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PCR技术在儿科支原体肺炎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间接血凝法(IHA)对653例肺炎患儿及200例健康婴幼儿进行下呼吸道分泌物MP DNA及血清抗MP-IgM检测。结果表明:MP DNA阳性107例,阳性率16.4%;抗MP-IgM阳性123例,阳性率18.8%两者同时阳性23例,占阳性病例的10%。MP阳性病例数共207例,占肺炎病例数的31.7%。本实验结果提示应用PCR技术对小儿MP肺炎的早期诊断具有特异、快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部数字X线检查在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确山县人民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79例高度疑似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胸部数字X线检查、血清MP-IgM抗体或病原学检查,将血清MP-IgM抗体或支原体培养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估数字X线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分析胸部数字X线检查诊断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影像学特征。结果79例高度疑似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31例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占39.24%,其中19例经血清MP-lgM抗体确诊,12例经支原体培养确诊。数字X线检查肺炎支原体阳性32例(真阳性29例、假阳性3例),阴性47例(真阴性45例、假阴性2例),诊断灵敏度为93.55%(29/31)、特异度为93.75%(45/48)、准确度为93.67%(74/79)、阳性预测值为90.63%(29/32)、阴性预测值为95.74%(45/47),与血清MP-lgM抗体或支原体培养检测结果具有极好的一致性(Kappa=0.868)。数字X线检查确诊29例患者中,10例为单肺病变,19例为双肺病变;16例伴有叶性分布实变影,8例伴有支气管血管束周围浸润,5例伴有结节样小气腔实变。结论胸部数字X线检查对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具有较高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可为临床诊治提供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快速培养法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的异同。方法对2011年1~12月住院的218例疑似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采集咽拭子,同时用快速培养法和实时FQ-PCR法检测MP。结果快速培养法与实时FQ-PCR法诊断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假阴性率及诊断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FQ-PCR法诊断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特异度明显高于快速培养法,假阳性率明显低于快速培养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3.8%、90.7%和90.8%,均高于快速培养法和实时FQ-PCR法(P<0.05);假阴性率为6.2%,明显低于快速培养法和实时FQ-PCR法(P<0.05);联合检测的特异度为86.7%,明显高于快速培养法(P<0.05)。结论两种方法的敏感度差别不大,而实时FQ-PCR法的特异性优于快速培养法。应用这两种不同方法学原理的检测方法组合检测,取长补短,在提高肺炎支原体感染检出率的同时,还可以互相佐证,减少实验误差,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诊断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方法:分别采用胶体金法和被动凝集法检测77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血清中的抗肺炎支原体抗体,并对两种方法的诊断特异度和灵敏度进行比较。结果:胶体金法和被动凝集法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92.3%和97.4%,诊断特异度分别为97.4%和94.7%;二者检测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结论:胶体金法和被动凝集法均为支原体肺炎早期诊断较理想的方法,但前者的试验方法更为快速且成本更为低廉。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肺炎患者血清中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113例肺炎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人群的血清PCT和CRP表达情况.结果 肺炎患者的血清PCT、CRP阳性检出率和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且细菌性肺炎组高于其他2组肺炎患者(P<0.05或P<0.01);血清PCT检测肺炎患者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1.33%、95.00%、96.67%和40.86%.血清CRP检测肺炎患者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6.02%、97.50%、98.11%和39.00%.