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总结《素问注证发微》中马莳辩驳王冰注文的特点,探析马注与王注的关系。[方法] 查阅《素问注证发微》中马莳辩驳王冰的注文,分析马莳对王注提出的批评性观点,对比马莳与王冰对经文的不同理解,从用语表达、解经方法、医理阐发三个方面归纳马注特点,并总结马注与王注的关系。[结果] 马莳在辩驳王注时,常使用“非“”浅“”缺”三类用语,表示对王注不同程度的辩驳观点,其解经方法可归纳为五类引证分析法与四层文理分析法,且多引《素问》《灵枢》经文为证。在医理阐发上,马注在理论范围的认识、理论内涵的分析、穴位位置的确定上均与王注存在差异。[结论] 马莳运用更为全面的解经方法,从更广的理论层面解读经文,辩驳王注,不仅形成了系统的解经思路,亦启发了经文含义的更多可能。马注对王注既有批判性继承,也有创新性发展,推进了对《素问》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马莳毕生精研《内经》,著有《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阐发经文微义,承前启后,有较大的影响。其学术特点主要是:训解经文详明缜密,注重联系实际应用;以经解经,前后融会贯通;并首创注解篇名,条分缕析,使之明了。  相似文献   

3.
马莳毕生精研<内经>,著有<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阐发经文微义,承前启后,有较大的影响.其学术特点主要是训解经文详明缜密,注重联系实际应用;以经解经,前后融会贯通;并首创注解篇名,条分缕析,使之明了.  相似文献   

4.
马莳《灵枢注证发微》为现存按原文次序、系统注释《灵枢》之第一家,在剖析医理和申明字义方面均有发挥。马氏用自然界的水流对五输穴的名称进行比喻,借此说明五输穴之间的脉气承接顺序和相应关系,并将十二经脉之五输穴皆配以五行,说明其阴阳经脉五输穴之间的生克关系,用以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补充和发展了《灵枢》的理论,对后世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医话二则     
一、“汗出偏沮,使人偏枯”此语出自《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一般注家认为,汗出偏于半身,时间长久了,可以使人发生半身不遂的偏枯病症。如马莳说:“人当汗出之时,或左或右,  相似文献   

6.
王冰重新整理疏注《素问》的功绩,历史上已有学者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他“依经注解,理入化机,发微奥理,羽翼圣经”(清·莫熺《医门药理》)。若对王冰次注的《素问》以及《素问》版本流传情况进行全面考察后不难发现,王冰之功绩主要反映在编次整理、训诂解惑、医理发挥、汇存文献、传承运气五方面。  相似文献   

7.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文中“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一句,历代诸家注解,纷纭不一,聚讼难休。马莳注曰:“必彼之阴气得其和平,而此之阳气知所秘密,则精神乃治。”马注“秘”为“秘密”,  相似文献   

8.
将现存《内经》的不同版本相比较,可以发现《类经》《素问》部分与胡氏古林书堂木、赵府居敬堂本等12卷本的系统较为接近;《类经》《灵枢》部分与周曰校本,马莳注九卷本较为接近。《类经》与诸本的异文多是有依据的,张介宾可能在选定底本之后,又依据其他版本做了校勘,对原文有所变动,以致与目前前所知诸本皆不相合。  相似文献   

9.
<正> 读贵刊一九八三年第四期《也谈“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下简称《也谈》),得益非浅,然对其论点难以苟同,今不揣简陋,陈述管见。《也谈》列举了张志聪《素问集注》:“春夏之时,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秋冬之时,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而培养之。”马元台《素问注证发微》:“圣人于春夏而有养生  相似文献   

10.
《素问》王冰注是《素问》的早期注释之作。王冰共出注约4479条,不可谓不详尽,它为后世习读《素问》者提供了极大方便。然而,由于时代所限,其中有许多误注之处,宋·林亿等作新校正时即有所指正,后清于鬯、俞樾等诸儒亦曾对王冰误注之文加以考订,亦多有所得。对...  相似文献   

11.
清代是《内经》研究著述丰厚的时代,据统计,相关书籍178部左右,至今尚有约65部存世[1]。治经者既有医家,也有儒者,总体来说,医者索其理,阐幽发微,俾药合于证;文人求其是,讨源溯流,使意近于古。许多医家熟读六经,具有相当的儒学基础,因此,他们在注释经文的过程中也讲求词训。清初,张志聪、高世等人秉承明代马莳、张介宾诸家的注经方法,既发挥医理,亦不昧于字训。乾嘉之后,汉学兴盛,训诂学成为学者们研经治学之利器,钱大昕云:“诂训者,义理所由出,非别有义理出乎诂训之外者。”(《经籍纂诂·序》)在此学术背景下,陆懋修、周学海、莫文泉等儒…  相似文献   

