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胃管与鼻空肠管2种肠内营养途径在严重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0例严重烧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肠内营养,一组采用胃管,另一组采用鼻空肠管,记录两组置管前及置管后第3、6、10天的营养情况,包括血红蛋含量、白蛋白,记录两组置管10d内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腹泻、消化道出血、反流、误吸及吸入性肺炎。结果:置管后第6天鼻空肠管组的血红蛋白含量、白蛋白均高于胃管组,第10天鼻空肠管组的血红蛋白含量、白蛋白高于胃管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重烧伤患者中使用鼻空肠管给予肠内营养能改善其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更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
方秀华  姚钧 《浙江医学》2019,41(7):710-711
目的评价电磁定位导航法在终末期肿瘤患者中留置鼻空肠管的应用价值。方法146例终末期肿瘤患者分为观察组73例和对照组73例,观察组采用电磁定位导航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留置鼻空肠管,记录两组一次性置管成功情况,置管后15min恢复至置管前状态情况,留置鼻空肠管所用时间、舒适度、总费用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一次性置管、置管后15min恢复至置管前状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留置鼻空肠管所用时间、舒适度及总费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电磁定位导航辅助放置鼻空肠管方法简单,损伤小,成功率高,是目前在终末期肿瘤患者床旁放置鼻空肠管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病人应用鼻肠管联合胃管营养支持对误吸的影响。方法选我院100例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机械通气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鼻胃管营养支持治疗组实施鼻胃管营养支持治疗,鼻肠管联合胃管营养支持治疗组则实施鼻肠管联合胃管营养支持治疗。比较鼻胃管营养支持治疗组、鼻肠管联合胃管营养支持治疗组疗效;住院的天数;治疗前后患者营养免疫状况;治疗前后患者外周细胞免疫功能指标;误吸发生率。结果鼻肠管联合胃管营养支持治疗组疗效、住院的天数、营养免疫状况相比较鼻胃管营养支持治疗组更好,P0.05。鼻肠管联合胃管营养支持治疗组误吸发生率和鼻胃管营养支持治疗组有显著差异,鼻肠管联合胃管营养支持治疗组较少,P0.05。结论鼻肠管联合胃管营养支持治疗对于机械通气患者的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的免疫和营养情况,减少误吸,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鼻空肠管联合鼻胃管减压营养、单纯鼻空肠管营养与传统鼻胃管营养三种营养方式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分别给予鼻空肠管联合鼻胃管减压营养、单纯鼻空肠管营养或传统鼻胃管营养,记录三组患者在置管前、置管后8天及15天的营养状况,检测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的含量,记录各组15天内消化道出血、腹泻、反流、误吸、坠积性肺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置管15天后鼻空肠管联合鼻胃管减压营养组的营养指标均显著高于单纯鼻空肠管营养组及传统鼻胃管组(P<0.05),而15天内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均低于后两组。单纯鼻空肠管营养组使用效果也优于传统鼻胃管组。结论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肠内营养治疗中,鼻空肠管联合鼻胃管减压营养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床边胃镜引导下留置鼻肠管在危重病人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ICU危重病人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留置鼻胃管进行营养支持,观察组采用鼻肠管营养支持。比较2组病人干预第1、10天的营养指标;比较2组置管成功率,以及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反流误吸以及堵管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第1天,2组病人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第10天,鼻肠管组病人各项指标均高于鼻胃管组(P<0.05)。2组病人置管成功率均为100%;鼻肠管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鼻胃管组(P<0.01)。结论:床边胃镜引导下留置鼻肠管有助于改善病人营养状况,并减少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王翊飞  张李涛  朱坤灿  沈建国 《浙江医学》2021,43(17):1896-1898,1901
目的比较两种置管方式肠内营养(EN)治疗神经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6月嘉兴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5例神经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给予营养支持治疗;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并采用不同的EN置管方式,经留置鼻空肠营养管管饲42例(空肠管组),经留置胃管管饲43例(胃管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0d后实验室指标、意识障碍指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尿素氮(BUN)、Hb、白蛋白(ALB)、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0d后,空肠管组Hb、ALB及GCS均明显高于胃管组(均P<0.05),BUN及APACHEⅡ均明显低于胃管组(均P<0.05)。空肠管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胃管组(均P<0.05)。空肠管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误吸、反流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胃管组(14.3%比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神经重症患者采用经留置鼻空肠营养管EN支持治疗,有利于在短时间内改善实验室指标,减少治疗过程中发生反流、误吸等并发症的风险,促进患者意识恢复,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盲插鼻肠管在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为需要肠内营养治疗的重症患者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需要营养支持的80例重症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对照组40例采用鼻留置胃管,观察组40例采用床旁盲插鼻肠管。比较两组患者反流误吸、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率,以及置管前1 d与置管第7天的营养指标,包括血清转铁蛋白(TF)、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血红蛋白(Hb)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反流误吸发生率、院内获得性肺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置管前1 d两组患者的TF、PA、Alb、Hb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置管前1 d相比,置管第7天两组患者的TF、PA、Alb、Hb水平均明显降低,但观察组营养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盲插鼻肠管相比于鼻胃管能减少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反流、误吸以及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率,可有效缓解患者营养状况的恶化。  相似文献   

8.
