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方和谦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从医60余年,临床疗效卓著,求医问诊者甚多,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医疗保健的特邀专家,被誉为"当代中医泰斗".2009年被授予"国医大师"称号. 一箪食,一瓢饮,乐在其中:简单生活方为养生之道.中医养生之道中,最讲究的就是"养心调神".《黄帝内经》有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意思是说,一个人只要保持恬淡宁静的心态,使真气顺应规律的变化,精气和神气不要外泄,就什么病都不会生了.方和谦教授所倡导的"简单生活"养生术与此可谓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2.
文华 《保健与生活》2020,(10):66-66
国医大师方和谦从医60余年,医术精湛。下面摘选其治甲状腺结节的“和肝汤”医案故事,供需者参考。“和肝汤”为方和谦教授自创的经验方,来源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逍遥散”。逍遥散为疏肝理脾的常用方剂。方和谦教授在此方的基础上加用党参、香附、苏梗、大枣四味,使其和中有补、补而不滞,既保留了逍遥散疏肝解郁、健脾和营之内涵,又加重了培补疏利之特色,从而拓宽了逍遥散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3.
《健康大视野》2009,(12):37-39
今年89岁高龄的颜德馨教授出生于江苏省丹阳市,他的父亲颜亦鲁是—位名中医,他幼承家学,1939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1949年后调入铁路中心医院主持中医业务,1992年创建上海铁路中医技术中心。颜德馨教授倡导“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的学术观点,提出衡法新治则,多年来从事生命科学研究,主持“瘀血与衰老”科研项目,提出瘀血实邪乃人体衰老之主要因素的新观点,这一成果荣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4.
《健康大视野》2009,(12):34-36
89岁的路志正教授,至今行医整60周年。路志正教授的伯父路益修是当地名医,路志正教授的父亲也粗通医道。家境的熏陶,使得他幼年即酷爱医学,从小就承蒙父亲日授《千家诗》、《医学三字经》等,六岁入学,业余时间更经常诵读《药性赋》、《汤头歌诀》等入门书籍,后考入高小,因经济拮据而辍学,随从伯父路益修学医。路志正教授精通中医典籍,擅长中医内科、针灸,对妇科、儿科等亦很有造诣,擅长针药并用,同时特别重视食疗,圆机活法,因证而施。  相似文献   

5.
<正>陈彤云是国家级皮肤科专家,是现代中医皮肤学科的领头人之一,也是中医美容皮肤学科的开拓者,曾获“最美女医师”称号,2017年被评为“首届全国名中医”,2018年获“第十一届中国医师奖”。1921年,陈彤云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中医世家,父亲陈树人以擅治温热病而著称。从小陈彤云就被家里的中医气息熏染着,听父亲讲四气五味,看父亲望闻问切。学校放假时陈彤云就在诊室随诊,  相似文献   

6.
国家级名中医陈彤云行医66年,人称“神仙奶奶”!陈彤云教授于1921年出身在北京的一个中医世家,在萦绕的中药香味中,她听父亲讲四气五味,看父亲望闻问切,与中医药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7.
被誉为中国整形外科创始人之一的宋懦耀教授,其从医经历与父亲有很大关系。宋儒耀1914年出生于辽宁省海城县,祖父和父亲都是海城的名医。在宋儒耀12岁那年,大批山东灾民“闯关东”逃到海城,染上了伤寒。宋父目睹灾民惨况,每天出城为灾民施医送药,自己不幸也染上伤寒,几天后就去世了。这件事在幼年的宋儒耀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8.
李艳 《保健与生活》2014,(12):12-13
首届国医大师李济仁教授是我国“新安医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新安名医张一帖第十四代传人,在中医医教研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李济仁曾在“不惑之年血脂高,天命之年血压高,耳顺之年血糖高”,但现在这位80多岁高龄的老人仍然身体健康,思维敏捷,继续为中医药事业发挥光和热。究其长寿之道,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正>上海中医学院岳阳医院的朱南孙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妇科学家,系"朱氏妇科"的第三代传人,其祖父朱南山、父亲朱小南先生都是著名的中医妇科学家。朱老出生于1921年,今年已经96岁高龄,她面色红润,头发浓密,思维敏捷,说话中气十足,看上去也就是七八十岁。如今朱老除了听力稍有下降外,她的视力、记忆力都不错,还坚持每周坐专家门诊。朱老常说,她的养生没  相似文献   

