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上海市浦东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常见变应原种类,为变应性鼻炎的防治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对891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行皮肤变应原点刺试验,变应原试剂由吸入组8种(霉菌、山羊皮、羽毛、杂草、动物毛、尘螨、悬铃木、花)和食物组4种(小虾、啤酒花、牛奶、鸡蛋)组成.结果 引起变应性鼻炎的变应原主要为吸入物,其次为食物.结论 变应原点刺试验有助于发现变应原,从而尽可能避免接触变应原,有条件者尚可进行脱敏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江门地区变应性鼻炎患儿的变应原种类,为儿童变应性鼻炎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18种变应原点刺液对332例变应性鼻炎患儿进行皮肤点刺试验.结果 332例变应性鼻炎患儿中,变应原阳性率86.7%,2种或2种以上变应原阳性率56.6%;变应原阳性率前5位的是粉尘螨、蟑螂、海蟹、海虾、狗毛,分别为80.1%、34.6%、24.4%、18.7%、16.6%.随年龄增长,男女变应原阳性率及粉尘螨强阳性率均出现差异.结论 粉尘螨是江门地区变应性鼻炎患儿的首要变应原,明确变应原后对变应性鼻炎的预防及特异性免疫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罗格变应原制剂在变应性鼻炎患者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20种阿罗格变应原进行皮肤点刺试验,以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组胺为阳性对照.结果临床诊断为变应性鼻炎的653例患者中,粉尘螨、屋尘螨的阳性率分别为73.2%和71.4%,狗上皮为33.5%;其他17种变应原的阳性率分别为0.6%~56.9%,食物组以咖哩和小虾多见.阳性对照的阳性率为3.1%.选择螨类及其他变应原阳性的患者97例行脱敏治疗,94例显效.结论阿罗格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可为诊断变应性鼻炎提供依据,并为特异性脱敏治疗提供客观指标,方便安全、操作简单、假阳性少、多种变应原可同时检测、特异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46种常见变应原血清特异性IgE(SIgE)的阳性检出率,以及合并有哮喘和(或)特应性皮炎等个人过敏史对其阳性检出率的影响.方法 应用UniCAP100E免疫荧光定量分析系统检测80例AR患者SIgE.结果 AR患者粉尘螨、屋尘螨的SIgE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8.75%,67.50%;粉尘、屋尘检出率分别为41.25%,38.75%;昆虫类中飞蛾、蟑螂、蜂毒检出率分别为47.50%,38.75%,20.00%;垫料类中蚕丝、棉花检出率分别为31.25%,15.00%;花粉以苋科为主,检出率为18.75%;真菌类以交链孢霉、白色念珠菌、蠕孢霉、烟曲霉为主,检出率分别为13.75%,13.75%,12.50%,10.00%;猫、狗毛的检出率分别为12.50%,8.75%;食物以虾、蟹为主,检出率分别为38.75%,36.25%.合并哮喘和(或)特应性皮炎等个人过敏史的AR患者SIgE阳性检出率与无此病史的AR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螨、灰尘、昆虫、垫料、花粉、猫狗皮毛、部分真菌及食物虾、蟹是AR常见变应原;合并有哮喘和(或)特应性皮炎等个人过敏史AR患者SIgE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无个人过敏史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狗、猫上皮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的阳性结果,对其他气传变应原的反应性,并进一步探讨环境接触与其相关性.方法 总结1 022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采用阿罗格○ R17种气传变应原标准化试液进行的皮肤点刺试验;分析狗、猫上皮变应原的皮试结果及合并其他气传变应原阳性的比例;并根据是否有环境接触分类,比较各组在阳性率分布上的差异.结果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中狗上皮变应原皮试阳性占13.80%,猫上皮阳性占6.95%;且98%以上合并其他气传变应原阳性,尤以合并粉尘螨、屋尘螨阳性居多.其中21.93%和26.32%环境接触狗/猫的变应性鼻炎相应狗/猫上皮变应原皮试阳性;无环境接触组的阳性率分别为12.78%和6.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狗上皮及猫上皮的阳性率位居前列,其中绝大多数合并其他气传变应原阳性.鉴于环境接触对狗、猫上皮过敏的高危险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应该尽可能地避免饲养、接触宠物.  相似文献   

6.
