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两种不同进针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的方法,提高药物的吸收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选取40例行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教科书传统皮下注射方法(即注射时针头斜面向上,使之与皮肤成30~40°刺入);观察组采用垂直皱褶法皮下注射(即注射时左手拇指、食指捏起腹壁皮肤形成皱褶,右手持针在皮褶最高点垂直进针),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皮下出血、瘀血、皮下硬结、心理紧张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种不同的皮下注射方法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腹壁垂直皱褶法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皮下出血、瘀血、皮下硬结以及心理紧张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的方法,提高药物的吸收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选取360例行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各180例。常规组采用传统皮下注射方法:左手拇指、食指绷紧并错开皮肤,注射针头与皮肤呈30°~40°角,针头斜面向上,刺入深度为针梗1/2或2/3,推药注射;改良组采用垂直皱褶法皮下注射:左手拇指、食指捏起以5~6 cm范围腹壁皮肤形成皱褶,右手握笔式持注射器,在皱褶最高点垂直进针,深度以针头全部进入皮皱下为宜,回抽无回血后缓慢注射药液,注射完毕后,顺进针角度垂直拔针。两种方法均以无菌干棉签压迫穿刺点3~5 min,力度为皮肤下陷1 cm为准。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皮下出血、皮下瘀斑等不良反应。结果与常规注射法比较,改良组的疼痛程度及皮下出血、皮下瘀斑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文通过长期临床观察及实践,针对患者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引起疼痛及皮下出血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注射方法的改进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即:腹壁垂直皱褶法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皮下出血、皮下瘀斑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临床治疗和护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延建英  乔巧玲 《吉林医学》2013,(35):7535-7536
目的:总结低分子肝素钙腹壁皮下注射两种进针方法的护理体会。方法:选用需腹壁皮下注射肝素的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进针方法,试验组采用改换针头联合垂直进针法。结果:两种注射方法比较,试验组的出血瘀斑发生率为6%,对照组为28%。结论:试验组的进针方法使组织损伤少,疼痛轻,而且可使药液得到充分利用,减少皮下出血瘀斑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不同注射方法的安全性。方法:选取我科使用低分子肝素的患者,分别采用传统皮下注射和改良皮下注射方法,通过对照研究,观察两种不同注射方法下产生皮下出血、硬结和疼痛等不良反应。结果:传统注射组发生皮下出血、皮下瘀斑发生率、疼痛发生率、硬结发生率均高于改良注射组患者。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钠改良注射法具有较低的皮下瘀斑、硬结、疼痛等不良反应,改良方法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慈秀春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4):105-105
目的:总结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后皮下瘀血的预防体会。方法:通过对进针方法、注射部位、按压时间加以改进,从而减少患者皮下瘀血和皮下硬结等不良反应。结果:通过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66例的比较,结果显示两种不同注射方法皮下出血发生率,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预防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后皮下瘀血与进针角度、拔针方法、拔针后局部是否按压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采取何种措施减少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引起皮下出血。方法:对心肌梗死患者采取操作前按摩,注射前不排气,注射前后回抽,捏起腹壁皮肤垂直进针,注射部位规律轮换等方法进行低分子肝素钙腹壁皮下注射。结果:70例患者中3例患者出现轻微皮下出血,均<1 cm×1 cm,1例患者出现1.5 cm×2 cm,其余均无皮下出血,均治愈出院。结论:正确的持针方法、进针角度、注射部位、注射间距、排气方法、注射部位的规律轮换能有效减少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引起皮下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进低分子肝素的注射方法,降低皮下出血及硬结的发生率,缩小出血面积,以确保低分子肝素注射的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干部保健科2011年5月—2012年5月进行低分子肝素注射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传统组采用传统皮下注射法,改良组采用图表一体式注射卡辅助进行皮下注射,观察两种方法产生皮下出血、硬结和疼痛等不良反应。结果:改良组在疼痛、皮下硬结、出血等方面的发生率与传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低分子肝素时使用图表一体式注射卡可以规范护理工作,有计划的对注射部位进行注射,减少由于注射引发的各种副作用;规范护士对注射部位的交接,从而有效确保低分子肝素临床注射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低分子肝素钙不同的注射方法对患者的影响及护理.方法 比较甲、乙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注射方法,不良事件如出血、疼痛、皮下硬结的发生是否存有差异及护理.结果 甲、乙两组在护理相同、注射方法不同的情况下,皮下出血、疼痛、硬结的发生,甲组明显少于乙组,差异有显著性P<0.5.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注射剂在腹部注射时,应将局部皮肤及皮下组织捏起,垂直进针,同时拔针后不需按压局部,以减少出血和疼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THA)应用那曲肝素钙皮下注射的注射技巧,以增加患者的依从性。方法 2017年11月01日至2018年3月10日,54例髋节置换手术患者,接受那曲肝素钙注射液4100u(0.4mL)腹部皮下注射527次。预留置空气,捏起皮肤,垂直进针,注射后按压5分钟,观察局部针眼有无出血,评估患者的疼痛值,观察注射后局部皮肤的瘀斑直径、皮下硬结,并总结注射方法,注射禁忌症及有皮下淤血的处理。结果有轻度瘀斑104次,中度瘀斑12次,重度瘀斑4次。结论通过总结注射存在的问题及皮下淤血的处理方法,规范注射技巧,减少患者皮下淤血,硬结,疼痛等不良反应,增加患者舒适度及用药的依从性,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及效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优化低分子肝素腹部皮下注射流程在骨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6月需行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250例,按住院号尾数分组,单数为观察组,由经过培训的护士采用优化过的流程规范注射;双数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注射,比较2组患者皮下出血、硬结、疼痛及DVT的发生率.