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造成麻杏石甘汤传统汤剂及颗粒汤剂中苦杏仁苷含量差异的原因。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方法制得的麻杏石甘汤传统汤剂及颗粒汤剂液中苦杏仁苷含量,选Diamonisl C18柱,流动相为水-甲醇(23:77),检测波长为215nm进行测定。结果麻杏石甘汤传统汤剂中苦杏仁苷含量为16.5183mg/g,延长煎煮时间制得的传统汤剂中苦杏仁苷含量为22.0639mg/g,颗粒汤剂中苦杏仁苷含量为22.2150mg/g。结论传统汤剂与颗粒汤剂中苦杏仁苷含量的差异是由于煎煮时间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石膏对麻杏石甘汤中甘草酸含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石膏对麻杏石甘汤汤剂中甘草酸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麻杏石甘汤汤剂和缺石膏的麻杏石甘汤汤剂两种汤剂中甘草酸含量,选Diamonisl C18柱,流动相甲醇-0.2mol/L醋酸胺溶液-冰醋酸(67:33:1),检测波长为250nm.结果:缺石膏的麻杏石甘汤汤剂中甘草酸含量为10.3530mg/g,麻杏石甘汤传统汤剂中甘草酸含量为9.6322mg/g.结论:石膏对麻杏石甘汤传统汤剂中甘草酸的含量有一定的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3.
石膏对麻杏石甘汤中甘草酸含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石膏对麻杏石甘汤汤剂中甘草酸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麻杏石甘汤汤剂和缺石膏的麻杏石甘汤汤剂两种汤剂中甘草酸含量,选Diamonisl C18柱,流动相甲醇-0.2mol/L醋酸胺溶液-冰醋酸(67:33:1),检测波长为250nm.结果:缺石膏的麻杏石甘汤汤剂中甘草酸含量为10.3530mg/g,麻杏石甘汤传统汤剂中甘草酸含量为9.6322mg/g.结论:石膏对麻杏石甘汤传统汤剂中甘草酸的含量有一定的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石膏对麻杏石甘汤中麻黄碱、伪麻黄碱、苦杏仁苷、甘草苷、甘草酸5种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测定麻杏石甘汤整方及缺石膏麻杏石甘汤两种汤剂中麻黄碱、伪麻黄碱、苦杏仁苷、甘草苷、甘草酸的含量。选用Agilent ZORBAX SB-Aq C18色谱柱,流动相乙睛-0.1%磷酸梯度洗脱,柱温30℃,于207 nm波长处测定麻黄碱、伪麻黄碱和苦杏仁苷,237 nm处测定甘草苷和甘草酸,流速1 mL·min-1。结果:麻杏石甘汤整方/缺石膏麻杏石甘汤中麻黄碱、伪麻黄碱、苦杏仁苷、甘草苷、甘草酸铵含量分别为197.80/183.08,64.32/54.57,448.05/368.79,56.81/50.34,119.76/143.92 mg·L-1,两组中各成分含量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石膏可影响麻杏石甘汤中其他药味成分含量,增加麻黄碱、伪麻黄碱、苦杏仁苷、甘草苷含量,降低甘草酸含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测定麻杏石甘汤传统汤剂及颗粒汤剂中甘草酸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麻杏石甘汤传统汤剂与颗粒汤剂液中甘草酸含量,选DiamonislC18柱,流动相为甲醇-0.2mol/L醋酸胺溶液-冰醋酸(67:33:1),检测波长为250nm。结果麻杏石甘汤传统汤剂中甘草酸含量为0、9560%,颗粒汤剂中甘草酸含量为0.7291%。结论传统汤剂的甘草酸含量显著地高于颗粒汤剂中甘草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麻杏石甘汤麻黄碱含量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麻杏石甘汤中不同组方配伍对麻黄碱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混料均匀设计对麻杏石甘汤进行拆方研究,对实验数据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处理,对回归方程的各项系数进行偏相关检验;并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回归方程Y=4.367 193 47+7.752 707 437X2+1.255 719 704 1X3有意义(r=0.856 64,P=0.018 9),通过回归方程和偏相关检验,麻杏石甘汤传统汤剂中麻黄碱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苦杏仁和石膏,其中苦杏仁的影响为极显著、石膏的影响为显著。结论:麻杏石甘汤传统汤剂中的苦杏仁以及石膏共同作用,影响麻杏石甘汤传统汤剂中麻黄碱的含量,其量效关系为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测定华盖散传统汤剂与颗粒汤剂中苦杏仁苷的含量.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选用AgilentXDB-C18柱,流动相为以甲醇-水(2377),检测波长为215nm波长.结果 苦杏仁苷的含量在传统汤剂与颗粒汤剂中有显著性差异,颗粒汤剂中平均含量大于传统汤剂中平均含量.结论 该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良好,方中其它成分对测定无干扰.  相似文献   

8.
