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扩张型心肌病TNF,IL—1和SIL—2R的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双抗体夹心法及小鼠胸腺细胞增殖法等分别检测了30例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DCM)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IL-1)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水平,结果发现DCM病人TNF、IL-1及SIL-2R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NC,P〈0.001,P〈0.01,P〈0.001),提示TNF,IL-1及SIL-2R可能在DCM的发病机理中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和肿瘤坏死因子(TNF)在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发病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分别用镀铜镉还原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30例肺心病急性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O及TNF含量。结果:肺心病急性期患者血清NO和TNF水平均较缓解期(治疗后)及正常人组显著增高(NO-2/NO-3分别为:138.5±56.7μmol/L与77.4±48.6μmol/L及34.6±17.8μmol/L之比);合并呼衰组血清NO和TNF水平较非呼衰组均明显增高(NO-2/NO-3为187.6±73.5μmol/L比122.4±42.6μmol/L),心衰组患者血清NO和TNF水平较无心衰组亦显著增高(NO-2/NO-3为198.4±67.4μmol/L与142.6±57.8μmol/L比;血清TNF含量与NO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57,P<0.005),动脉血氧分压与TNF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0.64,P<0.001)。结论:NO和TNF是参与肺心病发病过程的重要因子,监测血清NO及TNF水平可作为反映肺心病病情变化,指导临床治疗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ACVD)时体内免疫状态的变化。对51例ACVD患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进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α(sIL2Rα)测定。结果:ACVD急性期血清TNFα和sIL2Rα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01),其中重度组TNFα水平高于轻度组(P<0.05);恢复期血清的TNFα和sIL2Rα水平虽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和P<0.001)。表明单核巨噬细胞和T细胞的免疫功能状态与ACVD的发病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分析范可尼贫血互补群 D2(fanconi anemia complementation group D2,FANCD2)突变与卵巢上皮癌(epithelial ovar ian cancer,EOC)患者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后的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 年4 月至 2019 年 4 月兵器工业五二一医院收治的 184 例 EOC 患者为研究对象,取穿刺活检组织并提取 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检测患者 FANCD2 基因的突变情况,分析 FANCD2 基因突变与 EOC 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进一步分析 FANCD2 突变 与 NACT 治疗4 周后的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实时荧光定量 PCR 结果表明,FANCD2 基因突变率为42.39%。FANCD2 突 变型与野生型 EOC 患者的肿瘤病灶直径、ECOG 评分、分化程度和病理分型比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值分别为 0.024, 0.037,<0.001,0.002)。FANCD2 突变型 EOC 患者的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显著低于 FANCD2 野生型 EOC 患者 (66.67% vs 83.96%,χ2 = 7.506,P= 0.006)。184 例 EOC 患者的总体生存率为 65.22%,FANCD2 突变型 EOC 患者的 2 年生存 率显著低于 FANCD2 野生型(32.07% vs 42.31%,log rank χ2 = 4.152,P= 0.042)。Cox 风险比例模型多因素显示,分化程度和病 理分型是 FANCD2 突变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运用 Kaplan Meier 法对患者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发现,肿瘤大小(P = 0.031)、肿瘤病理分型(P<0.001)、分化程度(P<0.001)、突变型 FANCD2 的表达(P= 0.042)与患者的总生存期密切相关。Cox 风险比例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病理分型、分化程度和 FANCD2 突变是 EOC 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 值分别为0.014, 0.035,0.036)。结论 FANCD2 基因突变与 EOC 患者 NACT 疗效相关,肿瘤病理分型、分化程度、FANCD2 突变是 EOC 患者预 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哮喘儿童痰液一氧化氮合酶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一氧化氮合酶(NOS)与哮喘气道炎症的关系,为痰液检查用于病情监测提供依据。方法:检测不同病期哮喘患儿血液及诱导痰液中TNFα与NOS水平。结果:各期哮喘且血液、痰液TNFα及NOS均高于对照组(P〈0.05),中重度发作期高于轻度发作期及缓解期(P〈0.01)。除对照组外,各组血液及痰液中TNFα与NOS之间以及血液和痰液同一检测指标之间均呈正相关(P〈0.  相似文献   

6.
