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深圳市汉族人白细胞介素-6基因-174G/C多态性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研究深圳市中国南方汉族人白细胞介素6基因-174G/C多态性的分布与血脂等指标的相关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及测序法测定了138例中国南方汉族人白细胞介素-6基因-174G/C多态性,并结合血压、血糖、血脂、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等相关指标进行横断面研究。结果中国南方汉族人白细胞介素-6基因-174G/C多态性以G/G纯合子基因型为主,分布频率为136/138(98.55%),G/C杂合子基因型分布频率为2/138(1.45%),C/C突变基因型未发现,各基因型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压、低密度脂蛋白等关系不明显,与高密度脂蛋白有一定的关联(P=0.035)。结论中国南方汉族人白细胞介素-6基因-174G/C多态性不明显,是否为代谢综合征的易感基因之一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探讨宿迁地区白 细胞介素6(IL-6)基因启动子区域-634C/G .-597G/A 多态性与冠心病( 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关系。方法选择宿迁市第一人民 医院2022年1月至9月就诊的248例CHD患者(CHD组)以及126例体检健康人群(健康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PCR-RFLP)检测各组IL-6基因多态性位点和基因型,并进行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采用Logistie 回归方法分析基因多态性与CHD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检测各组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 、载脂蛋白B(apoB).总胆固醇(TC)、葡萄糖(Glu)、C反应蛋白(CRP)、糖化血红蛋白( HbA1c)、IL-6等生化指标的表达水平。结果生化指标检测结果表明, 与健康人对照组比较,CHD组TG、TC、LDL-C、apoB、Clu、CRP、HbAlc和IL-6水平显著升高( P<0.05),而HDL-C、apoA1水平明显降低(P<0.05)。Logistie 回归结果显示,与CC基因型相比, IL-6-634C/G中的CG和GG基因型与CHD的发病风险相关,其校正OR(95%CI)分别为2.068( 1.410~ 3.032)和6.674(2.034~21.900)。CHD组和健康人对照组CC、CG和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7.9%、39.9%、12.2%和76.2%、21.5% .2.3%,C、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4.7%、25.3%和82.9%、17.1%;与C等位基因相比,携带G等位基因患者发生CHD的风险更高,且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L-6-597G/A基因多态性与CHD易感性无关。结论宿迁地区人 群CHD患者风险与IL-6-634C/G 基因多态性相关,而与IL-6-597G/A基因多态性无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启动子-572C/G-、634C/G的多态性及其血清水平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分析方法,检测了106例脑梗死患者和92例健康对照者IL-6基因多态性,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IL-6的血清水平。结果脑梗死组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L-6-572C/G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脑梗死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发现G等位基因携带者患脑梗死的相对风险度增加1.634倍(OR=1.634,95%CI=1.135~2.468)。携带G等位基因的脑梗死患者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不携带者(P〈0.05)。IL-6基因-634C/G多态性在脑梗死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IL-6基因-572C/G多态性与脑梗死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其中G等位基因可能是脑梗死发病的遗传易感基因;携带G等位基因的个体可能通过促进IL-6的高度表达进而增加了脑梗死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4.
