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合生元制剂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3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24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用合生元制剂治疗1个月,记录治疗前后排便习惯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留取治疗前后新鲜粪便样本,采用16S rRNA细菌检测技术鉴定肠道菌群,并对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的两组样本进行菌群差异分析。结果 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经合生元治疗后排便次数增加,腹胀、食欲不振、焦虑情绪、泻剂依赖性发生率降低(P<0.05)。治疗后Faecalibacterium、Prevotella_9、Subdoligranulum、Ruminococcaceae_UCG-002、Bacillus、Roseburia、Pseudobutyrivibrio、Enterobacteriaceae_unclassified、Ruminococcaceae_UCG-014、[Eubacterium] _coprostanoligenes_group丰度较治疗前增高,Bacteroides、Christensenellaceae_R-7_group、Parabacteroides、Alistipes、Escherichia-Shigella、Blautia、Lachnoclostridium、Phascolarctobacterium、Erysipelotrichaceae_UCG-003、Ruminococcus_2、Dialister丰度较治疗前降低。结论 合生元可增加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排便次数,改善临床症状及肠道菌群结构,可成为一种新的临床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2.
合生元益生菌冲剂对小鼠肠道菌群调节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合生无益生菌冲剂对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小鼠分为阴性对照组、合生元益生菌冲剂组.阴性对照组灌服蒸馏水14 d,合生元益生菌冲剂组灌服1 g/kg·d剂量的台生元益生菌冲剂14 d,检测实验前后肠道菌群数量.结果 灌服后小鼠肠道菌群与灌服前比较,,双歧杆菌数量有显著性增加(P<0.05),肠杆菌、肠球菌、乳杆菌和产气荚膜梭菌数量有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 合生元益生菌冲剂对小鼠肠道菌群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功能性便秘患者存在肠道微生态失衡的现象。中医的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部分是相互协调、互为依存的,强调统一性及完整性。而肠道微生态同样也是种类繁多的菌群与宿主、环境之间互相制约、相互依存,共同构建一个动态的平衡。功能性便秘分为虚实两类,包括热秘、冷秘、气秘、气虚秘、血虚秘、阴虚秘、阳虚秘等7个证型,临床治疗时分别给予泻热导滞、温里散寒、理气导滞、益气润肠、养血润燥、滋阴通便、温阳通便等疗法。但是,目前关于中医药治疗功能性便秘的具体调节机制及有效成分较少。在未来,还需要更多的临床及基础实验数据来证实、揭示肠道微生态失衡的中医本质,以阐明中医药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肠道菌群在多种疾病中具有特征性改变,并参与疾病的发生与进展。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紊乱与功能性便秘存在相关性,且肠道微生态制剂对功能性便秘具有治疗作用。本文从功能性便秘的肠道菌群改变、发生机制、与“脑-肠-菌”轴的关联及肠道微生态的治疗等方面,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阐述肠道菌群与功能性便秘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功能性便秘(FC)患儿肠道菌群含量的变化及非药物基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10月在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内科门诊诊断为FC的患儿3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来该院儿童保健科体检的30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收集FC患儿经饮食结构调整、定时排便训练、适量运动等基础治疗前、治疗后和正常对照组的粪便标本。利用昆明合和医学检验所的MiNi8 plus荧光定量PCR仪测定各组儿童粪便中的肠道菌群含量。同时观察FC患儿经基础治疗后便秘症状的缓解情况。结果 FC患儿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FC患儿经基础治疗后乳酸杆菌属含量较治疗前组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FC患儿经基础治疗后便秘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FC患儿会出现肠道菌群紊乱,经饮食结构调整、生活方式改善等基础治疗后肠道菌群紊乱和便秘症状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6):54-57
目的分析婴幼儿功能性便秘患儿肠道菌群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功能性便秘患儿266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婴幼儿10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对象肠道菌群分布情况,全消化道胃肠动力仪、压力泵灌注系统检测直肠肛管压力,对影响功能性便秘患儿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观察组菌种丰富度与香农多样性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肠道内梭杆菌、肠球菌及肠杆菌丰度高于对照组,类杆菌、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丰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模拟排便肛管压、最大容量感觉阈值及肛管最大缩榨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道菌群失调、挑食偏食、肥胖、饮食摄入不足、遗传因素、饮食结构不当、生活习惯不规律、活动量小、精神心理因素及饮水少均为导致功能性便秘的可能危险因素。结论功能性便秘患儿肠道菌群紊乱,肛门直肠动力学异常,临床要从影响患儿相关危险因素入手,加强宣教,以起到预防与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乳双歧杆菌联合乳果糖对功能性便秘儿童的疗效及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上海市嘉定区南翔医院儿科门诊的61例功能性便秘(FC)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干预组给予乳双歧杆菌B6-12联合乳果糖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乳果糖治疗。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的便秘症状是否改善,同时通过16SrRNA测序结果分析两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的改变。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前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干预组的治疗有效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治疗前后的菌群多样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菌群相对丰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双歧杆菌联合乳果糖治疗儿童FC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单一乳果糖治疗,同时使用乳双歧杆菌联合乳果糖有利于儿童FC菌群多样性和相对丰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功能性便秘是临床常见的肠道疾病,以药物为主要治疗方式.肠道微生态的研究展现了肠道疾病与肠道生态紊乱的关联,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也逐渐成为疾病治疗的手段.近年来口服益生菌和粪菌移植等肠道微生态治疗功能性便秘取得了一定进展.作者对功能性便秘患者的肠道菌群分布及微生态治疗进行综述,旨在为后续治疗手段的改进和益生菌种类的完善提供...  相似文献   

9.
