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受神经远端终末器官对端侧吻合后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 SD雌性大鼠10只,动物随机分为A、B2组.A组在近端切断腓总神经,其远断端与胫神经外膜开窗处进行端侧吻合; B组同 A组两神经端侧吻合后,在距吻合口1.5cm处切断其与终末器官的联系,并将连接肌肉的腓总神经远端反折固定在邻近的肌肉组织.术后12周取吻合口处的神经标本,甲苯胺蓝和抗神经微丝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光镜检查及图像分析.结果甲苯胺蓝染色及神经微丝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说明 A、B2组再生神经纤维数目、髓鞘厚度、纤维结缔组织含量及神经纤维丝排列,均有明显差异.结论终末器官对促进端侧神经吻合后神经再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受神经远端终末器官对端侧吻合后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 SD雌性大鼠 1 0只 ,动物随机分为A、B2组。A组 :在近端切断腓总神经 ,其远断端与胫神经外膜开窗处进行端侧吻合 ;B组 :同A组两神经端侧吻合后 ,在距吻合口 1 .5cm处切断其与终末器官的联系 ,并将连接肌肉的腓总神经远端反折固定在邻近的肌肉组织。术后 1 2周取吻合口处的神经标本 ,甲苯胺蓝和抗神经微丝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光镜检查及图像分析。结果 甲苯胺蓝染色及神经微丝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说明A、B2组再生神经纤维数目、髓鞘厚度、纤维结缔组织含量及神经纤维丝排列 ,均有明显差异。结论 终末器官对促进端侧神经吻合后神经再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神经端侧吻合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神经多个端侧吻合后远端神经的再生情况,并与一干单一神经端侧吻合进行比较,探讨其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用Wistar雄性大鼠36只,随机分成A、B组。A组:于右侧锁骨下将肌皮神经、尺神经、桡神经切断,并在正中神经干侧方的外膜上分别开3个1mm“小窗”。将离断神经的远端依次端侧吻合到正中神经的“开窗”处,B组:于右侧锁骨下将尺神经切断,远端端侧吻合到正中神经侧方的“开窗”处,两组左侧均不予处置,为对照侧,术后行神经电生、组织学、电镜及神经纤维计数等检查。结果:神经端侧吻合后,肌皮神经、尺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远端均有不同数量的有髓神经纤维再生,且A、B组的尺神经远端神经再生数量的差异显著性。两组的正中神经主干功能的未受到明显影响。结论鼠类动物神经端侧吻合后,远端神经可再生。  相似文献   

4.
神经端侧吻合后侧支再生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2  
目的 观察神经端侧吻合后未受损神经纤维侧支再生的情况。 方法 实验将Wistar大鼠一侧腓神经切断,在胫神经外膜上开一1mm小窗,将腓神经远端与胫神经作端侧吻合。术后3个月取吻合口处胫腓神经,用神经纤维分离技术分离出单根神经纤维,观察神经纤维生长方向;同时取远端腓神经作组织学检查和图像分析。 结果 在吻合口处可见到胫神经纤维发出侧芽,侧芽与胫神经伴行一段距离后呈“Y”形分叉离开胫神经,侧支再生的纤  相似文献   

5.
神经端侧吻合术与侧侧吻合术再生能力比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周围神经端侧吻合与神经侧侧吻合术后神经再生的情况.方法Wistar大鼠22只,分成A、B两组,每组11只.A组左侧腓总神经切断并在胫神经干上外膜开窗后,与胫神经干作端侧吻合;B组左侧腓总神经切断后与胫神经作侧侧吻合.术后3月,行形态学、电生理检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追踪法评价神经再生情况.结果两组间神经纤维的数目、面积、神经传导速度以及背根神经节阳性神经元数目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神经端侧吻合术与神经侧侧吻合术的再生能力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端侧神经吻合后再生轴突的成熟情况.方法以耳大神经制成端侧吻合的神经模型.将16只新西兰兔按手术后的时间分为1、4、7、14、28、42、56、84天8个观察组,每组2只动物.利用HE染色及光学显微镜分析实验结果.结果再生轴突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加.再生轴突的通过率随吻合手术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加,28天时,少量再生的轴突长入受神经,其再生通过率是16.3%,42天为38.9%,56天55.9%,84天时达到61.2%.结论端侧神经吻合后再生的纤维逐步成熟,该修复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大鼠内脏神经-体神经端侧吻合后神经纤维的再生.方法 24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12)和正常对照组(n=12),实验组大鼠通过内脏神经-体神经端侧吻合建立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6个月后,在吻合口近端和远端分别截取10 mm的供体神经(L4VR)和受体神经(L6VR),在L6VR延续的盆副交感神经(PPN)和阴部神经(PN)分别截取10 mm的神经.正常对照组大鼠分别取相应节段的L4VR、L6VR、PPN和PN神经.标本经石蜡包埋切片并行甲苯胺蓝染色,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L6VR、PPN、PN神经纤维数量.结果 实验组大鼠横断面可见新生的有髓神经纤维,L4VR、L6VR、PPN和PN的神经纤维数量分别为1602.2±75.7、1037.9±123.6、817.0 ±52.2、510.4±29.1,吻合口远近端神经纤维通过率为64.8%,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相应的L6VR、PPN、PN神经纤维数目比率分别为70.2%、68.9%和62.2%.结论 大鼠内脏神经-体神经端侧吻合后体神经能够长入并替代内脏神经.  相似文献   

