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血浆置换疗法对弥漫增殖性肾炎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1(IL-1)的清除作用。方法 对13例弥漫增殖性肾炎病情呈活动性患者54次血浆置换术前后进行血浆及置换出液TINF-α、IL-1和C3检测,并计算其清除率。结果 13例弥漫增殖性肾炎患者血浆TNF-α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C3度低于正常对照组,IL-1无明显变化。血浆置换对TNF-α清除效果较好,治疗5次后TNF-α明显下降,接近正常水平。血浆IL-1浓度无明显变化,此外,血浆置换对C3有清除作用。结论 TNF-α在弥漫增殖性肾炎活动期起重要作用,血浆置换对TNF-α有较好的清除作用,对IL-1的清除作用不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重型肝炎患者在血浆置换治疗前后血清IL-2,IL-6,TGFβ1,TNF-α,sFas及IFN-α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血浆置换技术治疗重型肝炎58例,用ELISA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清中IL-2,IL-6,TGFβ1,TNF-α,sFas及IFN-α的水平,并与加例正常献血员进行对照.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前血清IL-2,IFN-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IL-6,TGFβ1,TNF-α及sFas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血清IL-2,IFN-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IL-6,TGFβ1,TNF-α及sFas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血浆置换对IL-6,TGFβ1,TNF-α及sFas有较好的清除作用,可使IL-2和IFN-α水平升高,能减轻重型肝炎时肝细胞的损伤,提高重型肝炎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浆IL-13水平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PGN)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13(IL-13)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55例PGN患者和11例正常人血浆IL-13水平,对比不同病理类型的PGN患者血浆IL-13水平,并与肌酐清除率(Ccr)作直线相关分析.结果不同病理类型的PGN患者血浆IL-13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增高,增殖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浆IL-13水平高于非增殖性肾小球肾炎,PGN患者血浆IL-13水平与Ccr呈高度负相关(r=-0.8245,P<0.001).结论PGN患者血浆IL-13水平增高,以增殖性肾小球肾炎为重,并与肾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非生物型人工肝对急性肝衰竭细胞因子清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对急性肝衰竭患者体内细胞因子的清除效果。方法:62例急性肝衰竭患者接受96次血浆置换治疗,检测治疗前、后及治疗后第7~10天的血清TNF-α,IL-18、IL-10水平。结果:血浆置换治疗后,IL-18明显下降(P<0.05),TNF-α、IL-10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1);治疗后第7~10天,原已明显下降的IL-18再次回升至治疗前水平。结论:血浆置换治疗可以有效清除某些细胞因子,暂时代替肝脏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中药结肠灌洗联合血浆置换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血清TNF-α、IL-18及内毒素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机理.方法 选择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112例,分为中药结肠灌洗联合血浆置换组(治疗组)、血浆置换组(对照组),分别检测治疗前后肝功能、血清TNF-α、IL-18及内毒素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18及内毒素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同对照组比较血清总胆红素、血氨、血清TNF-α、IL-18及内毒素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中药结肠灌洗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可更有效降低肝功能、血清TNF-α、IL-18及内毒素的水平,提高重型肝炎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再障)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活性与血浆IL-6,IL-8和TNF-α水平的改变.方法分别采用PCR技术和放射免疫技术对36例慢性再障患者的红细胞天然免疫活性及血浆IL-6,IL-8和TNF-α进行检测.结果慢性再障患者红细胞CR1基因组HH型所占比列和红细胞免疫粘附肿瘤细胞的能力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血浆IL-6,IL-8和TNF-α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结论监测慢性再障患者的红细胞天然免疫活性及血浆IL-6,IL-8和TNF-α水平有助于了解病情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HV-CVVH清除细胞因子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利用高容量的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HV-CVVH)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肾功能衰竭患者,探讨HV-CVVH在清除炎性介质方面的作用. 方法: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肾功能衰竭患者13例,其APACHE III评分为(23±5). 全部患者进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 根据置换率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置换率为2 L/h者8例(I组),置换率为4 L/h者(II组)5例. 在治疗的0, 1, 2, 3, 6和24 h分别自滤器后取血液5 mL,离心分离血浆. 用夹心ELISA法测定血浆中的炎性细胞因子(TNF-α, IL-6和IL-10)的含量. 结果:CVVH治疗3 h内,血中全部细胞因子的浓度下降速度比较快,两组比较,高容量组(II组)这一变化表现得更为明显. TNF-α和IL-10治疗至3 h后的下降速度减缓. 治疗过程中患者血液动力学稳定,APACHE III评分结果显示CVVH治疗前后II组患者病情改善显著. 结论:HV-CVVH在清除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炎性细胞因子方面效果明显,并且对血液动力学影响小,对于改善病情有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浆中IL-13,LTB-4及TNF-α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患者(COPD组)及查体健康者(对照组)各30例,每例查血常规.测定肺功能,再分别检测COPD组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患者血浆中IL-13,LTB-4及TNF-α浓度,且与对照组比较;并对COPD组各检测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OPD组急性加重期血浆中IL-13.LTB-4及TNF-α明显高于稳定期(P〈0.05),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IL-13与LTB-4及TNF-α均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641.0.532.0.621,P均〈0.05)。