结果2组均无DVT发生,观察组皮下出血、硬结、疼痛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优化低分子肝素腹部皮下注射流程能够减少皮下出血、硬结、疼痛等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两种注射方法在低分子肝素钙腹壁皮下注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70例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行垂直皱褶法皮下注射,对照组行斜刺法皮下注射;观察两种注射方法引起的疼痛和皮下出血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局部疼痛和皮下出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采用垂直皱褶法皮下注射可有效减轻患者的局部疼痛和降低皮下出血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方式及局部是否按压与皮下出血的关系,为临床选择有效的注射方法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8年10—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首次接受皮下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的146例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住院患者,采用自身对照,以脐为中心划一垂直线分为左右两部分,左腹部为观察组,右腹部为对照组,每例患者接受两种不同的皮下注射方法,对照组:注射10 s,按压3 min,按压深度0.5~2 cm;观察组:注射10 s,按压0 min。于注射后12 h观察注射部位皮下出血及硬结的情况,并测量皮下出血最大直径。观察两种方法所致皮下瘀斑和硬结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按压与观察组不按压所致患者皮下出血率、出血点直径大小和硬结发生率及硬结直径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后是否按压对皮下出血及皮下硬结的发生无明显影响,建议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时采用推注10 s,不按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针对腹壁注射分子肝素钙的患者,注射后按压时间的长短与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面积的关系,同时找出适当的按压时间,以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减少出血面积。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1年8月腹壁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的患者50例,将每例患者的16次腹壁注射按局部按压时间的长短分为8组,每组按压时间分别为3、4、5、6、7、8、9、10min。观察皮下出血的发生例次及出血面积的大小。结果:腹壁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后,局部不同按压时间与皮下出血的发生率及出血面积的大小之间存在关联。结论:腹壁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后局部按压7min可以有效降低皮下出血的发生率并缩小出血面积。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2):180-183
目的 探讨改良式腹部注射配合精细化护理对降低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不良反应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9 年6 月至2020 年3 月我科需要接受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的患者90 例,按照自愿分配原则,其中45 例患者接受传统注射方法+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另外45 例患者接受改良式腹部注射+精细化护理,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注射后穿刺点出血周围面积、注射时疼痛程度和护理满意度的变化。结果 两组局部疼痛、皮下硬结、瘀斑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8.89% vs.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注射后穿刺点出血周围面积比较,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注射时疼痛程度比较,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满意度相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降低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不良反应,给予患者改良式腹部注射配合精细化护理,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降低出血率,应用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IMWH)的方法.方法:给予患者低分子肝素钙腹部皮下注射.结果:加强了注射部位常见并发症的处理及护理.结论:通过对患者正确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减少了出血、皮下瘀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了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肾病综合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的护理与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小儿肾病综合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的临床资料。结果:感觉疼痛较明显的27次,占6.8%,皮下淤斑8次,占2.0%,皮下血肿15例,占3.8%。结论:注射时绷紧皮肤,垂直进针,深部注射,注射后沿进针方向迅速拔针,轻轻按压10min,可显著减少疼痛、皮下出血、淤斑、血肿发生的机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患者频出现注射部位皮下出血/硬节原因及对策。方法收集于2015年1月-2015年12月心血管内科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其余80例为对照组,由任意人注射80例次。观察注射部位皮下出血/硬节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皮下出血发生率为2.5%,未出现皮下出血/硬节;对照组皮下出血发生率为11.25%,皮下硬结发生率为5%。结论正确的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可减少注射部位皮下出血的出现,避免皮下硬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李锦 《安徽医学》2009,30(8):964-965
目的观察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拔针按压与否与皮下出血的关系,从而探讨降低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减少出血的适宜注射方法。方法选择肾病综合征使用低分子肝素钙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推注完毕后停留5s后拔针,局部不按压;对照组拔针后用棉签按压2min。观察皮下出血的例次及出血面积的大小。结果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后局部压迫与不压迫的皮下瘀斑发生情况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推注完毕停留5s后拔针可以有效降低皮下出血发生率及较大面积出血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追踪方法学在改良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追踪方法学进行护理质量安全管理,成立追踪检查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小组,通过对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引起皮下出血、硬节疼痛的个案追踪和系统追踪,分析发生原因,制订并实施改进方案。结果:应用追踪管理方法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引起皮下出血、硬节、疼痛的发生率与实施前比较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追踪方法学对预防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不良反应的发生起到积极作用,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确保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脐周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钙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我院136例患者给予脐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过程中,出现的注射部位有疼痛、硬结、淤血等问题,进行全面的观察和护理.结果 3例疼痛,2例硬结,1例淤血.结论 通过全面的护理,减少了出血、硬结等不良反应,提高了护理质量,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