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药物流产与手术流产比较可接受性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与手术流产终止早期妊娠的可接受性,为非意愿妊娠妇女选择流产方法提供参考和为临床医生的临床决策提供证据。方法 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library、CBMdisc、CNKI、VIP等6个医学数据库,手工检索12种相关杂志,并追查参考文献。由2名评价员独立筛选、评价文献和提取数据。对没有异质性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9篇文献(3565例病例)。流产前妇女认为药物流产痛苦更少(OR=466.51,95%CI:91.37~2381.88);而手术流产更快捷(OR=0.02,95%CI:0.01~0.06)。流产后妇女对两种流产方法满意度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药物流产的再选择率更高(OR=2.72,95%a:2.13~3.47);向他人推荐药物流产的比率也更高(OR=4.91,95%CI:2.16~11.16)。结论 药物流产是一种痛苦小的方法,但不如手术流产快捷,其再次选择率和推荐给他人的比率高于手术流产。药物流产与手术流产比较各有利弊,二者的满意度相似,不能相互代替。  相似文献   

2.
流产术后近期卵巢功能恢复状况的比较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药物流产、手术流产两种方式终止早期妊娠后近期卵巢功能恢复状况。方法:应用基础体温测量、B超监测、宫颈粘液观察、孕酮水平测定四种方法比较65例妇女药物和手术流产后卵巢功能恢复状况。结果:药物流产组84.85%(28/33)的妇女和手术流产组71.88%(23/32)的妇女在第一个月经周期可恢复排卵,其中20天以内排卵的妇女药物流产组占60.71%(17/28),手术流产组占30.43%(7/23),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药物流产组40%(12/30)有类似黄体功能不足的表现,手术流产组为15.38%(4/26),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药物流产组黄体期平均孕酮值也较手术流产组低(P<0.05)。结论:虽然药物流产组流产后出血时间明显长于手术流产组,但两组大多数妇女在流产后很快恢复排卵,药物流产妇女在20天内排卵者较多,但表现为黄体功能不足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终止早期妊娠的两种方法。方法:对249例早孕妇女进行问卷调查,按照妇女自愿选择流产方法及其自身条件的不同有选择地将早孕妇女分为两组:药物流产组120例和手术流产组129例。结果:手术组完全流产率100%;药流组完全流产109例(90.83%),不全流产9例(7.5%),失败2例。结论:药物流产和手术流产各有所长,应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流产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药物流产可接受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三级医院、二级医院、计划生育服务站共调查要求人工流产的妇女1342人,有效问卷1305份,以药物流产组331人作为观察组,手术流产组974人作为对照组进行分析。采用视觉模拟表格做可接受性的评估。结果:药物流产组20~39岁年龄比例(98.5%)高于手术流产组,大专及以上学历(60.4%)、月收入>3000元者(38.1%)、管理营销和自由职业(76.4%)均高于手术流产组。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是流产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医护人员和乡(村)计生人员等渠道获取流产知识不利于药物流产的选择。对既有药物流产史又有手术流产史的108人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人群对两种流产方式的满意度无差异。结论:药物流产更易被教育水平高的人群接受,有人工流产经历的妇女对药物流产的可接受性与手术流产相似,应尊重妇女流产方式的知情选择,更好地开展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  相似文献   