醒胸注射液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醒脑静注射液9XNJI)对脑缺血灌注操作的防治作用及其机理。方法 制备家兔CIRI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XNJI组,动态观察血浆及脑组织一氧化氮(NO)水平、内皮素9ET)含量、丙二醛(MDA)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脑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期间,血浆和脑组织NO水平及SOD活性明显下降(P〈0.05和P〈0.01),ET及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和P〈0  相似文献   

7.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脑脊液中的IL—2R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双抗体夹心酶标法检测了102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病人CSF及35例正常人CSF中sIL-2R水平。结果显示:结核性脑膜炎组(TBMG)、病毒性脑炎(DMG)脱髓鞘性疾病组(DMDG)sIL-2R水平明显高于其它神经系统疾病(OND)和正常人(NC)组(P〈0.01)。TBMG进展期与恢复期比较,sIL-2R水平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缓解期VMG、DMDG的sIL-2R水平与进展期比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TNF)、内源性一氧化氮(NO)和磷脂酶A2(PLA2)在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IR)所致肺损伤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大黄对TNF、NO和PLA2的影响,探讨大黄防治肠源性肺损伤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肠缺血再灌注组、假手术组、大黄治疗组和安慰剂组。以125I标记小牛血清白蛋白(BSA)肺摄取指数作为评价肺损伤的指标,以髓过氧化物酶(MPO)作为评价多形核白细胞(PMN)在组织中聚集的指标,分别测定各组动物不同时间血浆、肺组织TNF含量,血浆(血清)、肺及小肠组织内源性NO含量及PLA2活性。结果:大黄可显著改善IR导致的低血压状态并明显抑制再灌注导致的肺MPO活性升高(P<0.01);抑制肠缺血和再灌注早期出现的血浆及肺组织TNF水平升高(P<0.01);抑制肠缺血期和再灌注期血清、肺及小肠组织PLA2活性升高(P<0.05或P<0.01)及再灌注期的内源性NO释放(P<0.05或P<0.01);降低肺毛细血管通透性(P<0.01)。结论:缺血再灌注早期应用大黄能明显防治大鼠IR所致的肺损伤,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TNF、内源性NO及PLA2等介质的释放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采用间隔24h两次静脉注射内毒素方法制作家兔内毒素性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模型,同时给予生理盐水、地塞米松和热毒清等不同处理。结果:地塞米松组和热毒清组造模后测得的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全血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LMNC)诱生TNF和诱生白细胞介务-1(IL-1)的水平均较模型组有明显降低(P<0.001~0.05);病理学检查亦发现地塞米松组和热毒清组家兔的肝、肺组织出血、坏死和肝、肺、肾组织中微血栓形成的程度均较模型组轻。说明热毒清和地塞米松均能阻抑内毒素性DIC的发生和发展,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降低血液中TNF、IL-1和PAF等炎症介质的水平,从而减轻血管内皮细胞和组织器官损伤,防止凝血系统激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8(IL-8)和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气道炎症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0例COPD急性发作期和10例正常对照组痰及血清的IL-8和TNF-α水平。结果LCOPD患者痰IL-8水平(1982.24±901.07)ng/L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痰IL-8(768.60±570.14)ng/L和TNF-α水平(23.90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与急性脑血管病(ACVD)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了60例ACVD患者血与脑脊液(CSF)中TNF水平。结果:ACVD组血及CSF中TNF水平分别为(2.391±0.519)μg/L和(3.294±1.418)μg/L,对照组血及CSF中TNF水平分别为(1.769±0.272)μg/L和(1.236±0.399)μg/L,ACVD组血及CSF中TNF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01)。轻、中、重型ACVD组患者血TNF水平分别为(2.113±0.412)μg/L、(2.417±0.310)μg/L和(2.946±0.434)μg/L,CSF中TNF水平分别为(2.763±1.108)μg/L、(3.417±0.942)μg/L和(4.219±1.253)μg/L,轻、重型组分别与中型组比较,血和CSF中TNF含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TNF参与了ACVD的炎性反应过程,抑制TNF产生及抗炎性反应的治疗可能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兔内毒素休克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目的:通过测定兔内毒素休克时肿瘤坏死因子(TNF)和自由基的变化,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兔内毒素休克的防治作用。方法:健康家兔2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对照组(A组)输入与其它2组等量的0.9%氯化钠液;内毒素组(B组)静注精制内毒素;防治组(C组)于注入内毒素前输入复方丹参注射液。实验期间定时测定TNF、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同时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计实验7小时兔存活数。结果:在整个实验时间内,A组各项指标均保持稳定(P均>0.05);B组TNF和MDA均升高(P均<0.05),SOD活性降低(P均<0.05),MAP、HR均下降(P均<0.05);C组TNF和MDA升高程度均远低于B组(P均<0.05),SOD活性保持稳定(P均>0.05);实验7小时A、C组各存活8只兔,而B组仅存活1只兔。结论:TNF及自由基均参与了内毒素休克病理变化过程;复方丹参注射液能明显降低TNF的增加幅度,减轻自由基造成的脂质过氧化作用,并能对抗内毒素休克时SOD活性降低现象,使实验兔的7小时存活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