结论 肺炎尤其是细菌性肺炎患者的血清PCT和CRP表达显著上调,二者可作为肺炎诊断及鉴别肺炎类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肺炎支原体(MP)是儿科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菌,而有关婴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报道不多。本文对于1998年10月至1999年4月住院的婴儿急性支气管肺炎273例,应用聚合酶联反应(PCR)检测其鼻咽吸出物(NPA),其中肺炎支原体(MP)(DNA)-PCR阳性32例,占11.7%,现分析如下。 方法和结果 所有病例均符合急性支气管肺炎诊断,诊断标准参考《实用儿科学》(第 6版)[1]。所有病例均于人院24小时内用一次性硅胶管吸出鼻咽吸出物(NPA),NPA同时送检MP-PCR、衣原体(T)-PCR、细菌…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述近几年用多聚酶链反应(PCR)快速检出肺炎支原体的进展情况,包括特异性引物设计、模板DNA制备、标本收集与处理和PCR操作。介绍了实验及临床检出情况,证明PCR检出肺炎支原体具有特异、敏感、快速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肺炎支原体特异的144bp DNA片段靶基因,检测354例临床疑为呼吸道感染、肺炎、支气管炎病人咽拭标本,检出阳性74例,总阳性率为20.9%,其中儿科患者191例,阳性38例,阳性率为19.6%;老年患者86例,阳性20例,阳性率23.2%;内科患者77例,阳性16例,阳性率20.7%。PCR利用体外基因复制技术,仅用1h即可将极微量的DNA样品特异地放大几百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颗粒凝集法(PA)检测儿童肺炎支原体抗体在近期感染中的最优诊断界值。方法对260例以干咳和发热为主要症状的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经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确诊肺炎支原体感染160例及非肺炎支原体感染100例,采用颗粒凝集法(PA)检测疑似患儿血清中的肺炎支原体抗体水平,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判断抗体效价的最优截断值。结果抗体效价水平>1∶160为最佳的阳性截断值,即在判断近期感染时的最优临床诊断界值。此时的灵敏度为67.5%,特异性为95%,阳性预测值95.6%,阴性预测值64.6%,ROC曲线面积为0.868。结论 PA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对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其抗体水平能反映患儿的近期感染或既往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在肺炎衣原体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参照Campbel报道的肺炎衣原体全基因序列、G+C比例和次级结构设计一对引物,采用PCR法检测肺炎衣原体DNA及临床标本中的肺炎衣原体感染。结果经对肺炎衣原体、沙眼衣原体、大肠埃希菌、溶血性链球菌、白色念珠菌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物进行PCR扩增,结果只有肺炎衣原体出现单一437bp的扩增区带;敏感性试验可检测出10fg的肺炎衣原体DNA;10份模拟标本均扩增出437bp区带;22份小儿肺部感染的咽拭子标本中有5份为阳性,阳性率为22.7%,而显微镜检查只有2例可见包涵体;12份正常小儿咽拭子标本均为阴性。结论PCR法检测肺炎衣原体,具有特异、敏感、快速、准确的特点,为肺炎衣原体感染的临床诊断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Gram染色法与墨汁-KOH湿片法联合试验在真菌性角膜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临床诊断为真菌性角膜炎患者120例,角膜刮片标本分别行Gram染色法、墨汁-KOH湿片法和真菌培养及菌种鉴定.结果:120份真菌性角膜炎标本中113份培养出真菌,阳性率94.1%.Gram染色法与墨汁-KOH湿片法串联试验提高诊断试验的特异度、假阴性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但降低了诊断试验的检出率、灵敏度、假阳性率和正确指数.Gram染色法与墨汁-KOH湿片法并联试验提高诊断试验栓出率、灵敏度、假阳性率和正确指数,但降低了诊断试验的特异度、假阴性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论:Gram染色法与墨汁-KOH湿片法联合试验是真菌性角膜炎早期诊断简单、快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小儿支原体肺炎实施胸部CT检查的临床应用有效性。方法:选取67例本院诊治的肺炎患儿纳入实验资料,时间为2019年3月—2020年3月,分别予行X线检查、胸部CT检查,统计两种检查诊断结果,对比肺炎患儿X线检查、胸部CT检查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支原体肺炎、链球菌属感染肺炎患儿胸部CT检查支气管壁增厚、支气管血管束增厚、毛玻璃征象、肺气肿情况。结果:(1)肺炎患儿确诊结果支原体肺炎45例,占比67.16%;链球菌属感染肺炎22例,占比32.84%。X线检查支原体肺炎47例,占比70.15%;链球菌属感染肺炎20例,占比29.85%。胸部CT检查支原体肺炎46例,占比68.66%;链球菌属感染肺炎21例,占比31.34%。(2)肺炎胸部CT检查诊断结果灵敏度(95.55%)、特异度(86.36%)、准确性(92.54%)均明显高于X线检查(80.00%、50.00%、70.15%),与X线检查(76.60%、55.00%)相比,肺炎患儿胸部CT检查阳性预测值(93.48%)、阴性预测值(90.48%)较高,两者差异明显(P<0.05)。