功能性便秘(FC)是一种发病机制复杂的胃肠道疾病,具体机制尚不清楚。目前,FC的治疗仍依赖于传统方法,如泻剂通便治疗和外科治疗等,但效果欠佳,可对患者肠道自身功能造成破坏。近年来,随着对肠道菌群的深入研究,肠道菌群与FC的密切关系逐渐被阐明。FC患者肠道菌群组成较健康人有显著差异,且肠道菌群紊乱参与FC的发生、发展,因此,益生菌、益生元及粪菌移植等微生态治疗逐渐应用于FC的治疗,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微生态治疗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度功能性便秘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患者肠道功能、肝功能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科收治的26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SFC患者,随机分成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及延迟肠内营养组(DEN组),观察术后排气排便时间、肝功能白蛋白变化、转氨酶变化、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总结SFC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治疗经验。结果 EEN组术后排气2.53±0.49d,术后排便时间3.13±0.30d,术后住院时间12.53±0.32d,均较DEN组减少(P<0.05);EEN组术后7d白蛋白与DEN组相似(P>0.05),但前白蛋白水平均高于DEN组(P<0.05);EEN组谷草转氨酶水平低于DEN组,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腹泻发生率(71.4%VS 75.0%)及吻合口瘘发生率相似。结论重度功能性便秘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够加快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改善营养状况、保护肝功能,不增加腹泻及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单纯慢性便秘继发腹部不适及腹痛患者清洁肠管积存粪便前后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150例单纯慢性便秘患者,均行MSCT检查。采取清洁肠管等对症支持治疗,记录治疗前后的MSCT检查结果,比较治疗前后的粪便性状评分、肠管粪便影情况与排便次数。结果150例患者的MSCT均发现大量蜂窝样粪便积存,表现为肠管内大量粪便影。男性患者中盆底痉挛综合征发生率(16.67%)高于女性(3.13%,P<0.05),女性患者直肠前突、直肠黏膜脱垂和套叠、会阴下降发生率(44.79%、41.67%、77.08%)高于男性(11.11%、24.07%、51.85%,P<0.05)。治疗后经MSCT证实,136例(90.67%)患者肠管内积存粪便量减少,14例(9.33%)消失(P<0.05)。治疗后的粪便性状评分低于治疗前,排便次数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单纯慢性便秘继发腹部不适及腹痛患者清洁肠管前后MSCT检查存在明显差异,有助于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排便频率与结肠通过时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一次性口服20粒不透X线标志物后每24h连续7d摄片对168例患者进行结肠运输试验。测定全结肠及其分段结肠通过时间(CTT)。比较排便频率(次/周)与结肠通过时间的关系。结果全结肠和分段结肠通过时间在低排便频率(03次/周)和高排便频率(≥3次/周)便秘病人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通过时间正常和异常便秘病人均以低排便频率为主,分别为58·6%和48·8%,但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便秘排便频率与结肠通过时间无相关性,提示排便频率不能判断结肠传输是否正常。  相似文献   

13.
