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开放性损伤都有不同程度的细菌感染。本文实验动物对照组动物有75%死于严重的感染,伤口检出菌以产气荚膜杆菌为主。在伤口污染4小时后用灭呋液(灭滴灵+呋喃西林)局部治疗,动物存活率为94.4%(P<0.01),伤口内未检出产气荚膜杆菌。应用于临床治疗局部感染(尤其是火器伤,未作扩大清创)485例,伤口均在短期内愈合。结果表明该方法疗效明显,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小儿产气荚膜梭菌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患儿的临床表现厦治疗方法。方法对20021~2005年7月在我院消化专科住院,且大便培养产气荚膜梭菌阳性的11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临床症状主要有腹泻(有黏液便、黏液血丝便、糊状便、水样便)、腹胀,偶有腹痛。在较小婴儿多表现为腹泻,在较大儿童则表现为腹泻、腹胀、腹痛。给予肠道微生态制剂治疗,症状改善率为87.1%,复查产气荚膜梭菌阳性率为52.0%;肠道微生态制剂联合灭滴灵治疗,症状改善率为88.9%,复查产气荚膜梭菌阳性率为35.0%。结论应重视小儿,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其临床症状主要有腹泻和腹胀(腹痛),采用肠道微生态制剂治疗疗效确切,必要时可加用灭滴灵治疗。  相似文献   

3.
我院于2003年1~12月住院分娩的伤口在产后用灭滴灵注射液(本文简称灭滴灵液)局部擦洗200例,加强产后、护理,会阴伤口甲级愈合率99.3%。  相似文献   

4.
灭滴灵湿敷治疗肢端软组织感染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少田 《包头医学》2009,33(4):195-195
目的:观察灭滴灵湿敷治疗肢端软组织感染的疗效。方法:将13例肢端软组织感染的伤口清创后用灭滴灵湿敷。结果:10例伤口全部愈合。结论:灭滴灵湿敷治疗肢端软组织感染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医学治疗技术的发展,战争年代火器伤和抗震救灾所致的伤口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已为少见,但它是一种侵袭性、致命性厌氧菌感染,其特征是急性、快速发展和高死亡率。该文总结分析并探讨了一例踝关节骨折术后感染产气荚膜梭菌致气性坏疽的诊疗过程,供临床一线工作者碰到类似病例时便于参考和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6.
灭滴灵在骨创伤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灭滴灵与其它抗生素联合应用,治疗131例四肢开放性创伤患者。在术前和术后静脉输入灭滴灵,同时联合应用其它抗生素,术中和术后换药时亦可用灭滴灵冲洗伤口。131例患者术后4例发生感染,无一例厌氧菌感染,感染率为3.1%,未用灭滴灵的103例患者,术后12例发生感染,其中2例厌氧菌感染,感染率为11%。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受伤时间、创伤程度,均无显著性差异,而感染率有显著性差异。作者认为,灭滴灵对厌  相似文献   

7.
食品中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鉴定与基因分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调查广州地区食品中产气荚膜梭菌的污染水平及菌型分布。方法参照国家标准方法进行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鉴定,采用针对产气荚梭菌α、β、ε、ι、CPE和β2六种毒素的基因cpa、cpb、etx、iA、cpe和cpb2序列的6对特异性引物,用多重PCR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基因分型鉴定。同时用产气荚膜梭菌A型参照株NCTC64609作为阳性对照。结果从142份食品中分离到21株产气荚膜梭菌,以冷冻肉的带菌率最高,为19.6%;鲜肉和速冻肉饺分别为12.2%和11.9%。经多重PCR方法鉴定,均扩增出预期大小为324bp的cpa基因片段的特异性条带,未扩增出针对cpb、etx和iA基因的特异性条带,证实均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携带β2毒素基因的产气荚膜梭菌共19株(占总分离株的90.4%),其中1株为肠毒素基因阳性的A型菌株。结论初步调查表明广州地区食品中存在可致人食物中毒的肠毒素阳性A型产气荚膜梭菌污染,为进一步建立广州地区食品中及与食物中毒有关的厌氧菌分子分型数据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特异性感染指由一些特殊的病菌、真菌等引起的感染,如结核杆菌、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破伤风指破伤风梭菌侵入人体伤口后,生长繁殖,产生毒素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  相似文献   

