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MRI与CT对原发性脑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50例原发性的脑淋巴瘤患者作为观察组,选50例颅内发生转移的瘤患者作为对照组,行MRI和CT检查,比较患者的病灶分布、肿瘤囊变及坏死和水肿情况、信号特点及尖突症情况。结果患者病灶多分在深部的脑组织,呈区域性分布,瘤周围以中度水肿为主,较少出现囊变及坏死,T2W1主要为等或者低信号,尖突多呈阳性。结论 MRI和CT检查能够提高原发性淋巴瘤患者诊断率,有助于其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淋巴瘤的MRI与CT检查特点及应用。方法对收治的13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脑淋巴瘤患者的MRI和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原发性脑淋巴瘤患者中,9例单发,4例多发,共有病灶21个。CT平扫多表现为等或稍高密度,而MRI平扫时T1WI表现为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结论原发性脑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对CT和MRI影像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有利于原发性脑淋巴瘤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颅内淋巴瘤的MRI、CT表现特征,以提高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能力。[方法]回顾分析21例经病理证实的单发原发性颅内淋巴瘤的MRI、CT表现。[结果]18例病变位于幕上,3例病变位于幕下。CT平扫多表现为等或稍高密度肿块,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低或稍高信号,信号均匀或不均,DWI呈稍高或高信号,瘤周水肿较明显。CT和MRI增强扫描肿块均较明显强化,边缘光整或呈分叶状,出血、坏死囊变、钙化少见。[结论]颅内淋巴瘤的MRI、CT表现虽具有多样、重叠性,在部位、形态、信号或密度改变及强化形式仍具有一定的特征性,通过其影像鉴别分析,在术前作出定性诊断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CT、MR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的CT、MRI表现及病理学基础,以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及其CT、MRI表现.结果: 12例患者中有5例单发,7例多发共31个病灶,分别位于额叶、颞叶、顶叶深部脑白质、胼胝体、基底节.病灶多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界较清楚,瘤周水肿及占位效应轻.CT表现为等或稍高密度实质性肿块,无出血及钙化;MRI表现为T1WI呈略低或等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DWI多为稍高或高信号,增强后病灶均呈明显均匀强化.病理上肿瘤细胞弥漫分布,瘤细胞大小较一致,细胞核大,细胞质少,染色质颗粒粗,可见瘤细胞嗣绕血管呈袖套样浸润,未见明显出血、坏死及钙化,病理结果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结论: 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的病理基础决定其CT、MRI的增强形态、占位程度以及肿瘤发生部位具有一定特征,认真分析其影像表现,在多数情况下可以作出术前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及脑室外神经细胞瘤的CT及磁共振成像(MR)特征。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四川省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4例神经细胞瘤患者,按部位分为中枢神经细胞瘤(CNC)组和脑室外神经细胞瘤(EVN)组,CNC组15例,EVN组9例。两组患者均行CT、MRI以及病理学检查,分析其影像学和组织学的特点。结果 CT平扫显示,CNC组患者肿块呈稍高密度或等密度,边界清楚,肿瘤密度及囊变等情况因人而异。EVN组患者肿块边界不清,肿块密度及钙化、水肿及出血情况存在个体差异。MRI检查结果显示,CNC组患者T1WI以等信号或略低信号为主,T2WI呈等信号或高低混杂信号为主,肿瘤内部可见囊状的长T1、T2异常信号影,边缘可见血管流空信号。EVN组患者肿瘤以囊性为主,呈脑脊液样信号,少数实性部分呈稍长T1、T2异常信号。病理切片显示,CNC组患者肿瘤组织内细胞形态一致,呈流水样排列,肿瘤细胞内血管丰富,排列紧密。EVN组患者肿瘤组织与少突胶质细胞瘤组织相似,呈均匀一致的蜂窝状小细胞。结论 CNC的CT及MRI征象较典型,EVN常合并水肿和出血,CT和MRI对临床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孙晓云  甄鑫  张强  徐晓燕 《癌症进展》2018,16(3):299-301,305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GIL)64排螺旋CT和磁共振成像(MRI)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选取41例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患者,包括23例胃淋巴瘤和18例肠道淋巴瘤;同时选取32例胃间质瘤患者和40例结肠癌患者作为对照.