李媛  鲁定国  雷艳青  雷鹏  刘韶  李新中 《中药材》2008,31(1):125-128
目的比较四物汤传统饮片汤剂与配方颗粒汤剂中阿魏酸、芍药苷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Diamonsil C18(4.6 mm×250 mm,5 μm);柱温35℃;流速1 ml/min;测定阿魏酸流动相为甲醇-水-0.05%磷酸(4∶50∶10),检测波长为327 nm;测定芍药苷流动相为乙腈-水-0.05%磷酸(16∶74 10),检测波长为230 nm.结果自制配方颗粒汤剂中阿魏酸含量为8.91 mg/剂,芍药苷为83.57 mg/剂;传统饮片汤剂中阿魏酸含量为8.90 mg/剂,芍药苷为78.51 mg/剂;不同厂家配方颗粒汤剂中阿魏酸含量为3.36~7.67 mg/剂,芍药苷为48.13~67.52 mg/剂.结论四物汤配方颗粒汤剂与传统饮片汤剂的色谱图基本一致,自制配方颗粒汤剂与传统饮片汤剂中阿魏酸和芍药苷含量基本相当,但不同厂家配方颗粒汤剂中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麻杏石甘汤中的有效成分苦杏仁苷的含量。方法:采用内标法,选取芦丁为内标,未涂层熔融石英毛细管柱(67 cm×75μm,有效长度60 cm)为分离通道,以12 mmol·L-1硼砂-乙醇(90:10)为电泳介质,分离电压25 kV,检测波长215 nm。结果:在上述条件下,苦杏仁苷在20 min内得到很好的分离,在0.31~6.21 mg·mL-1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4%。结论: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麻杏石甘汤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配伍对麻杏石甘汤中苦杏仁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麻杏石甘汤中苦杏仁苷含量的分析方法,研究配伍对汤剂中苦杏仁苷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L8(27)正交设计,以HPLC法测定苦杏仁苷含量。结果石膏对方中苦杏仁苷含量的影响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甘草、麻黄对苦杏仁苷含量影响不显著,麻黄与甘草、麻黄与石膏、甘草与石膏对苦杏仁苷的含量影响交互作用不显著。结论石膏降低了全方药液中苦杏仁苷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
基于冷热板示差法研究麻黄汤与麻杏石甘汤寒热药性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基于冷热板示差法研究麻黄汤与麻杏石甘汤寒热药性差异的客观真实性。方法:考察麻黄汤及麻杏石甘汤的给药剂量和测量时间,并进行验证性实验,测定ATPase等能量代谢指标。结果:给药剂量为10倍人体给药剂量(麻黄汤0.80 g.kg-1,麻杏石甘汤2.26 g.kg-1),测量时间为给药后30~60 min。与空白组比较,麻黄汤组小鼠在高温区停留比例明显降低(P0.01);与麻黄汤组比较,麻杏石甘汤组小鼠在高温区停留比例显著增加(P0.05)。与空白组比较,麻黄汤组小鼠的Na+-K+-ATPase活性显著性增强(P0.05),麻杏石甘汤组小鼠的Na+-K+-ATPase及Ca2+-Mg2+-ATPase活性均显著性降低(P0.01)。结论:从动物行为学角度验证了麻黄汤与麻杏石甘汤寒热药性差异的客观存在,结果与传统中医药理论对其寒热赋性具有一致性,肝组织ATP酶活性的改变可能是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数学模型研究燀苦杏仁标准汤剂质量与其饮片中指标成分苦杏仁苷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制备燀苦杏仁标准汤剂,利用Design-Expert 8.0.6软件建立饮片出膏率、标准汤剂中苦杏仁苷含量、苦杏仁苷转移率分别与饮片中苦杏仁苷含量之间的3个线性回归模型。结果燀苦杏仁饮片出膏率为8.97%~12.12%;标准汤剂中苦杏仁苷含量为21.74%~30.32%;苦杏仁苷转移率为70.39%~90.54%。建立的3个线性回归模型R2均大于0.8,各项偏回归系数检验P值均小于0.05,具有显著性。