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揭示广藿香茎的发育及不同发育阶段挥发油在其内的分布,为合理的取药、用药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方法石蜡切片法、半薄切片法、组织化学法。结果在广藿香茎的原分生组织中,未观察到有挥发油分布;在茎的初生、分生组织和初生结构形成早期,挥发油主要分布在茎表皮上着生的腺毛中;在茎的初生结构中,挥发油主要分布在皮层薄壁组织细胞中;在茎的次生结构中,挥发油则主要分布在残存的皮层薄壁组织细胞中。结论广藿香茎内的发挥油主要分布在茎的皮部,广藿香茎皮的厚薄可作为优良品种的选育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青枯菌的培养特性进行研究,为更有效地防治广藿香青枯病提供病原菌基础生物学方面的参考.方法 通过测定悬浮培养菌液的吸光度A600,考察青枯菌的生长状态、温度和pH值对青枯菌生长的影响,以及菌体对不同碳源和氮源的利用情况.结果 青枯菌的最适生长温度范围为33~35℃,生长的最适初始pH值为6.5;菌株能利用9种供试...  相似文献   

3.
广藿香是我国十大南药之一,主要功效为祛暑化湿、和胃止呕和芳香化浊。广藿香一般的治疗由广藿香挥发油和水提取物形式进行,其主要成分包括黄酮类、萜类、生物碱和一些醇类等化学物质,其中主要有效成分有广藿香醇、广藿香酮和广藿香烯等,具有抗炎镇痛、保护胃肠道、抗肿瘤、抗疟原虫和抗氧化等作用。广藿香是通过对血清中的前列腺素、丙二醛和一氧化氮的含量进行控制,使血清中这三种物质的含量降低从而发挥抗炎的作用;对胃肠道的保护,广藿香油具有调节胃肠的运动、促进消化液分泌、保护肠屏障的功能;广藿香的水提物和挥发油对于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肠道杆菌。该文对广藿香及其有效成分的作用进行综述,对今后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促进其在临床医学、化工、中医药领域的应用与开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揭示广藿香根、茎和叶的成熟结构及挥发油在其内的分布部位,为合理的评价和采收该药用植物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石蜡切片法、半薄切片法、组织化学法。结果:在根的成熟结构中,挥发油主要分布在木薄壁组织细胞中;在茎中,主要分布在皮层和韧皮部薄壁细胞中;在叶中,主要分布在叶肉组织和叶脉的韧皮部薄壁细胞中。结论:广藿香全草均含挥发油;另外,根内木质部的粗度、茎皮和叶片的厚度可作为评价广藿香品种优良的3个指标。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青枯菌对广藿香的入侵过程及侵染后寄主植物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以青枯菌HX6为供试菌株,分别对伤根及不伤根的广藿香试管苗进行侵染试验.通过扫描电镜观察青枯菌从广藿香根部入侵的过程,并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青枯菌侵染后广藿香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青枯菌侵染前期,伤根的植株比不伤根的植株发病更严重;侵染后期,两者的病情指数均为100.电镜观察发现侵染24 h后,青枯菌及其胞外分泌物在广藿香根部出现;48 h时后,在茎部导管出现.青枯菌入侵造成植株茎部导管离析、扭曲及破裂,随之,叶表皮组织也逐渐破坏,植株死亡.[结论]青枯菌对广藿香具有强的亲和性,侵染速度快,青枯菌及其胞外致毒素能直接破坏寄主维管组织,使得水分运输受阻,造成植株枯萎死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广藿香挥发油的GC指纹图谱,鉴别不同品种、产地的广藿香。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建立石牌广藿香、海南广藿香挥发油的GC指纹图谱,并用质谱对其成分进行确认。结果经过对二者指纹图谱特征的对比以及相似度评价,确立了石牌广藿香与海南广藿香的7个共有峰。结论该指纹图谱具有较强的专属性,可作为广藿香内在质量评价和鉴定依据。  相似文献   

8.
安茜  谢红  王玮  贺智 《武警医学院学报》2013,(11):1046-1048
本研究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广藿香质量控制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介绍和评述了,广藿香专属性鉴别及其主要成分质量控制方法的特点、用途及发展方向,为广藿香的合理开发与质量控制提供参考。广藿香药理作用的有效发挥取决于广藿香醇、广茬香酮和黄酮类化合物等,故在广藿香的质量控制方面,应包括上述3种成分的定性、定量标准,此外,广藿香指纹图谱的专属性鉴别对广藿香真伪鉴定及种属鉴别的应用也是广藿香质量控制的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9.
广藿香挥发油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广藿香是常用中药,具有芳香化浊,开胃止呕,发表解暑之功效,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1],其挥发油是主要的有效成分,本实验采用正交设计对其挥发油的提取工艺进行了考察。1实验材料广藿香购自海南万宁,经辽宁中医药大学鉴定教研室鉴定为广藿香pogostemon cab lin(B lanco)Benth.的干燥地上部分。2实验方法根据确定的因素水平,选用L934正交表来进行实验。取广藿香9份各100g,提取方法进行实验,见表1。表1工艺考察因素水平表因素水平A加水量(倍数)B提取时间(h)C浸泡时间1 8 2 22 10 4 43 12 6 6…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定不同市场销售的广藿香药材挥发油含量及成分,确定其商品规格,为广藿香的合理、有效利用确立科学依据。方法:以挥发油测定法测定挥发油的含量,运用GC—MS联用技术测定挥发油中各组分的含量,并与牌香、肇香、南香作相似度比对。结果:不同市场广藿香药材挥发油含量有一定差异,10个指标成分百分含量相当,相似度比对显示市售药材为南香或湛香。结论:应增加牌香、肇香的种植面积,注重广藿香药材的质量监控及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区分金疮小草(Ajuga decumbens Thunb.)与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Benth.]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金疮小草、广藿香2种植物的新鲜茎和叶作为样品,采用体视镜进行原植物外观形态鉴别,采用显微镜对2种植物茎横切面、叶柄横切面、叶表皮以及粉末进行显微鉴别。【结果】原植物外观形态鉴别:金疮小草叶柄有狭翅,广藿香无;金疮小草叶主脉与侧脉夹角小于45°,广藿香大于45°。显微鉴别:金疮小草腺鳞头部细胞数为多细胞,而广藿香为单细胞;广藿香茎和叶有间隙腺毛、晶体,金疮小草无。金疮小草有直轴式和不定式气孔,广藿香只有直轴式。【结论】金疮小草与广藿香外观形态特征及显微特征可作为区分鉴别2种植物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广藿香醇的急性毒性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广藿香醇的急性毒性反应。方法:广藿香醇以最大浓度和最大给药体积的药液灌胃。连续观察14d,记录小鼠毒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14d,给药组死亡2只,给药后4h,给药组小鼠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站立不稳、左右摇晃,但在24h内都恢复正常,小鼠体重给药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广藿香醇的最大耐受量小于12.5g/kg。  相似文献   

