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用木疗法治疗跟痛症98例,疗效较为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98例患者,属跟骨骨刺者42例,男18例,女2 4例,年龄在5 0岁以下7例,在5 0岁以上3 5例;属跟底脂肪垫炎9例,男1例,女8例,年龄在5 0岁以下6例,5 0岁以上3例;属跖筋膜炎47例,男8例,女3 9例,年龄在5 0岁以下2 0例,5 0岁以上2 7例。病程在1浕内3 6例,1浕以上62例。2 治疗方法采用直径3 5cm ,长2 5cm圆木一根,放于平整的地板上,患者坐在与膝等高的座凳上,脱去鞋袜,患肢足跟踏于圆木上,前后来回滚动圆木,由轻到重,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次3 0min ,1d 3次。结束后可用温水浴足10mi…  相似文献   

2.
<正> 跟痛症一般对症治疗效果不佳。笔者于1989年~1992年,采用自拟跟痛散合跟骨钻孔治疗跟痛症,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资料完整的45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45例中,男36例,女9例;年龄20~40岁14例,41~60岁31例;右侧22例,左侧10例,双侧13例;病史1~2年25例,3~5年14例,6~10年6例;伴有跟骨刺者32例,36个跟骨(治疗前有15例17个跟骨已行跟骨刺切除术);跟痛较轻不影响功能者6例,疼痛较重、行走困难、影响功能者34例,疼痛严重需扶杖行走者5例。  相似文献   

3.
跟痛洗剂治疗跟痛症5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跟痛症是指由跟骨骨刺、跖筋膜炎、足跟脂肪垫炎等所引起的一侧或双侧跟骨跖面疼痛。多见于40岁以上的成年人 ,女性较男性为多 ,其治疗较为棘手。自 2 0 0 0年以来 ,笔者采用自拟跟痛洗剂治疗本病 54例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现总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 54例 ,男 1 1例 ,女 43例 ;年龄 2 0~ 75岁 ,平均 46岁 ;病程 2周~ 4年 ;单足发病者 30例 ,双足发病者 2 4例 ;X线检查示跟骨有骨刺形成者 62足。治疗方法跟痛洗剂方为 :海桐皮 30 g,五加皮 30 g,制川乌 1 5g,制草乌 1 5g,三棱 2 0 g,莪术 2 0 g,秦艽 1 5g,牛膝 2 0 g,木瓜 2 0 g,苏木 2 …  相似文献   

4.
赵华  崔杰 《河南中医》2002,22(6):51-51
跟痛症又称足跟痛 ,是临床常见病 ,笔者用中药熏洗治疗 ,效果颇佳。全部患者来自门诊共 4 0例 ,男 10例 ,女 30例 ;年龄 30~ 6 6岁 ;病程最短 3月 ,最长 10a。临床症见足跟疼痛 ,跟骨周围压痛 ,无红肿 ,行走后减轻。其中脂肪垫萎缩 2 0例 ,跟骨滑囊炎 15例 ;跟骨刺 5例。治疗方法选用活血化瘀 ,益气除风 ,补肝肾之法。药物 :黄芪 6 0g ,桂枝 10 g ,白芍 30 g ,桃仁 30g ,红花 30 g ,川芎 10g ,制乳没各 10 g ,透骨草 10g ,伸筋草 30 g ,莶草 30 g ,秦艽 15g ,木瓜 30 g ,延胡索 15 g ,杜仲 30g ,川断 30 g ,桑寄生30 g …  相似文献   

5.
我们自 1998年 1月至 2 0 0 1年 1月共收治跟痛症患者 81例 ,计 10 5足 ,采用中药熏洗治疗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 :跟骨跖面行走痛 ;足跟跖面压痛 ;跟部跖侧皮肤无红肿 ,皮温略高 ;X线检查 :有时见骨质脱钙、增生或骨刺。纳入病例标准和排除病例标准均参考“中药新药治疗跟痛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 ]。1.2 研究对象 :所治病例均为经随访的门诊病人 ,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45例 ,男 2 0例 ,女 2 5例 ;年龄 5 1.6± 6 .6岁 ;共 6 0足。对照组 36例 ,男 15例 ,女 2 1例 ;年龄 5 2 .3±5 .7岁 ;共 45足。…  相似文献   