结论IL-13,LTB-4及TNF-α三项指标的变化参与了COPD发病,检测IL-13,LTB-4及TNF-α可评估COPD病情发展状态,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围麻醉期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C阳)下行心脏手术患者全身及脑部炎性反应的影响及其脑保护作用.方法:择期心脏瓣膜置换患者24例,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U组)和对照组(C组).U组患者在麻醉后和转机时分别静脉泵注乌司他丁,泵注时间均为1 h.C组患者则给予等量容积的生理盐水代替.分别于麻醉后手术前(T1)、体外循环开始后30 min(T2)、体外循环结束后1 h(T3)、4 h(T4)和20 h(T5)同时抽取动脉血和颈静脉球血.采用ELISA法测定动静脉血浆中TNF-α、IL-6及颈静脉球血S100B蛋白的浓度,并计算同一时点颈静脉球血和动脉血之差△TNF-α、△IL-6值.结果:与各自T1相比,两组患者血浆TNF-α、IL-6、△TNF-α、△IL-6的浓度在T2、T3、T4、T5明显升高(P<0.01或P<0.05)且C组升高的幅度明显大于U组(P<0.01或P<0.05).与T1相比,两组患者血浆S100B蛋白水平在体外循环开始后明显升高(P<0.01),T3达到高峰,T4开始下降,T5明显下降.U组T2、T3、T4、T5的S100B蛋白浓度升高的水平明显低于C组(P<0.01).结论:乌司他丁可减轻CPB心脏手术患者全身和脑局部炎性反应,可降低颈静脉球血浆中S100B蛋白水平升高的幅度,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汪玲  郑绍同  陈敏 《黑龙江医学》2006,30(11):812-814
目的探讨白介素-13(IL-13)、白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48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治疗前后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IL-13、IL-18、TNF-α的浓度。结果(1)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血清IL-13、IL-18、TNF-α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经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等治疗病情缓解后IL-18、TNF-α血清浓度比较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血清IL-13、IL-18、TNF-α的浓度高于健康对照组。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经治疗病情缓解前后上述细胞因子浓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提示IL-13、IL-18、TNF-α3种细胞因子参与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免疫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
加味猪苓汤治疗原发性系膜增殖性肾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猪苓汤治疗原发性系膜增殖性肾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兔抗鼠胸腺细胞抗体(Thy-1)大鼠肾炎模型,检测各组大鼠血液生化指标和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活性以及白细胞介素6信使核糖核酸(IL-6 mRNA)的表达波。【结果】模型组的IL-1β、TNF-α和IL-6水平均升高,IL-6 mRNA表达增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猪苓汤组能降低IL-1β、TNF-α和IL-6的水平及减弱IL-6mRNA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加味猪苓汤可能是通过抑制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降低细胞因子的活性对原发性系膜增殖性肾炎产生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结肠灌洗联合血浆置换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血清TNF-α、IL-18及内毒素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机理。方法选择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112例,分为中药结肠灌洗联合血浆置换组(治疗组)、血浆置换组(对照组),分别检测治疗前后肝功能、血清TNF-α、IL-18及内毒素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18及内毒素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同对照组比较血清总胆红素、血氨、血清TNF-α、IL-18及内毒素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结肠灌洗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可更有效降低肝功能、血清TNF-α、IL-18及内毒素的水平,提高重型肝炎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炎症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8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用ELISA或放免分析法对其血清中C反应蛋自(CRP)、血浆内皮素-1(ETI)、OX-LDL免疫复合物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1(SVCAM-1)、白细胞介素1(IL-1β)水平进行了测定.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RP、OX-LDL-IC、IL-1 β、TNF-α及sVCAM-1浓度明显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体内血清有多种细胞因子水平增高,提示炎症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抑肽酶和乌司他丁在心脏手术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中的抗炎作用.方法 选择60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ASAⅡ-Ⅲ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乌司他T组(U组)、抑肽酶组(A组)和空白对照组(C组),每组20例.于ECC前15 min(T1)、开放升主动脉后10 min(T2)、ECC结束后30 min(T3)、ECC结束后60 min(T4)4个时点取颈内静脉血测定下列指标:血浆IL-6、IL-8、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分析3组各时点炎性因子的变化.结果 3组血浆IL-6、IL-8、IL-10、TNF-α浓度在T2、T3、T4时点均明显高于T1时点(P<0.01);血浆IL-6、IL-8、TN-α浓度在T1、T2、T3、T4时点U组明显低于A、C组(P<0.05,P<0.01),A组明显低于C组(P<0.05);血浆IL-10浓度在T2、T3、T4时点U组、A组明显高于C组(P<0.05,P<0.01),U组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 乌司他丁和抑肽酶在ECC中都能抑制炎性因子的产生,并可上调抗炎因子表达.乌司他丁在抑制炎性因子的产生方面强于抑肽酶,而抑肽酶上调抗炎因子表达的作用优于乌司他丁.两者都可有效抑制ECC诱发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炎症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8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用ELISA或放免分析法对其血清中C反应蛋自(CRP)、血浆内皮素-1(ETI)、OX-LDL免疫复合物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1(SVCAM-1)、白细胞介素1(IL-1β)水平进行了测定.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RP、OX-LDL-IC、IL-1 β、TNF-α及sVCAM-1浓度明显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体内血清有多种细胞因子水平增高,提示炎症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6.
