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黄为临床常用药物,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也常被用于降脂减肥、延缓衰老等,但随着大黄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报道日渐增多。如何更好地发挥大黄的防病治病疗效,避免和减少其毒副作用,趋利避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主要从大黄的肝肾毒性、遗传毒性、致癌性、生殖与胚胎毒性及合理应用减毒等几个方面对近5年有关大黄毒性及其物质基础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分析,从而较为客观地理解大黄毒性的含义,探讨大黄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以期为大黄的进一步研究与临床安全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大黄对消化系统的药理作用研究及临床应用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黄为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主要成分有蒽醌类:大黄素、大黄酸、芦荟大黄等;大黄多糖;大黄鞣质:水解型和缩合型。目前,研究较广泛的是RG-鞣质。近年来,大黄的药理研究进展很快,在临床上的用途也越来越广泛,本文仅就大黄对消化系统药理作用研究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对大黄"毒性"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黄是临床常用中药之一.但是近年来,关于大黄不良反应或毒性的报道也屡见报端,通过对近年来的报道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深入的探讨,结果表明,许多毒性的发生除了一小部分是药物本身的因素之外,大部分与其被错误使用有关,因此对其"毒性"要客观地对待,同时提出了一系列的应对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大黄酚作为传统中药大黄、何首乌、虎杖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抗癌、抗肿瘤、神经保护、改善学习认知功能、保护心肌等多种药理作用,但大黄酚作为单一成分在临床上并无应用。随着纳米技术在生物医药领域的不断应用,近年来对大黄酚药理作用及其纳米制剂用于提高生物利用度的研究层出不穷,该文对近些年纳米制剂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介绍了纳米制剂载体材料的四种体系;叙述了大黄酚的药理作用及纳米制剂的研究进展,以期能为将来的纳米制剂及大黄酚纳米制剂的研究及应用临床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大黄别名又叫香大黄、马蹄黄、将军、生军等,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临床用途多样化,属于较常用的中药品种,其药理作用主要有抗菌、抗病毒、泻下、保肝利胆;增加血小板、促进血液凝固、止血;利尿等。随着人们对其药理应用越来越深入的研究,发现关于它的配伍应用也至关重要,在此将其配伍应用简要介绍如下。大黄的配伍应用大致可分为相成配伍与相克配伍两种形式。相成配伍是指大黄与其他药合用后,能起到增进疗效、减轻毒副作用的功效的配伍;相克配伍是指大黄与其他药合用后,能降低疗效、发生毒性反应的配伍…  相似文献   

6.
甘艳  郑春晓 《海南医学》2006,17(11):142-143
大黄性味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经.功效为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止血、解毒,活血祛瘀、利胆退黄.用于大便秘结,胃肠积滞;血热妄行之吐血、咯血;热毒痈疡及瘀血证等.大黄主要成分有蒽醌衍生物,总量约为2%~5%,以两种形式存在,大部分与葡萄糖结合成蒽甙,少部分以游离的甙存在.甙元为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等[1].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传统中药大黄应用现代医学的实验研究与临床观察方法和手段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进一步探明了大黄许多与现代医学相关而原来未知的功效,为今后对大黄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用药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7.
蒽醌类化合物(anthraquinones)是大黄、何首乌、决明子、芦荟等植物的主要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广泛,如泻下、抗菌、保肝利胆等。目前,含有蒽醌的中药或中成药广泛应用于便秘、慢性肾功能衰竭等多种疾病,但是由于服用含蒽醌成分的中药而引起大肠黑病变的报道日益增加,蒽醌类化合物的毒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研究总结了近年来对蒽醌毒理作用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对其在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中的毒性进行综述,为临床合理应用含有蒽醌的中药或中成药制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虎杖口服液抗胃出血及抗胃溃疡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中,对大黄、番泻叶、虎杖等中药的止血作用进行了临床疗效观察,本文对虎杖口服液进行基础药理学研究,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药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毒性等方面对近年来关于川楝子的研究作一概速,为川楝子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大黄虫丸为《金匮要略》治疗虚劳病名方之一 ,适宜虚劳兼有瘀血的病证。此方现在临床使用广泛 ,但方中虻虫、干漆、蛴螬为临床罕用药 ,且有一定毒性 ,其用量应该是多少 ?大黄十分应如何换算 ?认识尚不一致。现将其有关问题加以分析探讨 ,以期对教学和临床应用有所帮助。1 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