12.
明清之际,新安医家汪昂历三十载,将文辞艰深的《素问》《灵枢》合纂为一,并分门别类加以整理、注释,阐释其精要,著成《素问灵枢类纂约注》,对中医学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素问灵枢类纂约注》分类简要,文辞通俗,是中医入门的基本读物。通过探讨《素问灵枢类纂约注》成书的时代背景,剖析该书的编写体例,揭示汪氏研究《内经》的方法,以期对汪昂学术思想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灵枢》回归北宋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朝初年杨上善编注《太素》30卷,将《灵枢》《素问》按照内容分类编排,唐中期王冰注释《素问》时大量引用《灵枢》,证明《灵枢》在唐代是完整存在的。北宋嘉祐年间(1056~1063年)高保衡、林亿等校注《素问》称《灵枢》已经残缺不全。《调经论》林亿注:“王氏之意指《灵枢》为《  相似文献   

14.
简述了郭霭春先生对《素问》王冰注的研究,即:1)校勘全部王冰注文,出校语1 128条;2)探析王冰注的特点——究医理、明训诂、重校勘;3)评述王冰整理《素问》的不足之处,重点指出不当的删繁之例;4)匡正王冰某些注释的错误,在《新医林改错》中对47条王冰注释阐明了自己的见解,文中选取14条作为例证。  相似文献   

15.
简述了郭霭春先生对《素问》王冰注的研究,即:1)校勘全部王冰注文,出校语1 128条;2)探析王冰注的特点——究医理、明训诂、重校勘;3)评述王冰整理《素问》的不足之处,重点指出不当的删繁之例;4)匡正王冰某些注释的错误,在《新医林改错》中对47条王冰注释阐明了自己的见解,文中选取14条作为例证。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灵枢.经筋》篇与后世注释的基础上,重点分析颈部不同经筋病变所出现的症状特点,并结合挥鞭样损伤的生物力学机制,认为挥鞭样损伤下颈段综合征的机制与经筋异常扭挫有密切关系。根据明代马莳、张介宾对经筋的具体注释并结合现代解剖学知识,归纳出挥鞭样损伤的4个不同经证:太阳经证为颈部广泛痉挛、拘急、屈伸不利;阳明经证为颈不可左右视、掣引疼痛、痉挛和肩不举;少阳经证为头颈支撑不适、痉挛、侧屈困难;少阴经证为颈部深处疼痛、后伸困难、头晕。对挥鞭样损伤患者运用《灵枢》经筋理论进行辨经分型论治,能提高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简述了郭霭春先生对《素问》王冰注的研究,即:1)校勘全部王冰注文,出校语1128条;2)探析王冰注的特点——究医理、明训诂、重校勘;3)评述王冰整理《素问》的不足之处,重点指出不当的删繁之例;4)匡正王冰某些注释的错误,在《新医林改错》中对47条王冰注释阐明了自己的见解,文中选取14条作为例证。  相似文献   

18.
简述了郭霭春先生对《素问》王冰注的研究,即:1)校勘全部王冰注文,出校语1128条;2)探析王冰注的特点——究医理、明训诂、重校勘;3)评述王冰整理《素问》的不足之处,熏点指出不当的删繁之例;4)匡正王冰某些注释的错误,在《新医林改错》中对47条王冰注释阐明了自己的见解,文中选取14条作为例证。  相似文献   

19.
认为胡天雄教授所著之《素问补识》,剖析了《素问》中的重点、疑点、难点。其综核名实,极深研机,以经证经,以注证注,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内容精审,堪为矜式。  相似文献   

20.
《素问》一向被认为是一部难读、难懂的书,从六朝时期就有全元起、杨上善等人进行训解、诠释。唐、宋以后,又经过王冰、林亿等再行次注、校正。在他们看来,已是“文字昭悉,群疑冰释”、“舛文缺义,于是详明”。尽管如此,到了金、元时期,名医刘完素还认为“《索问》层层差误,不可胜举”。所以明、清两代学者继续对《素问》整理研究。他们大体分成两派。一派是逐篇训解,象马莳,张志聪、张琦等,另一派是分类注释,象张介宾、李念莪、汪訒庵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