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复方丹参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海马和大脑皮层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影响。方法大鼠海马注射β-淀粉样蛋白(Aβ1-40)造成AD模型,采用硫磺素染色来观察模型组大鼠海马老年斑沉积和神经原纤维缠结情况,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学习记忆水平,用比色法测定ChAT、AchE活性变化。结果海马注射Aβ1-40后,大鼠海马出现大量老年斑沉积和神经原纤维缠结,大鼠找到平台的时间和游泳路程明显延长,海马和皮层中ChAT的活性明显降低,AchE活性有增加趋势,但与假手术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给予复方丹参能显著改善AD大鼠的学习记忆障碍,明显提高AD大鼠海马和皮层中ChAT的活性,但对AchE活性影响不明显。结论复方丹参能提高AD模型大鼠脑组织ChAT活性,改善AD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损害,提示药物的作用可能与胆碱递质合成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姜黄素联用吲哚美辛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海马区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影响。方法大鼠海马注射β-淀粉样蛋白(A825—35)造成AD模型,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学习记忆水平,用比色法测定ChAT、AchE活性变化。结果海马注射AB25—35后,大鼠找到平台的时间明显延长,海马ChAT的活性明显降低,AchE活性有增加趋势,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姜黄素联用吲哚美辛较单药治疗组能显著改善上述状况(P〈0.05)。结论姜黄素联用吲哚美辛能提高AD模型大鼠脑组织ChAT活性,减少AchE的降解,改善AD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损害,提示药物的作用可能与胆碱递质合成增加减少胆碱递质分解有关。  相似文献   

3.
针刺督脉穴对拟AD大鼠海马区AchE、ChAT 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针刺对拟AD大鼠大脑海马胆碱能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迷宫试验观测针刺对拟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并分别采用巯基比色分析法和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大鼠海马区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胆碱乙酰化酶(ChAT)活性的变化.结果针刺组大鼠海马区AchE、ChAT活性比模型组有显著提高(P<0.01 ). 经迷宫学习记忆能力测试,针刺组大鼠成绩好于模型组(P<0.01 ).结论针刺督脉穴可增强海马区AchE和ChAT活性,改善拟AD大鼠的记忆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丹参(RSM)对幼年大鼠癫痫持续状态(SE)学习记忆及海马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影响。方法:戊四氮(PTZ)诱导大鼠SE,丹参(RSM)进行干预,苯巴比妥钠(PB)作为对照,采用Morris水迷宫观察大鼠空间记忆的改变,应用匀浆比色法检测大鼠海马ChAT、AChE活性。结果:Morris水迷宫测试中PTZ组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有效搜索策略百分比降低(P〈0.01),平台象限游泳时间百分比降低(P〈0.01),海马ChAT、AChE活性降低(P〈0.01);RSM组SE后下降的ChAT、AChE活性有所提高,平均潜伏期较PTZ组显著缩短,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显著高于PTZ组,第1~3天有效搜索策略百分比高于PTZ组,第2~3天高于PB组(P〈0.05);PB组仅提高AChE活性,PB组平均潜伏期较PTZ组有缩短趋势,但仅第1天有统计学意义,PB组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显著高于PTZ组。结论:SE可使幼年大鼠学习记忆受损,ChAT、AChE可能参与这一变化的病理生理过程。丹参用药可能通过修复海马胆碱能系统改善幼年大鼠SE学习记忆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电针"三阴交穴"对SAMP8快速衰老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和脑组织海马区内乙酰胆碱(Ach)、乙酰胆碱酯酶(AchE)、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的影响.方法 将快速老化SAMP8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并设同源SAMR1小鼠作为对照组,每组均为6只.电针组给予三阴交电针干预;对照组,模型组常规抓取,不进行针刺.采用Morris水迷宫法检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小鼠海马部位的乙酰胆碱含量、乙酰胆碱酯酶和乙酰胆碱转移酶活性.结果 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和空间探索实验显示:较SAMR1小鼠相比SAMP8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显著下降(P<0.01),电针治疗后明显改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指标显示:模型组较对照组海马内AchE、ChAT活性明显降低,Ach含量显著减少(P<0.01),电针治疗后AchE、ChAT活性明显升高,且Ach含量明显增多(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电针三阴交穴可以明显改善老年痴呆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并提高海马区乙酰胆碱含量,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改善脑组织海马区乙酰胆碱酯酶和乙酰胆碱转移酶活性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慢性应激对大鼠学习记忆损害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电击足底结合噪音建立慢性应激模型,水迷宫法观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放免法观察大鼠海马内乙酰胆碱(Ach)含量和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活性的变化。结果 应激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海马Ach含量和ChAT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慢性应激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可能与其海马胆碱能纤维功能活动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EGb)对点燃模型幼鼠学习记忆等认知功能,对大鼠海马乙酰胆碱酯酶(AChE)、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活性的影响。