(3)支原体肺炎、链球菌属感染肺炎患儿胸部CT检查肺气肿比例(8.89%、13.64%)具有一致性(P>0.05),支原体肺炎患儿支气管壁增厚(68.89%)、支气管血管束增厚(71.11%)、毛玻璃征象(75.56%)比例高于链球菌属感染肺炎患儿(22.73%、27.27%、18.18%),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支原体肺炎通过胸部CT检查准确性相对较高,通过其CT征象情况可与链球菌属感染肺炎进行有效鉴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比较肺炎支原体(MP)的RNA和DNA的检测在儿童支原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某院收治的86例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儿在入院24 h内进行采集咽拭子标本,并分别用肺炎支原体RNA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MP-SAT)检测RNA和肺炎支原体DNA实时荧光定量PCR(MP-DNA)法检测DNA.并与最终诊断结果对比,比较MP的RNA和DNA的检测在儿童支原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结果经最终诊断,86例患儿中MP感染阳性49例,MP感染阴性37例.其中MP-SAT检测诊断的MP感染阳性者43例,阴性34例;MP-DNA检测的MP感染阳性者31例,阴性27例.MP-SAT检测诊断儿童MP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87.76%,91.89%,89.53%,MP-DNA检测诊断儿童MP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63.27%,72.97%,67.74%,MP-SAT检测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均高于MP-DNA检测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支原体感染的初期诊断中,RNA实时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14.
四种抗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方法应用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早期诊断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方法分别采用血清抗体捕获EIA法、明胶颗粒法、ELISA法和冷凝集试验检测169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血清中抗-MP-IgM,并对四种方法的诊断特异度和灵敏度进行比较。结果EIA法、明胶颗粒法、ELISA法和冷凝集试验的灵敏度分别为98.7%、90.9%、75.3%和36.4%,特异度分别为87.0%、85.9%、85.9%和97.8%;EIA法和明胶颗粒法检测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ELISA法、冷凝集试验的检测结果与EIA法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IA法和明胶颗粒法为支原体肺炎早期诊断较理想的方法,但前者的试验方法更为快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PCR(RTFQ-PCR)在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06例肺炎患儿,采集静脉血,以间接荧光免疫法(IFA)检测MP-Ig M表达;采集咽拭子标本,以RTFQ-PCR检测MP DNA拷贝数。以血清学检测结果为诊断标准,观察RTFQ-PCR诊断MP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及其在检测不同年龄段患儿MP感染中的准确性;比较MP-Ig M阳性和阴性患儿的MP-DNA拷贝数差异。结果 1 RTFQ-PCR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48%、93.02%、95.00%、89.96%。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740;2 RTFQ-PCR诊断6岁以上患儿MP感染的灵敏度和准确率高于1岁以下患儿(P0.01);3 MP-Ig M阳性组DNA拷贝数对数显著高于阴性组拷贝数对数(P0.01)。结论 RTFQ-PCR诊断儿童MP感染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其荧光拷贝数越大越支持MP感染的诊断,对发病早期及年龄较大的患儿可能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儿童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IgM两种检测方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IgM检测的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法,为合理选择实验室检测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北京同仁医院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儿童患者90例,采用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IgM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种方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IgM差异具有显著性,而且一致性差(χ2=6.667,P=0.015,Kappa值=O.242,P=0.01).ELISA方法的灵敏度=98.5%,特异度=70.8%,阳性预测值=90.3%,阴性预测值=94.4%,假阳性率=29.2%,假阴性率=1.5%,诊断符合率=91.1%;间接免疫荧光法的灵敏度=84.8%,特异度=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70.6%,假阳性率=0,假阴性率:15.2%,诊断符合率=88.9%.