背景存在启动子区的多态性可以改变基因的表达水平,可能关系人类对疾病的易感性.白细胞介素6启动子基因多态性和民族以及很多疾病有关,不同民族其基因多态性表现特点也常常不同.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6启动子-597和-572位点在西藏藏族人群的分布,为藏族群体遗传学和高原人群免疫背景提供基础资料.设计随机抽查.单位锦州医学院人类学研究所.对象于2003-10和2004-07分别对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和那曲牧区进行样本采集.选择108名藏族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0名,女48名,年龄14~21 岁.纳入标准父母均为藏族并经过严格体格检查确定健康.纳入对象均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方法抽取108名藏族青少年的外周静脉血5 mL,采用盐析法提取人的白细胞DNA.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IL-6启动子包含-597和-572片断,对扩增片断进行限制酶切后取不同条带进行克隆后测序.主要观察指标西藏自治区藏族人启动子多态性分布情况,以及和中国汉族和其他民族比较结果.结果纳入的108名藏族青少年数据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不同性别人群IL-6启动子-572C/G位点多态性分布-597位点108个样本中都没有发现GA和AA基因型,仅发现GG基因型.-572位点存在CC,CG,GG3种基因型,频率依次为0.63,0.35,0.02;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具有群体代表性;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81,0.19;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均无性别差异(P>0.05).②不同种族间IL-6基因-597G/A与-572C/G多态性分布英法白种人群中-597位点存在GG,GA,AA3种基因型,G,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60和0.40,明显不同于本实验中西藏藏族人群位点多态性分布;而日本人群中-597位点也不存在多态性,与我国汉族人群接近(P>0.05).③不同条带基因分型,DNA序列测定结果-597位点仅发现有GG基因型(不含酶切位点,酶切后为1条片段,长度仍为PCR扩增产物),未见GA和AA基因型.-572位点存在CC,CG,GG3种基因型,频率依次为0.64,0.35,0.01;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具有群体代表性;C,G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为0.81,0.19;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均无性别差异.不同种族人群间IL-6基因频率及等位基因携带频率分布的比较,西藏藏族和我国汉族人接近,而与欧美西方白种人比较,差异明显.结论IL-6基因-597和-572多态性存在种族差异,西藏藏族人群可能不存在-597多态性;其-572位点有着自己的民族特点,存在CC、CG、GG3种基因型,G等位基因为少见基因,与欧美白种人相比-572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存在显著差异,而与我国汉族和日本人接近,这种差异可能是与高原人特有的遗传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5.
马莎  蒋凌月  董蔓丽  徐艳  严新民  张金章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2):4508-4509,i003
目的:研究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调控区-174位点是否有基因变异,探讨其多态性与疾病的相关关系。方法:老年脑梗死患者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60~90岁,平均69.0岁。健康对照组17例,男10例,女7例;年龄31~54岁,平均43.9岁。采用PCR扩增、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rea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BFLP)分析和DNA序列测定,认识IL-6基因调控区-174位点的多态性;用ELISA定量分析老年脑梗死患者和正常人血清白细胞介素-6含量。结果:老年脑梗死患者IL6基因调控区-174位点均为GG型。老年脑梗死患者IL-6为(17.76&;#177;12.43)ng/L对照组为(2.35&;#177;3.50)ng/L,老年脑梗死患者外周血中IL-6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t=5.14,P&;lt;0.01)。结论:老年脑梗死患者未发现IL-6基因调控区-174位点的基因变异,-174位点的多态性可能没有参与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启动子-572C/G多态性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在心绞痛患者中的分布频率,并分析其基因型及血清水平与心绞痛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21例心绞痛患者及140例对照者IL-6基因启动子-572C/G多态性,同时用ELISA法检测心绞痛和对照者血清IL-6水平。结果心绞痛组IL-6血清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IL-6基因启动子-572C/G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心绞痛组和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等位基因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发现,G等位基因携带者患心绞痛的风险是C等位基因的1.665倍(OR=1.665,95%CI:1.089~2.544);结论IL-6基因启动子-572C/G多态性与心绞痛的发病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 基因启动子区基因-572位点和-634位点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及其对血脂、脂蛋白、载脂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165例冠心病(冠心病组)患者和170名健康人(对照组) 的IL-6基因型;按常规方法测定血脂、脂蛋白、载脂蛋白水平.结果 冠心病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IL-6基因-634位点多态性在冠心病组和对照组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IL-6基因-572位点多态性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等位基因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发现,G等位基因携带者患冠心病的风险是C等位基因的1.652倍[相对比值比(OR)=1.652,95%可信区间(CI):1.137~2.401],携带G等位基因的冠心病个体血清TC水平显著高于不携带者(P〈0.05).