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IL-15mRNA在鼻息肉与下鼻甲中表达的差异及其与Bcl-2、Bcl-XL表达的关系,明确鼻息肉中IL-15的来源,探讨其在鼻息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测定24例鼻息肉与8例下鼻甲的IL-15mRNA的表达情况,同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组织中Bcl-2及Bcl-XL的表达情况。结果鼻息肉组中IL-15mRNA在黏膜下固有层浸润的以EOS为主的炎症细胞有很强的表达,与下鼻甲组IL-15mRNA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IL-15mRNA在多数鼻息肉中的黏膜下腺体上皮细胞有表达,且强于在下鼻甲组的表达。黏膜下固有层炎症细胞IL-15mRNA的表达与Bcl-XL的表达有相关性( r=0.592)。结论 IL-15通过旁分泌或自分泌的方式作用于位于黏膜下固有层中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并通过Bcl-XL途径诱导的凋亡抑制在鼻息肉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IL-15在鼻息肉中黏膜下腺体的表达强于在下鼻甲中的表达,可能参与了鼻息肉形成过程中黏膜下腺体分泌功能紊乱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IL-23在鼻息肉(NP)组织中的表达及在鼻息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鼻息肉患者手术切除标本30例(观察组)、同期行单纯鼻中隔手术的下鼻甲黏膜10例(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IL-23的表达情况,HE染色检测嗜酸性粒细胞数.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指标与鼻息肉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IL-23阳性细胞数、嗜酸性粒细胞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IL-23的表达与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一致.结论 IL-23在鼻息肉组织中的离表达及与嗜酸性粒细胞的关系与鼻息肉的发生和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鼻息肉中白细胞介素-8(IL-8)免疫反应阳性物质在鼻息肉中的分布和表达。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SABC法)检测32例鼻息肉和12例正常对照组下鼻甲前端粘膜组织内IL-8免疫阳性物颗粒的分布和表达。结果 鼻息肉中IL-8免疫阳性物质存在且主要分布在鼻息肉上皮层和嗜酸性粒细胞的细胞浆内;对照组中,上皮层细胞浆有少量的IL-8免疫阳性颗粒着色。结论 IL-8与鼻息肉的形成有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鼻息肉组织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30例鼻息肉标本和20例正常下鼻甲黏膜标本中HGF与VEGF的表达.结果:鼻息肉组织中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鼻息肉组织中HGF和VEGF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和76.7%,均高于正常对照组(30.0%和10.0%,P<0.05),且在鼻息肉血管内皮细胞及间质浸润的炎症细胞中2者的表达呈正相关(r=0.630,P<0.05;r=0.514,P<0.05).结论:鼻息肉组织中HGF和VEGF的表达增强,提示2者可能协同参与鼻息肉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7C(IL-17C)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6年6月间行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的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s)患者的鼻息肉标本50例(鼻息肉组),同时收集同期住院行鼻中隔成形术的鼻中隔偏曲患者的中鼻甲黏膜标本10例(对照组).根据HE染色结果再将鼻息肉分为嗜酸性粒细胞型和非嗜酸性粒细胞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IL-17C在鼻息肉组及对照组标本中的表达水平.[结果]鼻息肉组50例中嗜酸性粒细胞型24例(48.0%),非嗜酸性粒细胞型26例(52.0%);IL-17C主要在鼻息肉组织的上皮细胞中表达.鼻息肉组IL-17C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嗜酸性粒细胞型鼻息肉组中的IL-17C阳性表达率为87.5%,非嗜酸性粒细胞型鼻息肉组为73.1%,对照组为20.0%,嗜酸性粒细胞型鼻息肉组及非嗜酸性粒细胞型鼻息肉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L-17C在嗜酸性粒细胞型鼻息肉的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强度评分明显高于非嗜酸性粒细胞型(P<0.05).[结论] IL-17C是参与CRSwNPs发病的重要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对鼻息肉组织上皮细胞的增殖作用,二者相互关系及其与浸润嗜酸性粒细胞的关系,以进一步了解鼻息肉的发病机制。方法32例鼻息肉患者被分为A、B两组,A组为Ⅲ型鼻息肉患者(11例),B组为Ⅰ型及Ⅱ型鼻息肉患者(21例),并以C组8例正常下鼻甲粘膜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鼻息肉组织中TGF-α、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进行了检测比较。