方法21、35日龄SD大鼠各40只,经初筛后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点燃对照组及EGb大、中、小剂量治疗组,采用戊四氮(PTZ)诱导幼鼠点燃模型,以Y型电迷宫及生化检测方法,观察用药前后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和海马AChE、ChAT活性的变化。结果EGb呈剂量依赖性显著改善实验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并显著抑制海马AChE活性、增强ChAT的活性。结论EGb可以通过抑制功能脑区AChE活性、增加ChAT的活性,增强中枢胆碱能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发育期癫痫大鼠学习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大鼠海马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的影响。方法通过Morris水迷宫筛选48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除正常组外。其余3组大鼠均注射p一淀粉样肽(1—40)(M31—40)所致AD模型。模型组不治疗。加兰他敏组采用氢溴酸加兰他敏灌胃。电针组造模后选取百会、双肾俞、双足三里、大椎等穴位针刺治疗。治疗4周后各组大鼠处死取海马。用免疫组化法和考马斯亮兰法测定AchE、CHAT的表达和含量。结果模型组Ache每个视野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增强并且含量[(348.2593±13.0672)IU/g]升高,与正常组、加兰他敏组和电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模型组CHAT阳性表达减弱且含量低[(81.8543±4.6528)IU/g],治疗后加兰他敏组[(205.7539±5.9732)IU/g]和电针组增强[(202.5637±5.3695)IU/g),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通过调节胆碱能神经元的表达,以促进受损神经的恢复和再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蒺藜总皂苷(GSTT)对三氯化铝(AlCl3)致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空间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AlCl3灌胃制作AD大鼠模型,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空间记忆能力。结果GSTr明显缩短大鼠寻找平台的时间,并改善其搜寻策略。结论GSTT能有效改善因AlCl3所致的大鼠空间记忆障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应激对大鼠学习记忆损害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电击足底结合噪音建立慢性应激模型,水迷宫法观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放免法观察大鼠海马内乙酰胆碱(Ach)含量和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活性的变化.结果应激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海马Ach含量和ChAT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慢性应激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可能与其海马胆碱能纤维功能活动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氯胺酮对新生大鼠学习记忆和海马乙酰胆碱酯酶(AchE)、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的影响。方法 80只7 d龄大鼠随机分为C、K1、K2、K3组,每组20只。C组给予生理盐水2 ml;K1组单次腹腔注射氯胺酮80 mg/kg,K2、K3组分别按同等剂量注射2、3 d。末次给药后1 d各组处死10只、余大鼠至21 d龄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迷宫实验后检测海马AchE和ChAT水平。结果水迷宫结果:C组与K1组比较、K2组与K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K2、K3组较C、K1组潜伏期延长且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5)。酶测定:8 d龄,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7 d龄,C组与K1组比较、K2组与K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K2、K3组较C、K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胺酮引起新生大鼠空间辨别记忆能力下降,可能与海马胆碱能系统有关;单次给药能引起短期内海马胆碱能系统变化,而重复给药则会导致较长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蒺藜总皂苷对AD大鼠GSK-3β的影响。方法采用AlCl3灌胃制作AD大鼠模型,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空间记忆能力,免疫印迹检测GSK-3β蛋白水平。结果蒺藜总皂苷明显缩短大鼠寻找平台的时间,降低GSK-3β蛋白水平。结论蒺藜总皂苷能有效改善因AlCl3所致的大鼠空间记忆障碍,其机制可能与抑制GSK-3β蛋白过度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临床剂量的氯胺酮麻醉对老年大鼠1周和3周时空间学习记忆功能和海马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的影响。方法:♂老年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4组(n=12)。对照1周组(C1)、氯胺酮1周组(K1)、对照3周组(C3)、氯胺酮3周组(K3)。K1、K3组腹腔首次注射氯胺酮80mg/kg,随后每隔15min追加1/2首剂量,共追加3次;C1、C3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处理后第1周,C1、K1组大鼠进行Morris水迷宫试验,测试各组大鼠寻找隐匿台的逃避潜伏期和空间搜索能力,每日4次,连续6d;处理后第3周,C3、K3组大鼠进行同样的测试。水迷宫测试结束后,将大鼠麻醉后灌注取脑,分别应用HE染色观察组织细胞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hAT阳性细胞数的改变。结果:①水迷宫结果,K1组第1~4d,大鼠寻找隐匿台的潜伏期明显长于C1组(P<0.05或0.01),但第5、6d时,二者之间无明显区别(P>0.05);对隐匿台空间位置的记忆能力K1组低于C1组(P<0.05)。K3组与C3组之间水迷宫结果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②免疫组化结果,K1组大鼠海马部位ChAT阳性细胞数小于C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K3组与C3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HE染色结果:电镜下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结构未见明显异常。结论:临床相关剂量的氯胺酮麻醉可导致老年大鼠短期空间学习记忆功能障碍,随时间推移,功能渐恢复,其机制可能与中枢胆碱能系统功能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14.