8.
黄体酮促进端侧吻合外周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黄体酮对外周神经端侧吻合后神经侧芽生长及远段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选用雌性SD大鼠36只,周龄9~10周。随机分为2组,黄体酮(PROG)组和对照组,每组18只。两组均先切除双侧卵巢,2周后行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端侧吻合术。PROG组:切断左侧腓总神经,在同侧的胫神经干外膜上开一面积为1mm×1mm小窗,将腓总神经远端吻合到胫神经干侧方开窗处,近端反转包埋于附近肌肉内。经臀部肌内每日注射PROG注射液(10mg/ml)0·2ml;对照组:吻合方法同PROG组,术后注射等量的茶油0·2ml。各组分别于术后4周、8周、12周进行神经电生理、组织学和形态定量学检测。结果外周神经端侧吻合后,两组腓总神经均有一定程度再生。PROG组在各时间点,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腓总神经远端再生有髓神经纤维截面积、再生有髓神经纤维数目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透射电镜结果显示PROG组较对照组髓鞘更为成熟,轴索再生明显。结论黄体酮可以促进外周神经端侧吻合后神经侧芽生长及远段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寻求治疗晚期周围神经损伤伴神经缺损的新方法,以期简化操作,减小手术创伤,提高手术疗效。方法 在实验研究成功报告的基础上,选择晚期周围神经损伤伴神经缺损或臂丛神经根性损伤的患者进行神经端侧吻合术。结果 14例病人经术后6月~16月随访,受损神经术后功能完全恢复者13例,部分恢复者1例。结论 神经端侧吻合术是以基础研究为依据,正确指导临床应用的崭新术式,对修复晚期周围神经损伤伴神经缺损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快等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神经端侧吻合处不同接触面积对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后神经再生的影响,观察面积因素在神经端侧吻合法中的作用。方法选用50只健康SD大鼠,采用右侧腓总神经损伤修复模型。术中根据手术修复方法不同,分为A、B两组,每组25只。每组将右侧腓总神经在其坐骨神经分支后3mm处局部封闭,利刀切断,吻合于胫神经。A组神经远断端切成45°斜面,腓总神经与胫神经端侧吻合;B组神经远断端切成10°斜面,腓总神经与胫神经行端侧吻合。术后第8周分别对三组大鼠进行组织形态学、腓肠肌湿重检测、肌电图、有髓神经纤维计数和神经示踪法观察。结果B组肌湿重检测、肌电图、有髓神经纤维计数检测指标在8周时与A组比较,各项检测指标均存在明显差异(P〈O.05)。结论增大神经断端接触面积后行神经端侧吻合法修复神经,神经纤维再生良好;增大神经断端接触面积能获得更有效的神经再生;长人远端的神经纤维多少与受端吻合接触面积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内脏神经-体神经端侧吻合建立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大鼠模型25只,荧光双标追踪技术研究神经再生方式.方法 在成活的21只模型鼠左侧盆神经节(MPG)内注射0.5μl荧光金(FG),腰4前根(L_4VR)的外周神经-坐骨神经注射1μl快蓝(FB)进行逆行神经追踪.应用组织化学方法 对吻合口远端的神经根(L6VR)进行甲苯胺蓝染色.结果 逆行追踪结果显示FG单标和FG-FB双标神经元主要分布于脊髓L_4左侧前角,FB单标神经元主要分布于脊髓L_3-L_6左侧前角.脊髓腰4节段每张切片上FG单标神经元、FB单标神经元、FG-FB双标神经元数目分别为(20.8±3.3)、(5.7±1.3)、(10.3±0.7).吻合口远端(L_6VR)再生的神经经甲苯胺蓝染色后可见轴突呈深蓝色.结论 逆行追踪结果证明内脏神经.体神经端侧吻合建立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后,体神经可以通过侧枝发芽的方式长入并替代内脏神经.  相似文献   

12.
神经端侧吻合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关于端侧吻合修复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再生及功能恢复的研究工作发展很快。本文就其实验研究、侧支发芽理论、临床应用及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神经端侧吻合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神经损伤时多数可用端端神经缝合方法进行修复。当神经近侧断端不能被利用时,国外有些学者试图采用端侧缝合方式,将神经远中枢断端缝合于附近完好神经之侧面〔1,2〕,以期获得部分功能代偿。国内亦有临床病例应用报道〔3〕。但到目前为止,尚缺乏充分的依作者单位:...  相似文献   