我科对变应原为单一尘螨过敏的285例患者行皮下注射法特异性免疫治疗( sublingual immunotherapy, SLIT),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已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而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特别在儿童已是最常见的慢性变应性疾病。变应原的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简便易行、敏感可靠,是我国AR诊断和治疗指南(2009年,武夷山)中确诊AR的检测手段之一。引起AR的变应原随着地理位置的不同以及天气、气候的变化而有所差异。本文通过对961例临床诊断AR患者的SPT结果进行分析,了解福建东南沿海地区AR变应原的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8.
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AIT)是变应性鼻炎唯一的、有根治性可能的对因治疗手段。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简称新冠疫情)影响,很多处于封控状态的患者无法按期到医院接受皮下注射AIT,需要酌情调整剂量。有鉴于此,中国鼻病研究协作组召集国内中青年鼻科专家,制订了新冠疫情下皮下注射AIT的临床操作指引,旨在指导受封控影响的皮下注射AIT进行相应的剂量调整,确保免疫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广东地区变应性结膜炎变应原筛选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广东地区变应性结膜炎患者气源性变应原的分布情况,为预防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17种吸入性变应原对广东地区138例患有变应性结膜炎的患者进行皮内试验.结果 138例符合条件的变应性结膜炎患者的变应原皮肤实验阳性率以螨(122/138,88.41%)最高,其次为屋尘(88/138,63.71%)、刺苋菜(87/138,63.04%)、蟑螂(79/138,57.24%)、秋季花粉(75/138,54.35%)、垫料(75/138,54.35%)、蚕蛹(74/138,53.62%)、蜜蜂(65/138,47.10%)等.结论 螨、屋尘是广东地区变应性结膜炎的最常见变应原,临床上应重视环境对其预防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定变应性鼻炎(AR)患者血清IgE及补体C3含量,分析IgE及补体C3与变应性鼻炎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AR)患者100例,季节性变应性鼻炎(SAR)患者100例,健康对照人群100例。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IgE及补体C3含量。PAR组又分为初发未用药组、1年病史组、3年病史组和药物干预组,再按轻度和中重度进行分组测定。结果 SAR组、PAR组及健康人群的IgE平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AR组最高。SAR组和健康人群组的C3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R组与健康对照组、PAR组与SAR组C3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R组内,1年病史组与3年病史组C3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轻度和中重度患者的IgE及补体C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R患者IgE明显高于健康人群。PAR患者血清补体C3下降程度高于SAR患者及健康人群。AR患者IgE及补体C3在发病初期较高,随时间推移而下降。药物干预对控制IgE及补体C3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呼和浩特市2020年气传花粉的种类、数量、变化规律,获得同时期变应性鼻炎(AR)患者的变应原谱,与本地区2012年研究数据对比分析,为有效防治AR提供研究支持。方法采用重力沉降法收集2020年3~10月呼和浩特市区监测点每日气传花粉并记录花粉的种类和数量。对同时期就诊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耳鼻喉科的170例AR患者的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明确呼和浩特市与AR相关的主要气传致敏花粉。将本次研究结果与呼和浩特市2012年的研究数据进行对比。结果2020年3~10月共收集到花粉曝片207张,共计花粉15698粒,其中15093粒花粉可鉴别出14个科属,有605粒难以鉴别科属。观察期间花粉飘散出现2个高峰期,分别是3月和8月。AR患者血清s Ig E检测出现频率最多的4种变应原为:蒿属、尘螨、榆属、猫毛。结论呼和浩特市2020年花粉播散存在春季和秋季2个明显的高峰期,且春季花粉高峰以树本类为主,秋季花粉高峰以草本类为主。AR的主要致敏花粉为蒿属,秋季草本类变应原强阳性率明显高于春季树本类变应原。与2012年相比气传花粉种类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在变应性鼻炎(AR)患者鼻黏膜中的表达,初步探讨Claudin-1在AR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AR患者32例作为实验组,同时以22例单纯鼻中隔偏曲患者作为对照组。取患者下鼻甲黏膜,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鼻黏膜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数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laudin-1的表达,比较2组间Claudin-1的表达强度;对2组病例中黏膜Eos数量与鼻黏膜Claudin-1的表达强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实验组鼻黏膜Eos计数(11.52±3.60)显著高于对照组(1.68±1.36),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laudin-1在下鼻甲黏膜的阳性表达物质呈棕黄色、细颗粒状,定位于黏膜、腺体上皮的细胞膜和细胞质。实验组鼻黏膜中Claudin-1的阳性率(25.00%)较对照组低(81.82%),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laudin-1的表达强度与鼻黏膜Eos数量呈负相关(r=-0.865,P〈0.05)。