6.
跟骨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骨科疾病,治疗方法颇多。1994-02~1999-02,我们采用中草药制成活血止痛垫治疗跟骨痛184例,收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244例患者均为我院骨科门诊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184例中,男63例,女121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65岁,平均年龄(50.75±6.82)岁;单侧足跟痛135例,双侧足跟痛49例;病程<1个月2例,1个月~1年64例,1~2年86例,2~3年28例,>3年4例;跟骨滑囊炎34例,跟骨骨刺87例,跟骨脂肪垫炎20例,原因不明者43例。对照组60例中,男21例,女39例;年龄最小30岁,最大66岁,平均(49.63±7.10)岁;单侧足跟…  相似文献   

7.
笔者用(扌衮)木疗法治疗跟痛症98例,疗效较为满意,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98例患者,属跟骨骨刺者42例,男18例,女24例,年龄在50岁以下7例,在50岁以上35例;属跟底脂肪垫炎9例,男1例,女8例,年龄在50岁以下6例,50岁以上3例;属跖筋膜炎47例,男8例,女39例,年龄在50岁以下20例,50岁以上27例.病程在1 a内36例,1 a以上62例.  相似文献   

8.
我科1995年3月~1998年12月共收治跟痛症152例,收到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152例中,男68例,女84例;跟后痛43例,跟下痛82例,混合型33例;年龄26~69岁;病程6~7浕;X线部分显示跟骨后缘或前缘骨刺;治疗均采用手法后外敷藤黄膏治疗。2 治疗方法 藤黄100g,丁香20g,当归100g,血竭10g,冰片30g。粉碎后麻油调成膏状待用。患者以跟后痛就诊者,让患者俯卧于床上,屈膝90°,医者一手握住患足作背屈固定,用另一手小鱼际处揉跟腱周围滑囊7~8次,把待用的藤黄膏适量用胶布固定跟腱周围,3~4d更换一次;以跟下痛为主症的,采用牛角…  相似文献   

9.
周泳瀚  于元波 《中医正骨》2000,12(10):41-42
跟痛症是骨伤科门诊常见病。自 1994~ 1999年 ,作者采用啄法加自制跟痛消涂膜治疗跟痛症 36例 ,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6例 ,男 19例 ,女 17例 ;年龄最小 40岁 ,最大 76岁 ,平均 5 3.3岁 ;病程最短 10天 ,最长 18年 ;左侧 14例 ,右侧 15例 ,双侧者 7例 ,共 43足 ;X线片示有骨质增生者 16例 ,排除跟骨骨髓炎、结核、肿瘤等。2 治疗方法2 .1 啄法 患者仰卧位。术者左手抬高患足 ,右手五指并拢1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2 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公费医疗门诊部成梅花形 ,交替叩击阿是穴及太溪、昆仑、涌泉、足…  相似文献   

10.
三生散外敷治疗足跟痛22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 2 0 0 1年 7月以来 ,作者应用中药三生散外治疗足跟痛病2 2 0例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2 0例 ,男 10 8例 ,女 112例 ;年龄 14岁~ 3 0岁 17例 ,3 1岁~ 40岁 2 3例 ,41岁~ 5 0岁 5 6例 ,5 1岁~60岁 74例 ,61岁以上 5 0例 ;病程 5d~ 2 1d 14 6例 ,1浕~ 2浕 5 8例 ,2浕以上 16例 ;农民 196例 ,工人 2 4例 ,其他 10例 ,;足跟痛部位以跖面内侧最多见 ,中间次之 ,外侧最少。1 2 发病原因  2 2 0例患者中 ,特异或非特异性炎症 92例 ,跟腱附着处软组织损伤 98例 ,跟骨骨折 10例 ,跟骨骺骨…  相似文献   

11.
跟痛症是疼痛门诊的常见病之一 ,我院应用痛点阻滞加针刀 ,配合中药外洗治疗跟痛症患者 86例 ,疗效满意 ,现将方法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治疗组 86例中男 37例 ,女 4 9例 ;年龄 4 1~76岁 ,平均 5 4岁 ;病程最短 2周 ,最长 6年 ;单足跟痛 5 1例 ,双足跟痛 35例 ;X线片异常者 6 9例 ,其中跟骨刺 6 1例 ,跟骨滑囊炎 13例 ,跟骨脂肪垫炎 12例。对照组 4 0例 ,男 16例 ,女 2 4例 ;单足跟痛 2 8例 ,双足跟痛 12例 ;其余一般情况与治疗组无显著性差异 ,具有可比性。1 2 临床表现1 2 1 跟骨刺 站立或走路时跟骨底面疼痛 ,休息…  相似文献   

