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研究急性脑梗死后影响侧支循环建立的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8年5月接诊的3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Binary Logistic回归法分析所有的病例资料,研究影响侧支循环建立的因素。结果所有患者中19(61.29%)例有侧支循环建立,12(38.71%)例无侧支循环建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狭窄程度为急性脑梗死侧支循环建立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同型半胱氨酸为相对独立因素,而同型半胱氨酸、狭窄程度为保护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脑梗死侧支循环建立受到年龄、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狭窄程度对侧支循环的建立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浆中微小RNA-221和微小RNA-222水平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左前降支、左回旋支或右冠状动脉中单支血管狭窄≥95%的冠心病患者120例,根据Rentrop分级将患者分成2组:侧支良好组(Rentropf〉2级)(n=64),侧支不良组(Rentrop≤1级)(n=56)。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血浆微小RNA-221和微小RNA-222的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札清中c-kit和内皮源性-氧化氮合酶(eNOS)的浓度。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Logistic回归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侧支不良组血浆中微小RNA-221和微小RNA-222水平明显高于侧支良好组(0.25±0.04比0.13±0.03;0.21±0.06比0.12±0.02,P=0.001和P=0.003)。侧支不良组血清c-kit和eNOS水平低于侧支良好组[(3.8±1.3)μg/L比(6.2±2.3)μg/L;(18.7±5.5)μg/L比(24.9±8.0)μg/L,二者均P〈0.05]。侧支良好组和侧支不良组血液中微小tlNA-22l和微小RNA-222与c-kit和eNOS明显负相关[(侧支良好组微小RNA-221与c-kit:r=-0.581,P=0.012;微小RNA-221与eNOS:r=-0.534,P=0.019;侧支不良组微小RNA-221与c-kit:r=-0.653,P=0.021;微小RNA-221与eNOS:r=-0.061,P=0.028)、(侧支良好组微小RNA-222与c-kit:r=-0.495,P=0.004;微小RNA-222与eNOS:r=-0.483,P:0.022;侧支不良组侧支良好组微小RNA-222与c-kit:r=-0.638,P=0.035;微小ItNA-222与eNOS:r=-0.623,P=0.015],而健康对照组中微小RNA-221/微小RNA-222与c-kit和eNOS没有明显相关性(微小IINA-221与c-kjt:r=-0.075,P=0.676;微小RNA-222与c-kit:r=-0.058,P=0.722;微小RNA-221与eNOS:r=-0.084,P=0.342;微小RNA-222与eNOS:r=-0.045,P=0.812).,微小RNA-221和微小RNA-222是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独立预测因子[比值比(OR)=2.246,P=0.012;OR=2.373,P=0.003)]。结论血浆微小RNA-221和微小RNA-222水平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明显负相关,是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影响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侧支循环建立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收集2013年3月至2016年6月间148例确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Rentrop分级将其分为侧支循环组(63例)和非侧支循环组(85例),采用Logistic分析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病变部位、心绞痛病程、病变血管等因素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结果 糖尿病、吸烟史、心绞痛病程(>3个月)、病变血管支数影响患者的侧支循环建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糖尿病、心绞痛病程(>3个月)、病变血管支数是影响侧支循环建立的独立因素.结论 糖尿病、冠脉病变支数、心绞痛病程(>3个月)是急性冠脉综合征侧支循环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糖尿病是影响侧支循环形成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的责任病变血管及侧支循环主要方式.方法:对70例脑梗死患者行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CSP)分型,进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判定梗死的责任血管、侧支循环是否存在及方式.结果:各型患者,病变血管共92条,其中颈内动脉(ICA)39条(42.31%),病变血管有锁骨下一椎动脉(SUB-VA)22条(23.9%),大脑中动脉(MCA)16条(23.5%)、颈总动脉(CCA)2条(2.17%)、大脑前动脉(ACA)3条(4.41%);基底动脉(BA)6条(6.5%)和大脑后动脉(PCA)2条(2.2%),脑前动脉(ACA)和大脑后动脉(PCA)各1条(各1.1%):责任血管ICA 41条(44.57%),MCA 22条(23.9%),SUB-VA24条(26.1%).经软脑膜支吻合代偿47例,Willis环代偿27例,来自各种颅外代偿计20例,两种及以上方式联合代偿20例,罕见代偿2例,未发现代偿8例.结论脑动脉病变最多位于ICA、SUB-VA主干,其次位于MCA;前循环病变较后循环病变具有更高的梗死发生率.侧支循环代偿以Willis环最充分,软脑膜支吻合最常见,因此,脑梗死的类型和预后受血管病变和侧支循环状态的整体影响.  相似文献   

5.
