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丽彩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7):1228-1229
对27例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患者行自体四股半腱肌腱与股薄肌腱ACL镜下重建术,肌腱取自同侧,将两股肌腱分别对折组成4股,编织后等长点部位钻胫骨隧道、股骨隧道,将肌腱拉入骨隧道,分别在屈膝90°和伸膝位分别将移植肌腱收紧,两端空心界面螺钉固定。手术均获成功。提出术前做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正确使用膝关节支具,早期进行主动膝关节屈伸功能锻炼及股四头肌肌力锻炼,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膝关节韧带联合损伤的关节镜治疗后康复护理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内侧副韧带、外侧副韧带、后外侧结构联合损伤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2003年10月—2005年11月,采用关节镜下重建交叉韧带,修复或重建侧副韧带和后外侧结构治疗急性膝联合韧带损伤12例。术后早期等长肌力练习、早期完全负重、早期本体感觉练习、早期被动练习。出院后随诊并功能评分。结果1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4个月。Lysholm评分:优2例,良8例,可2例。关节稳定性良好,有2例腘绳肌腱重建者抽屉试验Ⅰ度阳性。膝关节屈曲超过120°者9例,90~120°者3例。结论膝关节联合韧带损伤关节镜手术治疗配合正确的康复护理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采用自体半腱和股薄肌腱移植双束重建膝关节后外侧角韧带结构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对21例膝关节后外侧角韧带结构损伤患者(23个膝关节),采用自体半腱和股薄肌腱移植,双束重建膝关节后外侧角韧带结构。自体半腱肌腱移植物经胫骨骨道和腓骨骨道返折分别重建腘肌腱和腘腓韧带,于腘肌腱股骨外侧髁解剖止点处钻孔固定重建的腘肌腱和腘腓韧带;股薄肌腱移植物经腓骨骨道返折重建腓侧副韧带,于腓侧副韧带股骨外侧解剖止点处钻孔固定重建的腓侧副韧带。对于合并交叉韧带损伤者,同期行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术。术后对患者膝关节内翻稳定性和外旋活动度进行至少1年(12~31个月,平均26.7个月)随访,通过Lysholm膝关节评分法评价膝关节术前、术后功能。结果:术后1年以上的回顾性随访中,膝关节完全伸直位无膝内翻不稳定者;屈膝30°位,无膝内翻不稳定者19例,膝内翻Ⅰ度不稳定伴硬性终止点者2例;俯卧位膝关节屈膝30°,所有患者小腿外旋活动均与对侧相同;Lysholm膝关节评分术前平均54.3分,术后平均89.2分。结论:自体半腱和股薄肌腱移植双束重建膝关节后外侧角韧带结构具有移植腱割取创伤小、移植材料理想、解剖等长重建及固定强度高的特点,近期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双束腘绳肌腱股骨双隧道和微型钢板纽扣固定法重建后交叉韧带(PCL)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3例单纯PCL断裂的患者在关节镜下用腘绳肌双束股骨双隧道和微型钢板纽扣固定法进行重建。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20-53岁,平均36岁;新鲜损伤9例,陈旧性损伤4例。全部取自体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作为移植物。根据PCL的解剖特点,将肌腱编织成"Y"形的两束。PCL两束股骨附着点分别钻孔,成双隧道。用微型钢板和纽扣分别固定股骨和胫骨端。结果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均无伸膝受限,膝关节屈膝活动度均>120°。术后1年,屈膝70°时后抽屉试验Ⅰ度阳性1例,其余均为阴性;屈膝30°时后抽屉试验Ⅰ度阳性2例,其余均为阴性;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为(92.51±2.40)分。结论在关节镜下利用腘绳肌腱股骨双隧道和微型钢板纽扣法重建PCL能够更可靠地恢复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解剖重建腘腓韧带治疗膝关节后外旋转不稳定的手术技术与治疗效果。方法:自2003年7月~2006年9月,采用腘腓韧带重建手术治疗19例膝关节后外旋转不稳定患者。随访时间大于等于1年的病例占94.7%(18/19),平均随访期27.2个月。所有病例均为陈旧性损伤,且均为复合韧带损伤,包括后交叉韧带、前交叉韧带、内侧副韧带。