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高度近视的效果。方法高度近视33例(57眼)。年龄19.5~43岁,平均(31.3±2.26)岁,等值球面屈光度为-11.25D~-20.00D,平均(-16.25±2.50)D。术前矫正视力≥0.8者46眼(80.70%),0.5~0.7者9眼(15.79%),≥0.3者2眼(3.51%)。术前检查眼轴长度、角膜曲率、角膜厚度、散瞳前后屈光度和眼底,并计算所需人工晶状体的屈光度。超声乳化吸出透明晶状体,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于囊袋内。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56眼(98.25%),术中无后囊破裂者。术后随访中有9眼(15.79%)发生轻微后囊浑浊。结论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预测性好、视力恢复快、无回退、无严重并发症。可有条件地选用于治疗高度近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高度近视患者表麻下行透明晶状体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术后效果。方法 :5 6例 10 6眼高度近视患者在表面麻醉下行小切口透明晶状体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使用超声乳化仪 ,但未用超声能量。平均年龄 3 8 5 9± 9 44岁 ;术前裸眼视力 0 0 1~ 0 2 ,矫正视力 0 0 5~ 1 0 ;平均近视度 (-19 47± 5 41)D ,平均眼轴长(3 0 45± 1 94)mm ,平均植入人工晶状体屈光度数 ( 3 96± 4 2 7)D。术后平均随访时间 16个月。结果 :术后裸眼视力均好于或等于术前矫正视力。术后裸眼视力≥ 0 5者 79眼 (74 5 % )。术后矫正视力≥ 0 5者 99眼 (93 4% )。术后平均屈光度 (-1 49± 1 11)D。发生后囊膜混浊及玻璃体前界膜混浊 8眼 ,无视网膜脱离及黄斑囊样水肿发生。结论 :表麻下小切口透明晶状体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 ,安全有效 ,预测性好 ,视力稳定。  相似文献   

3.
高度近视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观察超声晶状体乳化吸出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70例 (12 5眼 )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行超声乳化吸出低度数或负度数丙烯酸酯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视力和屈光状态。术后随访时间≥ 3月。结果 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有后囊破裂 3眼 ,角膜水肿 12眼。术后 3月最佳矫正视力 <0 1者 4眼 ,0 1~ 0 4者 2 5眼 ,0 5~ 0 9者 86眼 ,1 0~ 1 5者 10眼。 4眼 (3 2 % )晶状体后囊浑浊 ,无视网膜脱离者。结论 超声乳化吸出低度数或负度数丙烯酸酯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 ,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中、老年高度近视眼经超声乳化吸出透明晶状体联合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术后屈光矫正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3 4例 (5 5眼 )高度近视眼行表面麻醉下经颞侧透明角膜切口 ,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 ;平均年龄 5 4 7岁 ,术前矫正视力 0 1~0 6,平均近视度数 -14 3 1± 4 73D ,随访期 8~ 3 7月 ,平均 2 8 5月。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裸眼及矫正视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术后三月 ,最佳矫正视力 0 2~ 1 0 ;49眼≥ 0 5 (89 1% ) ;术后平均近视度数 -1 82± 0 5 2D ;术前与术后三月相比较 ,角膜散光度数差异无显著性 (t =1 813 ,P >0 0 5 )术后 4眼 (7 3 % )发生晶状体后囊膜混浊 ,无其他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对中、老年高度近视眼进行超声乳化吸出透明晶状体联合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屈光矫正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但术前应进行细致的眼底视网膜检查。该屈光性手术术中、术后并发症低 ,手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祁勇军  顾敏  邹玉平  李斌辉 《眼科》2005,14(1):14-16
目的 :探讨采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 :对 31例 (41只眼 )高度近视眼经透明角膜切口或巩膜隧道切口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平均年龄 (44 2 1± 5 33)岁 ,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为指数 / 30cm~ 0 6 ,平均等效球镜度数为 (- 15 5 4± 4 13)D ,平均眼轴长度为 (2 8 4 5± 5 13)mm ,植入人工晶状体屈光度 (- 7 0~ 14 5 )D。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矫正视力均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 ,术后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 31只眼(75 6 % ) ,术后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 0 5者 18只眼 (43 9% )。术后屈光度平均值为 (- 1 85± 1 32 )D ,37只眼 (90 2 % )在设计预矫屈光度± 1D内 ,39只眼 (95 1% )在预矫屈光度± 2D内。术后 6~ 2 4个月 (平均 15个月 )随访期中 ,5只眼 (12 2 % )发生后囊膜混浊。未发现视网膜脱离、黄斑囊样水肿、眼底出血、青光眼、人工晶状体偏位等并发症。结论 :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高度近视安全、有效的方法 ,具有术后视力好、并发症少、预测屈光状态准确性及稳定性较好等优点。