Y迷宫中寻找安全区的正确率:复合应激组大鼠高于对照组[(79.01&;#177;1.23)%,(66.12&;#177;1.61)%,t=58.61,P〈0.01]。③NR2B表达水平:复合应激组大鼠CA1和CA3区明显高于对照组(0.562&;#177;0.292,0.321&;#177;0.257;0.572&;#177;0.283,0.312&;#177;0.242,P〈0.05)。④NR2A表达水平:两组比较无差异。结论:慢性复合应激可增强学习与记忆能力,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亚基NR2B参与了慢性复合应激引起的学习与记忆增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电磁脉冲对大鼠脑海马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电磁脉冲是一种高能非电离辐射,它涵盖的频谱极宽,对电子仪器具有极强的破坏力,并具有一定的生物损伤效应。本课题组前期实验发现,电磁脉冲可造成实验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显著下降,并且影响其海马长时程增强效应的形成。目的:观察电磁脉冲照射对大鼠海马组织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方差分析。单位: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4-01/03在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完成。实验选用雄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电磁脉冲组26只和对照组6只。方法:电磁脉冲组大鼠经电磁脉冲照射(6&;#215;10^4V/m,脉冲上升时间20ns,脉宽30μs,频率2.5脉冲/min,作用2min)后即刻,3,6,24,48h麻醉状态下断头取脑,剥离海马;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氨基酸含量,并以3^H标记的谷氨酸为配基进行放射性配基一受体结合实验。对照组麻醉处死前不做任何处理。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大鼠海马组织兴奋性氨基酸和抑制性氨基酸含量的变化。②各组大鼠海马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的最大结合量和平衡解离常数的变化。结果:32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电磁脉冲照射后即刻,3h、6h可见天冬氨酸的含量显著升高[峰值(17.25&;#177;1.63)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10.56&;#177;1.5)μmol/L,P〈0.05],谷氨酸含量也于上述3个时间点升高[峰值(13.67&;#177;O.95)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6.94&;#177;1.1)μmol/L,P〈0.05],两者含量均于照射后24h渐趋恢复,48h接近正常水平。3种抑制性氨基酸(甘氨酸、牛磺酸、γ-氨基丁酸)的含量也于电磁脉冲照射后不同时间点升高,并于48h恢复。谷氨酸/γ-氨基丁酸比值于照后即刻明显升高(P〈O.05),照后24h明显下降,48h恢复至接近对照组。②电磁脉冲照射后即刻大鼠海马中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的平衡解离常数开始下降,照后3h下降最显著(P〈0.05),6h渐有恢复,48h恢复至正常水平;受照大鼠海马中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的最大结合量于照后3h和6h显著下降(P〈O.05),24h渐有恢复,照后48h明显升高,超过正常组水平(P〈0.05)。结论:电磁脉冲照射导致大鼠海马组织中兴奋性氨基酸含量及谷氨酸/γ-氨基丁酸比值升高;同时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的亲和力升高及受体密度下降。提示实验动物认知障碍可能与兴奋性氨基酸的过度释放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功能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5.
余茜  李晓红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6):171-174
背景:学习和记忆的神经基础是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在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重组的过程中需要特定的康复训练。目的:观察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大鼠分辨学习能力和一次性被动回避反应的记忆保持能力与健侧海马神经元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通道动力学特性的关系。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材料:实验于2000—03/2002-02在泸州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选择Wistar雄性大鼠24只,将其随机分为脑梗死自由活动组(模型组)、脑梗死康复训练组(康复组)和正常组,每组8只。方法:①模型制备:康复组和模型组大鼠建立右侧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正常组不做处理。