14.
端侧神经吻合后再生轴突计数和截面积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端侧神经吻合后再生轴突的成熟情况。方法:以耳大神经制成端侧吻合的神经模型。将16只新西兰兔按手术的时间分为1、4、7、14、28、42、56、84d8个观察组,每组2只动物。利用HE染色及电子计算机图像分析实验结果。结果:再生轴突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加。再生轴突的通过率随吻合手术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加,28d时,少量再生的轴突长入受神经,其再生轴突横截面积恢复率是27.7%、42d为38.4%、56d时达61.2%和84d的63.3%。结论:端侧神经吻合后再生的纤维逐步成熟,该修复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神经端侧吻合植入失神经皮瓣感觉功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目的 探讨感觉神经端侧吻合后供神经的轴突长入神经移植体后,最终能否形成具有功能的感觉末梢。方法 用新西兰兔15只,将兔一条耳大神经做为供神经,在另侧耳取耳大神经移植体与供神经作端侧吻合后埋入失神经皮瓣,另设正常皮肤组和未植神经作对照组,每组动物5只。4个月后用神经单纤维放电技术观察皮瓣内再生神经纤维放电数量、 分布和类型。结果 对移植神经4个月的皮瓣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见各类敏感纤维放电数量、分布和类型。结果 对移植神经4个月的皮瓣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见各类敏感纤维放电均有出现,放电纤维总数在到正常皮肤经组的58%,而同期末植神经对照组,仅在皮瓣边缘靠近神经的一侧有极少放电。结论 神经端侧吻合方法可以重建皮瓣感觉功能。  相似文献   

16.
神经端侧吻合是近十年来成为研究热点的神经修复技术。传统的端侧吻合方法是将断裂神经远侧断端与正常神经干侧方作吻合,对近侧断端不予处置。已有学者对神经近侧断端同时与正常神经作端侧吻合后神经再生的模式进行了探讨,本研究旨在观察不同双端侧吻合口间距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终末器官对神经再生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神经远端终末器官对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采用硅胶管桥接大鼠双侧坐骨神经,一侧硅胶管套接的远端神经连有终末器官,另一侧远端神经不连有终末器官。术后2、4、6周取标本,通过肉眼观察、光镜、电镜和轴突图象分析仪观察神经再生情况。结果:从各时间段的标本检测,在再生神经干直径,有髓纤维的密度、数目,远端神经的面积及形态学比较,两者均无显著差异。结论:远端神经连有终末器官与否虽不是影响神经能否再生的关键因素,但是终末器官对再生神经的成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神经端侧吻合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9,自引:9,他引:49  
目的:为探索修复晚期周围神经损伤伴缺损的新方法,以期简化操作步骤、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选择陈旧性尺神经损伤、缺损在3cm以上,不能直接行端对端吻合的患者,采用远侧断端与未损伤的正中神经行端侧吻合,正中神经外膜开窗。结果:术后进行14个月的随访,对患者的感觉与运动功能作全面评价,2例尺神经支配区的感觉与运动功能已恢复,手部功能接近正常。结论:神经端侧吻合是有理论基础和实验研究为依据的,2例的效果优良。这是一种修复陈旧性周围神经损伤的崭新术式,虽是临床初试,但操作易、疗效佳,有广阔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20.
端侧神经吻合后再生状况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端侧神经吻合后,神经再生的可能性和再生纤维的类型.方法将失神经后的兔耳大神经制成端侧吻合模型,12只动物被分成2、4、6、8和12周5个实验组和1个正常对照组,在受神经侧注入HRP逆行示踪,实验到期后对耳大神经纤维和相应的神经节进行HRP染色和CGRP的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结果逆行示踪显示,神经端侧吻合2~4周时,供神经侧C2、C3背根神经节内无HRP标记阳性的细胞,至第6周,背根神经节内开始出现HRP阳性细胞,8~12周阳性细胞的数量更多,尤其是胞体直径在50μm以上的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2~4周时CGRP免疫组化的染色显示,背根神经节内的CGRP阳性标记细胞逐步增强,6周以后阳性标记的细胞数量增加,阳性细胞的胞体直径在12~40 μm范围内,属于中小直径的细胞胞体,同时观察到供神经纤维内的CGRP阳性纤维逐步增多,并跨越神经吻合口长入受神经体内,8~12周背根神经节内的CGRP阳性标记细胞的增加不显著,吻合口及受神经体内的神经纤维也增加不明显.结论端侧神经吻合后再生纤维可长入移植体,纤维再生的顺序是细小类的纤维首先再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