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一步法RT-PCR检测大鼠死后脑HGPRT mRNA的降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死后不同时间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mRNA的降解情况与死亡时间(PMI)的关系。方法:将36只大鼠断颈处死后置于20℃温度控制系统内,利用一步法荧光标记RT-PCR技术检测大鼠脑管家基因HGPRT mRNA在死后即刻至8d的相对表达量的变化。结果:在死后即刻至7d大鼠脑组织均可检测到HGPRT mRNA,其扩增产物呈下降趋势。结论:一步法RT-PCR技术检测大鼠脑组织HGPRT mRNA,在死后的降解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可为PMI推断提供一种新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小白鼠死后脾组织RNA降解程度与死亡时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白鼠死后脾组织GAPDH mRNA和β-actin mRNA降解情况与死亡时间(PMI)的关系。方法 48只NIH小白鼠安乐死处死,分别置于10℃和25℃温控系统内,利用两步法RT-PCR技术和核酸蛋白测定仪定量cDNA方法检测小白鼠脾GAPDH mRNA和β-actin mRNA在死后即刻至72h降解情况。结果在10℃温控系统内的小白鼠死后即刻至72h脾组织均可检测到GAPDH mRNA和β-actin mRNA,且其扩增产物呈规律性下降趋势。25℃温控系统内的小白鼠死后即刻至48h脾组织均可检测到GAPDH mRNA和β-actin mRNA,且其扩增产物呈规律性下降趋势。结论小白鼠死亡后脾GAPDH mRNA和β-actin mRNA降解与PMI负相关,可为PMI推断提供一种新的观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死后脾组织mRNA降解程度与死亡时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白鼠死后脾组织GAPDH mRNA和β-actin mRNA降解情况与死亡时间(PMI)的关系.方法 24只NIH小白鼠断颈处死,置于25℃温控系统内,利用两步法RT-PCR技术和核酸蛋白测定仪定量cDNA方法检测小白鼠脾GAPDH mRNA和β-actin mRNA在死后即刻至72 h降解情况.结果 在25℃温控系统内的小白鼠死后即刻至48 h脾组织均可检测到GAPDH mRNA和β-actin mRNA,且其扩增产物呈规律性下降趋势.结论 小白鼠死亡后脾组织GAPDH mRNA和β-actin mRNA降解程度与PMI负相关,可为PMI推断提供一种新的观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5.
荧光标记RT-PCR技术在实验动物死亡时间推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荧光标记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RT-PCR)在死亡时间(PMI)推断中的应用.方法 44只大鼠断颈处死后置于20℃温度控制系统内,利用荧光标记RT-PCR技术检测大鼠脑及肝组织GAPDH mRNA在死后即刻至8 d的相对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在大鼠死后即刻至7 d脑组织、2 d肝组织内均可检测到GAPDH mRNA,其扩增产物的降解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结论 荧光RT-PCR技术检测大鼠死后脑及肝GAPDH mRNA,可为PMI推断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死后家兔玻璃体碱性磷酸酶(AKP)和γ一谷氨酰转肽酶(γ一GT)活性与死后经过时间(PMI)的相关性,寻找一种推断PMI的新方法。方法应用酶动力学比色法检测在25~30℃和10~15℃下死后即刻至54h之间玻璃体液AKP和γ一GT活性变化情况。结果从死后即刻至54h之间发现,死后一定时间内,两种酶活性降解均存在平台期,平台期后AKP、γ一GT活性迅速下降,并逐步降解趋于零。经统计学分析,家兔死后两种酶活性与PMI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性(P〈0.01)。结论在0h~54h内两种酶活性的降解规律可作为推断PMI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检测大鼠死后脾细胞核DNA降解与死亡时间的一般规律,为早期死亡时间的推断提供新的方法。方法:建立大鼠死亡模型,在死后27h内,每隔3h取脾组织样本进行单细胞凝胶电泳,用共聚焦显微镜摄取彗星图像,应用彗星图像分析软件(IMI1.0)进行图像分析,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大鼠死后,脾细胞在电泳图像上出现了明显的彗星形拖尾,其尾长(TL)、尾矩(TM)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0~15h)随死亡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二者均与死亡时间(PMI)呈现一定的相关回归关系。结果: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可应用于早期死亡时间的推断;彗星图像分析软件为SCGE的结果分析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大鼠心肌肌红蛋白(Myoglobin,Mb)mRNA 的降解规律,探讨其与死亡时间(Postmonem interval,PMI)的关系.方法:在25℃±1 ℃,65%~70%温度控制系统下,通过采用RT-PCR技术检测大鼠死后心肌Mb mRNA在体保存和离体保存条件下各相应时间段的含量变化,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大鼠死后心肌Mb mRNA随死亡(离体)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且与死亡(离体)时间呈线性关系,但在体保存要比离体保存降解慢.