6.
王婷 《哈尔滨医药》2024,44(2):8-10
目的 分析血清微小RNA-210(miR-210)、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脑侧支循环不良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68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检查项目为血清miR-210、IL-17水平,根据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评估脑侧支循环情况,分为脑侧支循环不良和脑侧支循环良好组。分析血清miR-210、IL-17与ACI患者脑侧支循环不良的相关性,评估血清miR-210、IL-17对ACI患者脑侧支循环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纳入的68例ACI患者,发生脑侧支循环不良18例,脑侧支循环良好50例;脑侧支循环不良组血清miR-210表达低于良好组,IL-17表达高于良好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miR-210水平低,IL-17水平高与ACI患者脑侧支循环不良的发生有关(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miR-210、IL-17联合预测ACI患者脑侧支循环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4。结论 血清miR-210水平低、IL-17水平高与ACI患者脑侧支循环不良有关,联合检测血清miR-210、IL-17对ACI患者脑侧支循环不良有较高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究冠心病病人外周血微RNA-133b(miR-133b)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与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1月于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就诊的冠心病病人95例,其中稳定性冠心病(SACD)病人54例为SACD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41例为ACS组,另选同期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miR-133b水平;随访6个月,根据是否出现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分为预后不良组(出现主要心脏不良事件,33例)和预后良好组(未出现主要心脏不良事件,62例)。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检验血清miR-133b水平与Gensini评分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冠心病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33b水平对冠心病病人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SACD组、ACS组身体质量指数、高血压、吸烟史及血脂异常者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ACS组Gensini评分、病变支数≥3支占比高于SACD组(P<0.05)。ACS组、SACD组血清miR-133b...  相似文献   

9.
袁庆芳  李欣欣 《安徽医药》2019,23(11):2227-2230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闭塞( ICAO)的脑梗死病人侧支循环的建立情况,及其与近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 2014年 1月至 2016年 6月无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 ICAO脑梗死病人 72例,根据脑梗死病灶数量分为单发脑梗死组 29例、多发脑梗死组 43例,比较两组侧支循环建立数量及分级。采用美国国立卒中量表( NIHSS)评估入院时、入院后 2周的脑神经功能,分析侧支循环对病人近期预后的影响。结果单发脑梗死病人侧支循环开放数量 ≥2支( 79.3%)及一级侧支循环开放的比例( 93.1%)较多发脑梗死组明显增多( 55.8%、74.4%)(P<0.05);合并侧支循环组病人入院时( 4.14±0.84)分、入院后 2周 NHISS评分( 0.94±0.32)分与未合并侧支循环组[(5.18±1.27)、(2.36±0.66)分]比较,显著降低,而 NHISS评分降幅显著升高( P<0.05); Willis环开放组病人入院时( 4.05±0.65)分、入院后 2周 NHISS评分( 0.87±0.30)较 Willis环未开放组明显降低[( 5.31±1.34)、(2.47± 0.73)分]而 NHISS评分降幅更为明显( P<0.05)。结论 ICAO病人脑梗死类型与侧支循环形成数量和分级密切相关,侧支循环形成尤其,是一级侧支循环( Willis环)的开放可有效改善近期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0.