13.
鉴于目前市场出现将藿香与广藿香混售,以及一些学者提出二者均可做藿香药材使用的情况,本文通过文献搜集和本课题组的研究,以科学的数据与分析对比二者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的差异,并提出一些建议,旨在为二者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广藿香配方颗粒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广藿香配方颗粒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出膏率为指标,研究广藿香配方颗粒的提取工艺;应用薄层色谱法研究不同提取液中的成分差别。结果煎煮时间对工艺的影响较小,为次要因素,加水量和煎煮次数对广藿香提取工艺具有显著影响.是该药材提取工艺的重要因素,水提取液中成分具有3个鉴别点。结论广藿香最佳的水提取工艺为10倍量水、煎煮2h、共2次。可为广藿香配方颗粒制剂提取工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制定广藿香叶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百秋李醇作为对照品,对广藿香叶进行薄层色谱鉴别,同时采用气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HP-5毛细管柱;检测器FID,柱温采用程序升温。结果薄层鉴定:特征性强;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单,准确,百秋里醇在0.506~323.84mg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814.84x-92.627,R2=0.9996(n=7),平均回收率为97.37%, RSD=1.37%(n=6)。结论所采用的定性、定量方法准确、简便,灵敏、结果可靠,为研究评价广藿香叶药材质量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广藿香为唇形科(Lamiaceae)刺蕊草属(Pogostemon)植物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 Benth.的干燥地上部分,是著名的10大"南药"之一。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从广藿香中发现得到多种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苯丙素类、萜类(单萜、倍半萜、二萜等)、甾体类、生物碱类以及脂肪酸类等,具有抗病原微生物、镇痛抗炎、调节胃肠道功能和调节免疫等多种药理活性。基于广藿香的广泛应用,本文从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方面对广藿香的研究进行概述,以期为广藿香开发和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广藿香P og ostem on cablin别名刺蕊草、藿香,以干燥地上部分入药,是著名“南药”之一,为临床上常用的芳香化湿药,具有芳香化湿、和中止呕、发表解暑的功能。近年来对广藿香进行了包括品种鉴定、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组织培养等方面的广泛研究,阐明了广藿香的性状和显微特征,分析了影响其化学成分和量的各种因素,并对广藿香调节胃肠道功能和抗菌的药理作用进行了重点归纳。这些研究均为进一步探讨广藿香的品质评价标准、揭示其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相关性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将辐射诱变与离体选择相结合,筛选广藿香抗青枯病突变体,为广藿香抗病育种奠定基础。【方法】观察60Coγ射线辐射对广藿香离体再生的影响;以辐射诱变的广藿香为材料,以青枯菌粗毒素为选择压力,筛选抗青枯病植株。【结果】在进行抗性芽及抗性植株筛选中,分别以1.34×108cfu(菌落形成单位)/mL及2.48×108cfu/mL青枯菌制备的粗毒素作为选择压力,可能筛选到抗性的材料。60Coγ射线辐射对广藿香离体再生有明显的影响,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外植体存活率及再生芽的能力显著下降。最终选取剂量为40 Gy和60 Gy进行辐射诱变,结合离体培养筛选抗病突变体,获得了24株抗性植株。【结论】建立了筛选广藿香抗病突变体的方法,为广藿香抗病育种提供了有价值的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19.
广藿香不同部位挥发油成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比较广藿香叶、茎、全草3个部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经毛细管色谱从叶中分离出29个峰,从茎中分离出31个峰,从全草中分离出26个峰,并且确认了所含的全部化合物.结论:报道了广藿香叶、茎、全草3个部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其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广藿香酮是从传统中药广藿香中发现的重要活性成分。根据其结构特点,化学研究者对广藿香酮进行了全合成研究,极大地扩展了广藿香酮的来源。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广藿香酮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杀虫以及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等多种生物活性,同时有学者对其构效关系进行了探讨。本文通过文献查阅,对广藿香酮的来源、化学合成、药物代谢及药理活性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为中药成分广藿香酮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