10.
为了理想勇于攀登———记普外科专家华积德华积德教授是我国普外科、创伤、战伤外科专家,第二军医大学普外科教授,主任医师,第二军医大学专家组成员。一华积德是四川省重庆市长寿县万顺乡人。1928年10月3日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年方10岁时,父亲突因头痛...  相似文献   

11.
钟南山自述     
我的父亲在我的生活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我的父亲钟世藩。父亲早年留学美国,解放后是中山医科大学的一级教授,著名儿科专家。记得我刚满13岁那年,也就是1949年10月,在广州解放的前夕,当时任广州中央医院(现广东省人民医院)院长的父亲,  相似文献   

12.
《健康大视野》2009,(12):22-25
88岁的何任教授,生于中医世家。父亲何公旦,为当时杭州名医,家教严谨,从小聪颖好学、沉潜善悟,父亲有意栽培。他继承祖业走上岐黄之路,让他逐步接触医学启蒙读物,由浅入深。1937年,他考入上海新中国医学院,学校老师谢利恒、丁仲英、祝味菊、徐小圃、秦伯未、章次公、包识生等,都是上海乃至全国著名的中医大家。1941年,他毕业于上海新中国医学院,历任浙江中医学院院长,杭州市中医协会主委,浙江省中医学会会长;中国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名老中医王大增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妇科的治疗工作5。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深受病患的信任。王教授今年已经80多岁了.依然精神矍铄.记者上门采访他对妇科治疗的经验时,他写下一句话:“中医西医互补好.祛病延年为人民。“王教授认为.中国的医疗优势就在于既有西医,又有中医.不管用哪种治疗方法,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解除病人的疾苦。谈到中医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王教授从几个方面讲解了他的独到心得。  相似文献   

14.
凡是想找中医看病的人,恐怕没有几个不知道北京中医学院赵绍琴教授的。因为赵老是闻名中外的紫禁城中三代御医的后裔,又是我国著名的温热病专家、内科专家。他行医50多年,抢救了许许多多垂危的生命。 从赵老高祖那一代起,到他的祖父、父亲都是御医,其中他父亲的  相似文献   

15.
武汉大学教授,天津社会科学院顾问刘绪贻和他的夫人周世英如今都已经步入百岁的高龄,但精神依然矍铄。刘老至今还在“玩”电脑,而夫人也还在看书,刘老的大女儿刘东笑称他们俩是“互相比着活”。她还说:父亲近90岁高龄才学用电脑,他像小学生一样,从基本的打字学起,但现在已能自如地运用电脑写文章、批阅论文等;母亲也在事业上全力支持父亲,父亲的著作有几百万字,大部分都是母亲一笔一划代为誊写的。说起两位老人的养生,还真有一些“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16.
《现代养生》2014,(7):I0002-I0002
河北省医疗气功医院虽然是以气功、太极拳为主要特色的疗养院,但是中医药也是她的主要特色之一特别是近年来以名老中医布明德教授为首的中医团队对许多中老年慢性疾病进行了有效的研究探索,总结了宝贵经验,取得了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志存高远仁心济世 出身中医世家的姚永江大夫,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四五岁就开始学四书五经。他天资聪颖,乐于思索,奠定了坚实的国学基础。正值上大学之时.日本占领了东北,他的父亲的公开身份是伪满洲国汉学会会长.实际上是为抗联服务。姚永江一边学医.  相似文献   

18.
正50年行医总结出1句健康理念我是一名医生,出生于江苏著名的常州孟河医派的中医世家,孟河医派不仅有精湛的医术,更有高尚的医德。几年前我和俞梦孙院士回常州看故居,见到了80多岁的邻居老人,他还记得我父亲,说:"杨先生是个好人,给穷人看病不收钱。"1961年,我考上北京医学院(现名北京大学医学部),在医疗系读书,毕业留校工作,直至1983年研究生毕业后被空军特招到空军总医院至今。前22年承蒙国内外著名的胡传揆教授和王光超教授的悉心培育,他们德技双馨,无私  相似文献   

19.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3~5岁是父爱介入的最好时期。女孩的心理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在3岁左右开始,把自己对母亲的情感慢慢转移一部分到父亲身上。父亲是女孩接触到的第一个男性形象,女孩对男性的认识往往是以自己的父亲为参照的。没有父亲的参与,孩子会过于依恋母亲,因此也极易变得幼稚与依赖。父亲的介入,让孩子体会到除了在妈妈那里可以找到的安全感和亲密感,在父亲那里也可以得到。  相似文献   

20.
《家庭医学》2004,(10):64-64
访国营广州市福康医院泌尿科,全国中医十大精英之一.名性病学治疗医师赵荣生教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