比较胃淋巴瘤与胃间质瘤、肠道淋巴瘤与结肠癌的CT、MRI影像学特点.结果 CT扫描显示,大部分浸润型胃淋巴瘤患者的胃黏膜完整,胃壁不规则增厚且多呈稍低密度或等密度影;常规增强扫描后,胃黏膜明显强化.MRI检查显示,肿瘤组织在T1WI上多呈稍低或等信号,在T2WI上多呈稍高或等信号.胃淋巴瘤门静脉期平均CT值和平均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分别为(65.02±21.15)Hu和(0.81±0.10)×10-3cm2/s,均低于胃间质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淋巴瘤和胃间质瘤的发病部位(胃窦、胃体、胃底)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道淋巴瘤CT扫描显示,肠道管腔狭窄或扩张,肠道管壁增厚且多呈等密度影;常规增强扫描后,增厚肠道管壁均匀强化,在T1WI上呈稍低或等信号,在T2WI上呈稍高信号.肠道淋巴瘤平均ADC值为(0.89±0.17)×10-3cm2/s,低于结肠癌的(1.27±0.32)×10-3c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肠道淋巴瘤CT及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其CT值及ADC值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MRI在诊断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表现。结果 本组病例均为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单发5例,多发2例。MRI表现为均匀的长T1、长T2信号,病灶内无明显坏死囊变灶,瘤周水肿相对较轻,占位效应轻,中线结构移位不明显,增强后病灶呈明显均匀性强化。结论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无典型的MRI表现,发病部位相对较深,肿瘤大小与占位效应不成比例,增强时病灶实质均匀性强化且无坏死囊变,最后确诊有赖于病理的免疫组化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对原发性脑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6例经病理学证实的脑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男性4例,女性2例)行^18F-FDG PET/CT检查.其中5例为初诊患者,1例为可疑复发的复诊患者。[结果]6例患者共8个病灶,其中基底节区5个,丘脑1个,额叶2个。肿瘤为单发或多发病灶,多位于脑组织深部,边界清楚,大小不等,圆形或卵圆形.周围水肿较轻。18F—FDGPET/CT显像病灶多表现为稍高密度灶,对18F—FDG摄取明显增高。『结论]原发性脑淋巴瘤的18F—FDGPET/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熟悉其影像特点有助于作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结果:本组7例患者子宫体积均增大。6例病变位于宫腔内,呈息肉状突向宫腔或弥漫性填充宫腔;1例位于子宫肌壁间,类似囊性变性子宫肌瘤。2例囊实混合性占位,5例实性占位。7例ESS病变直径范围为2.5cm-15cm,平均8.8cm。肿瘤在MRI平扫上5例T1WI 呈等信号或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2例T1WI呈等及低信号,T2WI呈稍高为主的混杂信号,伴有出血或坏死囊变,其中1例位于子宫肌壁间。6例可见向子宫肌层侵润性生长,子宫T2WI结合带低信号中断或消失,其中1例可见宫颈、双侧输卵管壁、卵巢及膀胱受侵,1例子宫肌层及宫旁可见扭曲条点状流空信号影。4例合并少量盆腔积液,2例合并子宫肌瘤,1例合并卵巢滤泡囊肿,3例合并增殖期子宫内膜。病理示低度恶性ESS 6例,未分化ESS 1例。结论: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好发于宫腔内,也可见于子宫肌壁间,多向子宫肌层浸润性生长,于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伴出血或坏死囊变时呈T2WI稍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其在MRI上具有一定的信号特点,能为该病的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20例的CT与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的CT与MRI表现特点,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免疫功能正常,经病理证实为PCNSL患者的CT与MRI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2例同时行CT直接增强扫描,6例行CT平扫,1例行CT平扫并增强。结果 病灶单发14例,多发6例,共38个病灶,大部分位于脑表面或近中线部位(血管入脑的部位);密度与信号特点类似脑膜瘤;增强后明显强化,边缘有"毛刺征"(36/38)。结论 颅内原发淋巴瘤影像表现虽然多种多样,但其影像仍具有一定的特点,特别是PCNSL的发病部位、信号特征和增强后边缘的"短毛刺"较有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