其远期疗效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眼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或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33例 (4 7只眼 )高度近视眼 ,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2 8只眼 ,透明晶状体囊外摘除联合硬性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1 9只眼。平均年龄 (4 8.3± 1 2 .6 )岁。术前矫正视力 0 .1 5~ 1 .0 ,平均近视度数 (-1 4 .2 2± 3.6 5 ) D,平均散光度数 (0 .97± 0 .82 ) D。随访半年以上。结果 术中 1只眼后囊膜破裂。术后半年 ,所有患者裸眼视力均提高 ,37只眼 (78.7% )裸眼视力≥ 0 .5 ,4 0只眼 (85 .1 % )矫正视力≥ 0 .5 ,平均近视度数 (- 1 .34± 0 .6 2 ) D,平均散光度数 (0 .84± 0 .87) D。术后晶状体后囊膜混浊 6只眼 (1 2 .8% ) ,视网膜脱离 1只眼。囊外摘除术者并发症多。结论 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摘除联合低度、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矫治高度近视眼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适应于不宜行角膜屈光手术的高度近视眼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7例(47眼)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低度数丙烯酸酯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视力及屈光状态,术后随访>6月.结果 术中有后囊破裂1眼(2.13%),角膜水肿7眼(14.89%),葡萄膜炎症1眼(2.13%).术后1月-3月矫正视力<0.1者1眼(2.13%),0.1-0.4者12眼(25.53%),0.5-0.8者30眼(63.83%),1.0-1.5者4眼(8.51%).晶状体后囊浑浊6眼(12.77%).观察2年无视网膜脱离者.结论 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低度数丙烯酸酯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安全并且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张虹  龚永强 《国际眼科杂志》2009,9(11):2220-2221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49眼高度近视眼患者,经透明角膜切口行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吸除联合后房型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比患眼手术前后视力,观察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6~12(平均8.5)mo。结果:术后49眼矫正视力均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其中术后裸眼视力≥0.5者28眼(57%),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5者41眼(84%);术后发生后囊混浊5眼(10%),均行YAG激光治疗;1例发生视网膜脱离(2%)。随访期内未发现黄斑囊样水肿、眼底出血、青光眼、人工晶状体偏位等并发症。结论: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摘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作为一种屈光手术治疗高度近视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透明晶状体摘除治疗高度近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评价使用超声乳化行透明晶状体摘除和植入折叠人工晶状体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预测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 45例 80只眼行透明角膜切口 ,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摘除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患者年龄 2 5~ 71岁 ,平均 5 5 13± 8 83岁。平均眼轴长度 2 9 45± 2 0 7mm ,平均等效球镜度数 -11 86± 4 73D ,植入人工晶状体屈光度平均值为9 19± 3 80D。随访 6~ 42个月。结果 :术后最佳矫正视力 80只眼均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 ;70只眼 (87 5 % )术后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 ;44只眼 (5 5 0 % )术后裸眼视力达到 0 5以上 ;术后屈光度平均值为 -1 96± 1 2 8D ,70只眼 (87 5 % )在预矫屈光度±1D内。术中未发生后囊破裂。随访中 11只眼发生后囊混浊 ,未发现视网膜脱离、黄斑囊样水肿等并发症。结论 :透明晶状体摘除治疗高度近视与目前的角膜屈光手术相比 ,可能更适宜于中年以上不愿戴镜和戴镜不能矫治的高度近视眼患者 ,其远期疗效尚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透明角膜切口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及推注式亲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临术效果.方法 采用上方3.2 mm阶梯状透明角膜切口,对420例(589眼)老年性、并发性和外伤性白内障行晶状体乳化吸出,并用推注器植入亲水性丙烯酸酯可折叠人工晶状体.结果 术后1 d裸眼或球镜矫正视力≥0.5者占89.64%;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裸眼或球镜矫正视力≥0.5者分别占92.70%,97.28%和98.47%.术后1周平均散光为(0.84±0.69)D,比术前增加0.10D,(p>0.05).术后1个月和3个月平均散光为(0.88±0.53)D和(0.85±0.56)D,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后囊浑浊发生率为1.36%.