全部病例的术前胫骨外旋与健侧相比均大于10°。所有患者手术前后均进行临床查体、X线片、MRI检查以及IKDC主、客观评分。手术方法为:通过膝关节外侧切口,在腓骨头腘腓韧带止点处制作双骨隧道,在股骨侧腘肌腱起点制作骨隧道,移植物选择自体半腱肌腱或异体胫前肌腱。移植物的两端穿过腓骨头骨隧道后,使用一枚可吸收挤压螺钉固定在股骨隧道内。同时对合并的其它韧带损伤进行修复或重建。结果:与健侧相比胫骨外旋角度减小0°~5°(不包括5°)者14例,减小5°~10°(不包括10°)者3例,减小10°~15°(不包括15°)者2例。屈膝受限平均4.2°(0°~10°)。无伸膝受限病例。术后IKDC评分为:A级7例,B级12例。术前所有病例均为D级。结论:腘腓韧带解剖重建技术是治疗单纯膝关节后外旋转不稳定的良好方法,手术安全,操作简单,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经后内侧、后外侧和后纵隔入路保留板股韧带和残留的后交叉韧带(PCL)纤维重建PCL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9例PCL损伤患者在关节镜下结合常规关节镜入路和后内侧、后外侧入路及后纵隔入路保留板股韧带和残留的PCL纤维,应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PCL.在后外侧入路的关节镜监视下,胫骨隧道定位在PCL胫骨止点外侧关节面下方1~1.5 cm.股骨隧道经前外侧入路定位于股骨内侧髁关节软骨后方1 cm.自体肌腱移植物利用钢丝引导通过骨隧道,移植物两端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术后6个月了解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9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7~14个月,平均8.6个月.术后6个月,患者均无伸膝受限;2例有10°~15°屈膝受限;1例有Ⅰ度后抽屉试验阳性.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47.6±14.9)分,术后6个月(92.9±4.6)分(P<0.01). 结论 膝关节后内外侧入路和后纵隔入路重建PCL的方法,镜下视野清楚、无盲区,操作安全,韧带的胫骨止点定位准确,短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研究移植物止点对术后膝关节屈伸活动的影响,寻求前交叉韧带重建中移植物在股骨和胫骨上的最佳止点.方法对39例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病人摄膝关节正侧位片,测量移植物止点的位置.以术后3周膝关节的主动活动度进行分组.结果①术后3周有30例病人主动屈曲达90°,其股骨止点位于Blumensaat's线后15.62~48.48%(平均31.51%);未达90°的9例病人的止点位于29.03~75.76%(平均57.3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01).②术后3周有7例主动伸直未达0°,其胫骨止点位于胫骨平台的前18.87~34.50%(平均24.14%),32例伸直达0°者的止点位于25.81~44.83%(平均36.0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01).结论术后膝关节的屈曲功能与移植物的上止点关系密切,伸直与下止点相关.最佳股骨止点位于Blumensaat's线后20~40%,髁间窝顶点的外侧部;胫骨止点位于胫骨平台的前30~40%,两个髁间棘之间.  相似文献   

8.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骨-髌腱-骨重建术后的康复方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注意 :手术是在关节镜下进行的 ,所用的移植物是骨 -髌腱 -骨。股骨和胫骨骨道的固定都用挤压螺钉 ,在固定胫骨骨道时 ,应该在屈膝 90°下拉紧。1 术后即刻 -术后 1周 :1.1 康复目的 :(1)减少术后疼痛、肿胀。(2 )在 0 - 6 0°范围内自如活动。(3)保持髌股关节的活动度。(4 )保持股四头肌的运动感觉。(5 )维持大小腿肌肉的张力 ,防止肌肉萎缩。(6 )扶拐行走。1.2 康复方案 :(1)抬高患肢并附加冰敷疗法以减少术后水肿。(2 )做股四头肌收缩练习 ,以保持股四头肌腱的运动感觉。在不做运动的时候最好保持膝关节处于伸直位。(3)术后膝关节可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自体绳肌腱结与骨栓嵌入固定法关节镜下重建后交叉韧带 (PCL)损伤的可行性。方法 :自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5月对 1 0例PCL损伤 ,取自体半腱肌、股薄肌腱进行重建。根据移植肌腱的直径建立隧道 ,股骨隧道的下 1 /3和胫骨隧道的直径为 5 -7mm ,股骨隧道近 2 /3段为 1 1 -1 2mm ,股骨隧道呈倒置的酒瓶状。