12.
自 1996~ 1999年 ,我们采用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研制的用钢针撬拔跟骨反弹固定治疗跟骨骨折 2 0例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0例 ,男 14例 ,女 6例。年龄 18~ 61岁 ,平均 39.5岁。伤后就诊时间 1小时~ 5天 ,平均 1.8天。均为波及跟距关节面的跟骨骨折 ,按照 Arnesen分类法舌型 10例 ,压陷型 7例 ,冲压型 3例。跟骨结节角 6~ 2 2°,平均 11°。2 治疗方法术前必须拍照双侧跟骨侧轴位片 ,测量跟距角的大小 ,了解骨折移位的程度。采用坐骨神经阻滞麻醉 ,患者取侧卧位 ,骨科常规消毒 ,铺无菌巾 ,患肢在上 ,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跟痛症患者跟骨内侧突骨刺的解剖学特点,分析其形成因素。方法:从跟痛症患者中选取经X线检查确定合并跟骨内侧突骨刺者,拍摄跟骨侧位X线片,测量骨刺的厚度和长度。分析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比较不同性别患者的年龄和不同年龄患者的性别,比较不同侧别、类型跟骨内侧突骨刺的长度及厚度。结果:①不同性别患者的年龄。共纳入113例合并跟骨内侧突骨刺的跟痛症患者,男45例、女68例。男性组年龄(51.80±12.66)岁,女性组年龄(58.03±9.00)岁,男性患者的年龄小于女性(t′=-2.492,P=0.015)。②不同年龄患者的性别。<45岁组男11例(73%)、女4例(27%),45~55岁组男14例(41%)、女20例(59%),>55岁组男20例(31%)、女44例(69%);3组患者性别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18,P=0.011),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45岁组与45~55岁组性别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307,P=0.038),45~55岁组与>55岁组性别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66,P=0.326),>55岁组的女性占比高于<45岁组(χ2=9.026,P=0.003)。③不同侧别跟骨内侧突骨刺的长度及厚度。跟骨内侧突骨刺,左侧50例、右侧58例、双侧5例。左侧跟骨内侧突骨刺的长度小于右侧[(4.09±1.80)mm,(5.03±1.96)mm,t=2.600,P=0.011]。左侧与右侧跟骨内侧突骨刺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2±1.14)mm,(3.92±1.73)mm,t=1.754,P=0.084]。④不同类型跟骨内侧突骨刺的长度及厚度。单纯跟骨内侧突骨刺93例,跟骨内侧突和跟腱止点处骨刺20例。不同类型跟骨内侧突骨刺长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74±1.98)mm,(4.19±1.77)mm,t=-1.148,P=0.253]。不同类型跟骨内侧突骨刺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5±1.14)mm,(4.08±2.68)mm,t′=0.698,P=0.493]。结论:跟痛症患者的跟骨内侧突骨刺,左侧骨刺长度小于右侧,两侧骨刺厚度无明显差别,不同类型骨刺的长度及厚度均无明显差别;男性患者的年龄小于女性,55岁以上患者中女性患者比例较高;跟骨内侧突骨刺的形成可能与激素水平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正>足底后部疼痛,多来源于跟骨疾患,简称"跟骨痛",多见于老年人。西医多采用局部封闭治疗,我科根据中医理论,采用中药外用熏洗配合穴位敷贴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26例跟痛症患者,其中女性16例,男性10例,年龄45岁-76岁之间,平均年龄60.5岁。其中x光片长骨刺的11例,无骨刺的15例。2诊断依据跟骨痛多半一侧发病,也可以两侧同时发病,局部有红肿,压痛明显,部分患者肥胖体重,起病缓慢,晨起下床足跟疼痛,活  相似文献   

15.
跟骨骨质增生是中老年人常见病。患病后脚跟部疼痛 ,行走艰难 ,给日常生活带来很多困难。笔者于 1998年 2月~ 2 0 0 2年 6月运用自创通痹定痛消刺汤局部热浴为主配合穴位按摩治疗本病 5 6例 ,疗效显著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跟骨骨质增生病 ,诊断参考 (岑泽波 ,《中医伤科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年 ,2 14 )文献 ,取本病门诊患者 76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中医外治组 )和对照组 (常规治疗组 )。治疗组 5 6例 ,男 2 4例 ,女 3 2例 ;年龄最大 72岁 ,最小 44岁 ,平均 5 6岁 ;病位 :2 0例 /左 ,3 2例 /右 ,4例 /双 ;病程最长 11浕 ,最…  相似文献   

