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根管治疗后的牙齿在移动过程中根尖和根周硬组织的变化。方法:选择13例采用标准方丝弓技术进行正畸治疗的女性青少年患者,均拔除4颗第一双尖牙后内收前牙,上颌中切牙中有1颗为完善根管治疗后的牙齿,采用德国西门子X线牙片机拍摄根管治疗后的中切牙牙片,应用Digora图像成像系统对根管治疗后中切牙移动前后的牙根长度、牙槽骨密度以及牙槽骨高度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根管治疗后的中切牙在移动后其牙根长度、牙槽骨密度以及牙槽骨高度与移动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根管治疗后的正畸对根尖及根周硬组织均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成人与青少年牙齿移动过程中根尖和根周硬组织的变化。方法:采用Digora分析定位牙片,比较牙移动前后的牙根长度,牙槽骨密度以及牙槽骨高度。结果:成人与青少年移动前后的牙根长充、牙槽骨密度以及牙槽骨高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成人正畸与青少年正畸对根尖及根周硬组织均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畸临床中对牙齿施加一定强度的足够长时间的力,牙齿会发生移动,包绕牙根的牙槽骨、牙周组织会发生改建,从而使牙齿得以移动到新的位置上.影响正畸牙齿移动的因素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牙齿施加的机械力,另一方面是机体对机械力的反应.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加速正畸牙齿移动的各种治疗方法受到广泛关注与研究,其中以牙周手术方法的临床应用较多,主要包括骨皮质切开术、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技术(periodontally accelerated osteogenic orthodontics,PAOO)、超声骨刀骨皮质切开术和微型骨穿孔术(micro-osteoperforations,MOPs)[1].上述手术通过制造牙槽骨的创伤,激活局部加速现象(regional acceleratory phenomenon,RAP),不仅增加了局部组织灌注,加速了骨与牙周组织的更新,而且降低了骨密度,有利于牙槽骨内细胞招募,从而为加速牙齿移动创造良好的微环境[2].  相似文献   

5.
牙周病正畸牙齿移动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研究牙周炎患牙正畸治疗的时机。方法 将实验动物分为3组,正常矫治对照组(A),牙周病治疗矫治组(B),牙周病矫治组(C),分别对3组动物正畸牙齿移动后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病理组织切片显示:C组兔牙牙周组织明显破坏,可见大量破骨细胞及炎细胞浸润,加重了原有的牙龈炎和牙周炎症;而A、B两组组织切片均为正常牙齿移动所见,且于B组可见膜内化骨现象。结论 对于轻度牙周炎,在菌斑得到控制及拥有良好的牙周维护的前提下,牙周组织对于正常范围内的正畸力的反应与正常牙齿移动未见明显差别;而未经治疗的轻度牙周炎不能进行正常力值下的牙齿移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牙齿移动过程中咖啡因对牙槽骨改建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aY-畸牙移动模型,分别按照每日10mg/100g、2.5mg/100g给予咖啡因,在加力前及加力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和第28天处死大鼠,通过H—E和TRAP染色观察牙周组织变化情况,行破骨细胞计数。结果每日10mg/100g组压力侧破骨细胞数量多于对照组和每日2.5mg/100g组,牙槽骨吸收明显;而张力侧成骨作用不活跃,新生骨不如对照组和每日2.5mg/100g组明显。结论牙齿移动过程中适当饮用咖啡因对牙槽骨的代谢没有明显影响,而大量饮用咖啡因则对骨的代谢具有潜在的影响,可能影响牙槽骨的改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强度激光照射对正畸牙移动的影响。[方法]采用低强度激光对20例对称拔除第一前磨牙的病例在尖牙向远中移动的过程中进行照射,1次/周,20min/次,共照射4次,右侧为实验侧,左侧为对照侧。在尖牙移动后7、14、21和28d时,在石膏模型上测量尖牙远中移动的距离,并进行统计学的分析。[结果]实验侧尖牙远中移动的距离均大于对照侧,经过£检验,第7、14、21、28天,P值均〈0.01,与对照侧尖牙远中移动的距离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低强度激光照射能有效的加速正畸牙齿的移动,缩短正畸治疗的疗程。  相似文献   