②康复训练:4d后对康复组大鼠进行4周的滚笼训练器、网屏训练器、平衡训练器训练,模型组和正常组不进行训练。③学习记忆测试:各组大鼠于术后第35天进行学习记忆行为学测试。Y-型谜官实验主要观察大鼠达到9/10正确反应(跑到暗臂)所需的训练次数;多功能条件反射箱实验主要观察大鼠在跳板上停留的时间(步入潜伏期)。④学习记忆测试完后采用细胞贴附式记录海马神经元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的单通道电流。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大鼠达到掌握迷宫结构标准所需的训练次数。②各组大鼠步人潜伏期。③各组大鼠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的单通道电流特性。结果:24只大鼠均进入分析。①康复组和正常组大鼠达到掌握标准所需次数分别为(68.02&;#177;11.67)次和(57.62&;#177;10.31)次,而模型组需要(107.07&;#177;16.32)次,与前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正常组和康复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②康复组和正常组电击前步人潜伏期中位数分别为286.7s和298.4s,而模型组电击前步人潜伏期中位数仅为126.7s,与前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正常组和康复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③康复组大鼠海马神经元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以35ps通道短开放为主,开放概率0.099&;#177;0.007。20pS短开放和长开放通道以及35pS短开放时间和概率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意义(P〉0.05);模型组以20pS通道开放为主,20pS短开放和长开放两个时间常数明显短于康复组同类通道,35ps通道短开放概率为0.036&;#177;0.04,低于康复组俨〈0.05),无35pS长开放通道。结论:康复训练促进脑梗死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恢复是通过健侧海马神经元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通道特性的改变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receptor,NMDAR)抗体脑炎是抗NMDA受体抗体相关性边缘叶脑炎,表现为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可将病程分为5期:前驱期、精神症状期、无反应期、运动过多期、恢复期[1].该病发病率低,多见于年轻女性,多伴有成熟型卵巢畸胎瘤.我科于2013年4月收治1例抗NMDAR抗体脑炎病人,经过治疗和精心护理,于2013年6月13日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慢性复合应激对大鼠学习与记忆的影响及应激后脑海马内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亚基NR2A,NR2B表达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3-04在同济医学院组胚教研室第二实验室进行,取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9只,随机分为复合应激组(n=25)和对照组(n=14)。复合应激组动物每天交替暴露于复合应激原环境(睡眠剥夺、垂直旋转、噪音刺激和持续光照)中达6周,对照组动物不干预。用Morris水迷宫测试中的逃避潜伏期和Y迷宫作业测试中寻找安全区的正确率来评估其空间学习与记忆成绩。两组动物行为学测试后麻醉状态下处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处理方法分析脑海马CA1,CA3、齿状回区NR2A,NR2B的表达。结果:37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Morris水迷宫逃避潜伏期:复合应激组大鼠明显短于对照组(15.89±9.15),(27.30±12.51)s,t=3.199,P<0.05。②Y迷宫中寻找安全区的正确率:复合应激组大鼠高于对照组(79.01±1.23)%,(66.12±1.61)%,t=58.61,P<0.01。③NR2B表达水平:复合应激组大鼠CA1和CA3区明显高于对照组(0.562±0.292,0.321±0.257;0.572±0.283,0.312±0.242,P<0.05)。④NR2A表达水平:两组比较无差异。结论:慢性复合应激可增强学习与记忆能力,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亚基NR2B参与了慢性复合应激引起的学习与记忆增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无热和微热功率的X波段脉同波孕期辐射致仔鼠脑功能发育障碍的神经电生理机机制。方法 以功率密度5~20mW/cm^2的脉冲微波对孕鼠进行孕期慢性辐射(孕6~16d隔日1次,每次20min),研究成年子鼠海马神经元胞体N-甲基-D天冬氨酸9NMDA)受体单通道特性的变化。结果 在10.20mW/cm^2功率组,NMDA受体通道的活动性降低,表现为通道电导下降,开放里程缩短,开放概率降低等。5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高原低氧环境对胎鼠海马神经元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数目和通道特性的影响,为防治高原低氧引起的脑损伤提供依据。