16.
作者1987年4月至1991年3月采用跟骨钻孔减压术治疗跟痛症70例98个患足,疗效可靠,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70例中,年龄最大67岁,最小21岁,平均40.2岁;男29例,女41例;双足发病28例,单足发病42例(左24,右18),共98个患足;病程最长18月,最短2月,平均10月;随访时间最长5年,最短0.5年;平均2.1年;单纯性跟痛症38例53足,扁平足4例5足,类风湿性跟骨炎21例33足,外伤性跟痛症7例7足;术前需持拐者16例;术后  相似文献   

17.
中药熏洗湿敷加封闭治疗跟骨骨质增生症3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跟骨骨质增生症 ,又称骨刺性跟痛症 ,临床表现为足跟部疼痛、麻木、肿胀 ,行走困难 ,查体压痛明显 ,可触到骨性隆起或僵硬组织。笔者自 1997年以来 ,采用中药熏洗湿敷加封闭治疗跟骨骨质增生症 38例 (共 5 0足 )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38例中男 10例 ,女 2 8例 ;年龄最小 4 1岁 ,最大 75岁 ;病程 6个月以内 10例 ,6个月~ 1a19例 ,1a以上 9例 ;单足 2 6例 (左足 11例 ,右足 15例 ) ,双足 12例 ,共 5 0足。 38例 5 0足均经 X线摄片确诊 ,来诊前部分患者曾口服消炎镇痛西药 (芬必得、消炎痛等 )及局部外贴膏药 (天和骨…  相似文献   

18.
徐云红 《四川中医》2000,18(9):26-26
跟痛症好发于 60岁以上的老年人 ,主要是由于跟骨退行性改变合并局部软组织无菌性炎症所致 ,以站立或行走时足跟部疼痛为特征。根据《素问·宣明五气篇》“肾主骨” ,《阴阳应象大论》“肾生骨髓” ,且足跟部为肾经、膀胱经经脉循行部位 ,笔者认为老年足跟痛多为肾虚经脉失养 ,气血不通引起 ,临床选用补益肝肾、强筋壮骨为主与活血通络为辅的药物组成跟痛汤 ,治疗老年性足跟痛 ,疗效非常满意 ,兹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1例中 ,男 1 0例 ,女 2 0例 ;61~ 80岁 2 9例 ,50~ 60岁 2例 ;左侧跟痛 1 0例 ,右侧跟痛 1 6例 ,双侧跟痛 5例。X…  相似文献   

19.
跟痛症是临床常见病。 1995~ 1999年 ,作者采用局部封闭配合小针刀治疗跟痛症 46例 5 2足 ,经 6个月以上随访 ,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46例 ,其中男 17例 ,女 2 9例 ,年龄 36~ 70岁 ;单足发病 40例 ,双足发病 6例 ;病程最长 11年 ,最短 1周 ,平均 2 .6年。 37例静息时跟骨酸胀 ,站立位及行走时足跟底部疼痛 ,休息后好转 ,跟骨结节及其周围压痛明显 ,足底轻微肿胀 ;9例呈负重行走痛 ,无明显静息痛。有封闭治疗史者 17例 19足 ,大部分患者曾服用过消炎止痛药物治疗 ,效果不佳。2 治疗方法2 .1 跟骨结节封闭 用新 7号…  相似文献   

20.
笔者用八仙逍遥汤加减熏洗治疗跟痛症 86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86例 ,男性 54例 ,女性 32例 ,年龄4 5~ 74岁 ,平均年龄 56岁。主症均为跟骨跖面痛 ,站立或行走后疼痛加重 ,压痛点在跟骨负重区内侧。双足发病者 1 2例 ,单侧发病者 74例。X线摄片检查跟骨有明显骨刺形成者 50例。2 治疗方法中药八仙逍遥汤源于《医宗金鉴》外洗方剂 ,功效为祛风散瘀 ,活血通络 ,在此方基础上加减 ,方药组成为 :防风 6 g、荆芥 6 g、当归 1 0 g、没药 1 0 g、透骨草 1 0 g、桂枝 1 0 g、细辛6 g、甘草 6 g。用法为 :用瓷盆装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