肌腱预张力后中间打结并嵌入 1 2mm×6mm骨栓 ,将肌腱从股骨隧道经后关节腔牵入胫骨隧道 ,分 2束在胫骨隧道穿出 ,交叉打结缝合固定在骨桥上。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膝关节屈伸功能无受限 ,关节稳定性加强 ,抽屉试验阴性 8例 ,Ⅰ°阳性 2例。按照膝关节韧带损伤的功能评估标准 ,优 6例 ,良 3例 ,可 1例。结论 :自体绳肌腱打结骨栓嵌入挤压固定重建PCL ,方法可行 ,疗效可靠。生物固定有利于肌腱与骨的愈合 ,免用高值耗材 ,不影响MRI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应用功能支具对采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短期临床疗效和移植物成熟度的影响。方法: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科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间前交叉韧带重建病例按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根据术后是否使用功能支具分为支具组和非支具组。纳入114例,主观评价87例(87/114,76.3%),客观评价75例(75/114,65.8%)。支具组35例,平均佩戴13.6周,平均年龄26.7岁,男/女为27/8,平均随访25.9个月;非支具组52例,平均年龄27.5岁,男/女为37/15,平均随访25.2个月。主观评价包括Tegner活动评分、Marx活动评级量表、Lysholm膝关节评分量表、KOOS膝关节损伤与骨关节炎评分。客观评价包括膝关节查体、等速肌力测试和术侧膝核磁共振扫描。移植物成熟度以信噪比表示。结果:末次随访时,支具组和非支具组相比,Tegner评分为5.6±1.1和5.3±1.2;Marx评分为10.4±2.7和9.8±2.9;Lysholm评分为93.1±6.9和92.3±5.5;KOOS评分中,疼痛为94.9±5.1和94.0±5.7;症状为90.8±7.9和92.1±5.6;日常生活能力为98.1±2.6和97.5±4.0;功能为83.6±12.6和84.1±7.8;生活质量为80.1±8.3和80.5±11.2; IKDC评分为A或B级分别为27例(93.1%)和43例(95.7%);患侧H/Q在60°下为53.0±7.9和55.0±11.9;180°下为62.0±8.3和65.0±11.2;患侧伸膝标准峰值力矩在60°为2.5±0.4 Nm/kg和2.4±0.6 Nm/kg;180°为1.6±0.2 Nm/kg和1.5±0.2 Nm/kg;伸膝峰值力矩的肢体对称指数在60°下为81.2±17.5和82.4±13.0;在180°下为84.4±18.2和83.8±11.5;信噪比为5.9±10.3和6.2±8.3。上述结果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佩戴功能支具未影响自体腘绳肌腱重建ACL术后短期临床疗效及移植物成熟度。  相似文献   

11.
关节镜下运用4股腘绳肌腱同期重建前后交叉韧带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关节镜下运用Intrafix和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自体4股腘绳肌腱,同期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评估其疗效。方法 ACL、PCL同时损伤的患者16例,关节镜下以自体4股胭绳肌腱作为重建移植物,应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移植物股骨端,Intrafix钉鞘和可吸收锥形钉固定胫骨端,同期行ACL和PCL损伤重建术。7例行内侧副韧带修补,4例行外侧副韧带复合结构修复,2例行内外侧同时修复。所有患者按照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标准进行术前评估,均为D级。术前Lysholm评分为(36.5±3.7)分。结果 随访时间为12~18个月,平均14.6个月。终末随访时,IKDC总体评价:A级6例(38%),B级9例(56%),C级1例(6%),无D级患者。Lachman试验0~2mm8例;3~5mm6例;6~10mm2例(P〈0.05)。屈70°前后总位移0~2mm10例;3~5mm5例;6~10mm1例(P〈0.05)。屈70°后位移0~2mm12例;3~5mm4例(P〈0.05)。术后2个月Lysholm功能评分为(90.4±2.9)分,终末随访时为(93.4±3.5)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以自体4股胭绳肌腱作为移植物,应用可吸收界面螺钉、Intrafix钉鞘和可吸收锥形钉固定股骨胫骨端同期重建ACL和PCL损伤,有利于早期积极的功能康复,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2.