方法:将孕10d SD大鼠置于低压氧舱内,采用原位杂交和膜片钳观察其所生子鼠海马NMDA受体的数量和功能。结果:胎鼠高原低氧后,NMDA受体数量减少,通道开放概率由0.150降为0.012,通道开放时间常数61由0.040&;#177;0.010降为0.020&;#177;0.007(t=33.21,P&;lt;0.05),62由0.75&;#177;0.23降为0.49&;#177;0.23(t=25.31.P&;lt;0.05),通道关闭时间常数61由0.14&;#177;0.07升高为14.25&;#177;3.5(t=12.74,P&;lt;0.01),62由2.67&;#177;1.12升高为4832&;#177;1809(t=8.44.P&;lt;0.01)。结论:高原低氧影响到胎鼠NMDA受体的发育,提示高原低氧环境下大鼠的学习记忆可能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高原低氧环境对胎鼠海马神经元 N 甲基-D 天(门)冬氨酸受体( 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 NMDAR)数目和通道特性的影响 , 为防治高原低氧引起的脑损伤提供依据. 方法将孕 10 d SD大鼠置于低压氧舱内,采用原位杂交和膜片钳观察其所生子鼠海马 NMDA受体的数量和功能. 结果胎鼠高原低氧后, NMDA受体数量减少,通道开放概率由 0.150降为 0.012,通道开放时间常数б 1由 0.040± 0.010降为 0.020± 0.007(t=33.21,P< 0.05),б 2由 0.75± 0.23降为 0.49± 0.23(t=25.31,P< 0.05),通道关闭时间常数б 1由 0.14± 0.07升高为 14.25± 3.5(t=12.74,P< 0.01),б 2由 2.67± 1.12升高为 4832± 1809(t=8.44,P< 0.01). 结论高原低氧影响到胎鼠 NMDA受体的发育,提示高原低氧环境下大鼠的学习记忆可能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1.
电磁脉冲对大鼠脑海马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背景电磁脉冲是一种高能非电离辐射,它涵盖的频谱极宽,对电子仪器具有极强的破坏力,并具有一定的生物损伤效应.本课题组前期实验发现,电磁脉冲可造成实验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显著下降,并且影响其海马长时程增强效应的形成.目的观察电磁脉冲照射对大鼠海马组织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方差分析.单位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4-01/03在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完成.实验选用雄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电磁脉冲组26只和对照组6只.方法电磁脉冲组大鼠经电磁脉冲照射(6×104V/m,脉冲上升时间20ns,脉宽30μs,频率2.5脉冲/min,作用2 min)后即刻,3,6,24,48 h麻醉状态下断头取脑,剥离海马;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氨基酸含量,并以3H标记的谷氨酸为配基进行放射性配基-受体结合实验.对照组麻醉处死前不做任何处理.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大鼠海马组织兴奋性氨基酸和抑制性氨基酸含量的变化.②各组大鼠海马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的最大结合量和平衡解离常数的变化.结果32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电磁脉冲照射后即刻、3 h、6 h可见天冬氨酸的含量显著升高[峰值(17.25±1.63)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10.56±1.5)μmol/L,P<0.05],谷氨酸含量也于上述3个时间点升高[峰值(13.67±0.95)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6.94±1.1)μmol/L,P<0.05],两者含量均于照射后24 h渐趋恢复,48 h接近正常水平.3抑制性氨基酸(甘氨酸、牛磺酸、γ-氨基丁酸)的含量也于电磁脉冲照射后不同时间点升高,并于48 h恢复.谷氨酸/γ-氨基丁酸比值于照后即刻明显升高(P<0.05),照后24 h明显下降,48 h恢复至接近对照组.②电磁脉冲照射后即刻大鼠海马中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的平衡解离常数开始下降,照后3 h下降最显著(P<0.05),6 h渐有恢复,48 h恢复至正常水平;受照大鼠海马中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的最大结合量于照后3 h和6 h显著下降(P<0.05),24 h渐有恢复,照后48 h明显升高,超过正常组水平(P<0.05).结论电磁脉冲照射导致大鼠海马组织中兴奋性氨基酸含量及谷氨酸/γ-氨基丁酸比值升高;同时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的亲和力升高及受体密度下降.提示实验动物认知障碍可能与兴奋性氨基酸的过度释放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功能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2.