结论: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法各有优势,实验室应根据临床的诊断要求选择合适的肺炎支原体抗体IgM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部超声在成人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2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肺炎患者165例,均行肺部超声检查,记录肺部超声肺部异常征象、胸膜异常征象以及胸腔积液声像图。以CT诊断结果为标准,计算胸肺超声诊断肺炎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准确率,检验一致性。结果:肺炎的肺部超声异常声像图中B7线阳性率76.33%、B3线阳性率61.83%、融合B线阳性率37.40%、肺实变阳性率47.33%;超声诊断肺炎灵敏度为93.18%,特异度为84.85%,阳性预测值为96.09%,阴性预测值为75.68%,准确率91.52%,Kappa值为0.746,与金标准一致性较好,ROC曲线下面积为0.890。结论:肺部超声可作为广泛人群肺炎诊断的一种可靠影像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血常规联合超敏CRP检测在支原体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设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检测非支原体感染儿童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血常规联合超敏CRP检测,以病原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组患者血常规、hs-CRP的检测结果,对比研究组不同检测方式与“金标准”检测结果。结果 研究组血常规、hs-CRP指标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中血常规、超敏CRP检测阳性例数显著低于联合检测阳性例数(P<0.05);联合检测灵敏度(95.08%)、特异度(96.61%)、准确度(95.83%)和AUC值(0.968)均高于血常规检测灵敏度(85.93%)、特异度(91.01%)、准确度(85.33%)和AUC值(0.811)和超敏CRP检测灵敏度(84.37%)、特异度(89.28%)、准确度(86.66%)和AUC值(0.752)(P<0.05)。结论 血常规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在支原体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显著提高诊断阳性率及准确率,对病情监测具有...  相似文献   

19.
肺炎支原体检测方法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宜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6):2002-2003
目的 探讨研究肺炎支原体(MP)的临床检测方法.方法 对收治的139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检测表现及治疗护理情况,进行了回溯式总结与分析对比,分别使用明胶颗粒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冷凝集试验法(CAT)进行检测.结果 139例呼吸道感染患儿按照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96例患儿可以确诊为支原体肺炎,经明胶颗粒法、ELISA、CAT进行检测后所得到的阳性标本数、诊断灵敏度对比,可见明胶颗粒法的诊断灵敏度最好为93.8%,显著高于另两种方法的灵敏度;而对于非支原体肺炎的43例患儿,CAT的诊断特异度最高,但3种方法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明胶颗粒法对于检测MP-IgM具备灵敏度高且特异性尚可的优势,可以作为临床检测肺炎支原体的首选方案.ELISA较CAT存在价格低廉、敏感性与特异性高于后者的特点,因此临床上可以考虑将ELISA法用于初检筛选,或者检测联用的方法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20.
孕早期特异性IgM抗体检测Torch感染的实际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兴会  熊庆 《华西医学》1997,12(3):344-345
目的:探讨孕早期检测特异性IgM抗体诊断Torch感染的实际诊断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和PCR技术对照测定102例早孕妇女的特异IgM抗体和Torch病原体。结果:以PCR检测阳性作为金标准,弓形体IgM的敏感性达100%,特异性为724%,阳性预测值为129%,阴性预测值为100%;风疹病毒IgM和PCR检测无阳性发现;巨细胞病毒IgM的敏感性为957%。特异性为443%,阳性预测值为333%,阴性预测值为972%,疱疹病毒的敏感性为889%,特异性为570%,阳性预测值为167%,阴性预测值为981%。其中弓形体和巨细胞病毒的敏感性高,但阳性预测值低。结论:ELISA法检测Torch特异性IgM抗体作为临床筛查是非常有用和必要的,但仅凭IgM抗体阳性尚不能说明孕妇目前是否感染,应对IgM抗体阳性者进一步做PCR-DNA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