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细胞膜磷脂变化与蛋白激酶C(PKC)同功酶表达的关系及对肝转移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检测大肠癌原发灶、癌旁肠黏膜、肝转移灶细胞膜磷脂酰肌醇 (PI)、磷脂酰丝氨酸(PS)、磷脂酰乙醇胺 (PE)和磷脂酰胆碱 (PC)。采用QRT -PCR方法检测PKC -α -ε- ζ同功酶mRNA的表达。结果检测 4 8例大肠癌标本。在癌原发灶、肝转移灶中 ,PI、PE、PC含量高于癌旁肠黏膜组织 (P <0 .0 1)。肝转移灶与原发灶相中PI、PC含量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PE含量显著高于癌原发灶 (P <0 .0 1)。癌原发灶和肝转移灶中PKC -ε、- ζ表达高于癌旁肠黏膜组织 (P <0 .0 1) ,PKC -α表达水平降低。PE含量与PKC -ε、- ζ表达成正比 ,与肝转移呈正相关。PKC -α表达与PE含量成反比 ,与肝转移呈负相关。结论 :细胞膜磷脂PE含量升高 ,PKC -ε、- ζ增强表达和PKC -α表达水平降低与结直肠癌肝转移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大肠癌患者血浆缩醛磷脂、总磷脂、总胆固醇和糖脂含量变化 ,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 3 4例大肠癌患者 (术前和术后 3 0天 )及 3 6例正常成人分别测定其血浆缩醛磷脂、总磷脂、总胆固醇和糖脂中的总唾液酸 (TSA)及脂结合唾液酸 (LSA)的含量。结果  1.大肠癌患者术前血浆缩醛磷脂含量较术后 3 0天和正常人对照组明显增加 ,差异统计学有意义 (P <0 .0 5 ) ,而大肠癌患者术前血浆总磷脂含量较术后 3 0天和正常人对照组有所减少 ,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2 .大肠癌患者术前血浆总胆固醇含量较术后 3 0天和正常人对照组亦明显增加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3 .大肠癌患者术前血浆总唾液酸 (TSA)和脂结合唾液酸 (LSA)含量显著高于术后 3 0天和正常人对照组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大肠癌患者 (术前 )血浆缩醛磷脂、总胆固醇和糖脂含量显著增高 ,而总磷脂的含量是降低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胃癌患者血浆缩醛磷脂含量的变化并与总胆固醇含量变化的相关性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 3 6例胃癌患者及 3 8例正常成人分别测定其血浆缩醛磷脂和总胆固醇的含量。结果 ①胃癌患者血浆缩醛磷脂含量较正常人对照组明显增加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②胃癌患者血浆总胆固醇含量较正常人对照组亦明显增加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③胃癌患者组中 (术前 ) ,血浆缩醛磷脂与总胆固醇呈正相关关系 (r =0 .82 ,且P <0 .0 0 1)。结论 在胃癌患者中 ,血浆缩醛磷脂含量显著增高 ,并与总胆固醇的含量增高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大鼠肝癌细胞与磷脂酰乙醇胺N 甲基转移酶 2 (PEMT 2 )过表达细胞蛋白含量及增殖情况。方法 采用载体构建、质粒转染和鉴定方法 ,得到PEMT 2过表达细胞 ,用细胞培养、计数及考马斯亮蓝法分析大鼠肝癌细胞与PEMT 2过表达细胞蛋白含量及增殖情况。结果 PEMT 2过表达细胞的生长速度明显低于大鼠肝癌细胞 ,而胞浆蛋白及总蛋白含量却明显高于大鼠肝癌细胞 (P <0 .0 1)。结论 PEMT 2过表达抑制了大鼠肝癌细胞的生长并使其趋向分化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缺血预适应 (IPC)对猫体外循环 (CPB)中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心肌细胞膜总磷脂及胆固醇含量变化的影响。 方法 :建立猫体外循环模型并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2 5只。