背景:学习和记忆的神经基础是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在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重组的过程中需要特定的康复训练。目的:观察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大鼠分辨学习能力和一次性被动回避反应的记忆保持能力与健侧海马神经元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通道动力学特性的关系。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材料:实验于2000-03/2002-02在泸州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选择Wistar雄性大鼠24只,将其随机分为脑梗死自由活动组(模型组)、脑梗死康复训练组(康复组)和正常组,每组8只。方法:①模型制备:康复组和模型组大鼠建立右侧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正常组不做处理。②康复训练:4d后对康复组大鼠进行4周的滚笼训练器、网屏训练器、平衡训练器训练,模型组和正常组不进行训练。③学习记忆测试:各组大鼠于术后第35天进行学习记忆行为学测试。Y-型迷宫实验主要观察大鼠达到9/10正确反应(跑到暗臂)所需的训练次数;多功能条件反射箱实验主要观察大鼠在跳板上停留的时间(步入潜伏期)。④学习记忆测试完后采用细胞贴附式记录海马神经元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的单通道电流。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大鼠达到掌握迷宫结构标准所需的训练次数。②各组大鼠步入潜伏期。③各组大鼠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的单通道电流特性。结果:24只大鼠均进入分析。①康复组和正常组大鼠达到掌握标准所需次数分别为(68.02±11.67)次和(57.62±10.31)次,而模型组需要(107.07±16.32)次,与前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正常组和康复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②康复组和正常组电击前步入潜伏期中位数分别为286.7s和298.4s,而模型组电击前步入潜伏期中位数仅为126.7s,与前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正常组和康复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③康复组大鼠海马神经元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以35pS通道短开放为主,开放概率0.099±0.007。20pS短开放和长开放通道以及35pS短开放时间和概率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意义(P>0.05);模型组以20pS通道开放为主,20pS短开放和长开放两个时间常数明显短于康复组同类通道,35pS通道短开放概率为0.036±0.04,低于康复组(P<0.05),无35pS长开放通道。结论:康复训练促进脑梗死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恢复是通过健侧海马神经元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通道特性的改变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高功率微波(HPM)辐射后大鼠海马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表达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10mW/cm^2和100mW/cm^2 HPM辐射110只Wistar雄性大鼠,于辐射后6h、1d、7d、14d和28d活杀取海马组织,采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和图像分析等技术分析海马组织中NMDA受体——NR1、NR2A和NR2B的蛋白及mRNA含量的变化。结果10mW/cm^2及100mW/cm^2 HPM辐射后,可见大鼠海马神经元固缩等病理变化,100mW/cm^2组的病变较10mW/cm^2组严重,且恢复迟。2个辐射组的NR1、NR2A及NR2B的表达均增强;10mW/cm^2组辐射后6h,NMDA受体表达始见增加,1d达高峰,28d基本恢复;100mW/cm^2组照后6h,NMDA受体表达始见增加,7d达高峰,28d基本恢复,且与10mW/cm^2组相比,100mW/cm^2组增高明显,恢复较迟。NR1mRNA变化规律与其蛋白表达类似。结论10mW/cm^2及100mW/cm^2 HPM辐射可造成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使NMDA受体表达上调,参与HPM致海马组织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清醒大鼠脑微透析技术,观察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激动剂和阻断剂对大鼠海马兴奋性氨基酸释放的影响,探讨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对大鼠海马兴奋性氨基酸释放的自身调节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12在锦州医学院药理教研室完成。