9.
周艳红  张宁 《重庆医学》2016,(16):2303-2304
产气荚膜梭菌可以引起不同的感染,包括腹泻、食物中毒及气性坏疽等,但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脓毒血症较罕见,主要是引起患者严重血管内溶血,病情进展快,不易控制导致患者死亡。下面将报道1例肝癌介入术后产气荚膜梭菌感染伴发溶血最终导致患者死亡的病例。  相似文献   

10.
将灭滴灵与其它抗生素联合应用,治疗131例四肢开放性创伤患者。在术前和术后静脉输入灭滴灵,同时联合应用其它抗生素。术中和术后换药时亦可用灭滴灵冲洗伤口。131例患者术后4例发生感染,无一例厌氧菌感染,感染率为3.1%。未用灭滴灵的103例患者,术后12例发生感染,其中2例厌氧菌感染,感染率为11%。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受伤时间、创伤程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感染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作者认为,灭滴灵对厌氧菌高度敏感;副作用小,且与其它抗生素有协同作用。合理使用灭滴灵可以降低骨创伤术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正> 我们在外科门诊换药工作中,遇到了3例经久不愈的伤口。采用2%灭滴灵换药,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例1,患者男,28岁,因车祸致左小腿开放性骨折。往外科手术清创和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术后伤口感染,感染伤口达皮下软组织,住院6个月经多次换药伤口未愈合。出院后在门诊继续换药,先后用雷夫诺尔、0.1%新洁尔灭、庆大霉素等纱条填塞伤口,敷料包扎换药,3个月疗效不佳。最后采用2%灭滴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氧氟沙星与灭滴灵联合治疗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方法:患下呼吸道感染的老年人8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用灭滴灵、氧氟沙星,对照组氨苄青霉素、青霉素静滴抗炎。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0%,显效率80%,对照组有效率70%,显效率45%。结论:氧氟沙星与灭滴灵联合治疗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3.
疥疮的治疗,目前普遍采用硫黄软膏,方法麻烦,又污染衣服。1984年卢氏采用灭滴灵口服,外搽1%灭滴灵氯霉素酊治疗本病,获满意疗效。我们用口服灭滴灵治疗36例,并以常用疗法硫黄软膏作对照,比较疗效。兹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病例资料  相似文献   