对照组仅行单纯 CPB,不阻断主动脉 (ACC) ;缺血再灌注组 (IR组 )于 CPB后 4 5 min行 ACC,6 0 m in后使心脏复跳 ,恢复再灌注 4 5 min;IPC组于 ACC前行 IPC(ACC5 min后开放 1 0 m in,重复 3次 ) ,余处理同 IR组。测定 CPB过程中各时间点心肌细胞膜总磷脂及胆固醇含量并计算胆固醇 /磷脂比值 (C/ P)。 结果 :IR组 ACC6 0 m in时心肌细胞膜总磷脂及胆固醇含量较 CPB前明显减少 (P<0 .0 1 ) ,但 C/ P无明显变化 ,再灌注 4 5 min时心肌细胞膜总磷脂及胆固醇含量进一步降低 ,与 ACC6 0 m in相比有显著性意义 (P<0 .0 1 ) ,同时伴有 C/ P升高 ;IPC组ACC6 0 m in时心肌细胞膜总磷脂及胆固醇含量与 CPB前相比无明显降低 ,再灌注 4 5 min时 ,心肌细胞膜总磷脂及胆固醇含量虽明显低于 CPB前水平 (P<0 .0 1 ) ,但显著高于 IR组 (P<0 .0 1 ) ,IPC组 CPB全过程中 C/ P未发生明显变化。 结论 :IPC可通过减少 CPB缺血再灌注损伤所造成的心肌细胞膜磷脂和胆固醇丢失发挥其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血清磷脂酰胆碱 (PC)、磷脂酰丝氨酸 (PS)、磷脂酰乙醇氨 (PE)在原发性高血压病 (EH )患者中的变化 ,以探讨血清磷脂在EH的发病过程中是否起作用。方法 :2 6例EH患者与正常对照组 5 0例。抽取EH患者血压 >14 0 90mmHg时的空腹静脉血。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中PC、PS、PE的含量。结果 :①EH组与对照组的PC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795。②EH组与对照组的PS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0 2 2 92。③EH组与对照组的PE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EH组的PE高于对照组 ,P =0 0 43 8。结论 :EH病人PC、PS和正常对照组无差别 ,可能由于EH病人无血栓形成 ,血小板膜尚无磷脂表面形成。EH病人的血清PE增加 ,可能由于去甲肾上腺素增多、血管壁张力增高等因素使血小板膜PE由膜内到膜外 ,血小板被激活 ,继而导致缩血管物质TXA2 增加 ,这个过程可能是EH发病机制的始动或中间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乳糖酰磷脂酰乙醇胺修饰的阿霉素脂质体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 :在NaBH4 还原作用下连接乳糖和磷脂酰乙醇胺制备乳糖酰乙醇胺 (Lac_PE) ,反应 40 0h测定偶联率为 48.6 % ,硅酸柱层析得到纯品。用 10 %的Lac_PE整合到超声法制备的小单层脂质体 (由PC :chol:PE以 7∶2∶1摩尔比组成 )脂膜上。结果 :其插入率为 99.6 % ,乳糖脂阿霉素脂质体体外杀瘤试验 (MTT法 )表明 :48h细胞毒试验乳糖脂阿霉素脂质体对人肝癌细胞系SMMC - 772 1的杀伤作用显著优于无糖脂脂质体 (P <0 .0 1) ,以IC50 计 ,乳糖脂脂质体的杀伤作用是对照组的 16 .3倍 ,而对非靶细胞 (B16黑色素瘤细胞 )的杀伤作用二者相近。 0 .5h预处理试验表明 :缩短药物与细胞接触时间后 ,乳糖脂阿霉素脂质体仍保持较强的杀伤肝癌作用 ,IC50 为 2 .74μg/ml,而对照组为 48.7μg/ml。 结论 :表明乳糖脂阿霉素脂质体的杀伤作用来自半乳糖基配体的特异性介导和人肝癌细胞上肝凝集素的识别内吞作用。  相似文献   

8.
金边瑞香对小鼠SOD活性及MDA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目的 :观察金边瑞香对小鼠血清、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及丙二醛 (MDA)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SOD活性及硫代巴比妥酸 (TBA)比色法测定MDA含量。结果 :金边瑞香提取液 2 0 0、10 0 g/kg显著提高小鼠血清、肝组织中SOD活性 (P <0 .0 1,P <0 .0 5 ) ,并明显降低血清、肝组织中MDA的含量 (P <0 .0 1,P <0 .0 5 )。结论 :金边瑞香提取液具有抗脂质过氧化和抗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9.