8.
低能量激光加速正畸牙齿移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低能量激光(He-Ne)加速正畸牙齿移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例需要对称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的样本,进行配对实验研究,所有样本均采用固定矫治器,以150g的力拉尖牙向远中移动。一侧为实验侧,行低能量激光局部照,射每日1次,每次10min,对侧为同源对照侧,14天为一个疗程。结果:经过一个疗效的观察,发现实验侧上颌尖牙移动的距离比对照侧增加48.32%。结论:低能量激光局部照射移动牙齿的周围组织可以缩短治疗疗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电动牙刷加速正畸牙齿移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0例需要拔除两侧上颌第一双尖牙的患者.进行配对实验。患者均采用MBT直丝弓矫正器,以150g拉力将尖牙向远中移动。左侧(实验侧)每日使用电动牙刷刷洗左侧上颌牙列2次,每次10min。而右侧(正常侧)则不采用电动牙刷刷洗。观察28d,分别测定记录尖牙移动距离.牙周状况和牙体长度。结果实验第7、14、21及28天使用电动牙刷侧尖牙移动距离分别为0.470、0.923、1.128及1.375mm,正常侧为0.361、0.784、0.944、1.149mm,两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侧尖牙牙周状况和牙体长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电动牙刷能够有效加速正畸牙齿的移动,对正畸移动牙齿牙周和牙体长度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生长激素对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牙根周围组织中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2月龄体重约200 g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0只。建立大鼠上颌第一磨牙正畸牙齿移动模型。实验组大鼠予0.15 U/(kg.d)的生长激素腹部皮下注射;对照组大鼠每天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于大鼠上颌中切牙和左侧上颌第一磨牙之间放置镍钛拉簧,拉力为0.49 N,使磨牙向中切牙方向移动。加力后的第3,7,10,14天,用心脏灌注法处死所有大鼠。取下左侧上颌骨,制备第一磨牙近远中向的纵向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近颊根与远颊根之间牙槽骨的压力区中牙周膜OPN的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和骨细胞的胞质中都有OPN的阳性表达,并且有相同的变化趋势,OPN阳性表达早期随破骨细胞的增多而增加,后期随破骨细胞的减少而降低。正畸加力后第7天,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OPN阳性表达更强(P<0.05);第10天,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OPN阳性表达下降更快,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身应用生长激素能影响大鼠移动牙齿时牙周组织中OPN的表达,可能对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压力侧骨的吸收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超声波加速正畸牙齿移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13例对称拔除第一双尖牙的样本进行配对实验,以150g的力拉尖牙向远中移动。实验测行局部超声波作用,每日1次,每次10分钟,14天为1疗程。经过1疗程的观察,发现实验侧尖牙移动速度比对照侧提高28.67%,作者推测:由于超声波特有的生物学效应,活化了局部牙周组织细胞,加速牙周组织的改建,从而加快正畸牙齿的移动。  相似文献   

12.
在正畸临床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疗程长,患者复诊次数多,多少年以来,国内外无数正畸学 专家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不断有各种各样实验报道,有的已经开始了临床应用。本文介 绍这方面的进展并着重介绍药物在牙齿移动中的研究与应用。 1 牙齿移动的机理   正畸牙齿移动的机理是十分复杂的,目前尚无一种统一公认的理论。牙 周组织对正畸力的反应,有两种可能的控制因素:生物电和血流。由于牙槽骨弯曲产生的电 信号来控制骨的代谢,动物实验揭示:应用低状特的直流电能增加牙齿的移动率。血流是 古典牙齿移动理论,它是通过牙周模内血液改变而产生细胞的变化。据此理论: 持久压力使牙周膜内血流改变,引起牙齿在牙周模间隙移动,在牙周膜张力和压力区域,牙 周膜间隙内血管直径减少或增加迅速产生化学环境的改变。据认为环磷酸腺苷是涉及 细胞活化的化合物;另外前列腺素(PG)在正畸机械力下可被诱导产生,转而刺激破骨细胞吸 收骨;在牙齿移动中还有一种说法“炎症常常与正畸牙齿移动相伴 行,”即使使用轻微的力量,都有牙周膜的损伤,但是能够得到完美的修复,所以我们可以 说,正畸牙齿移动是一种能得到完美修复的病理过程,有人总结机械力可以作为第一信使 , PG起第二信使的作用,CAMP起第三信使的作用。另外一种学说,牙周膜细胞的活化起动是组 织改变的关键和开端,成人和儿童牙周膜细胞数目的差异就解释了对正畸力反应不同的原因 。牙槽骨的改建是组织变化的结果则是另一种学说。骨吸收是破骨细胞积极活动的结果,骨 的吸收和形成是同步的,由成骨细胞产生可扩散的产物来调理破骨细胞的活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牙槽骨高度对阻力中心(center of resistance,CRe)和旋转中心(center of rotation,CRo)位置的影响。方法 建立上颌中切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共建4个模型,牙槽骨高度分别仍次降低2mm,通过SAP91软件进行有限元计算CRe和CRo的位置。结果 CRe呈非线性移向根尖,约为牙槽骨高度的62%-65%处;CRo呈线性移向根尖。结论 CRe和CRo位置随牙槽骨高度而改变,在进行正畸治疗时,力值应做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皮质切开术加速正畸牙齿移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0例需要拔除两侧上颌第1双尖牙的患者进行配对实验。所有样本均采用MBT直丝弓矫正器,以150 g的力拉尖牙向远中移动。一侧为实验侧,尖牙周围骨质行骨皮质切开术;另一侧为对照侧。观察加力前及加力后第14、28、42、56天时的尖牙移动距离、牙周状况和牙体长度。结果加力后第14、28、42、56天,患者骨皮质切开侧牙齿移动距离分别为(0.857±0.124)、(1.579±0.281)、(2.401±0.385)、(2.719±0.414)mm,大于对照侧的(0.731±0.115)、(1.132±0.314)、(1.830±0.416)、(2.244±0.48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力后第56天患者两侧的牙周状况及牙体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皮质切开术能够有效加速正畸牙齿的移动,对正畸牙齿牙周状况和牙体长度无影响。  相似文献   