李汉颖  李汉宇  李增祥 《安徽医药》2021,25(12):2382-2386
目的 探究血清微小RNA(miR)-181c、miR-146a对急性脑梗死(ACI)病人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南阳市中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ACI病人135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不同预后病人血清miR-181c、miR-146a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miR-181c、miR-146a与NIHSS评分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miR-181c、miR-146a与预后的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81c、miR-146a对预后的预测价值,并采用Kaplan-Meie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NIHSS评分≥16分病人血清miR-181c水平(1.63±0.14)高于5~15分(1.52±0.12)、<5分(1.38±0.09)病人,NIHSS评分≥16分病人miR-146a水平(0.54±0.08)低于5~15分(0.67±0.10)、<5分(0.86±0.13)病人(P<0.05);血清miR-181c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miR-146a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P<0.05);生存者入院时、入院第3天血清miR-181c水平[(1.45±0.20)、(1.20±0.19)]低于死亡者[(1.68±0.25)、(1.53±0.35)],miR-146a水平[(0.74±0.16)、(0.97±0.23)]高于死亡者[(0.60±0.13)、(0.76±0.15)](P<0.05);血清miR-181c、miR-146a与预后显著相关(P<0.05);预测预后的AUC:入院时第3天miR-146a>入院时第3天miR-181c>入院时miR-146a>入院时miR-181c(P<0.05);miR-181c高危与低危、miR-146a高危与低危者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I病人神经功能缺损与血清miR-181c呈正相关,与血清miR-146a呈负相关,并是预后相关影响因素,均具有较高的预后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脑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65例经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检查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 Hcy 水平分为三组,5.0~15.0μmol/L 组、15.1~20.0μmol/L 组、20.1μmol/L 以上组,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记录颅内外脑血管狭窄的数目,分析判定 Hcy 水平与脑动脉狭窄是否具有相关性。结果165例脑梗死患者,血浆 Hcy 5.0~15.0μmol/L 组74例(45.18%),颅内外狭窄的血管共36条;15.0~20.0μmol/L 组50例(30.12%),颅内外狭窄的血管共66条;20.1μmol/L 以上组41例(24.70%),颅内外狭窄的血管共67条。各组血管狭窄的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4.12,P <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浆 Hcy 水平升高者比例大于 Hcy 水平正常者;随着 Hcy 水平的升高,颅内外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呈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脑梗死患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S)的梗死面积和部位的变化,并探讨其与OSAS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5年7月至2017年4月在本院神经内科治疗并完成睡眠多导监测的6h~3w脑梗死患者200例.根据神经影像学检查分为:前循环梗死组(n=146)和后循环梗死组(n=54),大面积(≥5 cm) 47例、非大面积(2~5cm及<2 cm)153例,并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20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分组,单纯脑梗死组(n=89)及脑梗死合并OSAS组(n=111).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一般情况、脑梗死部位、脑梗死面积、NIHS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睡眠参数方而的检测,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单纯脑梗死组其梗死部位在前循环的有63例(70.8%),脑梗死合并轻度OSAS梗死部位在前循环的有40例(80.0%),合并中度OSAS梗死部位在前循环的有25例(75.8%),合并重度OSAS梗死部位在前循环的有18例(64.3%),四组前后循环中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大面积梗死脑梗死组及脑梗死合并OSAS组分别为20例(22.5%)、27例(24.3%),非大面积梗死脑梗死组及脑梗死合并OSAS组分别为69例(77.5%)、84例(75.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脑梗死的部位、面积与OSAS的严重程度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13.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关系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与脑梗死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50例脑梗死患者与50例健康对照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测定,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68%的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与脑梗死疾病密切相关,是导致脑梗死发生的一种重要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侧支循环代偿方式对大脑中动脉区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1年4月至2014年1月在本院神经外科病房住院治疗的MCA区脑梗死患者74例,根据患者TCD检查提示的代偿方式分为ACA代偿组(n=45)、ACA+PCA代偿组(n=17)、PCA代偿组(n=12).比较3组侧支循环分级、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NIHSS)、功能残疾程度(MRS)评分情况,分析NIHSS评分、MRS评分与梗死体积、侧支循环等级的关系.