结论Claudin-1在AR患者鼻黏膜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下降,提示其表达下降在AR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pIgR)在变应性鼻炎(AR)患者下鼻甲黏膜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集2016年1月~2017年5月在我科行鼻内镜手术的AR患者12例和10例同期行鼻内镜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患者(对照组)正常的下鼻甲鼻黏膜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法及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鼻黏膜组织pIgR和IgA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pIgR主要表达在鼻黏膜的上皮层和固有层腺体,IgA主要表达在鼻黏膜的固有层;AR组鼻黏膜pIgR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Ig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RT-PCR显示,AR组鼻黏膜pIgR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IgA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在AR鼻黏膜的表达下调,提示pIgR介导的天然免疫在鼻黏膜防御作用下降,可能是AR的一个重要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评价中国儿童变应性鼻炎(AR)的危险因素。方法利用计算机系统收集万方、知网、维普、Web of Science、PubMed、Cochrane和Embase等数据库从建库至2020年6月6日关于中国儿童AR危险因素的研究。由双人独立对资料进行初步筛选和信息提取以进行质量控制,使用Cochrane官方提供的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7篇病例对照研究定性分析文献,其中7篇进行定量分析评价。病例组1 836例,对照组1 247例,经meta分析发现,儿童AR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家族变应性疾病史(OR=3.45;95%CI:2.73~4.37)、男性(OR=2.31;95%CI:1.57~3.40)、个人过敏史(OR=7.80;95%CI:4.42~13.74)、最近1年内房屋装修史(OR=3.24;95%CI:1.56~6.73)和饲养宠物(OR=2.84;95%CI:1.66~4.87);出生后6个月内母乳喂养是其保护因素(OR=0.33,95%CI:0.22~0.51)。结论引起中国儿童AR的危险因素较多,其中患儿个人过敏史是首要危险因素,其次是家族变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特异性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安全性及依从性的关系.方法 对25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采用安脱达尘螨疫苗制剂进行免疫治疗,观察症状、体征和治疗效果,并进行等级评分.结果 对治疗1年以上患者的症状、体征积分等进行统计,治疗3、6个月,1年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85.8%、84.7%;250例治疗1年后停止治疗66例,依从率为73.6%.结论 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规范的特异性免疫治疗是一种安全性高且有效的对因治疗方法,在变应性鼻炎的综合治疗中值得重视和推广;同时要加强患者健康教育来提高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联合应用孟鲁司特钠和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疗效.方法 120例AR患者随机分为4组,分别使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孟鲁司特钠、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和孟鲁司特钠联合、氯雷他定治疗,疗程8周.评估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统计有效率.结果 前3组比氯雷他定组评分改善,总有效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孟鲁司特钠组和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与孟鲁司特钠组和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组比较,体征评分改善,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和口服孟鲁司特钠治疗AR,疗效优于单独用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研究变应性鼻炎(AR)基因表达谱的改变,从基因水平深入探讨AR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GeneChip Human Gene1.0STArray检测4例常年性AR与4例非AR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基因表达谱,分析差异表达基因及其功能、信号通路,并选择有显著差异表达的部分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验证。结果基因芯片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2347条,其功能主要与免疫应答、炎症反应、免疫调控、基因转录、细胞代谢、抗体生成、细胞增殖、信号转导、多种酶活性、膜受体结合活性、细胞结构蛋白活性等有关;对差异基因进行功能与信号通路分析,证实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JAK-STAT通路、SOCS系统,在AR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和复杂变化。qRT-PCR测定差异表达基因IL-4R、SOCS、IL-33和TNFRSF的表达水平,与芯片试验结果一致。结论AR存在多基因表达调控的异常;对其功能及信号通路进行分析,有助于从基因网络揭示AR的病理生理机制;IL-33在AR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对其深入研究有可能为AR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方向与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