功能性便秘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冬冬  吴相柏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24):3016-3022
功能性便秘(FC)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人类身心健康。本文针对FC的最新诊治进展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FC的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其诊断主要依赖于患者的症状,同时还需排除肠道及全身器质性疾病所导致的便秘;FC的临床检查方法主要有结肠传输试验、肛门直肠测压、球囊逼出试验、排粪造影、动态磁共振排粪造影等;FC的主要治疗手段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生物反馈治疗、中医治疗、心理治疗、手术治疗等,但目前仍依赖于药物治疗,外科手术仅适用于少数症状非常严重、内科治疗无效的患者,且外科手术治疗需严格把握适应证,根据病因采用个体化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多,远期效果不确切;同时介绍了近年来一些新兴的FC治疗手段逐渐应用于临床,如骶神经调节术、粪菌移植术等,亦取得一定的临床效果。旨在为FC今后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助阳通便汤对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应用助阳通便汤及麻仁滋脾丸治疗2周,通过便秘症状的改善情况以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前、后两组自身对照均有显著疗效(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7.8%,对照组总有效率8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助阳通便汤是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乳果糖治疗中风卧床病人便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治疗组78例中风卧床便秘病人给予乳果糖口服溶液每次30~50ml,清晨顿服。对照组45例给予果导片0.2g,3次/d,口服。10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为85.9%(67/78)和66.7%(30/45),好转率分别为11.5%(9/45)和6.7%(3/45)。总有效率分别为97.4%和7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每周排便次数和排便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果糖口服溶液治疗中风卧床便秘病人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六味安消胶囊联合莫沙必利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120例病人随机分为3组,A组联合应用六味安消胶囊与莫沙必利,对照组B组单用莫沙必利,C组单用六味安消胶囊,疗程均为2周,观察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3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9.9%,54.4%,82.2%,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六味安消胶囊联合莫沙必利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少,是治疗功能性便秘的较好方案。  相似文献   

17.
慢性便秘是常见的健康问题,也是许多高死亡率疾病的诱发因素,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而目前针对慢性便秘的治疗方法疗效有限,故需寻找一种便捷、经济、有效的方法。运动在慢性便秘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运动可调节肠道菌群的组成,而有研究表明便秘后发生的肠道菌群紊乱使肠腔内菌群代谢物〔如短链脂肪酸(SCFA)、5-羟色胺(5-HT)〕含量降低,抑制肠道运动,加速慢性便秘的发展,提示运动、菌群与便秘三者间存在密切联系。本文就运动对便秘的调节作用、肠道菌群在便秘中的调控机制和运动对肠道菌群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此探索运动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的组成改善慢性便秘的可能性,希望能进一步完善运动缓解便秘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研究中医辨证治疗前后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functional outlet obstructive constipation FOOC)患者肛肠动力学改变,探讨中医辨证治疗对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对40例FOOC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治疗,疗程为2周,并于治疗前后行肛门直肠测压。结果:(1)中医证型分布:40例FOOC患者中,肠胃积热23例、气虚10例,其他证型7例。(2)临床疗效:治愈率10%,显效率45.50%,有效率37.50%,无效率10%;(3)肛肠测压结果:治疗后40例患者直肠感知阈值、便意阈值及直肠最大耐受量均有下降,各项指标P〈0.01;肛门括约肌功能长度治疗后缩短,P〈0.05;最大缩榨压较治疗前上升,P〈0.05。结论:中医辨证论治对FOOC患者有良好治疗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肛肠测压指标。表现为直肠感知阈值、便意阈值、最大耐受量较正常明显升高,在治疗后随便秘等症状的改善直肠感知阈值、便意阈值、最大耐受量等指标明显下降;肛门括约肌功能长度较治疗前有缩短。  相似文献   

19.
吴秀娥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7):2293-2294
通常便秘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疾病引起的症状性便秘,这种便秘必须查清病因,对症治疗,而我们所谈的便秘是指那些无明原因,为一时性或长期存在的便秘,这种便秘多发生于老年体弱、营养不良、多次分娩造成腹壁与大肠紧张度低下,腹部及肛周肌力减弱的患者。临床上,老年人便秘是常见的护理问题,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自2005年6月至2007年12月共观察患者198例,其中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者41例,急性心肌梗死11例,脑梗死28例,脑出血10例,多发性骨髓瘤伴慢性肾衰2例,股骨颈及粗隆间骨折106例,年龄在60岁~85岁。1.2方法备好20ml塑料瓶装开塞露3支及14号导尿管。向患者解释灌肠的目的,说明此种治疗无不适及副作用,以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和恐惧感,取得其配合。协助患者左侧卧位,将开塞露液瓶口剪开,挤压少许开塞露液润滑导尿管前头,连接14号导尿管,将其缓缓插入肛门,靠外力挤压注入,如阻力较大可注入少量开塞露液润滑肠道,再继续插入肛门约15cm深度,也可边插导尿管边缓缓注入开塞露液,注意询问患者有无不适。2结果患者灌肠后无任何不适症状,也没有因排便困难而发生意外,灌肠后1h之内排便者84例,占42.2%,...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创伤骨科病人便秘的原因,给予相应对策。方法:对676例创伤骨科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多种原因均可引起便秘,并逐一给予分析。结论:了解创伤骨科病人便秘的原因,给予早期防治,达到减少痛苦,尽早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