5.
妊娠妇女选择流产方式的意向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要求终止妊娠的早孕妇女进行了流产方式选择调查,探讨现阶段吸宫流产和药物流产两种方法的可接受性。共调查1008例,其中选择吸宫流产者459人,占所调查者的45.54%;选择药物流产者549人,占总数的54.46%。选择流产方法时的心理因素:选择吸宫术者认为手术完全彻底为198人(占吸宫组总数的43.14%),手术结束快190人(占41.39%),上次选择手术终止妊娠的妇女本次仍选择手术的有154人,占上次手术者的43.87%,而改选为药物流产者197人,占56.13%。选择药物流产者认为无痛苦461人(占药物流产组总数的83.97%)。上次选择药物流产的妇女本次仍有142人再次选择药物流产,占上次药物流产的58.44%。本次改选手术的有101人,占41.56%。本项研究中要求流产的未产妇共有222人(占总数的22.02%),其中选择药物流产的有134人(占60.36%),而选择吸宫术的有88人(占39.63%)。由此看来,年轻的未产妇更愿意选择药物流产方式终止妊娠,其主要原因为对手术痛苦的畏惧。选择药物流产妇女中76.90%的对象2年内有流产史,而在手术组占44.32%。两次妊娠间隔时间短,担心手术损伤是她们在做出选择时的主要因素之一。由此看来,有近期流产史的妇女较愿意选择药物流产。综上所述,两种流产方法的可接受性相近,有各自相适应的人群,二者不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流产服务提供者对药物流产的认知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09年5月对河南省、深圳市32名流产服务提供者进行个人深入访谈。结果:多数服务提供者认为药物流产缺点为不完全流产率高、出血时间长、需要多次复诊、并发症和副作用多、与流产妇女沟通过程挑战大;优点为易接受和身体损伤小。在药物流产和手术流产都适用的情况下,仅少部分服务提供者偏向推荐和采用药物流产,大部分因为考虑到手术流产的"安全、快捷"而偏向手术流产,其中不乏政策因素影响。虽然多数服务提供者反映选择何种流产方式与其个人利益无关,但医院在此环节出于盈利的考虑不能完全排除;价格等经济因素对流产妇女选择何种流产方式未见影响。结论:服务提供者基于安全性、有效性、工作负担、政策影响等方面考虑,仍认为手术流产比药物流产更适用于国内环境。建议应在服务提供者中开展针对药物流产的全面培训,利用分工合作和转诊机制解决医疗资源对药物流产的限制。  相似文献   

7.
药物流产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物流产是避孕失败的一种补救措施。20世纪90年代以来,催经止孕药物发展日臻完善。药物流产方法简便,不需宫内操作,故无创伤性。目前最常使用的方法是米非司酮(mifepristone,RU486)与米索前列醇(misoprostol)合用,其完全流产率在90%~95%,副反应轻,仅有恶心、呕吐、下腹疼痛和乏力。但根据临床观察,流产药物需按照医嘱来正确使用,才能达到最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及宫腔刮出物的病理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非司酮配伍前列腺素药物流产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非手术终止妊娠的方法,但有少数药流者有流产后长时间阴道出血或因不全流产突然大量出血及感染患者。本文就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9.
药物流产是非手术措施终止早期妊娠的一种方法,苏尼特左旗妇幼保健所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得到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完全流产率达92%,与年龄、孕周、孕次有关,年龄越小、孕次越少、孕周越小完全流产率越高。米非司酮阻止孕酮对子宫内膜或蜕膜作用,导致出廊和流产,米索前列醇促进宫缩与宫颈软化,有利于胚胎排出。药物流产痛苦小,服药简便,成功率高,是终止早期妊娠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药物流产和手术流产对输卵管通畅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药物流产和手术流产对输卵管通畅性的影响。方法:将542例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术的不孕妇女分成药物流产组(药物组)、手术流产组(手术组),以及无流产组(原发组),并将流产组再分为停经≤6周和>6周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药物组、手术组、原发组的输卵管阻塞的发生率分别为51.38%,39.88%,30.74%。药物组、手术组的输卵管阻塞的发生率高于原发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P<0.05)。药物组输卵管阻塞高于手术组(P<0.05)。>6周药物组的输卵管阻塞率高于≤6周的药物组和>6周的手术组(P<0.05,P<0.01)。而≤6周的药物组与≤6周的手术组、>6周的手术组与≤6周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流产是引起输卵管阻塞的原因,药物流产比手术流产的输卵管阻塞率高。而妊娠6周以上的药物流产妇女输卵管阻塞发生的可能性比手术流产及妊娠6周以内的药物流产者增加。  相似文献   

11.
翟琦玮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9):2558-2559
目的:探讨早期妊娠选择流产方法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16例早孕妇女进行问卷调查,按照妇女自愿选择流产方法的不同,分为药物流产组和手术流产组,分析选择不同方法的原因。结果:当有同等机会对流产方法作出选择时,更多的妇女选择药物流产。年轻、未婚、未产者选择药物流产居多,年长、已婚、已产者选择手术流产居多。结论:妇女对流产方法的认识并不全面,在选择流产方法时涉及许多问题,医生应尽可能为妇女提供适宜方法。  相似文献   