结论:Mb mRNA的降解呈时间相关性,在体与离体条件下的降解规律并不完全一致;Mb mRNA有望用于推断较早期死后经过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鼠死后肝脏内5′-核苷酸酶(5-′Nu-cleotidase,下称5-′NT)和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下称ACP)活性变化与死后经过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PMI)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分光光度法检测18℃和28℃下大鼠死后肝脏5-′NT和ACP的活性。结果:大鼠死后0~21 h,其肝脏内5-′NT由150 IU/L逐渐降至0,且与时间呈明显的负相关,回归方程为:PMI=23.18-0.774X5-′NT(r=-0.882,P<0.01);而ACP与时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5′-NT的降解规律可作为推断PMI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Caspase-8在大鼠生前及死后电击伤后多器官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aspase-8蛋白能否用于生前电击与死后电击的鉴别.方法建立大鼠生前与死后电流损伤模型。电击死组于死后即刻取材,生前电击伤组于电击后1h、2h、4h、8h处死;死后电击组大鼠于死后即刻、15min、30min、1h电击大鼠,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心、肝、脾、肺、肾、骨骼肌、皮肤、脑等脏器caspase-8蛋白的表达。结果生前电击各组大鼠心、肝、肾、脑caspase-8蛋白呈强阳性表达,脾脏与骨骼肌呈阴性表达;而予死后电击各组大鼠中,仅死后即刻电击组大鼠心、肝、肺、肾、骨骼肌、脑caspase-8蛋白呈很微弱的阳性表达,其余各组各脏器均为阴性表达.结论检测各脏器caspase-8蛋白的表达情况,可以鉴别生前电击与死后电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小白鼠死后肾组织管家基因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mRNA和内源性对照β-肌动蛋白(β-actin)mRNA降解情况与死亡时间(PMI)的关系.方法 48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小白鼠断颈处死,分别置于10℃和25℃温控系统内,利用两步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和核酸蛋白测定仪定量cDNA...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DNA降解变化与死亡时间的关系,为法医学推断死亡时间提供一种比较准确可靠的新方法。方法: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技术结合荧光显微镜和专业的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定111只小鼠在死后72h内不同时间点小鼠肾组织细胞核头半径、尾长度、头DNA含量比例、尾DNA含量比例、尾矩、Olive矩、头面积、尾面积8项参数的变化值。结果:在个体死亡72h内,测定的8项参数指标中尾DNA含量比例、彗星尾长、尾矩、Olive矩、尾面积都呈增加趋势,头半径、头DNA含量比例、头面积均呈下降趋势。上述参数均与死亡时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并将每个参数的测量值进行了多项式运算,获得了更能体现DNA降解趋势的二项式回归方程和多元回归方程,均具有高度的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应用本研究提供的72h内肾组织组织DNA变化与死亡时间之间呈线性关系的各组回归方程,为法医学推断死后经过时间提供了一种新的、客观的、精确的方法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鼠骨骼肌肌动蛋白纤维的形态学变化与死亡时间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对大鼠死后不同时间骨骼肌(右后肢的内收大肌)肌动蛋白纤维的形态学变化进行观察。结果大鼠死后,透射电镜观察可见由肌动蛋白构成的细肌丝逐渐崩解、紊乱,直至肌小节和细肌丝结构消失;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可见,自死后24h起,骨骼肌纤维横纹可有小片状或弥漫状抗肌动蛋白抗体缺染灶出现,并且抗肌动蛋白抗体染色面积随着死亡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其变化趋势与死亡时间相关(Y=0.934-0.005X,R2=0.95,P<0.05);大鼠死后168h内,肌动蛋白阳性产物的积分光密度值随死亡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死后168h,几乎无抗肌动蛋白抗体染色。