15.
使用传统的口腔正畸方法,牙齿移动的速度一般为1 mm/月,整体治疗的疗程普遍为2年甚至更长时间.缓慢的牙齿移动速度和漫长的疗程常使患者不易接受.因此如何有效的加快牙齿移动速度,成为多年来国内外科研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1~3].目前,为了提高牙齿移动速度,国内外学者从不同方面作了很多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性别因素在正畸治疗中对牙根吸收的影响作用。方法 :配对测量正畸治疗前后牙根长度及牙根等级 ,分析牙根吸收及其分布的情况。结果 :男性组和女性组正畸治疗前后牙根长度改变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正畸治疗前后牙根等级分布改变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但两组之间的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正畸治疗中性别因素并不是影响牙根吸收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在正畸治疗中加快牙齿移动速度是患者和医生所共同期望的。临床上加速正畸牙齿移动的方法有许多,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其中骨皮质切开术辅助正畸治疗(corticotomy-assisted orthodontic treatments,CAOT)基于区域加速现象经临床证明能够显著加速正畸牙齿移动。随着技术手段的革新,CAOT衍生出多种术式以期强化临床应用效果并最大程度减轻术后反应。本文就CAOT加速正畸牙齿移动的发展,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以及治疗后的影响四个方面进行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测量28例患者正畸治疗前后角化龈宽度的变化以及牙齿位置的变化,分析正畸牙齿移动与角化龈宽度变化的关系。方法:对患者照片与模型进行匹配,通过测量牙冠长度而获得角化龈的宽度。在rapidform 2006上将治疗前后的上颌模型重叠,准确测量正畸移动前后牙齿(包括切牙、尖牙、前磨牙)的位置变化。统计牙齿压低伸长、内收与唇向移动、转矩变化与角化龈宽度的计量数据,分析其变化的关系。结果:对28例患者共213颗牙齿治疗前后数据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发现,牙齿转矩角度的变化与角化龈宽度的变化有较强相关性(r=-0.47,P<0.001),并在多水平线性回归分析中验证了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回归系数<0,P<0.001),同时,牙齿内收和压低与角化龈宽度的变化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尖牙和前磨牙回归系数为负(尖牙回归系数=-0.35,前磨牙回归系数=-0.38,P<0.05)。结论:正畸过程中的牙齿移动对角化龈的宽度会造成影响,唇向正转矩的增加更有可能引起角化龈宽度的减小;牙齿内收和压低与角化龈宽度的变化没有显著相关性;切牙相对于尖牙和前磨牙,在牙齿移动过程中更容易发生角化龈宽度的变化。正畸过程中,应该对牙齿位置变化可能对角化龈宽度造成的影响进行预判,关注角化龈宽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睡眠限制对大鼠正畸牙齿移动的影响。方法取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采用大鼠右侧上颌第一磨牙和右侧上颌中切牙为实验牙,随机分为4组:正常加力3天组,睡眠限制加力3天组,正常加力7天组,睡眠限制加力7天组。分别测量牙齿移动的距离和牙龈指数(CI)。结果睡眠限制加力7天组与相应正常加力组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两个7天组与相应正常加力组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睡眠限制可促使大鼠正畸牙移动加快,且可致牙龈炎症加重。  相似文献   

20.
骨质疏松大鼠正畸牙齿的移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研究骨质疏松状态对正畸牙齿移动的影响。方法:利用大鼠切除卵巢6wk后建立的骨质疏松模通过矫治加力装置使大鼠上颌第1磨牙前移,使用显微测仪测量牙齿移动距离,并做统计分析。结果骨质疏松大鼠受相同力时牙龄移动的速度快于正常组,骨质疏松时牙周组织对外力的作用比较敏感,而且更容易发生牙根创伤性反应。结论在临床矫治骨质疏松患者时宜使用轻而柔和的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