板蓝根磷脂对内毒素血症小鼠巨噬细胞膜脂流动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以小鼠内毒素血症为模型 ,观察板蓝根磷脂对内毒素血症小鼠巨噬细胞膜脂流动性的保护作用。方法 小鼠分为板蓝根氯仿提取物预处理组、磷脂脂质体预处理组、板蓝根磷脂脂质体预处理组和内毒素血症对照组。各组按照上述次序分别给予腹腔注射 5ml/kg相应药物 ,预处理 18h后腹腔注射内毒素 6mg/kg。 6h后处死小鼠 ,观察细胞膜脂流动性的变化。结果 板蓝根氯仿提取物对内毒素血症小鼠巨噬细胞膜脂流动性的保护作用没有达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程度 (P >0 .0 5 ) ,磷脂脂质体对膜脂流动性具有保护作用 (P <0 .0 5 ) ,但两者之间并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别 (P >0 .0 5 ) ;板蓝根磷脂对内毒素血症小鼠细胞膜脂流动性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P <0 .0 1) ,优于单独使用板蓝根氯仿提取物 (P <0 .0 5 )或磷脂脂质体 (P =0 .0 5 )。结论 板蓝根磷脂脂质体对内毒素血症小鼠巨噬细胞膜脂流动性的保护作用优于单独使用板蓝根氯仿提取物或磷脂脂质体  相似文献   

10.
G6PD缺乏对红细胞膜磷脂脂肪酸组成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探讨G6PD缺乏时红细胞膜磷脂的氧化性损伤。用氯仿:甲醇(2:1V/V)抽提膜脂质,通过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磷脂,经薄层层析分离得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丝氨酸(PS)和磷脂酰胆碱(PC)。采用TLC扫描仪测定各种磷的含量。用甲醇提取PE,PS及PC,经快速酯交换得到脂肪酸甲酯,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分析各种磷脂中脂肪酸的组成情况。结果:G6PD缺乏时,PS含量下降,红细胞膜总磷脂及PS中不饱和脂肪酸(C18:1,C18:2)的含量均减少,PE中C16:0的含量也减少,实验结果推测,G6PD缺乏时红细胞膜磷脂改变,PS含量的减少及PS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下降可能与氧化性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eratinocyte growth factor, KGF)对大鼠肝癌细胞CBRH-7919增殖的影响.方法 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重组人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102)对CBRH-7919细胞增殖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受体(keratinocyte growth factor receptor, KGFR)在CBRH-7919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KGFR在CBRH-7919细胞的胞膜和胞质中均有表达,MTT实验显示K102对CBRH-7919细胞增殖作用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KGFR在CBRH-7919细胞的胞膜和胞质中存在表达,但K102对肝癌细胞CBRH-7919的增殖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三氯化镧对大鼠肝癌细胞CyclinD1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三氯化镧抑制肝癌细胞生长的机制。方法:以体外培养大鼠肝癌细胞株CBRH-7919为研究对象,给予0.01、0.1、1.0mmol/LLaCl3,培养3、5、7d后,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BRH-7919的细胞周期时相变化。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CyclinD1的基因表达。结果:0.1、1.0mmol/LLaCl3组培养3、5、7d后,G0/G1期细胞百分数均有显著性增加;CyclinD1的转录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减弱。结论:LaCl3可通过下调CyclinD1的转录和蛋白表达,使肿瘤细胞从G1期进入S期受阻,从而抑制CBRH-7919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三氯化镧(LaCl3)对大鼠肝癌细胞P16和P21蛋白表达的影响。法:实验分为4组,3个实验组:CBRH-7919细胞分别培养在含0.01、0.10和1.00 mmol•L-1 LaCl3的DMEM培养液中;对照组:CBRH-7919培养在不含LaCl3的DMEM培养液中。培养时间分别为1、3和5 d。观察细胞生长变化,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与G1期调控有关的P16和P21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0.10和1.00 mmol•L-1LaCl3组培养后3 和 5 d CBRH-7919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均明显增加(P< 0.01),G0/G1期细胞百分数显著增加(P< 0.01),P16和P21阳性率明显增加(P< 0.01)。 结论:LaCl3可通过上调P16和P21,使肿瘤细胞从G1期进入S期受阻,从而抑制CBRH-7919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磷酸钙共沉淀法与阳离子脂质体试剂形成复合物法两种基因转染方法构建大鼠肝癌细胞克隆株的有效性及对生长影响的比较。方法将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分别用脂质体形成复合物法、磷酸钙共沉淀法导入大鼠肝癌CBRH-7919细胞,G418筛选基因稳定转染阳性单细胞克隆株。RT-PCR法检测EGFP基因在细胞中的表达。结果两种方法转染CBRH-7919细胞24h后,倒置相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均见绿色荧光。G418加压筛选14d后均形成阳性克隆,倒置相差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绿色荧光,脂质体法的细胞克隆荧光强度强于磷酸钙。阳性克隆株经RT-PCR法检测,750bp于450bp处均有特异性条带。