结论大鼠骨骼肌肌动蛋白纤维的形态学改变与死亡时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特定条件下,利用彗星试验测定SD大鼠死后6 ~ 48 h肾脏细胞DNA含量与死亡时间的关系&#65377;【方法】 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按取材时间随机分为6组,每组3只&#65377;颈椎脱臼法处死动物,置于25.1 ℃(广州地区近5年10月份平均气温)培养箱中,分别于0&#65380;6&#65380;12&#65380;24&#65380;36&#65380;48&#65380;60 h取大鼠肾脏组织,制备单细胞悬液,进行彗星试验,荧光显微成像系统采集图像,采集相关参数(Comet 4.0)并进行Kruskal-Wallis检验&#65377; 【结果】 死后6 ~ 48 h, SD大鼠肾脏细胞DNA碎片随死亡时间延长而增加,尾长在死后各时间点依次呈明显的增长趋势,Oliver尾矩和尾DNA随死亡时间的延长,亦有一定的增长趋势,60 h未能测出&#65377;Kruskal-Wallis检验显示:各时间点彗星尾长均数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 < 0.01);彗星尾矩均数在死后6 h和12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4 h和36 h彗星尾矩均数差异有显著性(P < 0.05);尾DNA均数在6 h,12 h,24 h三个时间点差异无显著性(P > 0.05),但与36 h,48 h尾DNA均数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 < 0.05)&#65377;【结论】 SD大鼠肾脏细胞DNA降解随死亡时间延长而增加,彗星试验技术为死亡时间推断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65377;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大潮气量机械通气致兔急性肺损伤(ALI)12h后处死,死后肝微血管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动态变化。方法机械通气(VT60mL/kg,R50次/min)致急性肺损伤后12h处死兔,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ABC法)和图像分析系统,观测死后不同时间点肝内微血管内皮细胞内vEGF的动态变化。结果对照组死后即刻肝内微血管内皮细胞胞浆vEGF呈弱阳性染色,死后2h阳性染色程度有轻度增加,但以后随PMI的延长VEGF逐渐减弱,死后18h呈阴性;试验组死后肝内微血管的内皮细胞胞浆VEGF呈强阳性表达,但随着PMI延长逐渐减弱,在死亡后0-24h减弱幅度较小,但21-36h阳性染色程度下降较快,直至死后42h随肝内微血管结构崩解而完全消失。结论大潮气量机械通气致急性肺损伤12h处死后,肝微血管内VEGF的变化在一定的时间段内与死亡时间呈现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DNA degradation of the splenic lympho-cytes and the early time of death,examined the early time of death by computerized image analysis technique(CIAT) and identified the best parameter that quantitatively reflects the DNA degradation.The spleen tissues from 34 SD rats were collected,subjected to cell smearing every 2 h within the first 36 h after death,stained by Feulgen-Van's staining,three indices reflecting DNA content in splenic lymphocytes,including integral optical density(IOD),average optical density(AOD),aver-age gray scale(AG) were measured by the image analysis.Our results showed that IOD and AOD decreased and AG increased over time within the first 36 h.A stepwis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only AG was fitted.A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ostmortem interval(PMI) and AG was identifi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regression equation was obtained.Our study suggests that CIAT is a useful and promising tool for the estimation of early PMI with good objectivity and reproducibility,and AG is a more effective and better quantitative indicator for the estimation of PMI within the first 36 h after death in rats.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个体死后角膜瞳孔区域图像颜色时序性变化规律,为死亡时间(PMI)推断提供一种无损、客观方法。方法构建 家兔空气栓塞和溺死死亡模型,在温度20 ℃、湿度30%的暗室内,于死后72 h内每隔2 h用数码相机获取兔角膜图像。通过计 算机图像处理技术(MATLAB)分割出角膜瞳孔区域图像,提取RGBHSV 6项图像颜色特征参数值并进行与PMI关系的回归分 析,同时比较不同死因对死后角膜瞳孔区域图像颜色变化的影响。结果不同死因死后72 h内,兔角膜瞳孔区域图像的R、G、B 值均随PMI呈上升趋势,与PMI拟合关系较好(P<0.01),H、S、V值与PMI关系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比较,两种死因死后 兔角膜瞳孔区域图像R、G、B值的变化趋势一致,与PMI的相关性相近,空气栓塞组兔角膜瞳孔区域图像的R、G、B实测值总体 大于溺死组。结论个体死后角膜瞳孔区域图像颜色变化随PMI呈一定规律性,死因会影响死后角膜瞳孔区域图像颜色特征参 数值大小。研究建立的相关回归方程为无损、客观推断PMI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