14.
<正> 我科自1988年以来,常规应用自制复方灭滴灵液局部外敷,防治痔瘘术后创面感染、水肿,取得满意效果,兹介绍如下。方药组成及制法:灭滴灵(甲硝唑)粉1克,庆大霉素40万单位,氯化钠15克,依次加入500毫升药用甘油中,待全部溶解后浸泡纱布条备用。用法:根据痔瘘术后创面大小,将复方灭滴灵布条折叠6~8层,湿敷创面处,外用消毒纱布加压固定。每天换药1次。直肠下端及肛管有创面者,也可将布条送入肛内。本方采用灭滴灵和庆大霉素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15.
石玉玲  徐少珊  孙朝晖  陈丽丹  刘坚 《热带医学杂志》2011,11(3):299-302,311,362
目的建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小鼠的后肢的气性坏疽动物模型,为早期诊断、了解气性坏疽的致病机理及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三个实验组分别肌肉注射3.5×109、3.5×108和3.5×107cfu/ml浓度的产气荚膜梭菌(ATCC13124)菌液0.1ml,空白对照组肌肉注射生理盐水0.1ml,72h后观察小鼠感染情况,取伤口分泌物作革兰氏染色涂片,细菌血平板厌氧培养和荧光定量PCR方法定量检测。结果 3.5×109、3.5×108、3.5×107cfu/ml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肌肉注射72h内的死亡率为90%、70%、10%和0%。各组平均存活时间依次为(20:43±11:12)h、(37:24±25:39)h、(68:36±10:45)h和(72:00±0:00)h,死亡小鼠出现了气性坏疽的症状,分泌物培养和镜检出产气荚膜梭菌;未死亡小鼠康复;空白对照组无任何症状。各组Ct值均值为21.21±2.69、28.45±2.74、32.49±2.87和0.00±0.00,组间P值均<0.05。结论成功建立了不同浓度的产气荚膜梭菌在不同时间段内感染小鼠的后肢气性坏疽的动物模型,为了解气性坏疽的致病机理及治疗方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三甲医院ICU病房非艰难梭菌医院感染腹泻患者产酸克雷伯菌和产气荚膜梭菌的感染率及临床特点,以期对ICU病房细菌性医院感染腹泻患者的诊治思路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综合ICU病房2012年4~11月非艰难梭菌医院感染腹泻102例患者的粪便,PCR检测产酸克雷伯菌毒素基因pehX,产气荚膜梭菌菌种鉴定16S rRNA基因和毒素基因cpa、cpe,空肠弯曲菌菌种鉴定16S rRNA基因、mapA基因及毒素基因hi pO.PCR阳性产物双向测序并用工具BLAST算法进行比对.总结产毒菌株检测阳性的医院感染腹泻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102例非艰难梭菌医院感染腹泻患者的粪便中检出产毒的产酸克雷伯菌和产毒的产气荚膜梭菌各4例,各占非艰难梭菌相关性医院感染腹泻的3.9%.没有检出产毒的空肠弯曲菌.大多数检测阳性的患者都有严重的基础疾病,都在使用强有力干扰肠道正常菌群的抗菌药物,预后都很差.结论 尽管我院ICU病房非艰难梭菌相关医院感染腹泻的患者粪便中产毒产酸克雷伯菌和产气荚膜梭菌的检出率较低,但这两种菌感染的患者都有严重的基础疾病且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7.
产气荚膜梭菌β毒素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气荚膜梭菌 (Clostridiumperfringens )又名魏氏梭菌(cl welchii) ,是引起人和家畜肠道疾病的重要病因 ,广泛分布于土壤、污水、饲料、食物、人畜粪便及肠道中 ;该菌群属典型的条件致病菌 ,可以引起地区性流行 ,也有散发性报道 ,每年都有大量的动物因不同的产气荚膜梭菌感染而死亡。因此关于产气荚膜梭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对疾病预防和畜牧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其所分泌的肠毒素 (α、β1、β2 、ε、ι、enterotoxin)性质不同而分为A~E五型 ,其中对人致病的主要是A、C两型 ,B、C、D三型与动物的感染密切相关[1] 。C型是引起动物 …  相似文献   

18.
梭菌性肌坏死(气性坏疽)诊治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梭菌性肌坏死(即气性坏疽)是由产气荚膜梭菌(C.perfringerns,CP)等所引起的肌坏死,是一种发展迅速,预后差的厌氧菌感染。致病菌主要有产气荚膜梭菌、水肿梭菌、败毒梭菌、梭状梭菌和溶组织梭菌等,多为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9.
《浙江医学》2008,30(6)
梭菌性肌坏死(即气性坏疽)是由产气荚膜梭菌(c.perfringerns,CP)等所引起的肌坏死,是一种发展迅速,预后差的厌氧菌感染。致病菌主要有产气荚膜梭菌、水肿梭菌、败毒梭菌、梭状梭菌和溶组织梭菌等,多为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20.
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较为常见。我们用灭滴灵预防收到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我院1979年1月至1983年10月,施行阑尾切除120例,其中阑尾穿孔36例(29.8%),未穿孔84例(70.2%),随机分为二组。一组为治疗组60例,采用术前2小时肛栓灭滴灵1g或口服灭滴灵0.5g(急症时术后给药),术后每8小时再用一次,连用5~7天,穿孔者加用青、链霉素。治疗组无一例感染。对照组60例,术前、术中及术后常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