血管活性物质与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血管活性物质在脑血管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化学比色法及放射免疫法检测114例急性脑血管病急性期、稳定期和恢复期患者及76例健康人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TNF)、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神经肽Y(NPY)、神经降压素(NT)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结果:急性期脑梗死和脑出血者血中TNF、NO、ET、NPY、CGRP较恢复期均明显升高(P〈0.05 ̄P〈0.001),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管活性肽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血管活性肽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病理重量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化学比色法及放射免疫法测定44例AMI患者发病后即刻、第1日、第7日、第14日和第28日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神经肽Y(NPY)、神经降压素(NT)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与另4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管活性肽水平作对照研究。结果:在AMI患者发病后即刻和第1日的TNF-α、ET、NPY、CG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和P〈0.001;而NO、NT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TNF-α与ET、NPY、CGRP呈显著正相关,而与NO、NT呈显著负相关。AMI发病后第7日,TNF-α、ET、NPY、CGRP水平逐渐下降,NO、NT水平逐渐升高,到第28日上述变化仍未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探讨尿液肾功能指标和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C(CysC)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诊断价值,同时构建早 期 DN 风险评估列线图模型。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 2019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收治的 873 例 2 型糖尿病(T2DM)患者,根 据尿微量白蛋白/ 肌酐比值(umACR)分为 T2DM 组(n = 387)、早期 DN(DN1)组(n = 313)和临床 DN(DN2)组( n = 173),比较 各组人群临床资料以及肾功能指标,并采用 ROC 曲线分析各指标单独和联合诊断效能,用 R 软件绘制相关分析热图,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DN 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 DN 诊断模型并采用 Bootstrap 法验证。 结果 血清 CysC、eGFR、尿 α1 -微球 蛋白(uα1 ?MG)、尿 β2 微球蛋白(uβ2 ?MG)、尿免疫球蛋白 G(uIgG)、尿转铁蛋白(uTrF)和尿微量清蛋白( umAlb)水平:DN2 组 >DN1 组>T2DM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多指标联合诊断的 ROC 曲线下面积(AUC ROC )为 0.904,敏感性和特异 性分别为 75.4%和 95.1%,均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效能。 uα1 ?MG、uβ2 ?MG、uIgG、uTrF 和 CysC 与 umACR 呈正相关,与 eGFR 呈 负相关(P 均<0.001)。 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uα1 ?MG、uβ2 ?MG、uIgG、uTrF 和 CysC 是 DN 的独立危险因素 (P 均<0.05),列线图评估 DN 风险的一致性指数(C?index)为 0.919,区分度良好;校准图显示预测风险发生率与实际风险发生 率有良好的一致性。 结论 uα1 ?MG、uβ2 ?MG、uIgG、uTrF 和 CysC 联合对早期 DN 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基于以上指标所建立的 个体化预测 DN 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准确度与区分度,对 T2DM 并发 DN 高风险人群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了 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中胰腺炎与细胞因子、炎性介质的关系。检测了8例由严重创伤并发休克或急性重症感染引起的MODS患者(A组)、5例MODS并发胰腺炎患者(B组)和7例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患者(C组)的肿瘤坏死因子(TNF)和内皮素(ET)水平。发现A组TNF、ET水平明显高于C组(P<0.001);B组TNF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5);ET水平则呈升高趋势,但无显著统计学意义。提示:TNF和ET的释放增多与MODS的发病有重要意义;TNF、ET释放的进一步增多(尤其是TNF)可能导致更多脏器(包括胰腺)功能的损伤乃至衰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血清和脑脊液(CSF)中髓鞘碱性蛋白(MBP)含量变化及其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应用514MC酶标仪,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弥漫性轴索损伤(DAI)、颅内血肿(ICH)和硬膜外血肿(EDH)共60例颅脑损伤患者(病例组)的血清和CSF中MBP含量,并与同期腰椎麻醉手术的20例非脑损伤患者(对照组)作对比。结果:病例组患者血清和CSF中MBP含量均高于对照组;DAI组CSF中MBP含量与ICH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2组间血清MBP含量差异显著(P<0.01);EDH组CSF和血清MBP含量均低于DAI组和ICH组(P均<0.01),但稍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和CSF中MBP含量增高,其上升水平与脑损伤类型及损伤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8.
间质性肺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TNF和IL—2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步检测了30例间质肺病(ILD)患者和9例正常对照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白细胞介素-Ⅱ(LI-2)含量,并探讨其意义,结果显示ILD病人BALF中TNF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P〈0.05),BALF中IL-2测定值亦以ILD病人显著增高(P〈0.05或P〈0.01),且与结节病缚BALF淋巴细胞百分化,CD4/CD8比值之间有高度相关性。作者认为,BALF中  相似文献   

19.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血清一氧化氮水平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琴  姚震 《实用医学杂志》2000,16(9):718-719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心肌缺血预适应中的作用。方法:制备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心肌缺血预适应的模型,检测血清NO、血浆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等氧自由基浓度和血清心肌酶水平。结果:再灌注损伤(IRI)组血清心肌酶明显升高,脂质过氧化物降解产物MDA异常升高,SOD活性则显著降低,伴随NO代谢产物NO^-2升高,与缺血预适应和对照组比较,P〈0.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与血清一氧化氮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彭强  李敬东  陈杰 《实用医学杂志》1999,15(10):783-784
目的:探讨体内一氧化氮(NO)在心肌再灌注损伤的临床作用。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塞病例在溶栓治疗前后酶标法检测其血清NO含量,观察在临床上判断冠脉灌注再通后的变化,结果:溶栓再通组的NO含量较正常组和未通组低(P〈0.05),室性心律发生率也高(P〈0.05)。结论:血中NO含量的减少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性损伤,室性心律的增加有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