45只雄性SD大鼠,横跨海马背部植入一自制的透析探头,待大鼠清醒后24h用人造脑脊液,N-甲基-D-天冬氨酸250,500μmol/L,N-甲基-D-天冬氨酸500μmol/L+MK-801 100μmol/L,MK-801100μmol/L,甘氨酸500μmoL/L.7-氯犬尿烯酸200μmol/L灌流,灌流速度为5μL/min,每20min收集一次透析液,采用邻苯二甲醛-β-巯基乙醇衍生化反相梯度洗脱荧光检测透析液中谷氨酸和天冬氨酸的水平。结果:45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海马内局部灌流N-甲基-D-天冬氨酸250,500μmol/L可明显增加细胞外基础状态下谷氨酸和天冬氨酸的水平。非竞争性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拮抗剂MK-801(100μmoL/L)可拮抗N-甲基-D-天冬氨酸(500μmol/L)引起的谷氨酸释放增加作用。单独应用MK-801(100μmoL/L)对基础状态下谷氨酸的水平没有影响。局部灌流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协同激动剂甘氨酸500μmoL/L也可明显增加细胞外基础状态下谷氨酸的水平。局部灌流N-甲基-D-天冬氨酸上甘氨酸部位的选择性阻断剂7-氯犬尿烯酸200μmoL/L可以拮抗甘氨酸引起的谷氨酸释放增加作用。结论:兴奋性氨基酸受体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的激活增加海马内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这种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可能存在于突触前膜(兴奋性神经末梢膜上),即自身调节受体正反馈调节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总结以精神症状起病的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脑炎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识别提供策略。方法 回顾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以精神症状起病且疑似自身免疫性脑炎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急诊留观及住院的患者62例,经过随访后其中确诊抗NMDAR脑炎18例,精神障碍患者为44例。回顾性统计患者的人口学因素、临床资料、脑脊液及血清抗体、颅脑MRI检查等资料,先后以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以精神症状起病的抗NMDAR脑炎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癫痫发作、意识水平下降、不自主运动、言语障碍、自主神经紊乱等5类临床症状中差异有显著性(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癫痫发作、不自主运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是以精神症状起病的抗NMDAR脑炎相较于急性精神障碍的特征性症状(P<0.05)。结论 癫痫发作、不自主运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是以精神症状起病的抗NMDAR脑炎患者的特征性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低频电针对海洛因心理依赖小鼠海马N-甲基-D-天冬氨酸(NMDA)的亚型NMDAR1(NR1)、NMDAR-2A(NR2A)、NMDAR-2B(NR2B)表达的影响,探讨低频电针对海洛因成瘾记忆干预作用的可能中枢机制。 方法:筛选无天然位置偏爱的雄性小鼠4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海洛因心理依赖模型组(模型组)、模型电针组(模针组),每组15只。海洛因剂量递增注射结合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 CPP)训练制作海洛因心理依赖模型,2Hz低频电针“内关”、“三阴交”,点刺“四神聪”穴。采用白箱CPP值变化评价低频电针治疗效应,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海马NMDA受体亚型(NR1、NR2A、NR2B)的表达。 结果:①模针组白箱CPP值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②模针组小鼠NR1、NR2B阳性表达较模型组增强(P<0.05)。③模针组小鼠NR2A阳性表达较模型组降低(P<0.05)。 结论:低频电针疗法能增强海洛因心理依赖小鼠海马NR1、NR2B,降低NR2A的阳性表达。这种改变可能与低频电针调节海洛因依赖的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清醒大鼠脑微透析技术,观察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激动剂和阻断剂对大鼠海马兴奋性氨基酸释放的影响,探讨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对大鼠海马兴奋性氨基酸释放的自身调节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12在锦州医学院药理教研室完成。