焦会坊  高亮  王静 《中国民康医学》2023,(2):164-166+170
目的:比较床边胃镜引导下留置鼻肠管与鼻胃管在危重症患儿肠内营养支持(EN)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122例危重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按EN方法不同将患儿分为鼻肠管组、鼻胃管组各61例。鼻胃管组予以传统鼻胃管行EN,鼻肠管组予以鼻肠管行EN,比较两组置管成功时间和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治疗前后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ALB)、视黄醛结合蛋白(RBP)、血红蛋白(Hb)]水平、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血清D-乳酸、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水平、健康状况[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鼻肠管组置管成功时间短于鼻胃管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鼻胃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鼻肠管组血清ALB、RBP、Hb水平均高于鼻胃管组,血清D-乳酸、I-FABP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低于鼻胃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肠管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52%(3/61),低于鼻胃管组的16.39%(10/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危重症患儿...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鼻胃管与鼻空肠管在危重老年患者中肠内营养的应用效果,为老年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提供依据。方法:将8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成2组进行肠内营养,分别采用鼻胃管和鼻空肠管,观察2组患者第5、第10、第15天时营养状况、并发症及30d病死率。结果:进行肠内营养后鼻空肠管组白蛋白较鼻胃管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其他营养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肠管组吸入性肺炎和返流发生率低于鼻胃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鼻空肠管组30d病死率显著低于鼻胃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腹泻、管腔堵塞等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采用鼻空肠管进行肠内营养,能一定程度上增加营养并减少吸入性肺炎和返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邓石长 《基层医学论坛》2016,(27):3804-3805
目的:探讨鼻空肠置管联合胃肠减压在ICU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3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ICU重症脑卒中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结果观察组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并发症发生率21.4%,对照组发生率46.5%,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ICU入住时间(8.7±2.5)d,对照组(15.5±3.8)d,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鼻空肠置管联合胃肠减压在ICU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有效降低患者胃管留置的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ICU入住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耳穴贴压法对肿瘤重症患者留置鼻肠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肿瘤危重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耳穴贴压组、甲氧氯普胺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统计分析3组患者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2次置管率、置管并发症等,监测患者置管前、置管中、置管后1 h的心率(heart rate,HR)、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指端血氧饱和度(percutaneous oxygen saturation,SpO2)变化。结果 耳穴贴压组、甲氧氯普胺组置管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者的二次置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组患者置管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氧氯普胺组与耳穴贴压组置管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3组患者置管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置管前比较,置管中3组患者HR、RR均明显加快(P<0.05),MAP明显增高(P<0.05),SpO2均无明显变化(P>0.05);与置管中比较,置管后1 h,3组患者HR、MAP、RR均明显降低(P<0.05);与置管前比较,置管后1 h,3组患者HR、MAP、RR、SpO2均无明显变化(P>0.05)。置管中,甲氧氯普胺组和耳穴贴压组患者H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耳穴贴压法可提高肿瘤危重症患者鼻肠管的置管成功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重症医学科危重患者应用经鼻胃管与经鼻空肠管两种不同途径营养支持治疗方式并发症的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08月至2018年08月在我院重症医学科行经鼻胃管及鼻空肠管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危重症患者388例,按照排除标准排除312例后,共计入组76例,其中在应用显像轨迹导丝引导下将鼻肠管置入空肠水平的的危重患者38例作为实验组,以传统方法置入鼻胃管的危重患者38例作为对照组,研究两组患者置管过程及置管后有无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在吸入性肺炎及反流、误吸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机械性损伤、消化道出血、腹泻、腹胀、堵管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危重患者中应用鼻肠管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时,可以有效减少反流、误吸及吸入性肺炎并发症,改善临床预后,更有利于危重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3.