结论 IL-6基因-572位点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发病具有相关性,其中G等位基因是冠心病重要的遗传标记;IL-6基因-572位点多态性可能通过影响血脂水平而影响冠心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背景:存在启动子区的多态性可以改变基因的表达水平,可能关系人类对疾病的易感性。白细胞介素6启动子基因多态性和民族以及很多疾病有关,不同民族其基因多态性表现特点也常常不同。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6启动子-597和-572位点在西藏藏族人群的分布,为藏族群体遗传学和高原人群免疫背景提供基础资料。设计:随机抽查。单位:锦州医学院人类学研究所。对象:于2003-10和2004-07分别对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和那曲牧区进行样本采集。选择108名藏族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0名,女48名,年龄14~21岁。纳入标准:父母均为藏族并经过严格体格检查确定健康。纳入对象均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方法:抽取108名藏族青少年的外周静脉血5mL,采用盐析法提取人的白细胞DNA。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IL-6启动子包含-597和-572片断,对扩增片断进行限制酶切后取不同条带进行克隆后测序。主要观察指标:西藏自治区藏族人启动子多态性分布情况,以及和中国汉族和其他民族比较结果。结果:纳入的108名藏族青少年数据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不同性别人群IL-6启动子-572C/G位点多态性分布:-597位点108个样本中都没有发现GA和AA基因型,仅发现GG基因型。-572位点存在CC,CG,GG3种基因型,频率依次为0.63,0.35,0.02;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具有群体代表性;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81,0.19;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均无性别差异(P>0.05)。②不同种族间IL-6基因-597G/A与-572C/G多态性分布:英法白种人群中-597位点存在GG,GA,AA3种基因型,G,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60和0.40,明显不同于本实验中西藏藏族人群位点多态性分布;而日本人群中-597位点也不存在多态性,与我国汉族人群接近(P>0.05)。③不同条带基因分型,DNA序列测定结果:-597位点仅发现有GG基因型(不含酶切位点,酶切后为1条片段,长度仍为PCR扩增产物),未见GA和AA基因型。-572位点存在CC,CG,GG3种基因型,频率依次为0.64,0.35,0.01;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具有群体代表性;C,G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为0.81,0.19;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均无性别差异。不同种族人群间IL-6基因频率及等位基因携带频率分布的比较,西藏藏族和我国汉族人接近,而与欧美西方白种人比较,差异明显。结论:IL-6基因-597和-572多态性存在种族差异,西藏藏族人群可能不存在-597多态性;其-572位点有着自己的民族特点,存在CC、CG、GG3种基因型,G等位基因为少见基因,与欧美白种人相比-572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存在显著差异,而与我国汉族和日本人接近,这种差异可能是与高原人特有的遗传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9.
心肌梗死与血管紧张素原基因T174M多态性的关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多数学者认为血管紧张素原T基因174M多态性是冠心病、高血压及心肌梗死的遗传易患因素之一。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原基因T174M变异与心肌梗死的关系。设计:病例-对照的验证性实验。单位:华北煤炭医学院生物科学系的细胞生物学教研室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心内科。对象:选择2002-09/2003-09唐山市工人医院及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及住院心肌梗死患者55例,男29例,女26例,年龄(60&;#177;8)岁。同期选择门诊健康体检人群(无重复体检者)60例(健康对照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60&;#177;10)岁。无冠心病的表现,家族史中无心肌梗死或脑梗死史。参与者知情同意。干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血管紧张素原基因第2外显子包含编码第174位氨基酸残基的基因序列,Neo Ⅰ限制性内切酶切后电泳.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血管紧张素原基因型,同时检测两组人群的血压、体质量、血脂、空腹血糖等与冠心病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基因型分布、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②两组发病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115例观察对象均完成设计并进入结果分析。①血管紧张素原基因型频率:心肌梗死组TT75%,(41/55),TM18%(10/55),MM7%(4/55);健康对照组TT83%,(50/60),TM15%(9/60),MM 2%(1/60)。M174与T174等位基因频率在心肌梗死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6%(18/110),84%(92/110)和9%,(11/120),91%(109/120],心肌梗死组M174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X^2=-5.79,P&;lt;0.05)。按性别分组后,男性和女性心肌梗死组的M和T等位基因频率对照组基本一致。心肌梗死组患者血管紧张素原基因174MM型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X^2=7.55,P&;lt;0.025)。②危险因素比较:心肌梗死组曾有吸烟史的比例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6);经校正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后,血管紧张素原基因174MM仍可显著增加心肌梗死发生的危险性(比数比3.66,P=0.018)。