结论 透明角膜切口晶状体乳化吸出并推注式亲水性丙烯酸酯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早期恢复视力、散光稳定快和后囊浑浊发生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表面麻醉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表面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4例(40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在2%利多卡因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术中反应及术后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均能很好配合;术后24眼(60%)视力≥0.5,影响术后视力的原因主要是眼底病变.随访3~24月,31眼术后眼压在正常范围,平均(15.89±3.02)mmHg,8眼加用β-本阻滞剂后眼压控制,视野无进行性损害.结论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安全、快速、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12.
小切口非乳化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目的 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 (三联手术 )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3 1例 (3 2眼 )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施行此三联手术 ,术后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随访4月 ,视力达 0 3及以上者 2 6眼 (81 2 5 % ) ,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2 0 5 5mmHg)者 2 8眼 (87 5 0 % ) ,功能性滤过泡 2 7眼(84 3 8% )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小切口非乳化三联手术具有切口小 ,组织损伤轻 ,能良好控制眼压 ,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一次手术即可达到增进视力 ,降低眼压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13.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隧道内小梁切除术(三联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采用隧道式巩膜瓣切口对24例(28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施行三联手术.结果术后随访末期,最终矫正视力为0.1~1.0,其中0.1~0.5者15眼(53.6%),0.6~0.8者10眼(35.7%),1.0者3眼(10.7%).术后眼压全部降至正常范围,平均眼压(14.3±6.5)mmHg(1mmHg=0.133kPa).术后有角膜水肿8眼(28.6%),浅前房2眼(7.1%),后发性白内障2眼(7.1%).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隧道内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 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165例(165眼)采取充分的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术后细致的观察及护理。观察术中、术后情况,及手术效果。结果 术中、术后病人配合良好,医生及患者满意。并发症减少,术后视力0.5-1.2者为152眼(占92.2%),0.05.0.4者13眼(占7.8%),总脱盲率100%,患者满意。结论 良好的护理方法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The spheroliths , mostly to be found in the brown nucleus of Morgagni's hypermature cataract, are up to 0.25 mm in diameter and consist of radially arranged crystals of calcium carbonate of oxalate. From the spheroliths extend, in varying degrees, marginally radial structures of a very fine filamentous, streaky character, that do not enter the altered protein of the lenticular nucleus. This, most probably, is a newly formed protein structure (a structure of mucopolysaccharides according to Zimmerman and Johnson 1958) in which secondary deposits of calcium carbonate or oxalate crystals accumulate. The spheroliths are usually round or kidney-shaped and rarely consist of more than one or two individual bodies.  相似文献   

19.
Foldable acrylic intraocular lenses (IOLs) are known to reduce 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 by preventing migration of lens epithelial cells with its square edge design and its property of tackiness. Studies have reported a mean adhesiveness to posterior capsule more than three times higher for certain acrylic foldable IOLs than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IOLs. The authors would like to report two cases where the force of tackiness was compensated, thereby presenting with delayed accumulation of lens material in the capsular bags behind the IOL with temporary loss of vision.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