结果①TGF-α、PCNA在鼻息肉[(A B)组]上皮细胞、腺上皮细胞中呈现中、高度表达,正常对照下鼻甲组(C组)均呈阴性,且上皮细胞、腺上皮细胞中TGF-α的表达与PCNA的表达显著相关(r1=0.77,P1<0.01,r2=0.84,P2<0.01);②(A B)组间质中TGF-α阳性表达程度与浸润嗜酸性粒细胞显著相关(r=0.55,P<0.05);③A组浸润嗜酸性粒细胞程度及TGF-α阳性表达程度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①TGF-α可能直接参与鼻息肉的病理变化,在鼻息肉的形成和发展中起一定作用;②嗜酸性粒细胞可能为TGF-α的主要来源;③鼻息肉组织中浸润嗜酸性粒细胞程度及TGF-α阳性表达程度与鼻息肉临床分型密切相关,提示二者在复发性鼻息肉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7A与IL-17C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择自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间行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治疗的24例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s)患者的鼻息肉标本做为鼻息肉组,同时选择同期行鼻内窥镜下鼻中隔成形术治疗的鼻中隔偏曲患者的中鼻甲黏膜标本12例做为对照组,通过HE染色方法再将鼻息肉组分为嗜酸性粒细胞型和非嗜酸性粒细胞型,应用PCR方法测定IL-17A及IL-17C在对照组和鼻息肉组中的表达情况.[结果]鼻息肉组IL-17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嗜酸性粒细胞型鼻息肉组和非嗜酸性粒细胞型鼻息肉组IL-17A表达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息肉组IL-17C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嗜酸性粒细胞型鼻息肉组IL-17C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嗜酸性粒细胞型鼻息肉组(P<0.01).[结论] IL-17A及IL-17C在CRSwNPs发病过程中起到促进炎症发生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息肉组织中免疫球蛋白E(IgE)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表达对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聚集的作用及二者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分别检测30例鼻息肉标本和11例鼻中隔手术患者下鼻甲黏膜标本组织匀浆中IgE和GM-CSF水平,同时观测两组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程度。结果:鼻息肉组织中IgE、GM-CSF水平及嗜酸性粒细胞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1),且二者水平分别与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数呈正相关(r分别为0.68和0.62,P<0.01),且鼻息肉中IgE与GM-CSF水平呈正相关(r=0.54,P<0.01)。结论:鼻息肉是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疾病过程;IgE及GM-CSF则对鼻息肉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发挥重要作用;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在鼻息肉的形成和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鼻息肉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嗜酸粒细胞(EOS)及微血管密度(MVD)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0例鼻息肉组织中和10例下鼻甲组织中VEGF的蛋白表达情况,并用图像分析仪测定其平均灰度值,对其与EOS浸润数和MVD的关系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鼻息肉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较下鼻甲组织中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息肉组织中VEGF平均灰度较下鼻甲组织中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息肉组织中EOS浸润数和MVD较下鼻甲组织中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息肉组织中VEGF平均灰度与EOS浸润数呈负相关(r=-0.653,P<0.05);VEGF平均灰度与MVD呈负相关(r=-0.664,P<0.05);EOS浸润数与MVD呈正相关 (r=0.641,P<0.05).结论 鼻息肉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EOS浸润数、MVD明显增加,VEGF及EOS在鼻息肉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息肉组织中IL-25水平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型鼻息肉患者(ECRSwNP组,13例)、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型鼻息肉患者(NECRSwNP组,12例)及单纯鼻中隔偏曲患者(正常组,8例)局部组织中IL-25的表达水平;采用HE染色法观察炎性细胞浸润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各组染色强度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14.547,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ECRSwNP组染色强度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NECRSwNP组染色强度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 ECRSwNP组免疫反应评分的中位水平为70.575,NECRSwNP组为20.725,正常组为3.375,各组免疫反应评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ECRSwNP组免疫反应评分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NECRSwNP组与正常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息肉组织中IL-25及嗜酸性粒细胞表达明显增多,且两者呈正相关,并在鼻息肉...  相似文献   

11.
