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分析以血栓为首发表现的青年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病例的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0~2015年我科治疗的6例以血栓为首发表现的青年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结果。结果 3例脑梗塞患者有1例患者由于没有及时得到病因诊治,梗塞反复发作,最终遗留有轻度肢体功能障碍,其余2例完全康复;1例门静脉血栓患者在治疗中出现消化道出血,予以骨髓抑制药、止血、对症治疗后病情稳定;1例心肌梗塞患者治疗后明显好转,未出现严重心脏并发症,在随访过程中未再出现反复的血栓栓塞情况。1例肠系膜血栓患者经手术切除病变肠管后予以降低血小板治疗后病情稳定。结论青年血栓病患者尤其要警惕同时合并骨髓增殖性疾病可能性,,及早认识和正确诊治,降低血栓的再发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临床表现及诊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22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结果。结果:本组22例脑梗塞患者中有8例患者经治疗后完全康复,有4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肢体障碍,有4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有4例心肌梗塞患者病情明显好转,有1例下肢血管栓塞患者经治疗后完全再通,有1例门静脉血栓患者病情稳定,经随访发现,本组患者均未出现血栓塞情况。结论:对血栓病患者来说,可能会并发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可能性,若确诊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根据其危险程度进行分层治疗,对降低血栓再发生率以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洛阳市第六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22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D62P与CD63和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显著高于正常参考值,经过PTCA支架术治疗和对症处理后,各项指标得到有效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出现死亡病例,术后无急性、亚急性支架血栓形成,未发生穿刺部位及全身性严重出血。结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的功能活化,聚集力增强,容易形成血栓;在临床治疗时应根据造影结果选择合适治疗方法,并行降血小板治疗,促进患者及早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对地西他滨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loid leukemia,AML)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出现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secondary thrombocytosis,ST)的安全性和预后判断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AML/MDS患者应用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化疗(CAG、HAG或IAG)治疗后出现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临床效果。结果:第一疗程化疗结束后16天左右6例患者出现血小板增高,21天左右达峰值,血小板计数(526~1 236)×109/L,均达完全缓解(CR),未出现严重血栓等不良事件。1例患者死于常规化疗后骨髓抑制伴有严重感染,2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复发,1例患者为停药后复发,而持续治疗的2例患者仍处于缓解状态,生存期超过2年。结论:AML/MDS患者应用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化疗后出现地治疗相关性血小板增多,一般较安全,提示预后良好,但需继续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导致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方法.方法 对8例确诊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冠脉选影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患者的中位血小板计数为981.4×109/L[720~1336×109/L].其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4例(3例犯罪血管为右冠状动脉,1例为回旋支);4例为不稳定性心绞痛,3例犯罪血管为右冠状动脉,1例为前降支).8例中2例可见右冠脉近中段完全闭塞,1例有大量血栓,1例无血栓;冠脉重度狭窄2例,狭窄程度80-90%,可见冠脉内大量血栓;冠脉中度狭窄2例,狭窄程度60-80%,可见血栓;冠脉轻度狭窄2例,未见血栓,狭窄程度50-55%.随访一年,7例同时行降低血小板冶疗的患者未再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事件,1例患者一年内再次发生急性心梗住院治疗.8例患者在一年的治疗中未发生出血事件.结论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多累及右冠脉动脉,多可见大量血栓,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常规治疗的过程中,强化降血小板治疗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6.
葛振嵘  李秀芬 《中国全科医学》2016,19(14):1719-1721
血小板增多症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较为常见,感染、组织损伤、恶性肿瘤以及缺铁性贫血等是其常见原因。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相关血栓形成的风险很低,一般不建议抗血小板治疗。但对于血栓形成高危患者出现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时仍需要加强抗栓治疗,以降低血栓事件的发生风险。本文报道1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1例患者冠状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反复出现不稳定型心绞痛,经更换氯吡格雷片为替格瑞洛片,持续长时间使用替罗非班后缓解,另13例患者经上述用药后未发生血栓事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临床工作中以出血为首发症状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的临床表现及诊治体会。方法对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0例主要以出血为首发症状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针对不同表现给予的不同治疗。结果 10例ET患者治疗后血小板均较入院时明显下降,波动范围(290~899)×10~9/L,2例消化道出血患者血红蛋白恢复正常,急性出血症状均得到控制。随访6个月时10例患者血小板先后恢复正常。结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容易合并血栓已被人们普遍认识且发病率较高,而出血虽也是此病的临床表现之一,但发病率低且报道较少,尤其对于短期急性出血所致失血性休克的报道更为罕见,所以快速明确病因积极的救治对疾病的预后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9例血小板增多患者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2001年6月间诊治的9例血小板增多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患者,男2例,女7例。男:女=2:7;就诊时平均年龄77.1岁。其中脑出血1例(11.11%),脑梗死7例(77.78%),混合性卒中l例(11,11%)。对6例患者进行骨髓穿刺,4例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1例真性红细胞增多,1例骨髓像正常,另3例治疗后好转,未作骨穿。结论:骨髓增殖性疾病与中风关系密切,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十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方法.方法 对10例确诊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冠脉造影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者的中位血小板计数为890.5×109/L[(630~1 250)×109/L].其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7例(6例犯罪血管为右冠状动脉,1例为回旋支),右室心肌梗死1例(犯罪血管为右冠状动脉),前壁心肌梗死1例(犯罪血管为前降支),高侧壁心肌梗死1例(犯罪血管为回旋支).