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 :为了提高乳腺癌术后切口包扎的舒适度 ,减少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发生率 ,研制了乳腺癌术后弹性固定胸带 ,并应用于临床。方法 :随机将施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6 2例分为两组 ,观察组 31例 ,其切口用弹性固定胸带包扎 ,对照组 31例 ,其切口用传统的绷带加压包扎。结果 :2种方法的舒适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P <0 0 1)。结论 :自制弹性固定胸带能减轻切口疼痛 ,避免呼吸受限 ,提高了舒适度 ,且显著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术后弹性固定胸带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思凤 《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1):1007-1009
目的提高乳腺癌术后切口包扎的舒适度,避免患者呼吸受限,降低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发生率。方法将216例实施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108例,其切口给予弹性固定胸带包扎;对照组108例,其切口给予传统的绷带加压包扎。结果观察组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自制弹性固定胸带能避免呼吸受限,从而提高舒适度;能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省时省力,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3.
股动脉穿刺处两种加压包扎方法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肝动脉灌注栓塞术后股动脉穿刺处加压包扎的理想方法。方法:2000年2月~2005年12月共收治肝癌患者306例,接受肝动脉灌注和(或)栓塞治疗698例次,平均2.3次。将患者每次肝动脉灌注栓塞术后用抛硬币法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用两条4.5 cm×4.5 cm的宽胶布十字形加压包扎24 h,沙袋加压6 h、(沙袋重0.5 kg);乙组用绷带成8字型(绕过两侧髂前上棘)加压包扎24 h,不用沙袋加压。结果:两种包扎方法股动脉穿刺处出血及血肿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同样能达到止血目的。而乙组术后局部皮肤损伤、皮肤瘙痒、术肢麻木不适等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甲组。结论:肝动脉灌注栓塞术后股动脉穿刺处用纯棉绷带加压包扎为一理想的加压包扎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脑出血微创清除术与开颅手术的疗效并进行卫生经济学分析。方法:脑出血患者共42例,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采用微创清除术治疗,乙组采用常规开颅手术,两组在平均年龄及平均出血量方面相当(甲组平均62岁,乙组平均60岁,出血量甲组平均为48mi,乙组50ml,两组均在起病后12小时内接受治疗,结果:甲组总有效率78%,乙组为80%,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5),但甲组平均住院时间及平均费用明显低于乙组(P<0.05)。结论:使用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简单,疗效可靠,有效率与开颅手术相当,但可大大降低病人平均住院时间及平均费用,值得在大多数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制胸带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加压包扎,防止术后皮下积液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3月-2008年2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观察组使用自制胸带加压包扎;对照组使用传统绷带加压包扎,观察2组患者引流管引流量、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情况等。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结果观察组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切口Ⅰ期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自制胸带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加压包扎可以降低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自制胸带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加压包扎,防止术后皮下积液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06年3月-2008年2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观察组使用自制胸带加压包扎;对照组使用传统绷带加压包扎.观察2组患者引流管引流量、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情况等.采用X2检验和t检验.结果 观察组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切口Ⅰ期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自制胸带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加压包扎可以降低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结构性胸带加压包扎法在乳腺癌根治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4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2例采用改良结构性胸带加压包扎,压力值设定在4.0kPa;对照组42例采用传统胸带加压包扎,压力为3.0~6.7kPa,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并比较。结果:观察组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发生率、拔管时间、引流量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切口一期愈合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采用改良结构性胸带加压包扎法,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切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制多功能弹性胸带在降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及患肢肿胀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84例实施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观察组术后切口给予自制的弹性胸带固定,对照组术后切口给予传统的绷带加压包扎,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3%,对照组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引流量、置管时间及患者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多功能弹性胸带能避免呼吸受限,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舒适度,经济实用、方便,患者满意,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术后负压引流的护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决乳腺癌患者术后伤口愈合困难的问题,我科通过对31例乳腺癌患者术后实施负压引流,而不用传统的胸带加压包扎的方法,比较两种方法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采用负压引流法大大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产生,而且方便了术后伤口的观察,比传统的胸带加压包扎组平均住院时间短3~5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3种不同包扎方式在降低皮下积液发生率方面的作用。方法将72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单纯胸带加压包扎组24例,单纯负压吸引组20例,负压吸引加胸带加压包扎组28例,比较3组患者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结果负压吸引加胸带加压包扎组患者皮下积液发生率显著低于单纯胸带加压组和单纯负压吸引组(p<0.05)。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后行负压吸引加胸带加压包扎能显著降低皮下积液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马甲式”多功能可控气囊胸带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伤口包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马甲式”多功能可控气囊胸带包扎,对照组采用弹力绷带包扎,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发生率、拔管时间、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伤口包扎采用“马甲式”多功能可控气囊胸带加压包扎在减少术后引流量、缩短置管时间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优于弹性绷带。  相似文献   