本组单纯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断裂病人30例。其中陈旧性断裂5例。受伤机转主要为膝关节屈曲外翻外旋伤。损伤程度均为Ⅲ度,即内侧副韧带浅深层完全断裂,部分病例内侧关节囊同时撕裂。手术方法依韧带断裂部位不同而异。上止点及中间部断裂采用先重叠缝合断裂韧带,同时取股薄肌或半腱肌肌腱加强。下止点断裂修复方法有3种,其中以凿骨隧道方法较好。术后用石膏托将膝关节固定于屈曲30°位,4周后换用膝关节活动支具继续固定4周(仅允许膝关节在30°-60°范围内屈伸活动),同时开始逐步负重行走和进行康复训练。术后8周去除支具。术后3-6个月恢复专项训练有20例。作者认为:单纯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断裂应早期手术修复。术后早期妥善固定,后期积极康复训练,对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采用自体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后膝关节内Cyclops综合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2004~2005年197例采用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重建ACL后取出内固定患者,平均年龄25.85岁。取内固定时通过病史、体征、X线及KT-2000评估膝关节功能,手术同时进行膝关节镜探查,观察关节内髁间窝增生物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患者中发现有髁间窝结节样增生物(统称为Cyclops病变)形成28例,其中2例伴有伸膝受限(同健侧膝关节比较),Cyclops综合症的发生率为1.02%(2/197)。无Cyclops病变的患者中伸膝受限5例。根据是否存在Cyclops病变将所有患者分为Cyclops组和非Cyclops组,两组伸膝受限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χ=0.268)。Cyclops病变的病理表现为增生变性的瘢痕样组织,无骨性成分。Cyclops组患者取钉时KT-2000检查结果显示134N下差值平均为1.8mm,有24例均恢复到原来的运动水平。结果表明,采用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后Cyclops病变发生率较高,但产生伸膝受限(Cyclops综合症)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4.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髌腱断裂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76岁。因右膝关节疼痛20年加重并行走困难2年收住。查体:右膝关节内翻畸形(25°),关节伸屈活动受限(10°~70°),X线示关节增生骨赘形成并关节内翻,关节外侧间隙变窄,内侧间隙消失。既往糖尿病史10年余。入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InnexTM固定衬垫型膝关节系统),术后3 d开始膝关节功能锻炼,1周扶步行器下地行走,2周出院时膝关节伸屈活动0°~90°,6周行走基本正常,膝关节伸屈活动0°~100°,关节无肿胀,拍片假体位置良好。术后2月余不慎滑倒,膝关节半屈曲位受力,即出现膝关节肿胀疼痛,伸膝无力。查膝局部肿胀压痛,髌腱正常轮廓消失,髌腱…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老年性膝骨关节病患者的膝关节本体感觉重建康复训练对位置觉改变的影响。方法 :从本科门诊随机抽取老年性膝骨关节病患者 2 0名 ,分别在康复训练前和康复训练后 2周进行 30°、60°、90°、12 0°等 4个不同角度的位置觉测定 ,观察康复治疗的效果。结果 :康复前和康复后 ,4个角度的位置觉均有明显改善 (P <0 0 5 )。结论 :老年性膝骨关节病患者的康复应包含本体感觉重建训练内容  相似文献   

16.