白介素5和趋化因子eotaxin在鼻息肉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晓强  康健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6):649-651,658,F0003
目的:研究白介素5和趋化因子eotaxin在鼻息肉中的表达,及与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状态的相关性。方法:运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结合半定量分析方法检测20例鼻息肉和8例下鼻甲黏膜组织(对照组)中白介素5和eotaxin的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运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两组中EOS的分布及白介素5和eotaxin的蛋白表达情况,比较两组间差异,分析每组中EOS浸润数目与白介素5和eotaxin表达的相关性。结果:120例鼻息肉组织中以EOS浸润阳性(+)以上者有75%(15例),明显高于8例对照组的12.5%(1例)。且鼻息肉组织中的浸润EOS率21.64±4.33明显高于对照组1.15±0.68(P<0.01);2鼻息肉组织中白介素5和eotaxin的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3白介素5和eotaxin的mRNA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4白介素5和eotaxin的表达与EOS浸润相关(P<0.01),且两种因子之间也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从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均表明在鼻息肉组织中白介素5和eotaxin含量明显升高,而且与组织中EOS浸润呈明显相关性,提示白介素5和eotaxin是鼻息肉病变中重要的EOS趋化因子,并增强该细胞的局部作用,参与了鼻息肉的发病机制,且二者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白介素-5(IL-5)在人类鼻息肉组织中的含量、分布和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Xu R  Li Y  Xie M  Xu G  Zhang G  Wang S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02,115(9):1386-1389
目的 研究IL 5在人类鼻息肉组织中的含量、分布和表达 ,探讨其在嗜酸粒细胞聚集微环境控制中的意义和鼻息肉病的概念。方法 采用ELISA法和免疫组化ABC法检测IL 5在 4 0例鼻息肉患者鼻息肉组织中的含量和表达 ,并以鼻息肉患者和健康鼻下鼻甲粘膜作对照。结果 ①鼻息肉组织中IL 5的含量高于鼻息肉患者和健康鼻下鼻甲粘膜者 (P <0 0 5 ) ,后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伴有变应性鼻炎鼻息肉组织中IL 5的含量高于不伴有变应性鼻炎者 (P <0 0 5 ) ;鼻息肉组织中IL5的含量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无关 ;②IL 5在 80 1%的嗜酸粒细胞中表达 ,仅有 3 7%的淋巴细胞和 /或中性粒细胞表达IL 5 ,其在上皮细胞中则不表达 ;在所有表达IL 5的细胞中 90 9%为嗜酸粒细胞 ;IL 5在鼻息肉组织的嗜酸粒细胞中的表达强于鼻息肉患者和健康鼻下鼻甲粘膜者 (P <0 0 5 ) ,其在后两者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IL 5在伴有变应性鼻炎鼻息肉组织的嗜酸粒细胞中的表达强于不伴有变应性鼻炎者 (P <0 0 5 ) ;IL 5在鼻息肉组织和下鼻甲粘膜的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中表达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P >0 0 5 )。结论 IL 5是鼻息肉组织中嗜酸粒细胞病理学机理中的关键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在鼻息肉发病机理中的意义。方法: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化方法对鼻息肉组织76例和正常鼻腔粘膜组织32例进行定量测定,同时对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定量计数。结果:(1)鼻息肉上皮组织中PCNA阳性细胞表达数明显高于正常鼻腔粘膜(P<0.001),(2)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与鼻息肉上皮细胞增殖相关(P<0.05)。结论:上皮细胞增殖活跃在鼻息肉发病机理中占重要地位,而嗜酸性粒细胞的多少与其上皮细胞增殖相关,说明嗜酸性粒细胞与鼻息肉发病过程有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白介素-17在变应性鼻炎及鼻息肉患者血液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白介素-17(IL-17)在变应性鼻炎、鼻息肉患者血液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变应性鼻炎、鼻息肉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变应性鼻炎、鼻息肉患者以及对照组共41例患者的血液以及鼻甲黏膜或息肉组织,采用ELISA法、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血液中、组织内IL-17表达情况,HE染色法观察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情况.结果 鼻息肉患者血清中IL-17的含量及局部组织内IL-17阳性细胞计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其局部组织内IL-17表达情况与局部浸润的嗜酸性粒细胞数呈正相关(r=0.736, P=0.006);变应性鼻炎患者仅局部组织内IL-17阳性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P<0.001),血清中IL-17的含量低于鼻息肉患者(P<0.001),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541).变应性鼻炎患者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鼻息肉患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3),但两者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01).结论 IL-17对鼻息肉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对于变应性鼻炎,IL-17可能是其发病的一个重要方面,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Li HB  Han DM  Zhou B  Zhu XN  Liu ZY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5):1353-1355