Tau蛋白是神经细胞特有的微管相关蛋白,其基本功能是促进微管蛋白组装成微管,维持正常神经轴突运输及微管稳定性。既往基于尸检发现脑部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s)与神经细胞形态异常及凋亡之间呈良好的平行关系,因而NFTs被认为是引起神经退行性Tau蛋白病的重要原因,并认为与Tau蛋白的过磷酸化有关;但新近发现单纯Tau蛋白磷酸化并不足以形成NFTs,还必须有其他诸如糖基化、脯氨酸异构化、泛素化等翻译后修饰机制的协同,其他如Tau蛋白基因突变、自噬的抑制等也与NFTs形成有关。尤其是最近采用转基因活体动物和多光子影像技术的研究显示,NFTs可能只是疾病晚期的临床表现,而可溶性的Tau蛋白才是启动下游病理反应的关键因素。更为引人注目的是,抑制Tau蛋白还可以阻止Aβ引起的神经细胞凋亡、减轻记忆损害,换言之即Aβ的毒性是Tau蛋白依赖性的。随着近期对Tau蛋白异常介导神经退行性Tau蛋白病及其机制的新认识以及以Aβ为靶点的药物研发宣告失败,人们愈来愈重视以Tau为靶点的药物开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模型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活性、tau蛋白异常磷酸化(p-tau)的影响,为临床防治AD提供一条新的思路。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除对照组外其余组大鼠海马CA1区注射冈田酸(OA)制备AD模型;低、高吡格列酮组给予吡格列酮灌胃4周,其余组给生理盐水灌胃;通过水迷宫检测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大鼠海马GSK-3β活性、tau蛋白异常磷酸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P〈0.05),海马GSK-3β、tau蛋白磷酸化的表达明显增多(P〈0.05);与模型组相比,低、高吡格列酮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提高(P〈0.05),海马GSK-3β、tau蛋白磷酸化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而低、高吡格列酮组二者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吡格列酮可改善AD大鼠模型学习记忆能力,可能与降低GSK-3β活性、减少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异氟烷对老年大鼠海马胆碱乙酰转移酶(choline aeetyltransferase,ChAT)表达的作用和空间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 20月龄老年雄性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3组(n=18).A组(对照组):吸入30%氧气的空氧混合气体6 h;B组(异氟烷单次吸入组):单次吸入1.2%异氟烷和30%氧气的空氧混合气体6 h;C组(异氟烷多次吸入组):吸入1.2%异氟烷和30%氧气的空氧混合气体2 h,1次/d,连续3 d.各组处理巾随机抽取5只行血气分析,5只完成处理24 h后处死取脑分离海马,免疫组化法和RT-PCR法检测ChAT的表达,剩余行Morris水迷官实验检测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功能,持续6 d.结果 与A组比较,B、C组海马ChAT mRNA及蛋白表达下调(P<0.05);2~5 d的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结论 异氟烷可引起老年大鼠短期空间学习记忆功能减退,其机制可能与海马ChAT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观察嗅三针疗法对阿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与海马组织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PKA)活性的影响,探讨嗅三针疗法治疗AD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成年SD雄性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D模型组、AD+嗅神经切断模型组、嗅三针组和嗅三针+嗅神经切断组,每组10只。制作AD大鼠和AD嗅神经切断大鼠模型,嗅三针组和嗅三针+嗅神经切断组均进行嗅三针治疗,通过嗅三针治疗,测试大鼠水迷宫学习记忆能力,并采用ELISA法测定海马组织PKA活性。结果 各组大鼠6d平均逃避潜伏期和平均游泳路程比较,正常对照组、嗅三针组与嗅三针+嗅神经切断组均显著短于AD模型组(P〈0.01,P〈0.05);嗅三针组短于嗅三针+嗅神经切断组(P〈0.05);AD模型组与AD+嗅神经切断组相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鼠海马组织PKA活性比较,正常对照组、嗅三针组和嗅三针+嗅神经切断组均明显高于AD模型组(P〈0.01),嗅三针组高于嗅三针+嗅神经切断组(P〈0.05),AD模型组与AD+嗅神经切断组相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嗅三针能够显著增强A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并且能提高海马组织PKA活性,其治疗效应的发挥依赖于嗅觉传导通路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8.
痴呆与轻度认知障碍是我国卫生领域重大疾病,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本项目在国家和省部级40余项基金资助下,对痴呆与轻度认知障碍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和临床诊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建立了国内最系统完整的痴呆与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信息和生物标本库;明确了中国人群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相关的遗传致病/易感基因和重要蛋白功能并在国际首次报道了中国人家族性AD早老素1基因新突变;发现和明确了AD早期诊断的生物学和影像学标志物;主持制定了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研发了抗AD新药,构建了药物研发技术平台。本项目提高了我国痴呆和轻度认知障碍诊治水平,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