3个线性回归模型均具有较好的准确性,预测值和实测值的相对偏差不大于10%,平均相对偏差不大于5%。结论该研究可预测不同燀苦杏仁饮片制备所得标准汤剂的质量,为制定其标准汤剂的质量标准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止嗽定喘丸中苦杏仁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流动相为水-甲醇-乙腈(75:20:5),检测波长为210nm。结果:止嗽定喘丸中苦杏仁苷平均回收率为99.016%,RSD为1.000%,含量为0.5233mg.g^-1,即0.0313mg.丸^-1。结论:该法操作简便、准确,可作为止嗽定喘丸中苦杏仁苷的含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麻杏石甘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组以糖皮质激素、β受体激动剂等吸入或El服治疗,配合吸氧、抗生素、祛痰、纠正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紊乱及营养支持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麻杏石甘汤治疗,每日1剂,水煎服。两组均以7日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麻杏石甘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并观察黄连解毒汤传统饮片和配方颗粒汤制剂中主要活性成分含量。方法:选择并制备黄连解毒汤传统饮片(对照组)和配方颗粒汤制剂(观察组),采用高效液体相色谱法进行测定并计算两种药剂中的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比较两种药剂的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结果:观察组10μg配方颗粒汤制剂中,盐酸小檗碱为(16.24±0.42)mg/g,盐酸巴马亭为(3.59±0.11)mg/g,盐酸药根碱为(1.98±0.06)mg/g,黄芩苷为(12.58±0.23)mg/g,栀子苷为(19.58±0.24)mg/g;对照组10μg传统饮片汤剂中,盐酸小檗碱为(9.15±0.25)mg/g,盐酸巴马亭为(1.21±0.03)mg/g,盐酸药根碱为(1.04±0.01)mg/g,黄芩苷为(9.24±0.46)mg/g,栀子苷为(12.04±0.21)mg/g;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同剂量的黄连解毒汤传统饮片和配方颗粒汤制剂,配方颗粒汤制剂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含量显著高于传统饮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HPLC测定三拗汤(麻黄、苦杏仁、甘草)中苦杏仁苷含量的分析方法,并观察麻黄和甘草对汤剂中苦杏仁苷煎出量的影响.方法:以HPLC法测定不同配伍(三拗汤、麻黄+苦杏仁、苦杏仁+甘草、苦杏仁组)的三拗汤水煎液中苦杏仁苷含量.结果:乙腈-磷酸盐缓冲液可使苦杏仁苷和L-苦杏仁苷完全分离,L-苦杏仁苷峰面积随pH值升高而增加.结论:麻黄比甘草更能增加了三拗汤中苦杏仁苷的含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配伍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其目的在于增效减毒。苦杏仁苷是中药杏仁的毒性(药效)成分且在煎剂中会发生差向异构。鉴于药物手性会产生不同的活性和毒性,该文针对杏仁类药对配伍对苦杏仁苷存在形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以期揭示其配伍的科学内涵。方法:选取杏仁为主药,杏仁类药对为载体,采用HPLC-DAD法对水煎剂中L-苦杏仁苷、D-苦杏仁苷的含量变化及相对转化趋势进行定量分析。结果:配伍明显影响其有毒-有效成分苦杏仁苷的异构化进程;异构化(L-型/D-型)系数与配伍环境密切相关。结论:碱性是异构化的重要化学因素,符合相关化学反应原理,该研究为进一步揭示杏仁配伍的科学性提供了一个例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