血浆置换对重型肝炎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前后血清内毒素(LP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8(IL-18)、一氧化氮(NO)的变化,探讨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的机制以及细胞因子在重型肝炎发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58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给予血浆置换108次.检测人工肝治疗前后及病情好转或加重时血清LPS、TNF-α、IL-18、NO水平.结果 重型患者经血浆置换治疗后近期治愈好转率为60.3%(35/58);早、中、晚期重型肝炎治愈好转率分别为93.3%(13/15)、63%(17/27)、25,6(4/16).血浆置换后血清LPS、TNF-α、IL-18、NO降低,血浆置换治疗前及治疗后血清中细胞因子各期间比较,早期<中期<晚期,差异显著.有效组病情好转时血清中LPS、TNF-α、IL-18、NO水平较人院时下降,而无效组患者在病情加重时血清中LPS、TNF-α、IL-18、NO水平较入院时无变化.结论 血浆置换能有效降低血清中LPS、TNF-α、IL-18、NO水平,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对肝细胞的继发性损伤.动态观察这些细胞因子水平对了解病情、判断预后、改进治疗策略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刘伟  宁彬 《实用全科医学》2008,6(9):913-914
目的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促炎和抗炎平衡失调是导致斑块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66例冠心病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IL-10、TNF-α和TNF-α IL-10水平变化进行研究,同时对23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患者常规治疗2周后上述3项指标变化进行分析。结果稳定型心绞痛(SAP)组患者和ACS组患者血浆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尤以ACS组升高更明显;SAP和ACS组患者血浆IL-10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ACS组升高更明显;TNF-α /IL-10比值ACS组最高,SAP组次之,正常对照组最低;ACS组治疗前后上述3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体内存在促炎和抗炎机制的平衡失调,TNF-α/IL-10可作为冠心病发展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妊娠高血压疾病(PIH)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对50例PIH患者(观察组)治疗前后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水平进行测定,另选择30例正常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的血浆IL-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hs-CRP、TNF-α和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1周后,观察组的血浆IL_10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hs-CRP、TNF-α和IL-6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PIH患者体内存在血浆炎症因子平衡失调。通过调节血浆炎症因子的水平,可为PIH防治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10(IL-10)对老年重症肺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86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为重症肺炎组、70例普通肺炎老年患者为非重症肺炎组、65例体检正常的健康老年人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并比较三组TNF-α及IL-10血浆水平。根据临床转归情况将86例重症肺炎患者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两组TNF-α与IL-10血浆水平的比值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重症肺炎组患者确诊后24 h内血浆TNF-α、IL-10水平及TNF-α/IL-10均明显高于非重症肺炎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非重症肺炎组血浆TNF-α、IL-10水平及TNF-α/IL-1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入院后第1、3、5、7天死亡组TNF-α与IL-10血浆水平的比值一直处于较高水平,而存活组则逐渐下降,下降幅度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结论血浆TNF-α及IL-10水平不仅可反映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机体炎症反应状况,也可以作为判断疾病预后的早期指标,对临床治疗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检测急腹症伴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患者血浆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 ,NF-κB)水平的动态变化,并探讨与SIRS的关系.方法 81例急腹症伴SIRS患者于入院当日(0d)及入院后1、3、7d分别采集空腹外周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TNF-α、IL-6及NF-κB的血浆浓度,另选30例健康成年人做为对照组.分别对NF-κB活性与TNF-α及IL-6水平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 81例急腹症患者血浆各时间点TNF-α、IL-6及NF-κB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F-κB活性增高与TNF-α及IL-6血浆浓度增高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 急腹症伴SIRS时,TNF-α、IL-6及NF-κB表达增多.TNF-α及IL-6血浆浓度与NF-κB活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