45只雄性SD大鼠,横跨海马背部植入一自制的透析探头,待大鼠清醒后24h用人造脑脊液,N-甲基-D-天冬氨酸250,500μmol/L,N-甲基-D-天冬氨酸500μmol/L+MK-801100μmol/L,MK-801100μmol/L,甘氨酸500μmol/L,7-氯犬尿烯酸200μmol/L灌流,灌流速度为5μL/min,每20min收集一次透析液,采用邻苯二甲醛-β-巯基乙醇衍生化反相梯度洗脱荧光检测透析液中谷氨酸和天冬氨酸的水平。结果:45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海马内局部灌流N-甲基-D-天冬氨酸250,500μmol/L可明显增加细胞外基础状态下谷氨酸和天冬氨酸的水平。非竞争性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拮抗剂MK-801(100μmol/L)可拮抗N-甲基-D-天冬氨酸(500μmol/L)引起的谷氨酸释放增加作用。单独应用MK-801(100μmol/L)对基础状态下谷氨酸的水平没有影响。局部灌流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协同激动剂甘氨酸500μmol/L也可明显增加细胞外基础状态下谷氨酸的水平。局部灌流N-甲基-D-天冬氨酸上甘氨酸部位的选择性阻断剂7-氯犬尿烯酸200μmol/L可以拮抗甘氨酸引起的谷氨酸释放增加作用。结论:兴奋性氨基酸受体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的激活增加海马内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这种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可能存在于突触前膜(兴奋性神经末梢膜上),即自身调节受体正反馈调节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多发性脑梗塞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的SP和SPR变化及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精制蝮蛇抗栓酶(Svate-3)联合应用对MCI(multi—cerebral Infarction,MCI)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MCI发病时的细胞内机制和临床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方法 选用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和实验组。应用微栓子栓塞阻断法建立MCI缺血性动物模型,借用组织化学的方法结合显微图像分析,观察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的SP和SPR改变,并且对比观察NGF,Svate-3对MCI海马CA3区神经元的作用。结果 SP及SPR阳性反应物平均灰度值组间比较,实验对照组比正常对照组升高分别为(202&;#177;10),(127&;#177;7)和(168&;#177;8),(95&;#177;9)。P&;lt;0.01。结论 SP及SPR可能参与MCI病理生理过程,NGF和Svate—3在缺血状态下可以减轻神经元的损伤,并能提高其存活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ate,NMDA)在大鼠海马神经元上诱发电流的特性以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对大鼠海马神经元NMDA诱发电流(INMDA)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2-10/2003-02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膜片钳研究室进行,运用常规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在原代培养第七八天的大鼠海马神经元上记录INMDA,以及GDNF对INMDA的影响,由Clampex 8.0软件采样系统获得的图形,直接进入Clampfit8.0软件处理数据。结果:NMDA可在海马神经细胞上诱发出大的内向离子流。当钳制电压为-60mV时,细胞外单独给予GDNF(0.1,1.0,10.0μg/L)对静息膜电导及电压门控离子通道无影响。但细胞外同时给予NMDA(100μmol/L)和GDNF(10μg/L)时,INMDA的峰值为(-578.238&;#177;100.493)pA,INDMA的峰值被抑制( t=-7.248,P&;lt;0.01),峰值受抑制率为(21.502&;#177;7.898)%。洗去GDNF后,抑制作用消失。结论:NMDA诱发的电流呈现出明显的内向整流特性,GDNF能抑制海马神经元NMDA通道的兴奋性,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胎鼠原代皮层神经元培养,建立N-甲基-D-天冬氨酸(NMDA)诱导的兴奋性毒性损伤模型。研究丹红注射液对于神经元NMDA损伤后的保护作用。方法:胎鼠原代神经元培养并鉴定。培养至10d时,给予不同浓度NMDA,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生存率并测定LDH释放率,建立NMDA损伤模型。给予两种剂量的丹红注射液干预,测定细胞生存率及LDH释放率。采用Hoechst染色及TUNEL检测小剂量丹红干预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随着NMDA浓度的增高,神经元生存率逐步下降,LDH释放率依次增加,以NMDA300μmol·L^-1组损伤最明显。丹红干预组细胞生存率提高,LDH释放率下降。小剂量丹红干预组凋亡细胞百分率减低。结论:丹红注射液可减轻NMDA诱导的体外神经元损伤,抑制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