结论:血管紧张素原基因型与心肌梗死的发生有关,M等位基因是心肌梗死的遗传易感因子之一,T等位基因对心肌梗死的发生有保护作用。心肌梗死的发生与性别无相关性,但血管紧张素原基因174TM是心肌梗死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白细胞介素27 p28基因启动子区-964A/G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168例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和152例健康对照者白细胞介素27 p28启动子区-964A/G多态性进行分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27血清学水平。结果慢性乙肝感染组白细胞介素27 p28启动子区-964位点的AA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OR=1.75;95%CI:1.12-2.72;P=0.013);白细胞介素27水平在慢性乙肝患者显著升高(P0.001)。结论白细胞介素27 p28启动子区-964A/G多态性与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感染存在一定的相关性,A等位基因可能是HBV易感的遗传因素。  相似文献   

11.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技术对载脂蛋白(apo)B基因点3'端可变数目串联重复位点(VNTR)作快速而准确分型。研究了该位点多态性与冠心病之间关系,与相关疾病及正常对照组作了比较。在253例中,各组的apoB基因位点呈现了不同的基因带型。扩增片段大小为552~1128bp。冠心病组发现有15个apoB等位基因,正常人群组有12个等位基因。apoB3'端VNTR的基因频率分布为0.001~0.43,杂合度为41.9%~80.0%。急性心肌梗塞组中808bp等位基因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同时研究了冠心病组apoB基因与血清脂类、脂蛋白及载脂蛋白A1、B水平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刘永超  段宗明  张明娟 《临床荟萃》2011,26(14):1200-1203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基因启动子区-174G/C、-572C/G和-634C/G多态性对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发病易感性.方法 严格按照诊断标准,选取无亲缘关系的CHD患者126例(CHD组)及健康对照组150例提取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polymorphism,Restriction Fragment,PCR-RFLP)技术检测-174 G/C、-572 C/G和-634 C/G 3个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采用HaploView4.0及SPSS11.5软件分析各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及组间差异.结果 -572C/G位点及-634C/G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分布在CHD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组-572C/G位点的等位基因G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634C/G位点的等位基因G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连锁不平衡检验结果显示,IL-6基因这3个位点处于不连锁状态,D'<0.5.结论 IL-6基因-174G/C和-572C/G多态性可能与CHD有关,携带有-572C/G和-634C/G多态性位点G等位基因的个体可能更容易患CHD.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白细胞介素(IL)6基因多态性与亚洲人冠心病的关联性进行Meta分析。方法检索PubMed、Elsevier Science Direct、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集探讨IL-6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关联性的病例对照研究,剔除不符合要求的研究,应用Rev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11个研究(1821例病例和2453例对照)符合纳入标准。11个研究包括8个在中国,1个在韩国,1个在日本和1个在印度。IL-6基因三个多态性(-572C/G,-174G/C和-634C/G)适合进行Meta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亚洲人中-572C/G多态性和冠心病之间存在关联(GvsC,P=0.00;CG+GGvsCC,P<0.01;GGvsCC+CG,P=0.00;GGvsCC,P=0.00;CGvsCC,P<0.01)。对于-634C/G多态性,Meta分析也显示了类似的关联(GvsC,P=0.01;CG+GGvsCC,P=0.24;GGvsCC+CG,P=0.00;GGvsCC,P=0.00;CGvsCC,P=0.83)。但在亚洲人中-174G/C多态性和冠心病之间无关联(P>0.05)。结论亚洲人中IL-6基因-572C/G和-634C/G多态性与冠心病之间存在关联,而-174G/C多态性和冠心病之间无关联。  相似文献   

14.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 is the leading cause of chronic liver disease and considered a liver manifestation of metabolic syndrome. It is in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insulin resistance, obesity, diabetes mellitus, all of which increase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 Besides, many studies point out that NAFLD independently contribut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atherosclerosis and CHD. On the other hand, CVDs are the leading cause of death in NAFLD patients. Many pathophysiological changes and molecular mechanism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NAFLD for CVD formation. Atherosclerosis is common in NAFLD, which also mainly contributes to the CVD formation and CHD. Many studies linking atherosclerotic CHD and NAFLD are present in the literature. Subclinical CHD, mainly detected by 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views, have been detected more common in NAFLD patients. Presence of NAFLD has been found to be more common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CHD and in stable CHD, NAFLD has been found to be associated with more diffuse disease.