兔四股半腱肌腱编织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并探讨是否可以通过改善等张性的四股肌腱编织方法重建前交叉韧带,促进移植物束间融合。方法:两组新西兰白兔共44只,一组(未编织组)按临床现常规使用的方法行四股平行排列的肌腱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作为对照,一组(编织组)行四股肌腱编织后重建前交叉韧带,分别于术后第3周、6周、12周、26周、52周行组织学观察对比。结果:术后第26周与52周,移植物改建塑形基本完成,有些束间结构完全融合,有些虽然融合但组织学有结缔组织相隔,有些仍呈分离的束存在。编织组大体上的融合率显著高于未编织组,组织学变化过程基本类似,但各束肌腱塑形过程比未编织组更同步。结论:通过编织不同束肌腱使之成为一整体重建前交叉韧带可能可以减少不同束之间的相对运动,从而使各束移植物塑形更同步,并促进各束的融合,带来更好的效果。进一步的生物力学方面的研究有待进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四股腘绳肌腱重建膝前交叉韧带及术后康复训练对膝关节本体感觉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2年2月~2004年6月进行关节镜下四股腘绳肌腱重建膝前交叉韧带术患者67例,分别于手术后6~28个月的康复期完成KT-2000检查、Lysholm评分及单足跳测验,并将结果与术前进行比较.结果本组67例患者术后6~28个月康复期KT-2000差值、Lysholm评分及单足跳成绩与术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关节镜下四股腘绳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及术后康复训练对膝关节功能恢复及本体感觉的改善起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以自体半腱肌、股薄肌腱重建膝前交叉韧带(ACL)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自2006年3月~2007年12月,关节镜下绳肌腱修复膝前交叉韧带损伤39例.膝前小切口取半腱肌腱、股薄肌腱修整、对折后成四股,分别建立胫骨隧道及股骨隧道,用Endobutton和生物可吸收挤压螺钉固定肌腱,重建ACL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术后即行功能锻练.结果 术后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8~10周膝关节屈伸功能恢复正常.随访时间3~15个月,平均8个月.抽屉试验和Lachman试验阳性者2例,可疑阳性者6例;余患者均为阴性.根据敖英芳临床判断标准,本组优23例,良11例,中3例,差2例.Lysholm评分术后(87.6±4.6),与术前(45.3±4.2)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绳肌腱具有良好的抗拉强度和刚度,在关节镜下用四股绳肌腱重建膝前交叉韧带是一种疗效可靠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介绍后交叉韧带(PCL)断裂伴有后外侧角(PLC)损伤单根异体跟腱骨移植同时进行重建的手术技术及经验。方法对12例PCL并PLC 3度以上慢性损伤不稳的膝关节,行关节镜下PCL全关节内重建,同期重建PLC。单束重建PCL的移植物在胫骨骨道和股骨内髁均以可吸收螺钉固定,采用改良Larson方法重建腓侧副韧带和胭腓韧带等结构。重建的韧带只需1根完整的异体跟腱骨做供体。平均手术时间130min,其中PCL重建90min,PLC重建40 min。支具固定6周以后可渐进负重行走。结果术后随访5~24个月,平均12个月,体检提示83% (10/12)膝关节恢复胫骨台阶;后抽屉试验0~1~+75%(9/12)。Dial sign测试外旋角正常为75% (8/12),30°内翻应力试验正常83%(10/12)。Lysholm,Tegner和HSS膝关节评分分别为90.7,5.1和86.4(P<0.01),优于术前。结论采用单根异体跟腱骨同期重建PCL和PLC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减少了供体耗费,缩短了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前瞻性对照研究LARS人工韧带与四股自体腘绳肌腱(ST/G)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手术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年8月至2005年6月,前瞻性选择了42例前交叉韧带损伤病例,根据LARS人工韧带使用指征、医生建议和患者意愿,分别选择自体腘绳肌腱或LARS人工韧带作为移植物。其中LARS韧带重建ACL病例23例,两端以挤压螺钉固定;四股自体腘绳肌腱重建ACL病例19例,股骨端Endobutton悬吊固定,胫骨端Intrafix挤压螺钉和Spiked-washer拴桩双重固定。均在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5个月进行Lysholm、TegnerI、KDC评分。结果:采用LARS人工韧带的病例,在术后9个月的随访期内,三种膝关节功能评分值均显著高于自体腘绳肌腱ACL重建的病例(P<0.05)。结论:应用LARS人工韧带重建ACL较使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