冠脉内可见大量血栓,且重度狭窄,2例狭窄程度为85%~100%;冠脉内可见大量血栓,中度狭窄,5例狭窄程度为50%~75%;冠脉内未见明显血栓,冠脉轻度狭窄,程度50%~55%者2例;可见冠脉闭塞,未见血栓1例.10例患者活化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及溶酶体膜糖蛋白(CD63)指标及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明显增高,分别为(6.13±0.85)%、(8.39±1.56)%及(81.60±10.20)%.随访半年,4例同时行降低血小板治疗的患者未再发急性冠脉综合征事件,其余患者中有3例患者半年内再次出现急性冠脉综合征表现.3例患者在心肌梗死后常规治疗过程中出现消化道大出血表现.1例患者心肌梗死术后2个月出现下肢动脉栓塞.结论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累及右冠状动脉,多可见大量血栓,复发率高,需同时行降血小板治疗,在临床诊疗过程中需注意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临床实践分析下肢静脉血栓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5月至今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的52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例患者中,22例下肢静脉完全阻塞,9例部分阻塞,11例部分再通,10例少部分再通;其中15例周围型血栓,12例为中央型血栓,25例为混合型血栓。结论:经过长期临床实践证实,在下肢静脉血栓病变诊断中彩超可准确观察血栓阻塞的范围、程度,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因此值得在基层医院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任荣爱 《基层医学论坛》2013,(36):4843-4844
目的总结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患者的术后血小板计数进行动态监测并及时处理血小板危急值,做好血栓预防的各项措施,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整体、细致的判断,对各种栓塞症状及体征做到早发现早处理。结果本组有3例患者出现静脉血栓,及时处理后均好转出院。结论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增多的症状十分常见,如果没有及时发现会引起严重的血栓,所以做好术后护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骨髓增殖性疾病多伴有血小板增多,它的潜在危险是血栓形成和出血,尤其是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其血栓和出血矛盾出现的现象更为突出,通常人们只注意其血栓形成的一面,而对其出血的表现及机理认识不足,因而导致治疗上的盲目性,下面就我们所治疗的2例血小板增多合并出血患者的治疗经验,结合文献综述,对此类疾病的治疗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小板增多症患者染色体检查的意义。方法对84例初次就诊时进行了染色体检查的血小板增多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4例患者染色体正常,10例表现为染色体异常。染色体正常的血小板增多症患者主要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风湿性疾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染色体异常患者中,4例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核型:3例t(9;22)(q34;q11),1例为t(8;9;22)(q22;q34;q11);3例表现为染色体缺失:1例为-18,1例为-19,1例为-21;2例表现为染色体增加:1例为+8,1例+9;另外1例为复杂核型。结论染色体检查对于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海燕 《中外医疗》2010,29(10):154-154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多发生在老年患者,可能合并血管退行性改变,易形成血栓,造成血管远端梗塞,梗塞区破溃出血。现将我院2009年收治的一例左右足趾反复交替栓塞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干扰素α-2b(IFNα-2b)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对改善患者血栓与出血及预后的风险。方法对我院1998年8月至2006年1月住院、门诊诊治的14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IFNα-2b+阿司匹林;B组:羟基脲+阿司匹林;通过观察两组患者5年内血栓与出血发生率、转白率、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及骨髓纤维化(IMF)发生率。结果IFNα-2b联合阿司匹林组血栓与出血发生率、转白率、转PV发生率较羟基脲+阿司匹林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FNα-2b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较羟基脲+阿司匹林纽可能有更好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6.
朱丽 《中国医学创新》2009,6(27):123-124
目的 探讨剖宫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9例在剖宫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中4例为髂股静脉血栓,2例为腘静脉及以下血栓,3例为髂股腘静脉血栓,经综合治疗及护理,完全再通7例,部分再通2例,未发生坏疽、截肢、肺栓塞等并发症.结论 针对下肢静脉血栓的特点,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保健和临床专科护理工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何永林  郑本波 《西部医学》2011,23(8):1532-1533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彩色Doppler发现的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PVT的临床资料。结果 PVT好发于术后11~18天,临床表现为不明原因发热6例,顽固性腹水4例,上消化道再出血3例,另有3例无任何临床症状。有12例患者术后2周内血小板明显增高,9例患者D-二聚体检测阳性。经治疗后复查见门静脉血栓完全消失9例,部分消失3例,4例血栓无明显改善。结论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PVT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手术操作规范化、术后动态监测血小板数量、D-二聚体、早期彩色Doppler检查及早期行抗凝、溶栓疗法是防治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阿英 《当代医学》2007,(2):56-57
目的 报导我院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六例,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的发病率及各种药物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诊治的ET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我院对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采用羟基脲治疗有效.结论 本文报导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发病率近年有增加趋势.羟基脲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9.
阿英 《当代医学》2007,(3):56-57
目的 报导我院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六例,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的发病率及各种药物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诊治的ET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我院对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采用羟基脲治疗有效.结论 本文报导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发病率近年有增加趋势.羟基脲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是一种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其特征为出血倾向及血栓形成,血小板持续明显增多,骨髓巨核细胞过度增殖.然而以腹痛﹑腹胀为首发表现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常被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且该病病情复杂、凶险,进展迅速,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极大的难度.现将我科1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病例的病变经过结合文献复习,对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效果和相关的免疫机制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