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especially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with NAFLD have been found to have poor prognosis when compared with NAFLD free patients. In this review, our aim is to evalu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FLD and CHD in detail and go over the pat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is relationship.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观察江苏地区汉族人群驱动蛋白分子6(KIF6)rs20455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CHD)的关系。 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分别检测556例冠心病患者和322例体检健康者KIF6 rs20455基因型,计算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研究对象血脂、血糖水平。 结果:冠心病组和健康人对照组KIF6基因 rs20455位点TT、TC、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291、0.507、0.201和0.323、0.450、0.227(χ2=2.647,P=0.266);T、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545、0.455和0.548、0.452(χ2=0.017,P=0.89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等位基因不是发生CHD的危险因素(OR=0.862,P=0.326,95%CI为0.641~1.160),年龄、高血压、LDL-C和HbA1c是冠心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OR分别为1.079、6.239、4.734、11.128,P均<0.05)。 结论: KIF6 rs20455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江苏地区汉族人群CHD的发生无关。  相似文献   

16.
汉族人载脂蛋白B基因EcoRⅠMspⅠ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我国北方地区汉族人载脂蛋白B(apoB)基因EcoRⅠ、MspⅠ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了120名对照组和137例冠心病组apoB基因EcoRⅠ、MspⅠ多态性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研究了apoB基因多态性对血脂、脂蛋白和载脂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 冠心病组与对照组apoB基因EcoRⅠ、MspⅠ多态性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显著性,且与性别、家族史、吸烟史、体重指数及冠脉病变程度无明显关系。两组间罕见的E—和M—等位基因存在连锁不平衡。冠心病组中E—等位基因携带者血清血清总胆固醉(TC)、低密度脂蛋白(LDL-C)明显高于仅含E 等位基因者。M—等位基因与各项血脂水平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apoB基因EcoRⅠ、MspⅠ多态性对人群血脂水平有一定影响,但不是我国北方地区汉族人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丙二酰二醛修饰的低密度脂蛋白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丙二酰二醛修饰的低密度脂蛋白(MDALDL)与冠心病及其他血脂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组68例,正常对照组74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的方法检测人血清中MDALDL,同时对受检者的血脂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为(115.62±53.4)U/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86.7±27.6)U/L(P<0.05);MDALDL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比值在冠心病患者组为(43.25±2.64)mmol/U,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3.74±1.58)mmol/U(P<0.01)。血清总胆固醇(TG)、LDLC与MDALDL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0.486,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MDALDL水平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0.402。结论MDALDL与冠心病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参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83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血清hs-CRP及IL-6水平,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组16例,不稳定心绞痛组38例,稳定性心绞痛组29例,并与41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心绞痛组血清hs-CRP和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稳定性心绞痛组血清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3个月后冠心病3组血清hs-CRP和IL-6水平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s-CRP和IL-6水平对冠心病患者治疗及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