结果 PCA代偿组患者侧支循环等级主要集中在Ⅰ级,ACA+PCA代偿组以Ⅲ级为多,ACA代偿组以Ⅱ级为主(P< 0.05).PCA代偿组梗死体积为(67.2±19.7)cm3、ACA代偿组为(41.6±9.1) cm3、ACA+PCA代偿组为(21.7±6.2) cm3,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时、发病后6个月时,ACA+PCA代偿组NIHSS评分、MRS评分明显低于ACA代偿组,ACA代偿组明显低于PCA代偿组(均P<0.05).NIHSS评分、MRS评分与梗死体积均呈正相关(均P< 0.05),与侧支循环等级呈负相关(P<0.05).结论 侧支循环代偿方式对大脑中动脉区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会产生不同的影响,ACA+PCA代偿能更有效的改善梗死区血流供给,缩小梗死灶体积,保护神经细胞,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83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57例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应用颈动脉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血浆HCY,IM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患者的血浆Hcy水平与IMT呈正相关。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及性激素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57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及41例健康对照者Hcy及性激素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浆Hcy水平(17.5±2.5)μmol/L显著高于健康老年对照组(14.9±2.4)μmol/L,P<0.01.男性患者雌二醇水平(65.8±29.6)pg/ml明显低于男性健康对照组(82.4 26.0)pg/ml.女性患者雌二醇水平(80.7±28.6)pg/ml明显低子女性健康对照组(100.2±33.2)pg/ml.结论: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脑梗死的一个重要发病因素,老年脑梗死患者存在性激素水平失衡.性激素水平降低与脑梗死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7.
同型半胱氨酸与急性脑梗死近期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莉娟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6):2410-2412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急性脑梗死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测定29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空腹Hcy,并以此结果将患者分为Hcy升高者为观察组和正常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及脑梗死的复发情况进行追踪观察。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入院时、发病14d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发病后30d、180d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生活能力评分显著低于正常组,1年内脑梗死的复发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高Hcy血症对脑梗死患者的恢复存在不良影响,并且使复发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初发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根据临床诊断标准,对收治的初发脑梗死患者随机选取112例作为脑梗死组,随机选取同期在该院健康体检者102例做为对照组.两组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HCY、叶酸、维生素B12等指标.结果 脑梗死组血浆HCY水平[(24.89±1.96) 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8.58 ±2.34) μmol/L](P<0.01)、血清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分别为(4.79±2.35) μg/L和(228.67±114.75) ng/L]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65±2.64) μg/L和(320.53±154.78) ng/L](P<0.01);脑梗死组IMT[分别为左颈总动脉叉处(1.12±0.25) mm、右颈总动脉叉处(1.09±0.28) mm、左颈内动脉(1.18±0.23) mm、右颈内动脉(1.03±0.24) mm]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左颈总动脉叉处(0.65±0.18)mm、右颈总动脉叉处(0.61 ±0.24) mm、左颈内动脉(0.58±0.22)mm、右颈内动脉(0.61 ±0.19)mm] (P <0.05).对照组血浆HCY与IMT两者之间无相关性(r=0.081,P>0.05),脑梗死组HCY与IMT两者之间呈高度正相关(r =0.834,P<0.01).结论 血浆HCY增高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与初发脑梗死密切相关,联合检测血浆HCY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对脑梗死的诊断和二级预防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孔佳 《医药论坛杂志》2011,(17):41-42,45
目的研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低龄脑梗死的关系,进而评价同型半胱氨酸(Hcy)作为脑梗死的一种独立危险因素,其血浆含量对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45例低龄(50岁以下)脑梗死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血浆Hcy值。并分析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吸烟、饮酒对Hcy水平的影响。结果 45例低龄脑梗死患者平均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ey水平与性别、年龄、体重、血压及血脂各指标间无明显相关。结论血Hcy升高是低龄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浆Hcy水平可作为心脑血管病高危人群常规检查或病情监测的评价指标之一,对预防和改善脑梗死预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