李丽 《基层医学论坛》2016,(22):3078-3079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的肠内营养方式在 ICU 危重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 ICU 危重症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A、B 2组,每组43例。 A 组给予鼻肠管营养支持,B 组给予鼻胃管营养支持,观察2组患者营养指标情况、胃肠耐受性及安全性。结果置管前2组患者营养指标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置管后2周,A 组患者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水平明显高于 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后A、B 2组患者胃肠不耐受发生率分别为23.26%,37.21%,A 组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后 A、B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30%,20.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 ICU 危重症患者,通过鼻肠管方式给予营养支持,能够有效改善营养指标,且能提高耐受性与安全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胃窦癌伴胃窦腔或幽门梗阻患者经胃镜放置鼻空肠营养管(endoscopically nasojejunal feeding tube placement,ENFTP)行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与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胃窦癌伴胃窦腔或幽门梗阻患者行ENFTP的患者共100例,选取同期行TPN治疗的患者50例,分别观察两组在营养支持后1、2周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脂、体重等营养指标,平均住院天数,营养支持平均每日费用,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营养支持后能耐受化疗或手术的例数.结果 营养支持后1周,ENFTP组的营养指标无明显变化(均P >0.05).TPN组的血红蛋白、肌酐及体重较治疗前有进一步下降(均P<0.05).营养支持后2周,ENFTP组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较治疗前升高明显(P<0.05),而TPN组在血红蛋白、血肌酐、血清白蛋白较治疗前下降明显,与ENFTP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营养指标在营养支持后2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ENFTP组在平均住院日、营养支持平均每日费用、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均低于TPN组(P<0.05).ENFTP组与TPN组在营养支持后耐受手术或化疗的例数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 胃窦癌伴胃窦腔或幽门梗阻患者ENFTP较TPN更能有效的维持或改善其营养状况,并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经胃镜放置空肠营养管在胃窦癌伴胃窦腔或幽门梗阻患者中的使用是简便快捷、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刘博 《海南医学》2014,(3):338-340
目的 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行全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所有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术后每日行完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直到经口进食;治疗组术中留置鼻空肠营养管,术后先行静脉营养支持,第2天开始经鼻空肠营养管滴入肠内营养制剂.观察比较两组术后肠功能恢复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两组患者术后第1、7天的血清白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变化情况;平均住院时间及费用.结果 治疗组肠功能恢复首次排气、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手术后第1天血清白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与手术前比较均明显下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第7天时血清白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均升高,以治疗组更明显(P<0.05).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及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够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改善营养状况、降低医疗费用以及缩短住院时间,是胃癌全胃切除术后的首选营养途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鼻胃管与鼻肠管对脑卒中伴Ⅲ期压疮老年患者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脑卒中伴Ⅲ期压疮老年患者根据营养支持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鼻胃管给予营养,观察组采用鼻肠管给予营养,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营养指标、Ⅲ期压疮的治疗有效率、常见并发症等.结果 观察组的营养指标改善程度和压疮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减少发生误吸、反流、肺部感染的肠内营养并发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鼻肠管肠内营养方式较鼻胃管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低,可显著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的营养指标,提高Ⅲ期压疮的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应用鼻肠管管饲个性化管饲液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1年1月~2013年12月临沂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评分3~8分)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4例,分别给予实验组早期鼻肠管个性化管饲液和对照组常规营养支持治疗,观察分析两组的营养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预后。结果实验组营养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及预后均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重症颅脑患者早期应用鼻肠管管饲个性化管饲液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能够改善营养状态,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鼻空肠管喂养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胃肠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营养支持的效果,为患者提供适合的喂养方式。方法选择2012年1—12月期间因脑卒中在神经内科住院需管饲饮食患者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留置鼻胃管喂养方式。观察组:采用留置鼻空肠管喂养,对两组患者进行腹胀、腹痛、腹泻、食物反流、呕吐、胃潴留等胃肠并发症发生例数调查及营养状况检测,用SPSS 17.0软件统计处理资料,组间用t或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胃肠并发症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置管30 d后观察组患者的营养状况明显比对照组好(P<0.01)。结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采用留置鼻空肠管喂养可以明显减少食胃肠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治疗风险,保证营养供给,达到促进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持续经鼻胃管管饲与间歇性管饲对伴吞咽障碍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吞咽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2组均予以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对照组予以持续经鼻胃管管饲,观察组予以呼吸功能训练及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比较2组临床疗效、营养状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整体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白蛋白(albumin,ALB)、总蛋白(total protein,TP)水平明显高于干预前,观察组Hb、ALB、T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间歇性管饲结合呼吸功能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有助于改善吞咽功能及营养状况,降低误吸、鼻黏膜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杨超 《当代医学》2011,17(8):63-64
目的了解鼻肠管在食管癌手术中进行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及实施方法,总结临床使用鼻肠管在食管癌手术中进行早期肠内营养的经验。方法将10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术中留置鼻肠管,于术后进行鼻肠管营养滴饲;对照组使用术前留置的胃管,在术后仅进行经静脉的营养支持。观察两组进行术后营养支持期间患者的血淋巴细胞计数,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转铁蛋白水平和术后并发症,然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组在术后营养支持期间患者的血淋巴细胞计数,白蛋白上对比也存在显著差异,P〈0.01,但两组术后前白蛋白及转蛋白虽较治疗前稍有升高,但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食管癌手术中,使用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促进患者的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