目的 探讨转录因子GATA 3在鼻息肉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试验检测了 2 8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鼻息肉和 17例正常人鼻粘膜中GATA 3的表达 ,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了白细胞介素 5 (IL 5 )在标本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2 8例鼻息肉中 2 5例GATA 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呈阳性 ,阳性率 89 3% ,阳性部位主要位于粘膜下炎症细胞内 ;正常鼻粘膜中 5例染色阳性 ,阳性率 2 9 4 %。所有病理组织RT PCR均获得预期结果 ,PCR反应后患者鼻息肉中GATA 3相对密度为 0 6 2± 0 14 ,正常鼻粘膜中GATA 3相对密度为0 2 1± 0 11。鼻息肉中IL 5的含量为 6 9 4± 15 1pg/mg ,正常鼻粘膜中IL 5的含量为 2 5 7± 13 0pg/mg。鼻息肉中GATA 3和IL 5的表达呈显著的正相关。 结论 GATA 3参与了鼻息肉形成过程中细胞因子IL 5等的过度表达 ,对鼻息肉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IL-5表达、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程度在鼻息肉病、鼻息肉中的差异。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验鼻息肉病16例、鼻息肉22例和正常下鼻甲黏膜10例中IL-5阳性细胞的表达情况。HE染色计数所有病例EOS的浸润情况;血液自动分析仪计数外周血EOS。结果:(1)鼻息肉病、鼻息肉、正常下鼻甲黏膜3组HE染色切片Eo计数统计学上不全相同,F=20.7,P<0.05。两两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3组IL-5免疫组化染色切片中,IL-5阳性细胞数、IL-5阳性EOS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阳性Eos数=17.94,P<0.01;F阳性细胞数=27.61,P<0.01,两两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3)血Eos数在3组之间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F=0.19,P>0.01。结论(:1)IL-5的半定量和鼻息肉组织中EOS计数可以作为区分鼻息肉病或鼻息肉的参考指标。(2)血液EOS数在鼻息肉病、鼻息肉和正常人间无差别。(3)EOS和IL-5在鼻息肉、鼻息肉病的发病、发展和复发上有重要意义。鼻息肉病的高复发可能和EOS的高浸润程度、IL-5的高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真菌球型鼻-鼻窦炎合并鼻息肉的组织病理学特点,检测Eotaxin-1在真菌球型鼻-鼻窦炎合并鼻息肉中的表达及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相关性,探讨Eotaxin-1在真菌球型鼻-鼻窦炎合并鼻息肉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真菌球型鼻-鼻窦炎合并鼻息肉20例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代偿性肥大的下鼻甲黏膜15例,用HE染色法观察组织中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Eotaxin-1的表达,比较两组之间的表达差异,分析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数目与Eotaxin-1表达的相关性。结果①真菌球型鼻-鼻窦炎合并鼻息肉上皮脱落、鳞状上皮化生现象明显,间质为大量疏松结缔组织,其中可见较多的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及大量的毛细血管增生,有时可见较多的纤维组织增生,黏膜内未见真菌菌丝和孢子;②Eotaxin-1在下鼻甲黏膜上皮细胞中有少量表达,真菌球型鼻-鼻窦炎合并鼻息肉表达Eotaxin-1明显增多(P〈0.05),主要由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分泌,间质中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表达Eotaxin-1;③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数目和Eotaxin-1的表达明显相关(P〈0.05)。结论真菌球型鼻-鼻窦炎合并鼻息肉组织呈慢性炎症改变,其中可见较多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真菌可能通过介导Eotaxin-1的过量表达,引起嗜酸性粒细胞聚集活化增多,是真菌球型鼻窦炎合并鼻息肉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拮抗Eotaxin-1发挥功能可能对其临床防治有意义。  相似文献   

18.
Nasalpolypisoneoftheeosinophilicinflammatorydiseasesinvolvingthemucosaofthenose ,paranasalsinuses,andoftenthelowerairways The polypstromaishighly edematouswithinflammatorycells 1Considerableresearchintonasalpolypshasbeenperformedintermsoftheiretiology ,correlationwithallergy ,histopathologyandtreatment 2 6 Themostsignificantpathologicalfeatureofnasal polypsisinfiltrationofnumerousleukocyteswith prominenteosinophils 3 8 Althoughthereareaseriesoftheoriesabouteosinophilicinfiltrationand prolife…  相似文献   

19.
COX-2、VEGF在鼻息肉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鼻息肉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鼻息肉(按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标准均为Ⅱ型1、2期)组织和10例正常鼻黏膜组织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COX-2和VEGF的表达。结果(1)COX-2在鼻息肉中的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VEGF在鼻息肉中的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COX-2和VEGF在鼻息肉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COX-2和VEGF是参与调控血管生成最重要的血管生长因子,提示它们在鼻息肉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可能成为鼻息肉治疗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