12.
米非司酮配伍前列腺素药物终止早孕,已成为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之一。其由于存在着用药者的个体差异及其他原因,使药物流产所致的流产不全、失败及如何掌握清宫时机等问题,成为妇科手术大夫所关注的焦点。我院自1998年12月2008年12月共实施药物流产1570例,其中需刮宫者110例。现就药物流产后阴道多量出血致刮宫的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影响早孕药物流产结局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终止早孕结局的相关因素,为选择合适的终止早孕方法提供思路。方法:以药物流产后因不全流产或失败行手术干预者为病例组,以药物流产后完全流产者为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按1:4比例匹配对照组,分析药物流产时手术干预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经单因素分析,药物流产后需手术干预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孕次(OR=2.051,P<0.001)、流产次数(OR=2.677,P<0.001)、有分娩史(OR=2.328,P<0.001)、孕囊直径(OR=2.115,P<0.001)、子宫前倾前屈位和后倾后屈位(OR=2.031,P<0.001;OR=2.384,P<0.001)。经多因素分析,药物流产后需手术干预的危险因素为孕次(OR=2.317,P<0.001)、流产次数(OR=1.897,P<0.001)、孕囊直径(OR=1.196,P<0.001)和子宫位置(OR=1.494,P>0.05)。结论:妊娠次数多(≥3次)、流产次数多(≥3次)、孕囊直径大(>25mm)、屈位子宫(前倾前屈或后倾后屈)的早孕妇女选择药物流产时需要手术干预的可能性较大,而剖宫产史与药物流产结局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药物流产是计划生育的补救措施,是一种常用的流产方法。该方法简便、无创、痛苦小、服药期间可正常工作。为了探讨药物流产成功率和子宫位置的关系,我院对751例药物流产病例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药物流产37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药物流产的有效率及副反应。方法对376例药物流产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结果药物流产患者出现5种副反应,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最高,其次为流产不全、药物流产失败、月经恢复延迟,过敏反应发生率最低。结论药物流产患者发生的副反应是药物的药理作用所决定的,因此服用后随诊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药物流产是指通过服用抗早孕药物而达到流产终止妊娠的目的。由于药物流产具有简便、快速、无创伤、避免进宫腔操作可能造成的并发症等优点,目前已成为女性解决意外怀孕的一种流行方式[1]。从表面上看,使用药物流产痛苦虽少,但如果一旦失败,轻者达不到流产的目的,重者可令服药者大出血,甚至危及性命[2]。为了提高药物流产的成功率,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119例药流失败的原因,并总结护理经验,指导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在人工流产与药物流产后不全流产的检查效果。方法:选择我站2014-1—1--2014—5—31一共计740例流产孕妇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均采取超声对不全流产进行检查,对其检出结果进行分析。结果:740例流产孕妇,不全流产经超声检出112例,检出率为15.1%,超声显示孕囊不存在,宫腔内呈块状强回声、团状强回声,为不规整形态。结论:对人工流产或药物流产不全患者采取超声检查,是一种安全、有效、无创的检查方式,其检查效果好,检出率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探讨B超监测在早孕药物流产中的应用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门诊收治早孕女性13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流产前和流产后的一周分别对她们进行B超监测,判断早孕女性是否能接受药物流产,并观察接受药物流产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早孕女性在使用药物流产前一周进行B超检查,筛查出带环妊娠和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各1例,宫外孕2例,不能使用药物流产,其余患者均符合药物流产的适应症。接受药物流产的126例患者一周后进行B超监测显示完全流产101例,不完全流产23例,流产失败2例。结论早孕女性在接受药物流产前后进行B超监测,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桂建伟 《实用预防医学》2005,12(6):1430-1431
目的 探讨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原因,对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108例停经时间≤49d,尿β-HCG阳性,经超声检查为宫内妊娠,试行药物流产后出血≥14d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结果 108例药物流产后出血的患者中73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不全流产占67.59%。结论 药物流产后长时间出血的患者中,最主要原因为不全流产,其次为子宫内膜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药物流产次数与药物流产成功率关系。方法对要求药物流产孕妇20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孕周、年龄、孕囊直径、子宫位置、药物流产次数和药物流产成功率的关系。结果孕周>7周年龄≥35岁、孕囊直径≥2.0、子宫后倾后屈、多次药物流产是影响孕妇流产成功率的重要因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药物流产成功不良影响因素较复杂,同时难以完全避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