结论两种细胞转染方法均可使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稳定转染CBRH-7919,为今后探讨外源目的基因对靶细胞生长特性的影响奠定前期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虾青素(Astaxanthin,Asta)对大鼠肝癌细胞CBRH-7919细胞骨架和肿瘤转移抑制蛋白23(non-metastasis23,nm23)的影响。方法 MTT法检测Asta作用下对CBRH-7919细胞生长的影响,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测CBRH-7919细胞骨架的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nm23蛋白的表达和分布。结果 Asta能够抑制CBRH-7919细胞的生长,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Asta对CBRH-7919细胞骨架有破坏作用,骨架网状结构降解、凝聚、分布不均,Asta作用时间越长对细胞骨架的破坏作用越明显。免疫荧光结果显示nm23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Asta作用下nm23蛋白在0~18 h内表达上调,18 h后表达下调。结论 Asta能显著抑制CBRH-7919细胞生长,可能与其破坏肿瘤细胞骨架及对nm23蛋白的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热化疗对多药耐药性CBRH-7919细胞MDR基因的影响。【方法】采用单纯化疗,单纯热疗及热疗联合化疗,分别作用于CBRH-7919及CBRH-7919mdr 1细胞。观察不同处理组细胞的存活率、mdr1mRNA及P-gp的表达情况。【结果】热化疗组细胞的存活率明显低于单纯加热组及单纯化疗组,同时热化疗组细胞mdr1mRNA的表达明显减低或消失,P-gp表达明显减低。【结论】热化疗可以使多药耐药细胞mdr1mRNA表达降低或消失,使P-gp表达降低,从而逆转了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性,提高了化疗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对大鼠CBRH-7919肝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分离Wista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鉴定后进行体外培养,制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BMSC—CM),MTT比色法检测BMSC—CM对7919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BMSC—CM对7919肝癌细胞周期的影响,EHSA检测BMSC-CM对7919肝癌细胞分泌AFP的影响。结果:MTT比色法结果显示:25%、50%、75%及100%BMSC—CM组的吸光度值(A值)分别为:0.395±0.050、0.459±0.079、0.501±0.084及0.566±0.099,各组均高于0BMSC—CM组(0.277±0.064)(P均〈0.05),并且随着浓度的增加,A值逐渐升高,呈浓度依赖性。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25%、50%、75%及100%BMSC—CM组的细胞增殖指数均高于0BMSC—CM组,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随着浓度的升高,细胞增殖指数逐渐增加。ELISA结果显示:25%、50%、75%及100%BMSC—CM组的AFP值分别为:12.562±0.071、14.660±0.106、16.397±0.058及23.196±0.137,均高于0BMSC—CM组(3.143±0.033)(P均〈0.05),并且随着浓度的增加,AFP值逐渐升高。结论: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条件培养基可以促进大鼠肝癌细胞系CBRH-7919肝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8.
猫人参注射液体外抗肝癌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单味猫人参注射液在体外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噻唑蓝还原法(MTT法)检测猫人参注射液对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小鼠肝癌细胞株H22、大鼠肝癌细胞株CBRH-7919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体外实验结果表明:250mg/ml浓度猫人参注射液对H22、CBRH-7919、SMMC-7721肝癌细胞株均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63.68%、41.51%、32.92%,IC50分别为:107.70mg/ml、519.49mg/ml、667.56mg/ml;在24h,48h,72h三个时相,对小鼠H22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存在较明显的时效关系,在72h内16.88mg/ml~250mg/ml浓度内药物浓度与抑制作用有正相关趋势,其相关系数为0.91.结论:猫人参注射液对不同肝癌细胞株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对大鼠肝癌CBRH7919细胞缝隙连接蛋白(Cx)43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分别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剂量(体积分数0%、2.5%、5%、10%)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组CBRH7919细胞Cx43蛋白的表达,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 PCR)检测各组肝癌细胞Cx43 m 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0%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比较,体积分数为2.5%、5%、10%的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均能明显提高肝癌CBRH7919细胞Cx43蛋白及m RNA表达水平。【结论】六味地黄丸可能是通过促进肝癌CBRH7919细胞Cx43蛋白及m RNA的表达,改变Cx43膜定位,改善细胞间缝隙连接通讯功能,从而发挥抑制肝癌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