12.
我院自1992~1999年,采用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治疗神经外科术后脑脊液漏11例,均获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1例中,男7例,女4例;年龄5~55岁,平均35-6岁。其中小脑肿瘤术后2例,上胸颈段椎管肿瘤术后2例,脑出血术后1例,脑外伤1例,三叉神经痛术后1例,脑室肿瘤术后2例,枕叶肿瘤术后1例,脑囊虫病1例。1-2 适应证 术后脑脊液漏,经漏口加压包扎等处理无愈合倾向者,均可采用此法。1-3 操作方法 漏口行加压包扎或清创缝合后,侧卧位,2%利多卡因局麻下,取L3~…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智能可控气囊胸带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伤口包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采用智能可控气囊胸带包扎,对照组采用弹力绷带包扎,比较两组效果。结果:实验组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发生率、拔管时间、引流量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智能可控气囊胸带加压包扎在减少术后引流量、缩短置管时间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优于弹性绷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李云飞  张兰凤 《护理研究》2014,(13):1614-1615
[目的]探讨"马甲式"多功能可控气囊胸带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伤口包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马甲式"多功能可控气囊胸带包扎,对照组采用弹力绷带包扎,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发生率、拔管时间、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伤口包扎采用"马甲式"多功能可控气囊胸带加压包扎在减少术后引流量、缩短置管时间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优于弹性绷带。  相似文献   

15.
心电图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的诊断,国内标准[1]并未涉及到右胸导联,近年国外文献认为[2]:右胸导联V3R及(或)V4R出现第2个R波(称R’波)是肺心病的重要表现。自1991年以来,我们对140例正常人,排除肺心病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40例及经确诊的肺心病80例,摘记常规12导联心电图,并加描右脚导联心电图,以探讨右胸导联心电图对肺心病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360例中男220例,女140例;年龄48~78岁,平均63岁。共分3组。甲组:健康人140例;乙组:排除肺心病的慢性阻塞性肺病140例;丙组:肺心…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用中西结合的方法治疗单纯性肠梗阻已取得一些进展,但根据晚近文献报道转手术率仍平均为19.1%,病死率为4.2%。为提高非手术疗法的治愈率,我院从1975年2月至1984年6月,用自拟“银蜜汤”加传统治法治疗(以下简称甲组)和传统治法治疗(以下简称乙组)对照治疗了急性单纯性肠梗阻100例,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临床实验共100例,分甲、乙两组,每组各50例。性别:男性,甲组38例,乙组36例。女性,甲组12例,乙组14例;年龄:甲组2~15岁13例,16~72岁37例,乙组1~15岁15例,16~68岁35例;病程:甲组最短1天,最长4天,乙组最短18小时,最长3大;病因:蛔虫性肠梗阻甲组占42%,乙组占41%,粘连性肠梗阻甲组占30%,乙组占28%,肠扭转甲组占12%,乙组占10%,肠套叠甲组占4%,乙组占6%,麻痹性肠梗阻甲组占6%,乙组占8%;粪块性肠梗阻甲组占6%,乙组占4%;梗阻部位:高位,甲组占22%,乙组占26%,低位,甲组占78%,乙组占74%。上述病因分布和国内报道相似。治疗方法入院后,甲、乙两组都在给予传统的纠酸、补液、抗炎、解痉止痛、胃肠减压等处理的同时,甲组给予“银蜜汤”治疗。“银蜜汤”的制备和用法制备:取银花100克,蜂蜜250克。先将银花炒成焦黄至炭黑色,将蜂蜜加入略炒后再加入少量水煎,  相似文献   

17.
充气式胸带的临床应用谢阿静,李青云,谢华,孟瑞芹,房锐胸廓成形术后,传统的方法是用胸带加压包扎,此方法,病人的痛苦大。加压包扎时,松紧不易掌握,过松会使软化的胸壁浮起。达不到加压包扎目的,导致手术失败;过紧则限制胸廓运动,造成健侧肺的通气性障碍,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简化乳腺门诊手术,避免术后血肿、皮下瘀血的发生,减少皮下结扎线、缝线异物反应。方法265例乳腺门诊手术全部采用局麻药中加用1:20万肾上腺素,术中出血点不结扎,靠敷料压迫,切口单层缝合,未放引流,术后胸带加压包扎。结果265例全部一期愈合,未发生血肿、瘀血及感染。结论乳腺门诊手术术后胸带加压包扎,可简化术中切口内的结扎、缝合、缩短手术时间,同时也有效地避免了术后血肿、瘀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选取我院2008年7月~2013年1月收治的150例需进行麻醉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各75例,其中甲组患者应用咪达唑仑实施麻醉,乙组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实施麻醉。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后镇痛效果对比,乙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甲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段平均动脉压(MAP)较实施麻醉前均有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20、30、60min乙组呼吸频率(RR)及心率(HR)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应用于神经阻滞和椎管内麻醉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皮下积液是乳腺癌根治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若不及时处理,则会影响皮瓣血运,引起皮瓣坏死,切口愈合延迟。2001年10月~2004年12月,我科行乳腺癌根治手术97例,现将预防和治疗皮下积液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97例,33~68岁,平均50岁;浸润性导管癌66例,小叶癌18例,导管内癌7例,小叶原位癌2例,粘液腺癌1例,髓样癌3例;患者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2方法①胸带加压包扎:术毕切口覆盖无菌敷贴,腋下及胸骨柄空隙处用消毒棉花填满,避免压力不均匀,用多头胸带交叉、重叠加压包扎。②创面彻底引流:腋下及胸骨旁置多侧孔、高弹性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